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共2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765794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共2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共2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共2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共29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布局“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根据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一、基本情况(一) 主要成效1、区域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来,我区立足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以引黄灌区集约育肥、中部干旱带滩羊选育、环六盘山自繁自育为重点的优质牛羊肉产业带;银川、吴忠奶业核心区,中卫、石嘴山奶业发展区的奶产业带;引黄灌区设施蔬菜、银北脱水蔬菜

2、、中卫环香山压砂瓜、固原冷凉菜为主的瓜菜产业带;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带;中宁为主体、贺兰山东麓和清水河流域为两翼的枸杞产业带;西吉、海原、原州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带;全区玉米、引黄灌区水稻、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产业带;沿黄生态渔业产业带,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特色产业发展质效同升。全区粮食总产量372.6万吨,实现“十二连丰”;奶牛存栏58.5万头,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50万头、1700万只,比2010年分别增长35.3%、32.1%、30.7%;瓜菜面积307.5万亩,比2010年增长13.3%;枸杞面积90万亩、葡萄面积60万亩,比2010年分别增长28.6%、58.7%;

3、适水产业面积77.4万亩,比2010年增长17.3%。粮食人均占有量576公斤,居全国第5位;牛奶、牛肉、羊肉人均分别为205.3公斤、14.6公斤和15.2公斤,分居全国第2位、第6位和第5位;蔬菜人均762公斤,远高于全国523.5公斤平均水平;水产品人均24.5公斤,居西北地区首位。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6%,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19元,年均增长12.2%。3、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培育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9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0家,龙头企业主板上市1家,新三板挂牌交易15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比20

4、10年增长6个百分点;农民合作社发展到4726家,家庭农场1791家,带动全区53%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全区建成17个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53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培育农业商标、品牌3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21个,开通淘宝、顺丰宁夏馆网上交易平台,构建起了连通城乡、辐射区内外的农产品营销网络。4、特色农产品科技和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全区粮食、奶牛、肉牛、肉羊、枸杞良种化率分别达到89%、100%、80%、93%、90%,马铃薯专业化率、脱毒化率分别达到75%、55%;奶牛成母牛单产7200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0公斤;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65%以上,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80%,科技

5、进步贡献率达到57%,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9%;全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11个、绿色食品205个、有机食品49个、地理标志证52个,“三品一标”产品种植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8%;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9%和99.1%。(二)主要问题1、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农业基础条件仍然薄弱,2/3为中低产田,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耕地质量整体下降,农药、化肥施用效率在35%以下,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不高,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全区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仅占29.8

6、%,养殖规模化水平仅为53%。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2、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比重偏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畜牧水产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林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种植业,夏秋比例仍需优化,以宁粳43号为主的优质水稻仅占水稻总面积的50%。畜牧业,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7.8%,品牌优势发挥不足。3、主要农产品效益下降。“十二五”以来,我区粮食生产成本年均增长超过10%;全区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亩均纯收益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2.5%、0.7%、8.5%、5.3%。牛肉、羊

7、肉和牛奶等成本高于国际市场50%。玉米等价格走低,中澳、中新自贸协定生效履行,养殖业和葡萄酒等产业会遭受较大冲击,保增产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4、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远低于全国2.21的平均水平。加工企业小而散,全区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8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农民合作社等产业化组织覆盖面小、带动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不高,一二三产融合不够,缺乏知名品牌和优势龙头引领。二、战略意义(一)有利于全面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选择地域性强、品质优、市场前景好、带动农民增收明显的特色农产品,制定

8、和实施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布局规划(2016-2020 年),对指导全区各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导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培育“一县一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二)有利于形成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推进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发展适度规模生产,有利于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产业化经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关联产业发展。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商品价值较高,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扩大农村就业,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 (三)有利于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呈现多元化和优质化趋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对农产

9、品的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和食用安全性等个性化特殊需求旺盛,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倍受市场青睐。优化特色产业区域布局,加速现代生产要素向优势区聚集,有利于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满足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 (四)有利于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我区优质牛羊肉、牛奶、蔬菜、枸杞、葡萄等产业基础好,品质优,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市场美誉度。借助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自治区建设内陆经济试验区的有利机遇,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品牌,加快宁夏农业“走出去”,可以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提高全区农业整体竞争力。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落实“四个全面”战

