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自学考试复习资料提纲(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743885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原理》自学考试复习资料提纲(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原理》自学考试复习资料提纲(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原理》自学考试复习资料提纲(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原理》自学考试复习资料提纲(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学前教育原理 一名词解释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家庭教育:指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学前家庭教育:指主要由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在家庭中实施的教育。学前社会教育:指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机构指派专人实施的教育。学前公共教育:指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托幼机构教育: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价值:指作为客体的

2、教育活动与社会或个人等教育主体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社会主体:指社会系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子系统,家长和教师、家长和托幼机构更多是代表了社会的要求。个体主体:指受教育者,即在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幼儿。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生物功能、心理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文化功能。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其他年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托幼机构:是集体教养幼儿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

3、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国外的托幼机构包括托儿所、日托中心和幼儿园。现代我国的托幼机构一般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托儿所是收托3岁前婴幼儿的集体教养机构。学前班是接收56、7岁即入学前一年或两年的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在农村多设于小学内,由小学校管理,是农村发展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学前教育

4、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 “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事实效应。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不论它是有计划的还是偶然的、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自觉的还是自发的、来自社会、家庭还是学校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指由接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在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技能传授、思想品德培养等旨在促进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活动总和。 “游客式课程”:即课程的

5、主体部分仍然保持着主流文化的特征,非主流文化或少数民族文化只是作为“常规”课程的附属物或“补充”,偶尔出现在课堂上,因此被称为“游客式课程”。 “包容式课程”:即强调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进行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以包容不同的文化为特征,且通常以儿童较熟悉的主体为基础,让儿童认识到不同族群的人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会尊重他人。经验:是指个体所经历过的活动、事件等以及从中获得的东西。经验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体验等等。学前教育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关键期:指在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个体对于某种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阶段再来弥补时非常困难

6、,有时甚至无法弥补。学前教育职能:指学前教育必须实现的任务作用。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它可以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也被称为工具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学前教育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学前效率仅指教育投入与产出之比。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的活动,学前教育的本体功能和价值就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学前教育功能的释放并不是无条件的随意行为,它必然受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学前教育效益可以分为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学前教育效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主要是

7、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个人经济效益:指个人接受学前教育,终身所能获得的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成本的净收益。个人精神效益:指学前教育给幼儿的心理与行为、认知与情感等带来的难以用直接的经济效益衡量的好处。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指相对于正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没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所得到的好处。社会经济效益:指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个体投入社会经济之后,引起的社会劳动性产生率的提高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在所学

8、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1976年在公众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幼儿所处的环境分为四种不同的界域,微系统、中央系统、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单选)系统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皮亚杰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结构理论,其核心是“发生认识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主题活动对环境的能动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皮亚杰对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成素、物体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及个性方面的发展。(单选、填空)

9、家庭、托幼机构、社区合作是社会发展与托幼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教育生态学: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姿态、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 与机智,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是援救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系统论: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规律和模式的科学。主要创立者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社会经验:是指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及社会传递,包括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社会经验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身心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

10、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及个性方面的发展。托幼机构是幼儿走出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教师作为托幼机构教育中的重要人物,担负着艰巨的责任。托幼机构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应当扮演多元化的角色。其他教育要素具备时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是幼儿教师。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有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实施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蒙养院:到清朝末年,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内含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章程,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被纳入国家规划发展的新阶段,并且出现了专门的幼

11、儿教育机构蒙养院。 最近发展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1个时现有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就是最近发展区。支架式的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及行为模式的总和。幼儿教师的角色:是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教育中各种行为模式的总和。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

12、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幼儿行为辅导:是指对符合社会文化、价值标准的良好行为的塑造,对幼儿良好行为表现的支持、鼓励,以及对不良行为表现的矫正和治疗。教学效能感: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儿童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情况,快速地做反应,及时地采取当措施的能力。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理论基础:体现在儿童观,发展观,对教育过程的理解,对幼儿教育机构功能的认识及对教师作用的看法等。课程目标: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力图促进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程度,具有

