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城市设计概论第一章 含义、目的、范围与内容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1)、形体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的设计。 (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 (3)、规划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体化。 (4)、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5)、全过程论: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城市设计各种概念:a、近代城市设计的倡导者E.沙里宁论述“城市设计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广义建筑学问题。城市三维空间是城
2、市设计的主要对象,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一直是城市设计关注的焦点。b、C.Sitte 城市建设艺术指出近代城市设计与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c、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1975年提出“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加有人情的空间秩序”。日本的土肥博至也认为“城市设计是指城市社会的空间设计”。d、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城市设计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型体,城市设计师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工作对象:A.工程项目设计;B
3、.系统设计;C.城市或区域的设计e、E.DBocan在城市设计书中写到“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包括相关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置和设计”。“好的城市设计能在城市的自然形态方面产生一种逻辑和内聚力,一种赋予城市及其地区以性格的突出特征的尊重”。f、英国皇家城市协会1998年主席F.Tibbalds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为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游憩而随之受到大家关心和爱护的那些场所的三维空间设计”。g、B.Goodey1987年指出“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城市设计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偏重三维的、立体的、景观上和城市结构形式上的设计,针对城市环境中丰富
4、的人类生活系统”。h、J.Lang 在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书中将时间维度加入城市设计,强调发展的理念,认为“城市设计关注人类聚居地及其四维的形态布局”。i、C.Stein在1955年提到“城市设计是建立联系的艺术:联系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以此服务于现代生活”。j、D.Gosling等在1984年认为城市设计是针对视觉环境满足任何城市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愿望的尝试”。k、哥伦比亚大学在自己的教程中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积极行动的社会艺术,他远远不是简单地表达物质空间,而是承担着所有设计活动的各个方面”。l、英国建筑与建成环境委员会声称“城市设计是为人们创造场所的艺术”。m、王建国认为
5、“城市设计从广义上看指对城市生活的空间环境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设计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N、金广君认为城市设计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它不仅是一门社会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从另一层面上看,它是工学的,也是人文学和美学的,它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是融贯的综合研究。O、第十小组1950年代到1960年代指出城市社会中存在不同层次的人类关系,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的结构中发展起来,因此,城市设计应当以人为主体,注重文脉,强调空间的环境个性,体现人类的行为方式。”城市设计绝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领域内空想的规划师和建筑师的自娱自乐,它也不只是冷漠地定位于物质环境的建设而对人
6、以及人们的体验漠不关心。城市设计必须首先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视觉联系和其他感知关系,重视人们对于时间和场所的感受,创造舒适与安宁的感觉。P、陈占祥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指出“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Q、郭恩章在美国现代城市设计论述中提出“城市设计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的的综合性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干预手段,政策性较强,其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体现为公共性的行政管理,如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建设管理等”。R、孟建民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
7、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为最高目的,对城市的营造巨细皆兼的整体性创造活动”。S、段汉明认为: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体型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生活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城市设计概念上的这几种观点,虽然各不相同,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城市设计概念的实质。 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因此,包括两个方面: 对城市中人的活动的组织、引导和安排 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组织、布局和构图 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人们活动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环境,而现有的空间环境又
8、反过来影响、甚至创造新的高一层次的人的活动,或者至少可以说诱导人的活动。 总之,城市设计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组织和布局来组织、引导和安排城市中人的活动。 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 - 美国的乔纳森 巴奈特二、城市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三、城市设计的范围 城市设计的范围很广,大到整个城市,小到可以是一个广场、一条街、一个院落、一栋建筑、一个构筑物或一个城市小品的设计等。四、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城市建设学科层次城市规划目的: 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工作对象:以二维为主,社会、经济和形体
