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养老院和救助站课程设计报告(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养老院和救助站课程设计报告(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设计成绩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题 目_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养老院和救助站_ 课 程 名 称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院(系、部)_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_ 学 号 设 计 地 点 _ 指 导 教 师 设计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一、课程设计情况说明设计题目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养老院和救助站设计目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相一致,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政策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的发展变化,加深我们对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一书中知识、内容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并提高大学生
2、关于问题的思考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设计思路与步骤1.课本知识及课程所学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知识为基础,以个人平时课外积累的知识补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校园外的实习。2.参考各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政策,理论联系实际。用感性的视角去对待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3.在实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如实地记录下来,后期进行文字和图片的整理。4.总结实习经验和感受,整理体会和收获,撰写报告。可行性论证1.学校安排了一周的课程实习时间,为我们的校外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2.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老师实时安排和指导,合理安排时间,有任何疑问都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和解答。3.在前期的
3、资料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提前从老师那里获取了实习地点和联系方式,方便了之后的实习行程。基于以上几点,我们的课程设计的可行性非常强,结束之后也发现确实如此。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一、实习的过程及内容:本次实习我们组有6个人,分别去了江宁救助站、东山敬老院、上坊敬老院。然而这与我们的原计划截然不同,我们原计划是去三个救助站。在第一天到达江宁救助站时,我们被门卫拦了下来,尽管我们告知门卫昨天有打过电话交流过,可门卫表示要请示站长,于是我们拨通了站长的电话,从他的语气和托辞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并不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同时以我们没空接待你们挂断了电话。在经过众人的商量后,我们再次拨通了位于栖霞区的市
4、救助站,在对方问清了我们的目的和专业时,以我们只接待社工专业和心理专业的学生为由,再次拒绝了我们并终止了通话。最后我们拨通了玄武区咨询点的电话,遇到一个态度相对较温和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我们部分地方的救助站都已合并到市救助站,他们所在地之剩一个咨询点了,最后我们通过和老师交流更改了此次课程实习的原计划,将救助站改为了敬老院,此时已接近中午,经过一番休息准备,我们将目的地定在了东山敬老院。最终我们在下午三点左右到达了东山敬老院,该敬老院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我们绕了很大一圈才找到。敬老院的规模不是很大,一座简单构造的两层小楼房,房前一个狭窄的小院子,院内是些简单的花花草草和健身器材。里面的老人并不是
5、特别多,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可能出去锻炼散步了应该。整个敬老院给我的感觉还算不错。对于我们的到来有一个老奶奶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可是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工作人员,但通过一个工作人员和周围老人交谈的语气方式和态度中我们感觉他们的关系应该很不错。我们抱着很大的积极性去和老人交流,虽然语言偶有障碍,但是气氛也十分融洽。最后我总结了一下大概为这几点,这里的老人大部分是退休后来这里的,他们每个月交一定的生活金,在这里居住,每天饭菜也很投老人胃口,而且不定期会有很多人来探望,相对来说老人的幸福指数还算中等偏高。但毕竟是在敬老院,以中国传统的观念来说,哪里会有老人希望自己去敬老院呢?或许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一些老
6、人膝下无子女,或许在敬老院内居住在这么一个相同群体内,或许更容易排遣内心的寂寞。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出发,路上还算顺利,到了之后发现距离原计划的江宁救助站很近,就隔着一条街,看着几近荒凉的救助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到达敬老院内,已快接近11点,正好碰上老人都在吃中饭,还有一个推着轮椅走路不是很利索的老人接待来我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里的设施基本齐全,有电视室,有不小的一个院子,树荫很密集,有老人活动室,但是因为大部分老人都在餐厅吃饭,所以很遗憾并没有收集到一些活动照片。可是虽然感觉即便设施都很齐全,还是感觉不到生机感,诺大的园子反而衬托出萧凉。结束了当天的实践后,我感到很不轻松,究竟怎样为老
7、人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仅仅只是提高老人的生活条件吗?我并不这样认为。人活着的意义不仅在于吃饱穿暖,还要有精神上的满足,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介绍的一样,人首先需要生理上的保障,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然后是安全上的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其次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这就包括了亲情。接着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
8、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在这点上,国外的养老机构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有报道新闻说国外有家养老院,为老人们制定了一整套“延缓衰老”、“保持年轻”的课程,每天都给老人们布置作业,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这就是为了满足老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反观我们的养老院,最常见的情景是老人们在一块儿闲聊,除了偶尔打牌下棋,就是毫无兴致地翻翻报纸杂志,或独自散步,或呆坐着晒太阳。院方开展的集体活动很少。不动脑筋,精神空虚,会加速人的衰老,可我们的很多养老院显然没意识到这一点,把对老人的关心、体贴单一地表现在物质条件改善、生活待遇提高上,精神方面却很少顾及,老人在养老院只能消磨时光,闲
9、度余生。有些老年人刚进养老院时还挺有精神,几个月呆下来,便苍老了许多,衰老的速度很让家人担心。只有当一些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来到养老院时,和老人们做游戏、聊聊天,他们才会很开心地笑。其实国外养老院的“不老经”早已告诉我们,让老人们快乐、充实一点,有时并不需要多大的成本。二、收获和体会: 养老院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但其实养老院对于老人来说并不仅仅是这么简单。总体而言,在软硬件都比较好的养老院里生活的老人,幸福感普遍高于环境不尽人意的养老院的老人。我在实践中,在与老人聊天的快乐时光中,更加深入了解他们,了解他们最迫切需要什么,思考我们如何尽自己的力量多去帮助他们。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者,可
10、曾经他们也是社会的创造者,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这些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一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其实,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理所当然要献出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或许是世间最悲哀的事情吧。总觉得老人在世的时候,特别是身体还健健康康的时候,作为晚辈,要多关心他们。不单单只是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老人的想法其实真的很简单,她需