10、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优质粮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二)基本原则 1、聚焦特色原则。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注重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聚焦“1+4”产业,突出地方特色,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品质优良、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既要瞄准现实需要,也要着眼潜在需求,既要满足区内市场,

11、又要开放国内外市场。在品种选择上突出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季节特色,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要求。 3、多产融合原则。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运销流通,促进产加销一体化,推动农业由产品生产向产业链、价值链生产转变,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特色农产品整体竞争力。4、科技创新原则。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两组一协会”作用,加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加强农业实用人才培训,激发农业生产要素内生动力。(三)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效益稳步提高。到2020年,全区优质粮食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奶牛存栏80万头、肉牛饲养量300万头、肉羊饲养量2000万只、饲草基地面积100

12、0万亩、蔬菜面积320万亩、枸杞面积100万亩、葡萄面积7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80万亩;优质粮食产量稳定在350万吨左右,牛羊肉、奶、瓜菜、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6.5万吨、154.4万吨、800万吨、20.5万吨,枸杞干果25万吨、葡萄酒15万千升。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0家以上,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达到6500家,家庭农场300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0%,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产业科技装备明显改善。到20

13、20年,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化率达到95%,畜禽及葡萄、枸杞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3%,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四、 区域布局聚焦优质粮食和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地方板块产业,在全区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 重点发展“1+4”主导产业1、 优质粮食产业(1)目标任务。到2020年,优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其中:小麦180万亩,水稻120万亩,玉米440万亩,马铃薯260万亩;优质粮食总产稳定在350万吨左右。优质粮食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14、(2)区域布局。小麦:引扬黄灌区以平罗县、贺兰县、永宁县、青铜峡市、利通区、中宁县、同心县等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中强筋优质春小麦80万亩。中南部山区以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隆德县、海原县等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中筋优质冬小麦100万亩。水稻:以青铜峡市、永宁县、平罗县、贺兰县、兴庆区、灵武市、利通区、沙坡头区、中宁县、农垦农场等为重点,以水定植、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向河滩地、低洼地、灌溉便利区域集中,适度扩大银北地区水稻种植,全区水稻面积稳定在120万亩。玉米:引黄灌区以平罗县、中宁县、利通区、灵武市、贺兰县、永宁县、沙坡头区、惠农区、农垦等为主,继续压减小麦套种玉米面积,扩大单种玉米面积,重点

15、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230万亩;中部干旱带扬黄灌区以同心县、海原县、盐池县、红寺堡区为主,重点发展中熟淀粉加工型玉米85万亩;南部山区以彭阳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等为主,重点发展中早熟粮饲兼用型玉米125万亩。马铃薯:以固原市为重点,发展晚熟菜用型马铃薯100万亩,发展淀粉、生全粉加工型马铃薯75万亩;以六盘山麓高海拔冷凉地带为主,重点发展脱毒种薯繁育20万亩。以中部干旱带海原县、同心县、盐池县为重点,发展早熟鲜薯外销型马铃薯60万亩。以引黄灌区平罗县、灵武,盐池扬黄补灌区为重点,发展主食化加工型马铃薯5万亩。(3)主攻方向。小麦:加大优新品种选育推广力度,集成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单

16、产。加大麦后复种“一年两熟制”模式推广,以后作效益带动前茬种植。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开展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生产,增加效益。水稻: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优新品种选育和引进,推广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以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建立基地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水稻标准化生产,开发高端大米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玉米:加快优质、高产品种选育,大力发展高淀粉、高蛋白、粮饲兼用等专用玉米;稳步推进滴灌高效节水、覆膜保墒旱作节水生产模式;加速推广以籽粒机收、烘干为主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提升玉米饲料加工、青贮调制水平,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结合。马铃薯:引进培育