9、 环境相结合,具有计划性成果:战略性的政策、法规、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态控制实施时间:体现为发展过程,时间跨度大委托人:政府机构参与者: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学家 城市设计目的:促进形体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工作对象:以三维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及整体形象的把握,具有设计性成果: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实行动态控制+引导实施时间: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大委托人: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人参与者:城市设计师、政府官员、开发商、建筑师等建筑设计目的:为修建活动服务工作对象:建筑物内外部空间/外环境设计成果: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指导具体施工实施时间:在确定的时间内委
10、托人:开发企业、业主、建造主参与者:建筑师、使用者合理的城市设计地位关系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工程设计。五、城市设计的层次 从空间层次上讲,城市设计跨越了从城市总体规划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甚至街道家具设计的广泛领域。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大体上把这些领域划分为整体城市设计和局部地段城市设计两个层次。(1)、整体城市设计 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根据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及布局特征,结合城市规划要求的用地布局,建构出城市空间的整体发展形态。建构城市景观体系。从美学角度确定出城市不同景观特征的景观区、景观线、景观点和景观轴,为城市建设控制提供依据。布置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为
11、城市生活提供物质空间条件,包括游憩、观赏、健身娱乐、庆典、休息、交往等,对这些空间的性质、内容、规模和环境位置进行布置,形成城市公共空间系统。 设计城市竖向轮廓。根据城市的自然地形条件和景观建筑特征,对城市空间的整体轮廓进行高度上的分区,确定高层建筑群的布局、城市空间走廊的分布、自然地势和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形成有特色的城市景观轮廓。(2)、局部地段城市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建筑群体形态设计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建筑色彩和建筑风格设计指导 城市照明设计 广告招牌和环境设施设计 个体建筑与环境设计六、城市设计的内容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从三维的角度将平面的土地使用转化为立
12、体的建筑布局、交通方式和基础设施的安排,理出一个清晰的框架,从而可做为控制、指导城市建设,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包括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新旧建筑艺术形式、公共空间体系的建立、使用活动设计、不同时间和季节的景观变化等。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城市设计的成果完成,并经过公众参与和专家评审以后,将被作为地方法规指导城市建设。因此,城市设计成果有一个向法律文件转化和立法的过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师不但参与立法,还应是执法群体中的一员。参考书目:城市设计导论 徐思淑、周文华 建工 图解城市设计 金广君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城市设计 郭恩章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 王建国 东
13、南大学 城市设计运行机制 扈万泰 东南大学出版社城市意象 凯文林奇 建工 城市设计概论 段汉明 科学出版社城市设计概论理念、思考、方法、实践 邹德慈 建工出版社第二章 元素与原则一、城市设计元素 主要设计元素有:土地使用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开放空间使用活动组织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步行街(区)标志与标牌(1)、土地使用:目的对用地定性,进行使用性质分区。性质一般划分为: 混合利用区:商业、办公、住宅、旅馆或混合建筑(底商住宅楼、公寓楼、交通建筑等) 特殊功能区:对某些具有地理特征和历史意义的地区,规定其特殊的利用性质,只供某些特殊项目建 设之用。如作商业中心、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少数民族集居区等
14、等。 有条件开发区:规定了特定的开发条件。 群集建设区:指在保证居住密度不变的条件下,允许将单栋住宅集中建设的某些居住用地。可提高基础设施的集中利用率和增加公共绿地。 鼓励性建设区:在此区内采取一些鼓励性措施,如允许提高建筑物的高度、增加建筑面积,以获得地面的一块绿地、一条拱廊或一段通道等等。趋势:现代城市土地使用的趋势是多样化,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促进城市空间24小时保持活力。(2)、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城市建筑的形状、色彩、材质及其组合等对城市空间环境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讲要满足控规中规定的规定性指标、指导性指标和有条件规划许可指标。 、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
15、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指导性指标: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等/其他环境要求等 有条件规划许可指标:一般指容积率变更的奖励和补偿。设计重点:保护城市自然环境不受破坏;保护历史建筑的景观条件与周围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保证城市街道、广场等人流聚集和停留场所有合理的日照;保护建筑物之间的文脉关系及空间比例;保护城市天际线的美观与特色(3)、开放空间:开放空间也称公共空间或开敞空间,指城市中向全体市民开放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园、河流、街道绿地等。新型的公共空间还包括对公众开放的建筑物的公共大厅、
16、中厅、室内街道、室内广场和建筑的灰空间等。 城市生活内容丰富化、多样化,生活闲暇化,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趋势:使用上步行化,内容上多样化和文化性四个特性(开放性:空间不应封闭;可达性:方便到达;大众性: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而不是少数人;功能性:聚会、游憩、休闲、交往、活动等。)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边界要明确,创造积极空间,避免消极空间。注重重点空间的步行区化和设施建设。强调公共空间使用上和视觉上的联系。公共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和人情味。(4)、使用活动的组织 杨盖尔(丹麦)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把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划分为三种活动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各种条件