13、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课程内容:指由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规范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文化知识体系。课程评价: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的信息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课程产生的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 课程模式的要素: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课程评价。个性:又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专家型教师的概念。”专家型教师”又称“专业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专业敏锐洞察力的教师。专家型教师:又称为“专业化教师”,

14、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专业敏锐洞察力的教师。显概念: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隐概念: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念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微型教学:指以较少数幼儿为教育教学对象,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520分钟),让教师尝试做小型的教育教学,并把这种活动过程摄制成录像进行分析。面向全体指教师要对每一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抱同样的期望,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与进步,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在教育目标指引下应有的教育,这是现代幼儿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环境-

15、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教育环境-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的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适合性原则-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挑战性原则-即所提供视觉材料、操作材料以及各种信息都要

16、适当超越幼儿现实发展水平,而不是尾随幼儿的发展,也不是平行于幼儿的发展。启发性原则-在展现感官刺激物时要同时提出问题,并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答案,鼓励有多种结实。环境的启发性不仅包含对思维的激发性,而且包括对幼儿想象、创造、操作的激发性。丰富性原则-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课室内外的地面、墙面、空间,为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操作材料、实验探索材料等,以充分利用幼儿无意识的学习能力,促进潜能显现。平衡性原则-环境提供的各种知识信息要平衡,激发各种技能发展的因素要平衡,激发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发展的内容要平衡,提供的知识与能力获得的机会要平衡,促进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内容要平衡。系统

17、性原则-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而不能盲目或随意。动态性原则-环境布置的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以使幼儿每天有新收获。主体性原则-环境创设从布置到评价全过程均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自由。效用性原则-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产出。力求做到一物多用、一地多用、一室多用,使每一设备设施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户外环境是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场所。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主体性:人做为活动主题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

18、性。还有的人认为,所谓主体性就是人相对于客体的主体地位,主体性就是人的主观性。亲社会行为:在幼儿的众多社会性行为中,我们把那些符合或适应社会文化和行为准则及价值观的行为。反社会行为:那些违背社会文化、道德标准、伤害他人的行为。幼儿行为辅导:主要是指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同步教育:也称一致性教育,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或同步的教育。移情:是对他人所处的某一情景中的情绪体验的理解与分享。(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知和体验。)移情训练:使幼儿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共鸣,这是改善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方法。榜样影响法

19、:通过对他人(榜样)行为的观察,幼儿获得了有关行为正确与否的判断。课程模式: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力图促进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程度,具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课程内容:指由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规范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文化知识体系。单元主题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项目活动:译自英文project wor

20、k,这一课程方案是师生共同建构、生成课程和合作研究式教学,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动态设计”与“随机生成”课程。教学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措施的总和。”接收式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达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有序、简捷的教学方式。发现式教学:以发现学习为基础,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做出选择,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包括制定活动计划、执行计划和交流、评价其活动结果。教学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辨证统一的过程。(p291)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为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不一

21、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的过程直接指导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言语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方法。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认识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演示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配合讲述和谈话,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幼儿,或者给幼儿做示范性的小实验,用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间接指导是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题,

22、提出问题,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观察法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甚至周围环境的方法。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工具,通过改变一定的条件来引出所要得到的结果。直接教学(接受式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式学习。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

23、以发现学习为主。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合作教学是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它主张师幼全通道式的多向交往,教学内容和问题面向全体幼儿,努力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潜能,使师幼彼此处在一种心理期待和认同的情境之中。分组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教学时就叫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也叫分组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

24、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个别化教学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自发、自主活动。班级管理就是教师以让学生适当的承担责任并减少教师给予学生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可能性为目的的行为生活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睡眠和盥洗等活动。集体教学:习惯上,大家把全班活动称为集体活动。其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教学时就叫集体教学。班级管理:就是教师以让学生适当的承担责任并减少教师给予学生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可能性为目的的行为。小组教学活动:也叫分组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