17、适宜主食化加工、鲜食外销、生全粉加工的专用品种,加快优质一级种薯推广,加大覆膜保墒、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全程机械化等技术应用,推进马铃薯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2、草畜产业(1)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区奶牛存栏80万头,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300万头、2000万只。牛羊肉、牛奶产量达到26.5万吨和154.4万吨。优质饲草料基地达到1000万亩。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100%、60%、65%。奶牛平均单产8000千克以上。牛羊肉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奶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2)区域布局。 奶牛:银吴奶业核心区,以兴庆区、西夏区、贺兰县、灵武市、

18、利通区、青铜峡市为主,奶牛存栏达到60万头;中卫、石嘴山奶业发展区,以沙坡头区、中宁县、惠农区为主,奶牛存栏达到20万头。肉牛:引扬黄灌区肉牛产业板块,以永宁县、平罗县、同心县、盐池县等为主,肉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环六盘山区优质肉牛产业板块,以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泾源县等为主,肉牛饲养量达到200万头。 滩(肉)羊:盐池、同心、红寺堡、海原等中部干旱带滩羊核心区,肉羊饲养量750万只;灵武市、平罗县、西吉县、原州区等引黄灌区及环六盘山区肉羊杂交改良生产基地,肉羊饲养量1250万只。 优质牧草:引黄灌区优质牧草生产基地,优质高产苜蓿基地达到50万亩、青贮玉米、复种黑麦草等50万亩;中南旱

19、作节水饲草生产基地,苜蓿基地达到600万亩、一年生禾草250万亩、柠条平茬50万亩。(3)主攻方向。奶牛:加快高产奶牛核心群建设,持续提高奶牛群体遗传品质;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产业集中度;深入开展节本增效,大力推广高效繁殖、生产性能测定、精准饲养和信息化管理等技术,构建精准化健康养殖技术体系;积极引进培育知名企业,开发高端乳制品,打造宁夏优质乳制品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肉牛:加大养殖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基础母畜比例;加快品种改良与新品种(系)培育;深化节本增效,加大高效养殖、全混合日粮饲喂、信息化管理等技术推广,构建优质(高档)肉牛生产技术

20、体系;积极发展以高端牛肉为主的牛肉加工生产、品牌培育,促进优质牛肉与高端牛肉生产协同发展。滩(肉)羊:开展滩羊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加快新品种(系)选育,加大肉羊杂交改良;加强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深化节本增效,加快 “两年三产”、全混合日粮精准饲喂、优质羊肉生产和分级加工等技术推广,着力培育和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协会主体作用,稳步推进滩(肉)羊产业走精品化、高端化发展之路。优质牧草:引黄灌区推行引草入田,着力发展苜蓿、冬牧70等优质牧草,中南部地区巩固扩大苜蓿和一年生禾草种植面积;引进推广苜蓿草收割、翻晒、打捆机械和苜蓿草颗粒加工设备;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积极推进饲草料加工调制;建立龙头企业与

21、种草大户、草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草业企业联盟。3、 蔬菜产业(1)目标任务。到2020年,蔬菜面积达到320万亩以上,其中设施蔬菜110万亩、露地蔬菜100万亩、西甜瓜110万亩,蔬菜商品率达到50%以上,蔬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提质增效技术综合应用率达到85%以上。蔬菜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2)区域布局。设施蔬菜:引黄灌区以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利通区、青铜峡、沙坡头区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节能日光温室,以茄果类精品蔬菜供应周边市场;中部干旱带以红寺堡、海原、盐池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拱棚生产,以瓜类作物为主;南部山区以原州、彭阳、西吉、隆德为重点区域,扩大辣椒

22、、西芹等优势作物种植规模。供港蔬菜,灌区以贺兰、永宁、平罗、利通、青铜峡、沙坡头区、中宁为重点区域,南部山区以原州、彭阳、西吉为重点区域。露地蔬菜:灌区以平罗、贺兰、永宁、灵武、利通、青铜峡、沙坡头区、中宁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茄果类蔬菜;中部干旱带以同心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越夏番茄;南部山区以原州、西吉、彭阳、隆德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叶类蔬菜和根茎类蔬菜;建立越夏冷凉蔬菜85万亩。以平罗、惠农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脱水加工蔬菜;建立脱水加工蔬菜基地15万亩。西甜瓜:以中卫市环香山地区为主的硒砂瓜基地85万亩,其中沙坡头区45万亩,中宁县35万亩,海原县5万亩,平罗、金凤、利通、盐池、同心等地膜西

