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概论整理(共4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概论整理(共46页).doc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带标记的都是重点! 乾乾乾er哥1.1 景观与景观设计学的内涵(必考)景观是什么?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景观设计学是什么?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艺
2、术。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的区别: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仅这一点就有别于建筑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规划空间与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与市政工程设计不同,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的多目标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的解决工程问题。当然,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赖于
3、各个市政工程设计专业的参与。与环境艺术与甚至大地艺术的主要区别:景观设计学的关注点在于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题,关注一个物质空间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于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大地艺术进行景观艺术创作目的是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而非仅仅为了了解空间问题。1.2 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历程园林专业发展三时段论社会时段及特点服务对象主要创作对象指导理论和评价标准专业人员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农业时代(小农经济)以帝王为首的少数贵族阶层宫苑、庭院、花园唯美论、包括西方的形式美和中国的诗情画意,同时强调工艺美和园艺美艺匠、技师,如中国的计成、法国的勒诺特、英国的布
4、朗中国的皇家园林和江南文人的山水园林,法国勒诺特式宫苑,英国的布朗式风景园工业时代(社会化大生产)工人阶级为主题的广大城市居民公园绿地系统以人为中心的再生论。绿地作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和体育空间和作为城市的肺,强调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等指标美国的专业规划设计师奥姆斯特德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后工业时代(信息与生物技术革命,国际化) 人类和其他物种人类的家,及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可持续论。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强调能源与资源利用的循环和再生性、高效性,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作为协调人类文化圈与生物圈综合关系的指挥家,如麦克哈格美国东海岸的生态规划、欧洲的景观生态规划1.3 景观设计的内
5、容两个层面: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景观规划: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景观设计:对特定地方的设计。在用地规划的面积范围内体现景观的主要特性,从生态、文化、美学、行为、技术等综合角度对景观元素三维空间组合进行设计,如入口广场、台地、街头绿地、庭园、花园、停车场等限定性空间设计。1.4 景观设计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与艺术创造力1. 艺术人文类:审美能力、文化积淀、空间感受2. 行为心理类:塔式心理学理论、马斯洛金字塔理论、直接知觉理论3. 科学技术类:生态学、地理学、测绘学、3S应用(RS
