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西南财经经济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725658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西南财经经济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西南财经经济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西南财经经济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西南财经经济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2012年真题原题2012年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一科目代码:801 适用专业: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部分(90分)一、 辨析题(10分)资本不是物,它是以物的形式反映的生产关系。二、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为什么说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2、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诸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等一系列刺激农村消费的政策。结合实际,说明出台这些政策的背景和意义。3、 简述社会保险的内容及其基本特征。三、 论述题1、 试论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并说明劳动力价值降低与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提高同时存在

2、的原因。(25分)2、 试述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联系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谈谈你的看法。(25分)西方经济学部分(60分)四、 假设最初政府财政赤字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0.8,边际税率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减少购买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政府支出的这种变化是否能最终消除财政赤字?(10分)五、 运用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导致流动性陷阱的原因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0分)六、 假定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1) 分别求出稳态水平的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值。(2) 据此说明储蓄率的外生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的

3、影响。(10分)七、 假定某种产品国内市场的需求函数为:,国内厂商的供给函数为:。求解:(1)国内市场均衡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分别是多少?(2)如果允许自由贸易时,世界市场价格,请问国内市场是进口还是出口?数量为多少?(3)自由贸易后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剩余如何变化?(15分)八、 在保险市场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保费较低的时候,各种风险程度的人都来保险,使得保险公司往往无利可图,甚至亏损;但当保险公司提高保费时,风险程度低的客户就会选择不购买保险,而风险程度高的客户会继续留在市场上,使得保险公司面临更大的亏损和风险。请问这在经济学中成为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如何解

4、决保险公司面临的这种困境?(15分)4.1 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2012年真题答案政治经济学部分(90分)一、辨析题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资本家所拥有的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品,如机器、厂房、原材料和货币等。然而,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货币和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用来作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可见,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从本质上说,资本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只是这种关系采取了物的形式,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资本就是物,增殖价值是资本的天然属性。这种把资本关系物化

5、和神秘化的观念,就是资本拜物教观念,它是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更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的本质时,深刻地批评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谬论。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二、简答题1. 首先,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同时表明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周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从而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否则,如果社会总产

6、出不能或部分不能顺利销售,所耗费的资本就不能得到或不能充分得到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其次,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而且要求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就是说,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总量要足以用于重新购买所需补偿和替换的生产要素,从市场上得到的使用价值必须符合再生产继续进行的需要。使用价值形态的补偿和替换是社会再生产运动中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它不仅有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以及有关服务产品的总量补偿和替换问题,而且还有这些需要补偿和替换的使用价值的内部结构问题。如果社会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实物构成上与

7、所耗费和要补偿的不一致,则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会遇到困难。所以,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所有这些补偿和替换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2. 出台背景: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而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较小;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受挫,内需不足,为了拉动内需,我国出台了诸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等一系列刺激农村消费的政策。意义:(1)、有利于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村需求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则能为我国日益形成的强大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为国民

8、经济提供持久拉动力。(2)、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国,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出口依存度大。金融危机后,受国际市场影响,出口受阻,行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推广家电下乡,能够促进家电生产、流通和农民需求的有机对接,有利于消化家电产品过剩产能,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拓展了空间。(3)、有利于改善民生。推广家电下乡,能够让更多的农民用上性价比高、服务有保障的名牌家电产品,尽早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4)、有利于完善农村生产和流通服务体系。推广家电下乡政策不仅仅是给一些财政支持,一“补”了之。而是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

9、农村市场,不断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的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改变长期形成的以单一供给结构面向差别很大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3. 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社会全体劳动者强制征缴保险基金,用以对其中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的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保险是一种社会政策,是在国家法律或法令保证下实施的,为达到既定社会目标的一种强制性措施。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一种权利,是由国家法律保证实施的。在履行缴纳保险费的义务之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享用社会保险来保障个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的权利。社会保险是一种有效的经济补偿手段。它通过所有成员的

10、互助共济实现对少数遇险成员的收入损失补偿,使遇险成员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社会保险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还体现了由国家根据全体社会劳动者的共同需求,采取保险的形式对个人收入实行调节,是一种特殊性质的个人消费品的再分配形式。社会保险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强制性。所谓强制,是指凡属于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必须无条件地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第二,保障性。社会保险对所属成员负有普遍保障责任,不论其年龄、就业年限、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如何,一旦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政府作为保险人一方即应依法提供收入损失补偿,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第三,普遍性。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十分广泛,

11、一般在城镇劳动者中实行,有些国家在全体国民中实行。第四,互济性。社会保险是按照社会成员共担风险的原理组织实施的。第五,福利性。社会保障不以营利为目的,注重社会效益,必须以最少的花费解决最大的社会保险问题。三、论述题1. 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生产和实现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剥削活动中,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榨取剩余价值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的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工作日必然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所谓绝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依靠工作日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