11、要的只是你能够多关心她,也许他们会喜欢念叨些旧事,可是面对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多些耐心,听她讲述,难道不是件受益匪浅的事么,老人愿意说给你听,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还有一个影响老人幸福感的一个严重问题-婆媳关系。婆媳关系处的好,往往老人容易心情愉悦,对生活的满意度也就高,家庭和睦,经常有人来探望,老人整个精神面貌都会不同,不同,而如果家里婆媳关系处的不好,老人家往往会心情低落。试想一下,一个倾注了大半生心血的儿子一下子成了别人的丈夫,其实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落差,作为儿媳,应该多体谅老人的这种心情,主动与老人接触,让老人家可以很快适应。这段时间的实习让我了解了现今养老院老人的幸福感程度。虽
12、然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点问题,但是相信社会的努力能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得以安享晚年的良好环境。每每想起老人的面庞,我总是动容且想念。这些曾经也一样年轻过且贡献了一生的人逐渐老去,他们确实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护。我忽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我们长大了,肩上有了更多的责任,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相关知识,为社会的养老救助贡献一份力量。三、相关福利政策的思考目前,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加严重,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在为社会做了贡献后能否安享晚年,这对政府来讲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国关于老年的福利政策或是保障措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自己的特点,分析当前我国老年福利政策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做出改善。1. 社会福利的定义:
13、 “社会福利”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是将其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指为鳏寡孤独残等各类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以及遇到突发性困难的人群提供的物质帮助和生活照顾,因而也被称作“不幸者的慈善”“选择性福利”“补缺型福利”“救济型福利”等;广义的理解是将社会保障包括在社会福利之内,把“社会福利”理解为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设施、津贴和服务的制度体系。我国老年社会福利政策就包括所有为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所采取的一切举措。2.相关政策: 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 要求,贫困老年人要按规定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
14、,城市“三无”老人均可按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低保救助。目前,全国所有城市贫困老人均已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实现了“应保尽保”,一些地方还对鳏寡老人、贫困老年人给予重点救助第一,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惠及“三无”老人和贫困老人。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因患大病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后,符合条件的可到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 第二,社会慈善医疗惠及老年人口。 第三,老年人医疗救助专项行动广泛开展。第四,医疗保险制度惠及老年人口。在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迅速扩大,在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从2003年起在全国陆续展开。各种保障制度使老年人医疗困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
15、.社会福利的发展现状:(1)第一,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标准不一的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百岁或高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第二,有条件地区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保障老年人福利养老金制度。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地区发放了农民养老补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对本村老年人发放养老补贴、为本村村民办理养老保险。第三,其他各种养老保障政策正在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制度不断落实和完善,以高龄老年妇女为主要对象的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不断提高。第四,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逐渐推广。老年人社会优待主要是由社会上各类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
16、式的经济补贴、照顾和优先、优惠服务。(2)老年福利设施建设的引导政策逐渐成熟 第一,财政补贴政策。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确立了“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探索出了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途径,形成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兴办养老服务业的灵活机制。第二,税收优惠政策。2006年4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 ,其中,提出了一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的新措施。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 二、 第三,管理和服务标准。民政部和建设部联合颁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民政部出台了社会福
17、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和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第四,投资引导措施。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投资建设了一批为公益性老服务工程。大大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条件。 四、我的思考及建议:(1)养老体制发展目前已经趋于完善第一,机构养老服务优惠政策。为了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下岗、失业等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开展老年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各地政府出台了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第二,机构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一些地方建立了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一些地方出台了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规范,如,北京市
18、出台了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标准 、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院内感染控制规范 ,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医务室服务质量控制规范 和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 等一系列政策。第三,居家养老服务激励措施。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发展社区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解决我国众多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凭券享受上门服务或到机构接受日间照料服务,实现“老人床位不离家,服务照样送到家”。各地还对经济困难老人、特殊贡献老人、百岁以上老人、80岁以上其他老人发放不同数额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