6、、GPS、GIS)、计算机技术本节重点:景观与景观设计学的概念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历程(园林专业发展的三段论)重要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计成(中)园冶、勒诺特尔(法)凡尔赛宫勒诺特式风格、奥姆斯特德(景观设计学之父)纽约中央公园查尔斯艾略特波士顿公园系统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生态规划2.1景观设计要素地形 1.初识地形 2.地形的类型常见的地形地貌 3.地形的骨架作用 4.地形的挡与引地形在景观中的作用 5.地形的高差和视线 6.利用地形分隔空间地形的工程表达 7.地形的背景作用 8.地形造景 地形的应用与改造常见的地形地貌地形:地表的外观 外部环境的地表因素 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1) 大地
7、形高山 山谷 丘陵 平原 盆地(2) 小地形土丘 台地 斜坡 平地 或因台阶坡道等引起的水平面变化(3) 微地形起伏最小的地形包括沙丘上的微弱起伏或波纹;道路上石头和石块的不同质地变化地形的类型形态是涉及到地形的视觉和功能特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形态的角度来看,景观是实体和虚体的一种连续组合体。实体是指那些空间制约因素,即地形本身,而开阔空间则指的是各实体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实体和虚体很大程度上是由平地、凸地、凹地、山脊、山谷各种不同地形类型构成的。 平地,最简洁最稳定的地形。水平地形的性质:稳定、中性、平静、愉快、中心平衡空间和私密性的建立必须依靠地形的变形和其他因素的帮助水平的形状与与水平的
8、地形相协调 垂直的形状与水平地形的对比(如华盛顿纪念碑与静水面)任何一种垂直线型的元素,在平坦的地形上都会成为一突出的元素,并成为视线焦点 平地,具有多方向性的地形。水平地形可以让所给的点向各个方向发展凸地,具动态感和进行感,最具抗拒重力而代表权利和力量的因素。作为景观焦点 凸地形的表现形式有土丘、丘陵、山峦及小山峰。凸地形是一种正向实体同时是一负向空间,被填充的空间,山头具有军事上和心理上的意义。(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朝拜”凸地,具动态感和进行感,最具抗拒重力而代表权利和力量的因素。凸地是一种负空间,其顶部和坡面能够限制空间,建立空间范围的边界。控制视线的出入。两个凸地形创造一个凹空间凸
9、地形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物或具有支配地位的要素,还可以作为地标在景观中为人定位或导向。在凸地形的顶端焦点上布置其他设计要素,如楼房或树木,可增加这种焦点特性,突出其重要性。凸地,还有助于发挥瀑布的动力和激愤作用,为瀑布等提供背景或依托。(黄石公园)凸地,对外部环境中的小气候具有明显的调解作用山脊,外向性,导向性和动势感的线状空间。 总体上呈线状,与凸面地形相比较,其形状更紧凑、更集中在整个布局中,所有设计的构筑物,当其处于脊顶及沿山脚线边缘时,必须做到长而不宽,才能与山脊地形在视觉上融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土方填充物。凹地:景观中常称为碗状洼地。并非是一片实地,而是不折不扣的空间。形成方式:当地面某
10、一区域的泥土被挖掘时;当两片凸地形并排在一起时。凹地:空间制约程度取决于周围坡度的陡峭和高度以及空间的宽度凹地:具有封闭性和内向性,是理想的表演舞台。山谷,具有方向性的线状低地地形在景观中的作用:地形的骨架作用A:地形作为植物景观的依托,地形的起伏产生了林冠线的变化B:地形作为园林建筑的依托,能形成起伏跌宕的建筑立面和丰富的视线变化地形的挡与引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入某一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以及完全封闭通向不悦景物的视线。(视线的挡与引)地形也可用来强调或展示一个特殊目标或景物倾斜的坡面是很好的展示观赏因素的地方“断续观察”或“渐次显示”利用地形
11、的变化建立空间序列,交错地展现和屏蔽目标或景物。地形的高差与视线观赏者的位置与地形的关系,对景物的可视与不可视有重大影响地形可用来阻挡视线、人的行为、冬季寒风和噪音等利用地形分隔空间地形的3个可变因素影响着空间感:空间的底面区域:空间的底部或基础平面,通常表示“可使用的范围”封闭斜坡的坡度:斜坡越陡,空间的轮廓越显著地平天际线:地形可视高度与天空之间的边缘地形分隔空间:含蓄空间、限制空间、完全限制空间(底面积相同)地形的背景作用地形的造景作用西班牙巴塞罗那北站公园,伊拉凯勒水景广场1.地形的工程表达等高线定义: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
12、的投影。等高距:相邻等高线切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图纸比例:1:1001:1000,h=0.5m,1m,2m;图纸比例:1:50001:30000,h=5m,10m,15m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的水平垂直距离等高线使用的基本原则第一:原初与设计等高线清晰明了 原地形等高线虚线;设计后等高线实线填方:为园址某一部分添加土壤挖方:用来表示移走园址上某一部分的土壤,或对其进行挖掘在平面上,当等高实线从原等高线位置向低坡移动时(走向数值较低的等高线),这就表示填方。反过来,设计等高线走向高坡时(走向数值较高的等高线),则表示挖方。地形改造图:专门用来表示一个园址的路基平整的平面图第二:等高线是平滑的闭