12、值,就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而生产这种剩余价值的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但是,工作日的长度存在着一定的客观界限,资本家想尽量延长工作日又要遭到工人们的强烈反抗,那么,资本家想攫取高额的剩余价值,就只有采取另外的剥削方法。那就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相互比例,即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由此,这种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而生产这种剩余价值的方法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工人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13、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假定资本家是按劳动力的价值支付工人的工资。现在,要使劳动力价值降低,就要降低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而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整个社会生活资料生产部门和与之相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只有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生活资料价值才会普遍降低,劳动力价值才可能下降,从而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够缩短,剩余劳动时间才能够相应延长。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增加,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内容和范围扩大了,曾经是高档商品的某些耐用消费品也成为一般社会需要而进入工人的必要消费领域。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名

14、义工资变动的一般趋势首先是:名义工资一般呈增加趋势。实际工资是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而实际工资却可能下降。从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看,实际工资则有时降低有时提高,因为在名义工资规定的情况下,实际工资取决于物价水平。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工人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财富越多,货币所能交换到的各种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有所增加,从而使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资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减轻了。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实际工资提高更快的条件下

15、,工人创造的财富有更大的部分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这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和剥削程度的加重。2. (1)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价格机制调节生产 体现在推动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耗费的节约;调节资源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协调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发展。价格机制调节消费 价格总水平的上升或下降调节市场的消费需求的规模;商品比价体系的变动,调节市场的消费需求方向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价格机制是宏观经济的重要调控手段一方面,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根据;另一方面,价格机制推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看法:逐步实现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商品价格的机制,是发挥市场对

16、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关键,是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商品包括生产资料的价格已经由市场形成,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价格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今后,一方面要继续放开价格,以进一步扩大市场调节价格的范围。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价格法规体系,制止乱涨价、乱收费,实施反暴利、反倾销等措施。西方经济学部分(60分)四、三部门经济的总支出为:Y=C+I+G=a+b(1-t)Y+I+G,这里t是边际税率,在这样的情况下,均衡收入为:Y=(a+I+G)/(1-b+bt)。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求出政府购买乘数为:kg=1/(1-b+bt)。所以,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则国民收入减少:Y=200 kg=20

17、01/(1-0.8(1-0.25)=500(亿美元),进而,税收减少:0.25500=125(亿美元)。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政府收入减少125亿美元,则政府盈余为75亿美元,正好消除掉75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五、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货币需求曲线呈接近水平状态,这时,不管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多少即不管政府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不可能再使利率下降。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时受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支配,就是说,它既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将造成债券价格升降,人们便有机会在持有债券和持有货币之间进行选择。当市场利率降低

18、(债券价格提高),且低于某种“安全水平”时,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债券价格下跌),从而愿意多持有货币。反之,人们就会少持有货币而多购买债券。凯恩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则根据上述理由,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降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即无力再加控制。他认为,金融当局对于市场利率,并不总能随心所欲地加以调节;利率降至某一水平之后,任何措施都不再能使它下降。这种无能为力的状况,恰如落入陷阱一样。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意味着运用货币手段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可能是无效的。六、

19、(1)由总量生产函数,求得人均生产函数为: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条件为:其中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为资本折旧率。即:解得人均资本量为:将其带入人均生产函数,求得稳态条件下的人均产量为:(2)据此说明储蓄率的外生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10分)由可知,储蓄率越高,人均收入越高。(1) 假定某种产品国内市场的需求函数为:,国内厂商的供给函数为:。七、(1)由可知,(2)如果允许自由贸易时,世界市场价格时,均衡价格,国内的需求为:;国内的供给为:所以,国内市场是进口,进口数量为:(3)自由贸易后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剩余如何变化?(15分)消费者剩余变化为:生产者剩余变化为:故,

20、社会总剩余变化为:26-24=2.(2) 在保险市场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保费较低的时候,各种风险程度的人都来保险,使得保险公司往往无利可图,甚至亏损;但当保险公司提高保费时,风险程度低的客户就会选择不购买保险,而风险程度高的客户会继续留在市场上,使得保险公司面临更大的亏损和风险。请问这在经济学中成为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如何解决保险公司面临的这种困境?(15分)八、(1)这在经济学中称为逆向选择。(2)造成逆向选择的原因主要是信息的不对称。(3)解决:设定激励相容的合约。对不同风险类型的客户设定不同的合约,使得不同类型的客户之间没有模仿(冒充)的动机。在紧张的复习中,中公考研辅导专家提醒您一定要把专业课真题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样可以为您的考研专业课复习提供很多的帮助。祝您备考顺利,金榜题名!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