17、下都会发生。如上学、上班、购物、等人、候车、出差等,一般讲日常工作和生活事物属于这一类。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参与者没有选择的余地。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是人们所希望的活动,在天气、时间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形体环境质量的好坏与这些活动的发生频率有很大关系,如散步、户外停留、休闲、晒太阳和看热闹等。 社会性活动:指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儿童游戏、互相打招呼、交谈等。社会性 活动是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引发的活动,所以也称之为“连锁性”活动,当人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从事前两类活动时,在一定的社交距离内就可以引发社会性活动。(5)、交通与停车 城市交
18、通与停车问题在现代城市中越来越来突出,对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的形态有决定性的影响。城市交通的组织,主干道、次干道、高速公路、停车场、停车库以及路边停车等等的布局与设计能形成城市的空间骨架,对城市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城市交通与停车是城市设计学科的另一条主线。 城市交通对城市环境有很大影响。对策:采用多种停车方式,包括多层次停车库、地面停车场和路边停车,特别鼓励建设地下停车库。 另外,鼓励城市中心区边缘和城边停车,可大大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在中心区建设步行街和步行广场,既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又增强了城市的可居性。(6)、保护与改造 继承和发展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对矛盾。除了保护历史建筑和历
19、史名城外,还包括保护不同时期的优秀建筑、历史街道环境、历史性景观特色和地方性风俗民情。 对个体建筑的保护也有许多成功的尝试,如建筑周围的景观控制、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城市环境文脉的视觉联系等。 在法规方面有空中开发权转让、建筑立面转让等做法。 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做法: 相似和谐。在颜色、形体、材质、某一构件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处。 对比和谐。运用垂直与水平、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动与静、粗糙与光洁、直线与曲线等。渐次变化。在新旧建筑中间“插入”中性建筑,即采用个性-中性-个性的办法达到和谐。 通过某中连续体,使其变为一种折衷的建筑达到新旧建筑结合。(如采用柱廊、绿化等) 拉大新旧建筑间的距
20、离,利用空气来淡化新旧建筑间的矛盾冲突。(7)、步行街(区) 包括步行街、步行广场、林阴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和室内步行空间等。优点: 社会效益:提供了步行、休憩、社交聚会的场所,改善人际关系。 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繁荣。 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于人情味。交通方面:步行道可减少车辆并减轻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事故。(8)、标志与标牌 城市的标志与标牌是城市商业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包括道路指示牌、广告、宣传牌、灯箱等,一般来讲,城市的标志与标牌都在人们的视域范围内,且色彩鲜艳、造型活泼,有时配以奇妙的灯光和音响,可以烘托环境氛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1、,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 在城市设计时,对标志与标牌设置的高度、位置、样式都应统一规定,使其有连续和谐的景观效果。二、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城市性质的制约:不同性质的城市在建筑风格、色彩、气氛、建筑层数、建筑密度等方面可能不同。城市设计要服从这个基调。城市规模的制约:不同规模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地位、作用以及相应的文化基础和经济实力,设计应与之相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城市设计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注入物质文化传统、新的土地利用内容和城市机能、政策等因素。因此,在对城市某地块或区段的设计中,要考虑到该地块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建设项目的确定、交通用地的设置等)
22、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必须以当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力量为出发点,对所有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根据这些结论处理物质环境和进行空间和景观设计。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 美国社会学家AMASLOW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需要等级”学说中,把人的基本需要按发生顺序,由低到高分为如下五个等级。生理需要:最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医疗等的需要。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劳动安全、职业病的防治、平等的待遇以及对未来的保障,如就业保障、丧失劳动力后的生活保障等。社交需要:人们的交往、朋友的友谊等。心理需要:包括自尊心、自信心、求知欲、地位欲以及他人的尊重和赏识等
23、。自我完成的需要:这是最高级需要,指在没有任何精神的、物质的压力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内在需要。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 充分利用以下原有优势: 自然环境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人工环境特征: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风格、文物古迹等。 社会环境特征: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社会风尚等。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 空间-实体-人是动的,光线、空间效果是变化的。 距离:人与实体间的距离。 动线:路线与空间的关系/空间的连续性/人的行动方式 光线:考虑一天中时辰的改变,天气和季节的变化。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 平面布局清晰:功能分区明确,道路系统清晰,中心点突出,平面构图简洁明快等。 空间结构完善,层次分明,空间展开有序。 型体、色彩、质感等处理多样而统一。 以建筑实体为中心的构图方式向以空间虚体为中心的构图方法发展。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