13、合曲线。等高线过于急转和扭曲是不合理的第三:等高线一般不出现交叉、重叠,只在悬崖、峭壁、地坎或挡土墙驳岸等非常陡峭的垂直面处才可能出现相交或重叠。山脊处通常用标高点表示,标高点在平面上的标记是一个“+”字记号或一圆点,并同时配有相应的数值。2.等高线图面特征与地貌:1:山脊和山谷2:峰顶和谷底3:凹面斜坡和凸面斜坡山谷:等高线向上指向,指向较高数值的等高线山脊:等高线向下指向,指向较低数值的等高线山脊线:山脊顶点的连线,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山谷顶点的连线,河流的集水线峰顶(凸状地形):在平面上由同轴,闭合的中心最高数值等高线表示谷底(凹状地形):由同轴闭合,中心最低数值的等高线表示,凹状地形最
14、低数值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自身的内部,用短小的蓑状线表示。凸坡:底部密而顶部疏凹坡:坡底疏,坡顶密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说明了坡度的陡峭程度利用等高线进行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场地竖向设计设计游览路线:步行坡道不宜超过10%,为减小道路的陡峭,应斜向于等高线,而非垂直于等高线。可行的路线应平行于等高线如果需要穿行山脊地形最好应走山洼或山鞍部高程点表示法:指高于或低于水平参考平面的某单一特定点的高程标高点在平面图上的标记是一个“+”字号或一圆点,并同时配有相应的数值蓑状线表示法:蓑状线均是互不相连的短线,均与等高线垂直。蓑状线越粗、越密坡度越陡模型表示法:表示地形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坡度上升高/水平走向距离
15、=坡度百分比坡度1%的地形易积水,排水性差,除了作为受保护的潮湿地外,几乎不适宜作室外空间利用和使用功能的开发,1%的坡度最好让其成为一片开阔地或是一片保护区,偶尔出现积水但不会带来副作用坡度为1%-5%的地形排水较理想,适合于安排绝大多数地形,特别是要大面积平坦的内容,像停车场、运动场等。当同一坡面过长时容易形成地表径流,而且当土壤渗透性不强时排水仍成问题。1%的坡度:假定的最小坡度,主要是草坪和草地。2%的坡度:适合草坪运动场的最大坡度。同样适合平台和庭院铺地3%的坡度:这一比例是地面倾斜度显而易见。若低于3%,地面相对呈水平状5%-10%的坡度:可适合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地形具有起伏感,
16、若配置较密集的墙体和阶梯的话,可以创造出动人的平面变化,排水很好,注意水土流失10%-15%:过于陡峭,尽量少动土方,工程设施与等高线平行,视觉和谐,视野开阔15%:不适合土地利用只有当设计师着手对坡度类型进行评价和做结论时,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分析”。计算和描绘斜坡种类评判每类斜坡的适合性或局限性。地形坡度与排水的关系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地形的利用与改造在地形设计中首先考虑到的是对原地形的利用。结合基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合理安排各种坡度要求的内容,使之与基地地形条件相吻合,利用现状地形稍加改造即成景观。地形的改造:1、 强调地形特点2、 分隔空间3、 影响游览速度与节奏4、 调节小气候1.
17、强调地形特点通过设计要素来加强地形特点 植物 建筑2. 分隔空间地平轮廓线和观察者的相对位置、高度和距离,都可影响空间的视野。在这些界限内的可视区域,往往被称为“视野圈”宽阔空间又可被分为即景空间水平视线的上夹角40-60 下夹角20当上下视平线夹角45时,视域完全封闭当上下视平线夹角18时,视域无封闭感3. 影响游览速度与节奏地形可被用在外部环境中,影响行人和车辆运行的方向、速度和节奏设计目的是要人们快速通过,使用水平地形 是要人们缓慢通过,使用斜坡地面或一系列水平高度变化4. 调节小气候采光:为使某一区域能够受到冬季阳光的直接照射,并使该区域温度升高,应选择朝南的坡向防风:选择凸面地形、脊
18、地或山丘2.2景观设计要素水体一、水和人类的关系 必需品、本能亲水、治疗、浪漫主义二、水的作用提供消耗灌溉影响地区小气候(微风轻拂澎湖湾)控制噪音(美国纽约佩勒公园“袖珍公园)提供娱乐条件营造景观三、水的形式及其特征水的可塑性 水景设计中的水有平静的、流动的、跌落和喷涌的四种形式(重点)水的形式:静水(平静少动)形式:湖泊、水池、水塘、水潭、水湾特点:宁静、轻松、温和对人:产生情绪上的宁静和安详作用:形成景物倒影,强调景观,加强人们注意。举例:17世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18世纪英国式园林 动水(流动变化)流动、跌落、喷涌形式:河流、溪涧、瀑布、跌水、喷泉等特点:流动、活力、激昂对人:产生