25、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个别化教学活动: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自发、自由活动。教师的指导一般在幼儿的自选活动时间进行,教师作为同伴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个别幼儿互动,或是针对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进行专门指导。教学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辩证统一的过程。.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的过程。质量:在我国现代,“质量”有两种含义,一是物理学中的质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同时也指物体

26、中所含物质的量。另一种是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质量,如:建筑质量、工程质量、管理质量、学习质量、教育质量等,其意义源于我国对质的理解,并有了一定的发展,表示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作为质量的下位概念,可以依据质量的定义来界定,即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就是托幼机构教育活动满足某种需要的特性。评价: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满足一定的主体需要和利益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外部评价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员,如行政领导、行政人员、教研员等;

27、学术部门人员,如评价研究人员等;幼儿家长。内部评价者:包括幼儿教师、园领导等。效果标准: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察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职责标准:是对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教育行为的规范,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是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素质标准:是从承担各种指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观察法:是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托幼机构的活动进行系统、深入的观察,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评价者进行交谈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问卷法:是评价者通过书面形式向

28、被调查者提出经过严格设计的问题,从而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查阅资料法:是评价者对托幼机构保存或准备的材料进行检索、阅读、整理、统计以至浓缩,从而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资料的方法。因人施教:充分考虑和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差异,通过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材料等方面的多选择性,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最适合的教育。全纳式教育:只要是指给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活动模式:把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幼儿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和体验的学习活动,如操作活动、表演活动、游戏活动以及生活活动等,通过主体的“做”进行学习,获得生动的知识经

29、验。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指的是把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具体的问题、矛盾、困难等,让幼儿在创造性地解决它们的过程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二、简答题第一章1、家庭教育对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具有哪些特点?答:1、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2、家庭教育伴随终身。3、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4、家庭教育是个别实施的。2、现代学前教育具有哪些特征?答: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重视对环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6、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

30、。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应性。8、走向多元化。3、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哪两种形式?答:一是学前家庭教育,主要由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在家庭中实施;二是学前公共教育,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机构指派专人实施。4、与学前家庭教育相比较,托幼机构教育具有哪些特点?答:1、群体性2、计划性3、专业性5、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哪些趋势?答: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重视对环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6、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

31、适应性。8、走向多元化。6、专业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1、有专门化的知识2、有较长时间的职业训练3、有专门的、自律的职业道德,行业自身具有监督控制的机制和能力4、有自主权5、有行业性组织6、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不断进修的意识和能力。7、特殊儿童的教育经历哪三个发展阶段?答:1、第一阶段以医学模式为主,注重诊断和治疗。2、第二阶段以心理学模式为主,注重测试和分类。这两种模式主要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特殊儿童进行分类,送入特殊学校。3、第三阶段以社会模式占主导,打破传统的隔离式的特殊教育方式,特殊儿童回归到普通教育机构中。8、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两种形态?答:1、第一种形态是

32、“游客式课程”,即课程的主体部分仍然保持着主流文化的特征,非主流文化或少数民族文化只是作为“常规”课程的附属物或“补充”,偶尔出现在课堂上,因此被称为“游客式课程”。2、第二种形态是“包容式课程”,即强调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进行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以包容不同的文化为特征,且通常以儿童较熟悉的主体为基础,让儿童认识到不同族群的人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会尊重他人。9、学前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托幼机构类型的多元化2、课程的多元化3、教学模式的多元化。10、学前教育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可以分为哪两大类?答:1、社会主体。社会主体主要是指社会系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子系统,家长和教师