23、甜瓜25万亩。(3)主攻方向。设施蔬菜:稳步扩大规模,大力推广设施标准化设计与建造、集约化育苗、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向标准化、机械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引导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冷链贮运体系,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强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建立产销信息服务平台。露地蔬菜:完善灌排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测土配肥、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行适度规模化经营。西甜瓜:加强硒砂瓜品牌保护,培育种植流通组织,建立健全生产购销全程追溯。大力推广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覆膜保墒、松

24、砂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攻关克服连作障碍,发展后续产业,推进可持续发展。4、枸杞产业(1)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区枸杞面积达到100万亩,枸杞干果年产量达25万吨,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30%,枸杞产品出口率达到20%以上。枸杞产业基本实现现代。(2)区域布局。着力打造“一核、两带、十产区”的新格局。“一核”:即中宁核心产区26万亩;“两带”:即清水河流域产业带、银川北部产业带74万亩,其中:清水河流域产业带50万亩,包括原州区、同心县、海原县;银川北部产业带24万亩,包括贺兰、平罗、惠农、大武口等区县及农垦集团;“十产区”:即中宁、同心、海原、原州、平罗、惠农、盐池、沙坡头、红寺堡和农垦集团

25、十大产区94万亩。(3)主攻方向。坚持扩量提质并重,以小产区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突出基础研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文化引领等关键环节,大力推动枸杞产业种植环节绿色化、基地建设标准化、链条拓展生态化、加工转化精细化、机械应用现代化、营销流通网络化、市场竞争国际化、助农增收常态化,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再造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5、葡萄产业 (1)目标任务。到2020年,新增葡萄基地10万亩,总面积达到70万亩(其中酿酒葡萄62万亩),年葡萄总产量年生产葡萄酒15万千升以上。葡萄苗木三级繁育体系基本建立,良种覆盖率达到100%。(2)区域布

26、局。按照“一廊、三镇、四个示范区、五个酒庄集群、三百个酒庄”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长廊,镇北堡葡萄酒旅游度假镇、永宁(闽宁玉泉营)葡萄酒产业镇、红寺堡葡萄文化镇,贺兰金山国际葡萄产业试验区、青铜峡鸽子山示范区、红寺堡肖家窑示范区。银川产区葡萄面积20万亩,其中酿酒葡萄17.7万亩;青铜峡产区16万亩,其中酿酒葡萄14万亩;红寺堡产区15.1万亩,其中酿酒葡萄14.4万亩;农垦产区15万亩,其中酿酒葡萄13.6万亩;石嘴山等其他产区3.9万亩,其中酿酒葡萄1.9万亩。(3)主攻方向。坚持“小酒庄、大产区”发展模式,主攻拓展延伸葡萄产业体系、创新技术和人才支撑体系、强化质量安

27、全保障体系、健全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体系、夯实基础设施和装备保障体系、完善现代营销体系六大任务,促进葡萄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构建集农工商游为一体的葡萄产业集群。(二) 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板块产业 1、适水产业(1)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区适水产业面积稳定在8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0.5万吨;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75%以上;水产品药残抽检合格率达到国家水平。 (2)区域布局。生产主导区,以沿“黄河金岸”沙坡头区、青铜峡市、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大武口区等县(市区)为主,积极发展标准化池塘健康养殖20万亩。生态建设区,以银川阅海湖、石嘴山星海湖、中卫腾格里湖、农垦沙湖等为主,积极