19、情绪上的兴奋和激动作用:流速、水声、光影,适用于视线焦点。举例: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台地园、法国凡尔赛宫的喷泉水的特性1. 水本身透明无色,但流经水坡、水台阶或水墙表面时,这些构筑物饰面材料的颜色会随水层的厚度而变化。2. 宁静的水面具有一定的倒影能力,水面会呈现环境的色彩,倒影能力与水深,水底和暗壁的颜色深浅有关。深色可增加倒影效果。3. 急速流动的、喷涌的水因混入空气而呈现白沫,例如喷气式喷泉喷出的水柱就富含泡沫;4. 当水面波动时,或因水面流淌受阻不均匀而产生湍流时,水面会扭曲倒影或水底面图案的形状等。5. 设计水坡或水墙时,除色彩外,还要考虑坡面和墙面的质感,表面光滑的质感细,
20、水层清澈,表面粗糙的水面会激起一层薄薄的细碎白沫层。(与坡面角度有关)若在坡面上设计几何图案,则水层与坡面凸出的图案相激会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 水的坡度反映了河底的坡度 容体的形状与尺度自然驳岸决定了不同的水体 容体表面的质地底边的光滑度决定了水的流速在设计时,首先研究容体大小、高度和容体底部的坡度水的造景手法(重点)1. 烘托尺度大的水面浩瀚,小的水面平静尺度不同感受不同2. 分隔空间水面只是平面上行为限定,所以保证了视觉的连续性和渗透性用水限定空间、划分空间有一种自然而形成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控制行为)保尔弗里德伯格设计的某公共空间3. 控制视线利用水面的行为限制和视觉渗透来控制视距水面产
21、生的强迫视距,突出景物的艺术效果苏州环秀山庄、江南私家园林4. 倒影作用考虑岸畔或水中景物的倒影 扩大/丰富空间 使构图完整创造倒影时,倒影长度和倒影量的大小从景物、倒影和水面考虑视点的位置和视距大小应满足较好视角5. 基底作用大水面视域开阔,有托浮岸畔的作用,扩大丰富空间6. 系带作用将不同空间景点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感,作为关联因素使景点统一线型 面型7. 焦点作用水景形、声、光、色焦点通常将具有焦点作用的水景安排在内聚空间的中心、视线或轴线的交点、视线或轴线的端点以及视线容易到达的地方。形式:瀑布、喷泉、水帘、水墙、壁泉等水景设计要点1 湖面自然式湖池平面示例肾形、葫芦形、兽皮形、钥匙形、
22、菜刀形、指形、聚合形湖面设计:1. 水面形状宜大致与所在地块形状保持一致,仅在具体的岸线处理给予曲折变化2. 设计成的水面要尽量减少对称、整齐的因素3. 水面主次分明,聚分得体:主水面面积大、位置突出,面积应为最大次水面2倍以上;各次水面形状、面积各异,在主水面周边不宜形成对称关系。4. 水面分割形式多样:汀石、桥、堤、岛、洲水景设计要点2 溪涧溪:水底及两岸主要由泥土筑成,岸边多水草。涧:水底及两岸主要由砾石和山石构成,岸边少水草。河流的驳岸使流水形成波浪流水的速度快慢取决于河道的宽窄溪涧设计: 要求平面曲折流畅,回转自如;两条岸线的组合既要相互协调,又要有许多变化,要有开有合,使水面富于宽
23、窄变化。分合、收放、曲折水的形态取决于水的流量、河床的大小和坡度、以及河底和驳岸的性质水景设计要点3 水池水池设计:所谓水池是指人造的蓄水容体,其池边边缘线条挺括分明池的外形属于几何形。水池最适合于以平直线条为主的市区空间,或是人为支配的环境里。1) 水池与景物的位置关系2) 水池的形状3) 水池深度4) 水池内表面水景设计要点4 瀑布瀑布常作为室外环境布局的视线焦点,可分为三类:(1) 自由落瀑布(2)跌落瀑布(3)滑落瀑布不同的落水边产生不同效果用于城市环境的水墙瀑布水景设计要点5 喷泉(1)单射流喷泉(2)喷雾式泉(3)充气泉(4)造型式泉整体水环境设计这种以整体水环境出发的设计手法将形
24、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和引导等水的特性和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并且开创了一种能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城市街景和提供多种目的与使用于一体的水景观类型。伊拉凯勒水景广场、清溪川2.3景观设计要素植物2.3.1植物的特性大小、形态、色彩、质地、气味大小:植物的大小直接影响空间范围、结构关系以及设计的构思与布局大中型乔木:大型成熟期12米,中型9-12米小乔木和装饰植物:最大高度为4.5-6米高灌木:最大高度是3-4.5米,与小乔木的差别是缺少树冠高灌木在垂直面上构成空间闭合;构成强烈的长廊空间,引导人的视线和行动;作为视线屏障和私密控制;作为天然背景,以突出前置景物中灌木:1-2米,植物的叶丛通
25、常贴地或微微高于地面围合空间;在高灌木与矮灌木之间起过渡作用矮小灌木:最高1米,最低高度30cm地被植物:15-30cm暗示空间边缘,引导视线和空间;衬托主景,统一整体形态:不同的树形、叶形色彩:花果皮叶红色系花:海棠、樱花、木棉紫色系花:紫藤、紫丁香、泡桐黄色系花:迎春、腊梅、黄刺玫、连翘白色系花:茉莉、栀子、珍珠梅果的颜色红:冬青、枸杞、火棘黄:银杏、木瓜、贴梗海棠蓝紫:葡萄、十大功劳黑:女贞、刺楸、常春藤白色:红瑞木、雪果、湖北花楸干皮色彩暗紫色:紫竹红褐色:马尾松黄色:金竹绿色:梧桐斑驳色彩:木瓜白色或灰色:白皮松叶色彩绿色类深浓绿色:油松、女贞浅绿色:水杉、落雨松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