33、、家长和托幼机构更多是代表了社会的要求。2、个体主体。个体主体指受教育者,即在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幼儿。11、师幼关系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答:(1)、师幼关系是“主体客体”关系。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教师被看做是教育的主体,是社会对个体要求的直接体现者。幼儿被看做是教育的客体,是教师认识改造的对象。(2)、师幼关系是“主导主体”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主要,幼儿处于主体地位。(3)、师幼关系是“双主体”关系说。强调教师和幼儿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4)、师幼关系应具有 “主体间性”。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双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着主体间性的行为。12.学前教育功能

34、的特点:1.客观性 2.多样性 3.整合性 4.方向性13.学前教育功能的分类:1.受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区分出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类。2.作用的层次来分,可以区分出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3.作用的方向上来分,可以区分出学前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4.作用的表现形式上来分,可以区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单选)学前期是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单选)23岁是个体口语学习的敏感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时期,56岁是幼儿掌握词汇能力最快的时期。14.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1.首先,“超前学前教育”或“神童学前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

35、理论已遭到人们的质疑。关键期或敏感期的存在,关键期是指在某个时期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后发展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超前学前教育”或“神童学前教育”将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经验决定论”,否定了随后阶段教育的作用。“神童方案”、“超前教育”等都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2.任何学前教育方案都必须是科学的,必须以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为依据。“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以牺牲、丧失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无异于“

36、杀鸡取卵”、“揠苗助长”。 15.教育的产出包括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学前教育效益分为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个人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精神效益。社会效益也分为经济效益和精神效益。世界银行把教育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学前阶段更应重视个人精神效益问题。16.(简答)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的质量/素质)。托幼机构教育教学质量是托幼机构教育效益最根本的内涵,也是最直接而外在的表现形式。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4.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和不断开发是提高学前教育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5.改革托幼机构

37、教育体制的运行。“两权分离”即幼儿园所有权和幼儿园办园权的分离。17.家庭对托幼机构教育的意义:1.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2.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为儿童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3.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首先,家长参与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其次,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18.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发展的整体观(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体制的增强;心理发展:是指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及个性方面的发展) 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从影响幼儿的来源来看,可以把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划分为内部因素和

38、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幼儿自身条件中得自与遗传与胎内环境的先天特点和出生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发展特征。外部因素是指幼儿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 4.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教育必须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科斯鸠克指出:“所谓教育的力量,并不是教育可以忽视发展规律,或者可以改变发展规律,而在于依旧发展规律的知识,能够有目的地引导发展过程。”) 5.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互动,在实际的互动过程中,产

39、生对周围环境中人与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发展基本的动作技等,所以“活动之外不存在发展”,活动对于幼儿的这种重要性,决定了教育上必然利用活动作为教育途径)19.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1989年11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书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1996年(正式颁布)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以法治教)。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活动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与源泉,也

40、是教育的基础途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与教育育幼儿的活动之中,是学前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要求:A.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B.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有益于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适宜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教育引导幼儿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教育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 B.教育参与儿童的发展,可以改善幼儿发展的水平与质量,不断引导幼儿的发展,实现新的发展可能性。第二章 家庭、托幼机构、社区(单选)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的幼儿。家庭教育起讫年龄,各国主张不尽相同。就大多

41、数国家来说,把初生到16岁的孩子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单选)从活动形式上来分,大致有以下几种:1.托幼机构组织的活动。A.家长委员会。(最常见、最主要的方式)规定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一般由各年龄班的家长选出代表,也可以由老师推荐。它是家长和园所联系的桥梁,促进家园双向信息反馈。B.家长会。家长会有全园性的,也有班级性的,一般是先举行全园性的,再召开班级性的。全园性的家长会一般每学期12次。C.家长学校。这是系统地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素质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从中提高教育幼儿的能力。D.咨询接待日。由托幼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或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解答家长在教育过