28、发展大水面养殖45万亩。功能拓展区,以贺兰县、灵武市、青铜峡市等引黄灌区水稻主产区为主,积极发展稻渔立体生态种养,主产区面积5万亩,辐射带动10万亩。(3)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引黄灌区生态绿色和黄河特色两大优势,大力发展以黄河鲶、虾蟹、鲟鱼等名优品种为主的设施化养殖、大宗淡水鱼为主的标准化健康高效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加强水产良种化、名优特品种引进、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全面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2、农作物制种产业(1)目标任务。到2020年,建成优势种子生产基地80万亩,年生产优质种子6亿公斤。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2)区域布局。春小麦种子以贺兰县、永宁县、

29、灵武市、利通区、青铜峡市、沙坡头区等为主,面积6万亩;冬小麦种子以利通区、原州区、彭阳县、隆德县、西吉县等为主,面积2万亩;水稻种子以平罗县、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等为主,面积9万亩;杂交玉米种子以青铜峡市、平罗县、贺兰县、灵武市、沙坡头区、农垦农场为主,面积25万亩;马铃薯种薯以原州区、西吉县、同心县、海原县等为主,面积20万亩;瓜菜种子以平罗县、青铜峡市、沙坡头区为主,常规种子繁育11万亩、杂交制种1万亩;小杂粮种子以盐池县、同心县、原州区、西吉县等为主,面积6万亩。(3)主攻方向。以玉米、瓜菜、马铃薯繁制种为重点,加快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提升优质种子商品化水平。加强优势种

30、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加大品种区域试验、展示示范力度;加快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品种引育、审定和推广步伐。引进和培育制种龙头企业,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科企联合,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3、红枣产业(1)目标任务。新增红枣面积7万亩,提升改造面积20万亩,到2020年,总规模达到76.4万亩,红枣总产量达到15.5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20%以上。(2)区域布局。制干红枣发展区域,以红寺堡区、利通区南部、同心县,沙坡头区、中宁县为主,面积55万亩;鲜食红枣发展区域,以灵武市、利通区、青铜峡市、永宁县等县(市区),品种以地方特色优势灵武长枣为主,面积21.4万亩。(3)主攻方向。坚持

31、产业发展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加快优质苗木繁育,加强低产低质枣园改造和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灵武长枣采后贮运保鲜能力和制干枣商品化处理能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4、苹果产业(1)目标任务。新增苹果面积17.8万亩,提升改造面积20万亩,到2020年,总规模稳定在80万亩,总产量将达70万吨,加工能力60万吨。(2)区域布局。吴忠市产业板块,以利通区、青铜峡市、同心等县区为主,面积25.41万亩;中卫市产业板块,面积41.8万亩;农垦、灵武市、永宁县等县区产业板块,面积12.79万亩。(3)主攻方向。坚持稳面积、提产量、提品质、增效益,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改造中低产果园,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加快农业科技

32、创新推广,推进苹果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5、中药材产业(1)目标任务。立足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和天然药材资源分布状况,到2020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野生资源修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中药材产量达到32万吨。(2)区域布局。重点建设中部干旱带沙生药材、六盘山阴湿山区道地药材两个产业板块,打造同心、盐池、隆德和海原4个产业大县,同心县重点发展银柴胡、板蓝根、黄芪等道地药材30万亩。盐池县稳步扩大甘草等沙生药材10万亩,草原补播、野生资源修复50万亩。隆德县重点发展以黄芪、柴胡、秦艽等道地药材10万亩,野生资源修复25万亩。海原县重点发展银柴胡、黄芪、板蓝根等

33、道地药材10万亩。彭阳、原州、红寺堡、西吉、泾源、平罗等县区种植面积20万亩,野生资源修复5万亩。(3)主攻方向。坚持野生资源修复与人工种植相结合,加强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良种繁育供给能力。强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重点突破提高种子种苗成活率、病虫害防控、农残重金属控制及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6、生猪产业(1)目标任务。生猪饲养量达到350万头。其中,存栏140万头,出栏210万头。猪肉产量达到15.5万吨。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列达到50以上。(2)区域布局。以中宁县、青铜峡市、沙坡头区、灵武市、隆德县为主培育生猪大县,打造商品瘦肉型猪优势产区,五县、市 (区)生猪饲养量