26、栎树:早春黄绿色臭椿、五角枫:春叶红色黄连木:春叶紫红色秋色叶类秋叶红色或紫红色:鸡爪槭、五角枫、石楠叶黄色或黄褐色:银杏、白蜡、鹅掌楸2.3.2植物的作用环境功能建造功能植物构成空间的三个要素:地被要素、立面要素、顶面要素A利用植物构成的基本空间类型: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垂直空间、完全封闭空间、覆盖空间B以建筑方式构成和连接空间序列 大中型乔木、小乔木和装饰植物、高灌木、中灌木矮小灌木、地被植物美学功能:突出主景、统一背景、丰富季相、完善空间、控制视线、成为标识1)突出主景:孤植大乔木,形态独特,色彩夺目,粗壮质地,芳香气味2)统一背景:A主景的竖向背景:常绿高灌木 B水平方向统一为整体:
27、矮灌木、地被3)丰富季相:春花、夏阴、秋果、冬枝4)完善空间:增强由地形构成的空间、分割建筑物围合的大空间、协助建筑围合空间、连接建筑室内外空间、完善建筑立面5)控制视线:A引导视线:常绿灌木、框景、透景线 B阻隔视线:障景6)成为标识:A强调 B识别2.3.3植物的图面表达(1)根据植物的成熟外观进行设计(2)植物按奇数成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集中配置常绿植物可统一布局)(3)植物以群体出现时,平面要有重叠(4)冠下空间的充实(5)要完善地形、建筑、铺装等造景因素(6)应有一种植物以数量多而统一布局2.4景观设计要素构筑物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使用功能:居、息、游、赏景观功能:点景、赏景、组
28、织景观空间、引导游览路线现代景观建筑1. 亭2. 廊架3. 大门、入口4. 接待室5. 展览馆6. 饮食业建筑(茶室、餐厅、咖啡厅)7. 小卖部8. 游船码头9. 厕所一、亭:造型上:独立、完整、玲珑、轻巧功能上:驻足休息,纳凉避雨,纵目眺望结构上:体量不大、相对简单、材质丰富、用料较小、建造方便、组合灵活位置选择:山上安亭、邻水设亭、平地置亭山上安亭的作用:丰富山的立体轮廓、增加山色生气;控制景区范围;(承德避暑山庄)为人们观看山景提供适宜尺度;山脊、山腰、山脚处主要游览线路的造景和观景重心邻水设亭:位置:石矶、水中平台、半岛、岛、桥作用:观赏水面景色、丰富水景效果原则:尽量贴近水面,宜低不
29、宜高,突出水面环绕效果平地置亭:作用:观景、点景、游憩、标志位置:道路交叉口;路侧林荫间;建筑一侧景观小品1. 门窗洞口2. 花窗/景窗3. 装饰隔断4. 墙(景墙、围墙)5. 雕塑6. 花池、花坛、花镜7. 栏杆(边饰)8. 水池(喷泉)9. 置石10. 园桥11. 园凳、园桌、座椅12. 台阶、坡道13. 铺地14. 园灯15. 标志牌16. 垃圾箱二、墙与栅栏高墙完全封闭空间而矮墙只是半封闭空间形成室外空间墙或栅栏的顶部绝不能与视平线平齐这样会干扰景观挡土墙:在较高地面与较低地面之间充当泥土阻挡物墙与栅栏的脚线平行于斜坡,使人产生不稳定感高墙与栅栏的功能:制约空间;屏障视线;分隔功能(隔
30、离噪音、标明地界、提供安全感);调节气候(遮荫挡风);休息座椅(矮墙);视觉作用三、地面铺装地面铺装的作用1. 提高频率使用2. 导游作用带状铺地连接不同城市空间;捷径线确定铺装形式;线形影响人们的感受3. 暗示游览速度和节奏行人的脚步落脚处、步伐大小受铺地尺寸、间隙、材料、宽窄的影响4. 提供休息场所当铺装地面以相对较大、且无方向性的形式出现的时,会暗示一个静态停留感5. 表示地面的用途改变铺装材料的色彩、质地,或铺装材料本身的组合,各空间的用途和活动的区别也由此而明确。铺装不同使用功能不同。6. 对空间比例的影响(尺度)形体较大、较开展,宽敞的空间感形体较小、紧缩,空间具有压缩感和亲密感7
31、. 统一作用在景观中铺装能统一和连接各因素。单独的元素缺少联系独特的铺装作为普通背景统一了各单独的因素8. 背景作用9. 构成个性空间10. 创造视觉趣味铺装设计原则1、 注意铺装的形式、质感、色彩等的选择2、 注意铺装的选择有主有从3、 注意两种以上的铺地材料的衔接问题采用第三种材料过渡采用高差变化形式与造型相互配合世界造园艺术三大体系中国体系:典雅且精致西亚体系:植物和水法欧洲体系:规整而有序3.1中国古典园林类型框架 3.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脉络 3.3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3.4经典园林分析3.1中国古典园林类型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人工山水园林: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
32、山水地貌,配以花木移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的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天然山水园林: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水景园等按隶属关系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3.2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时期时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重要作品生成期殷周秦汉台、囿宫苑园圃建章宫(一池三山)、上林苑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中轴线规划的皇都格局模式形成,大内御苑居于中轴线末端异军突起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全盛期隋唐具“皇家气派”士流园林(写意山水)、隐逸思想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成熟期两宋精密细致,少皇家气派文人园林艮岳、花石纲清