42、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E.家长开放日。(是家园合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这是托幼机构安排家长来园所参观或参加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联欢会、亲自活动等。F.家长接待日。2.教师的日常生活A.家庭访问。家访分为入园前家访和入园后家访。入园后家访均分为特殊家访和一般家访这是托幼机构进行家长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B.电话、网络联系。它是家园联系最灵活、最快捷的一种方法。C.随访。D.家庭联系册。这是教师利用书面形式与家长进行联系的一种形式,幼儿人手一本。3.征集意见工作。(对象是托幼机构和教师)A.家长信箱。B.意见征询表。4.宣传工作。(单选)A.家园(所)之窗。贴在幼儿园班级门口。(单选)B.家园(

43、所)专栏。放在主楼大厅。(简答题)家庭教育的特点: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早期教育首先影响的是孩子的智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发展期是在1.5岁左右,45岁时形象知觉的敏感期,55.5岁时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时期。2.家庭教育的全面性3.家庭教育的情感性4.家庭教育的灵活性5.家庭教育的渗透性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A.胎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出生提供了保障。(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的作用体现在胎儿的保健和教养上,首先,孕妇注意避免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可以降低不健康胚胎的产生几率;其次,孕妇注意摄取各种营养,能够保证胎儿正常的生长;再次,适宜的胎教,能够促进胎儿

44、更好的发育。)B.婴儿教育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母乳为婴儿提供了最好的营养品,保证了儿童的健康生长。肌体的接触和轻微的运动,可以提高婴儿感官的灵敏度和动作的协调性。德国医生玛.克莱认为,父母经常按摩婴儿能唤起孩子全部的感官机能,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美国学者露丝赖思“花一刻钟的时间用来摇动抚摩或轻拍婴儿,每天只要4次,将会极大地帮助他(她)发展协调运动以及学习的能力。”)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家庭是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指出的那样:“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A.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B.有助于孩子形成

45、健全的人格。(学前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要重视性格养成教育。)C.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上海全职妈妈袁敏娟把女儿培养成全国十佳残疾少年)3.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前教育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节,应该为孩子将来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对家长降到;“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美国怀特教授指出,孩子在2岁前的这段时

46、期热别重要,因为“四种教育基础中的每一种语言发展、好奇心、智能和社会化发展在8个月至2岁这段时期处于关键的时期”,为儿童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A.有助于孩子发展水平的基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的“父母作为老师”计划(PAT)证明。B.有助于孩子职业取向的选择。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条件.我国的托幼机构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有教养儿童的任务;另一方面又有社会福利的任务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减轻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负担,是家长能全身心地投

47、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托幼机构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社会性。(单选)托幼机构教育具有显著的社会性特点。2.群体性。(单选)托幼机构是以班级为单位。3.计划性。4.专业性。托幼机构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幼教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辐射作用,即向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并带动非机构幼儿教育的发展。二是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托幼机构教育的职能: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即托幼机构教育外在的工具价值;二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的职能,即托幼机构教育的内在价值。托幼机构教育两大职能的内容:一是着眼长远目标;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

48、幼儿适应未来,终身教育的社会的基本素质等,二是着眼近期目标,促进幼儿个体发展。社区: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的关系,有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第一次用于社会研究学。指一定地域内由共同文化、共同社会心理、共同生活环境和相关关系的居民所形成的人口群体。社区教育: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的确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它是全员教育。即社区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教育,每个人都是受教育者。它是全程教育。即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终身教育。它是全方位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教育都充分发挥作用的教育。社区教育的特点:1.整体性2.区域性3.全面性4.平等性5.有效性社区学前教育的作用具体体现在:1.为学前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2.可提高全社区居民的素质3.为幼教毕业生提供广阔的从业渠道第二节 家庭、托幼机构、社区的合作家庭与托邮机构合作的主要内容:1.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帮助家长认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2.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3.组织家长参与,形成教育合力4.现阶段家庭、托幼机构合作的主要问题。(简答)社区对托幼机构教育的意义:1.区环境对托幼机构教育的意义2.社区资源对托幼机构教育的意义3.社区文化对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