34、占全区养殖总量的50%。(3)主攻方向。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规范三元杂交体系,加强良种引进和二元母猪繁育、人工授精、自动化精细化饲养管理、粪污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示范推广,积极建立高效、绿色养殖模式,提高生猪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7、小杂粮、油料产业(1)目标任务。全区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油料100万亩。小杂粮总产量达到8.3万吨,油料5万吨。(2)区域布局。引黄灌区以青铜峡市、沙坡头区、灵武市、平罗县、中宁县、永宁县等为主,重点发展以蚕豆、豌豆等豆类为主的小杂粮10万亩;中南部地区以盐池县、海原县、同心县、西吉县、彭阳县、原州区为主,重点发展以荞麦、糜子、谷子、

35、豌豆等为主的小杂粮140万亩。引扬黄灌区发展油葵50万亩,南部山区发展胡麻50万亩。(3)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小杂粮、油料优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示范推广;加强种子质量检测和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开展良种繁育及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鼓励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制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小杂粮品牌,促进小杂粮、油料产业发展。五、重点任务从强化关键薄弱环节入手,推进特色产业区域布局,整体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着力推进特色产业绿色发展。1、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引黄灌区发展激光平地及滴喷灌等高效节水农业,扬黄灌区发展膜下滴灌、喷灌、沟灌

36、等节水农业,旱作区发展以春秋覆膜为主的保墒集水补灌旱作节水农业。积极推广水肥药一体化、深耕深松、种子包衣等综合配套技术。到2020年,高效节水灌溉农业达到400万亩,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稳定在200万亩。2、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以“减量替代”为重点,加大秸秆还田、深松深翻、土壤调理剂等应用支持,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和肥料利用效率。以“减量控害”为重点,建立一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实施高毒农药退出及定点经营,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到2020年,全区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3、加大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广秸秆青黄贮饲料化、微生物腐化、固化等新技术,鼓励规模养殖场开展畜

37、禽粪污综合利用,开展农业残膜污染专项整治,鼓励农膜生产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残膜回收利用。到2020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5%。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制定推广一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控制操作规程,促进农产品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确保农产品源头安全。加快绿色增产增效种植标准化基地、畜禽规模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到2020年,建立形成宁夏特色产业标准化体系,新型经营主体应用标准化技术规程生产实现全覆盖。(二)着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1、加

38、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眼产后减损,实施国家初级农产品加工项目,支持建设果蔬、马铃薯、枸杞等特色农产品贮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均衡上市,减损增效。着眼提档增值,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升级现有加工设备和工艺,积极发展营养、方便、实惠的多元主食产品,重点提升优质粮食、枸杞、酿酒葡萄、清真牛羊肉、乳制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着眼产业集聚,优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引导加工企业向种养示范园区、优势产区集中,打造提升贺兰德胜、吴忠金积、原州圆德等一批食品加工园区和贺兰金山、青铜峡鸽子山、红寺堡肖家窑三个示范酒庄集群。2、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在“1+4”特色

39、优势产业聚集区,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和田头市场,推动市场的专业化提升和精细化改造。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升产地预冷处理能力,鼓励集预冷、加工、冷藏、配送、追溯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具有储存、分拣、加工、包装、配送、追溯等功能的低温加工配送中心。鼓励各类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及营销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建设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窗口(体验店),构筑多层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借助中阿博览会、中国农产品交易会等平台,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型农产品展销会,提高宁夏特色农产品知名度。3、大力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发挥五大之乡的优

40、势,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加快“宁夏菜心”、“宁夏牛奶”等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设计制定“宁夏大米”等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识,打造“中宁枸杞”、“盐池滩羊”、“香山硒砂瓜”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各类农产品品牌宣传资金,建立政府组织、部门牵头、企业参与的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特色农产品打包推介机制。政府负责推介保护公用品牌,制定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授权和监管办法,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公用品牌基础上培育一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4、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