33、初皇家园林集群达到了艺术成就高峰三山五园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南北园林艺术的大融糅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格局鼎立的局面3.3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自然式风景园林的基本要素,也是自然式风景园的构景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的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例如颐和园,在北方大地上展现出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叠山(掇山):用天然石块堆筑为石山。以小尺度而创造风、峦、岭、岫、洞、谷、悬崖、峭壁等形象。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天然山岳。理水:
34、园林内开凿的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一勺则江湖万里”植物:运用少量树木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特点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园林中的建筑无论多寡、性质及其功能,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枣园因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突出彼此协调、相互补充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甚至能够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中国
35、园林建筑一反宫廷、坛庙、衙署、邸宅的严整、对称、均齐的格局,完全自由随意、因山就水、高低错落,以这种千变万化面上的铺陈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关系。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物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 特点三:诗画的情趣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需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是时空综合的艺术。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钱
36、詠 园内的动观游览路线绝非平铺直叙的简单道路,而是运用各种构景要素于迂回曲折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也就是空间的划分和组合。 特点四:意境的蕴含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成熟期宋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之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景象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与概括,简约而留有余韵。意境通过“诗化”的景物题署而更耐人寻味。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
37、点之简远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与概括,也是创作方法趋向写意的象征。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之疏朗园内景物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山势多平缓、不留出隙地,于幽奥中见旷朗;建筑密度低,个体多于群体,从整体而言,虚处大于实处。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之雅致通过可表达高雅的物体,如竹、菊、太湖石、草堂或给景点题名,引人联想,借以抒发自己脱俗清高,孤芳自赏的情趣。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之天然天然之趣一方面表现在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另一方面表现在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3.4经典园林分析拙政园1.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东区:新园 面积:4.1h