19、。第四,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为了帮助老年人解除病痛疾苦、提高生命质量,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加强老年卫生工作的意见 ,要求在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中,建立老年卫生保健服务系统,解决老有所医问题,具体措施主要有:支持社区医疗机构多向老年人提供廉价、便捷的服务,推动大中型医疗机构做好老年医疗卫生工作。(2)仍需完善的方面:第一,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评估制度。一方面,加快建立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医疗、 护理服务需求评估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对于面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机构,也要尽快建立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促使其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和药品费用。第二,拓宽老年人医疗经费的筹集渠道。主要措施有:发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医疗保险,逐
20、步建立法定的老年人护理保险制度;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增加各级财政医疗救助经费支出,福利彩票为医疗救助多筹集资金,医疗救助资源尽量向贫困老年人倾斜;大力发展慈善医疗事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立非营利性的慈善医院,规定公立医院应建立慈善门诊,引导医务人员为老年广大人开展慈善义诊,吸引社会力量捐资建立慈善医疗基金,发动社会公众向贫病老人捐赠医疗费用和物资。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筹资的方式,建立一定区域范围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基金。第三,创新老年医疗服务模式。落实和完善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会诊管理、 加强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 的政策措施,方便老年看病就医、降低医疗费用。第四,发展
21、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加快在全国建立一批专业化的“爱心护理院”和“临终关怀医院”,建设一支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临终关怀”护理队伍,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全面的照护服务。第五,建立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制度。(3)加大扶持力度:在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居家养老资助力度的同时,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第一,为尽可能给子女照顾老年人创造条件。可以给空巢家庭的子女一定的带薪假期以便其照顾年迈的父母,也可以由政府长期给照顾老年人的失业、下岗子女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第二,引导企业多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鼓励社会向居住在社区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尤鼓励他们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或
22、低收费服务。第三,建立方便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住宅制度。对于城市新建小区应要求开发商提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和设施,鼓励年轻人购买靠近父母居所的房屋。 第四,发展面向居家老年人的电子网络服务。帮助老年人掌握电脑和网络使用技巧,享受信息社会的便利。第五,鼓励发展为老服务的公益性民间组织。引导和扶持各类公益性民间组织多为老年人直接提供公益性服务,促进其增加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级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4)继续完善的措施1.制订和完善有关养老机构的建设和服务标准。建立养老服务的质量标准和评估制度体系,发展养老服务民间评估机构,逐步推进评估人员职业化,推动评估工作的制度化、规
23、范化。可以建立政府奖励制度,财政每年列支一定资金,对服务质量好、水平高的养老机构给予奖励,扶持优秀养老机构发展。2.加快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加强老年服务专业教育,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设立相关专业。开展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定期培训,建立对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费补贴制度。在养老领域推行专业社会工作者制度,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工作,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提升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化服务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方面的独特作用。 三、课程设计自我小结课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问题:1. 拜访时出现了门卫不让进的情况,遇到了
24、阻碍 原因:事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没有及时沟通和协调好,没有做好计划 解决方法:与负责人进行了联系,询问了情况,并且在下次拜访前进行了提前联络,确保了实践的顺利进行。2. 拜访中问题不够详细和具体,出现了问题表达不充分,被询问者没有理解的情况 原因:对拜访意图及所学知识没有彻底领悟,没有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解决方法: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结合书本知识,集思广益,收集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被提问者询问问题3. 总结的时候无法结合所学知识,感觉现实与书本有距离原因:对书本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没有活学活用解决方法:研读课本,上网查找资料,结合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归纳,顺利完成总结和建议。主要收获与体会首先我
25、明白了选题的重要性,做课程设计老师给了一天的时间来让我们想题目,足见其重要性,做每件事也都一样,实现要想好目标,想好方向,想好该怎么做,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其次,我们学到的合作的重要性,做课程设计时只有学会合作,组内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工作,达到1+12的效果。对今后课程设计的建议我觉得学校可以多开设一些课程设计之类的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同时老师在课程设计中适时的指导和建议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课程设计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也还得学到知识,了解到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角度。这种社会实践还是很有意义的,也希望老师能多予以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四、课程设
26、计鉴定自我鉴定(包括学习态度、工作实绩、存在问题等)1.学习态度: 在本次调查的全过程中,本人能够积极地全程参与,并且能够积极配合小组工作,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也能帮助其他的小组成员。并且能做到按时出勤,能够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并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与小组成员友好相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合作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2.工作实绩:提出了本次的课题题目,规划探访路线,参与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为顺利拜访敬老院打下了基础。在敬老院积极和老人沟通交流,提出问题,了解老人情况。在敬老院积极调查老人的生活及相关设施情况,了解真实情况。 3.存在问题: 准备工作比较粗心,不够耐心,前期准备有点急躁,导致拜访过程中受到一点点阻碍。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应该真正走进老人的心里,了解真实情况。 签名 年 月 日小组鉴定(包括出勤情况、团队精神、治学态度、存在问题等) 课程设计小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