41、度融合。加大公共设施配套扶持力度,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农耕文化科普基地、农事作业体验基地和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着力打造黄河金岸都市休闲农业带、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休闲农业带、毛乌素沙漠西缘草原风情休闲农业带、南华山月亮山六盘山生态休闲农业带。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保护,积极发展剪纸、刺绣、泥塑、砖雕等农村文化产业。(三)着力提升产业科技支撑能力。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依托“两组一会”,深化农科教、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围绕“1+4”特色优势产业,突出节本增效、农机农艺融合、生态环保、循环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和领域,研发一批重点关键技术,推广一批先

42、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鼓励农业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牵头分产业组建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共同开展特色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协办科技型实体,鼓励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实现双向选择。2、推进种养生产良种化。继续实施农业育种专项,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支持有品种权、具备原种生产条件的科研单位、企业建设稻麦原种扩繁基地,完善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加强滩羊本品种选育、肉牛新品种培育,形成具有本地优势的肉羊肉牛品系,实现主推品种新一轮更新换代。加大农作物制种基地建设,支持制种企业育繁推一体

43、化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种业集团,提升宁夏种业整体创新能力。3、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坚持以农业机械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加大新机具、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提高牧草、马铃薯、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建设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推进农机深松作业和秸秆粉碎还田,建立一批以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为主体的综合生产示范区,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精量灌溉与水肥一体化、农艺标准化、管理集约化。4、加快农业信息化。依托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监测预警及指挥调度系统,建设益农信息社,构建区市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农民手机

44、使用与上网基础知识普及培训,全面提升农民信息供给、传输和获取能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广饲草料精准投放、奶牛发情监测、设施农业自动控制等物联网技术,提升农业自动化和精准化水平。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实现全程可追溯。5、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现代青年农场主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的培训体系,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特色产业集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规模化养殖场布点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用3-5年的时间培养造就一批现代农业建设的骨干力量。到2020年,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5万人。(四)着力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1、培育壮大龙头企

45、业。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机制,以市场倒逼品牌、品牌倒逼品质、品质倒逼品种以及标准化、集约化生产,通过举龙头、打品牌、拓市场、建基地、联农户,推动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改造技术装备,发展精深加工,开拓销售市场,打造一批能带动农民、连结市场、引领发展的产业领军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利益链,建立服务链。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和星级家庭农场评定。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直供直销。2、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和农地农用的原则,引导农户通过互换、出租、转让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实现统一耕作,规模化生产。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代耕代种、

46、托管代养等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产业化经营,建立“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有分红”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3、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资销售公司、基层技术推广机构等经营主体,创建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围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农资超市、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粮食银行、信息咨询等服务。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试点。(五)着力推进农业对外开放。1、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围绕“1+4”特色产业,重点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竞争

47、力强、影响力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销售企业;鼓励现有龙头企业通过合作、重组、改造、联合的方式与区外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嫁接”,突破本土企业自身发展瓶颈,补齐短板,提升实力。立足农业区域特色,突出抓好吴忠孙家滩、石嘴山河东地区、中卫环香山地区、固原环六盘山地区、贺兰山东麓等招商引资,打造一批开放型产业重点园区。2、加强农业合作交流。围绕宁夏内陆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交流合作领域,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去,通过境外并购、投资、国际贸易等方式,培育一批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基地,创建一批出口型品牌,推动特色农产品出口。以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为载体,加强农业技术交流合

48、作,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引进。依托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跨境电商营销,拓宽特色农产品国际市场。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调整优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布局结构是一项长期任务,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规划指导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发展特色产业的切入点,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地区一个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二)加大政策支持。建立特色产业扶持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推进财政支农方式改革创新,加快建立财政资金引导下的多元投入机制,综合运用直接补贴、担保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实物租赁、产业基金、农业保险七种方式,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三)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自治区与市县分工协作推进产业发展工作机制,自治区主抓优质粮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特色产业,整体规划、统筹布局、政策引导,区市县共同推进。各市、县(区)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板块产业,自治区定向支持,促其发展。(四)注重绩效考核。建立健全优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布局考核评价体系,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推行目标责任制,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工作部署、任务分解、责任落实、督促指导“五到位”,扎实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布局优化,切实提升“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附件:宁夏“十三五”期间“1+4”特色产业发展布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