38、a2.中部布局: 北部主景区:以大水面为中心形成的开阔山水环境疏朗 南部次景区:建筑围合的內象空间 总体:以此景区的“密”反衬主景区的“疏” 池中岛山入口远香堂小飞虹玉兰堂别有洞天梧竹幽居见山楼柳荫曲路枇杷园3.西部布局 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 与谁同坐轩水廊鸳鸯厅留听阁4.对景 远香堂雪山云蔚亭 别有洞天梧竹幽居 小沧浪小飞虹见山楼 倚玉轩香洲 与谁同坐轩浮翠阁 倒影楼宜两亭 塔影亭留听阁5.理水: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散处以曲折取胜 池的东西两端留有水口,伸出水尾,显示疏水若为天尽之意 水多则桥多,桥皆平桥,取其横线条能协调于平静的水面 建筑大多临水,藉水赏景,
39、因水成景 水尾处理 小沧浪小飞虹见山楼:增加层次,益显景观之丰富 水廊随势曲折起伏、体态轻盈仿佛飘然凌波 倒影楼:作为狭长水面的收束 塔影亭留听阁,弥补水体僵直呆板的缺陷总结:中部景区特点及主要建筑 西部景区特点及主要建筑 七条对景线理水成就留园1.历史:“东园”(明)、“寒碧山庄”(嘉庆)、留园(光绪)面积:2ha2.西区山景、中区山水兼长、东区建筑3.入口处理:采取了收、放相间的序列渐进变换的手法,运用建筑空间的 大小、方向、明暗的对比,圆满的解决了入口难题。前厅(敞)曲尺形走道(狭)天井敞厅(敞)古木交柯(狭)绿荫(敞)4.中区布局:西北两面为山体,东南两面为建筑,中心为水池池南岸建筑群
40、的主体是“明瑟楼”和“涵碧山房”呈船厅的形象池北岸山顶的“可亭”居高临下驻足观景,与南岸建筑隔水呼应成为对景。江南宅院“南厅北山,隔水相望”的模式外围廊道游览路线:月台闻木樨香轩远翠阁东岸建筑群:清风池馆西楼曲溪楼廊屋平面呈曲尺形转折而南,里面高低错落有致、虚实相间,配以古树之柯,嵯峨山石、池中倒影。5.东区西部:五峰仙馆(楠木厅)、鹤所、石林小屋、揖峰轩、还我读书处十二个院落空间四个庭院八个小天井6.东区东部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冠云楼伫云庵分析: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 三峰鼎峙构成庭院之景此三峰的特置以及石林小院中的大小峰石之位置堪称江南园林中罕见的石景精品。总结:西中东区各自的特点入口
41、空间的处理中区布局及东岸建筑群的艺术成就东区西步建筑名称及院落空间东区东部的三峰特置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历史沿革: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漪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颐和园面积:290ha三山五园的艺术欣赏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1.考虑与西邻静明园的位置关系2.大环境的轴线系统把三山五园串缀成整体的园林集群 南北轴线:万寿山昆明湖 东西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南北轴线的中心点 显示了西北郊整体的环境美,同时也为三山五园之间的互相借景、彼此成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清漪园最晚建成却处
42、于园林集群中的枢纽地位,“一园建成,全局皆活”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以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布局:宫廷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五条轴线、两个网络、退晕式渐变关系等腰三角形、立体退晕式渐变轴线设置的意图:一是中轴线两侧由近及远逐渐减少建筑物的密度和分量同时运用“正变虚实”的手法逐渐减弱左右均齐的效果二是自中心而左右的退晕式的渐变过程来烘托中轴线的突出地位,强调建筑群体的严谨中富于变化的意趣避暑山庄 564ha布局:前宫后苑雉堞的城墙形式“塞外宫城”避暑山庄湖泊景区的规划更着重在确定明确的游动观赏路线,通过它的起、承、开、合以及对比、透景和障景的设计手法,构成各个景点之间的渐进序列,视为园林规划的定观组景与动观组景相结合,以及点线面相结合的杰出案例东路游览路线:东宫北端的卷阿胜境殿水心榭镜湖文园狮子林戒得堂金山亭热河泉中路游览路线:万壑松风径芝云堤如意州烟雨楼西路游览路线:正宫后门岫云门驯鹿坡长湖东岸文津阁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1. 形成大园含小园、园中又有园的“集锦式”规划方式运用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方式。避免由于尺度过大造成园景过分空疏、散漫和平淡。园内除创设一个或两个比较开朗的大景区之外,其余大部分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