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共1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725481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共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共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文教政策1、 秦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统一文字、严禁私学(焚书坑儒)、吏师制度(以官吏为师,仅学法律)。2、 汉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汉初时期:重视知识分子作用、允许开办私学、废除“挟书律”。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重选举。3、 隋唐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崇儒兴学、兼用佛道、发展科举、任立私学。4、 宋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重视科举,重用士人。三次兴学,广设学校。尊孔崇儒,提倡佛道。5、 明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1) 广设学校,培育人才。2) 重视科举,选拔人才。3) 加强思想控制,实行

2、文化专制。(推崇程朱,删节孟子。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屡兴文字狱。)6、 清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1) 崇尚儒家经术,提倡程朱理学。2) 广兴学校,严订学规。3) 软硬兼施,加强控制。(开科取士,编辑书籍。严禁立盟结社。销毁不利书籍。)7、 我国古代文教政策有哪些特点?答:1) 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文教政策的制定。2) 古代文教政策是统治阶级统治政策的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政策是一致的。3) 古代文教政策一般在鼓励官学发展的同时,多数朝代也允许私学的发展。4) 古代文教政策注意到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选用的关系,尽量做到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与选用人才的官吏制度的统一。5) 古代文教政策

3、贯穿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并重的精神。6) 古代文教政策强调教育工作应以道德教育为中心。官学制度1、 请简述西周的官学制度。 天子设立: 成均(南学)、上庠(北学)、 辟雍(太学)、东序(东学)、 瞽宗(西学) 大学 诸侯设立: 頖宫 国学 小学 闾设塾 党设庠 乡学 州设序 乡设校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进大学接受教育有一定的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大学的教学已具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进行教学活动。乡学与国学等级有别,但存在一定的联

4、系。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不可能更多地建造大型公共建筑供各种专门活动之用,只能让一所公共建筑发挥多种用途。西周的教育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分。这种“政教合一”,是官府办学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当时的教育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 封建官学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答: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创立太学标志着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3、 请简述西汉的官学制度。 太学 中央官学 鸿都门学(文艺专科学校) 特殊学校 四姓小侯学(贵族学校) 学(郡设立) 地方官学 校(道设立) 庠(乡设立) 序(聚设立)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子弟,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太学设立后,有了集中培养统

5、治人才的教育机构。太学产生以后,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则盛极一时。汉朝太学的正式教师是博士。随着太学的发展,博士选拔任用趋向于严格和制度化。太学实际上是一所儒学专门学校,所传授的知识是单一的儒家经典。汉元帝时开始在各郡设置五经百石卒史,实行对地方官学的管理。4、 请简述唐朝的官学制度。(完备和昌盛时期、“二馆六学”) 崇文馆、鸿文馆 中央官学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 府学 地方官学 州学 县学中央教育机构由附属改为独立设置。开元年代是政局稳定的和平发展阶段,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使中央官学发展达到适应国家需要的稳定规模,以法令的形式使之制度化,并载入唐六典。唐代官学教育管理制度最重要

6、的是入学制度、学礼制度、教学制度、考核制度、惩罚制度、休假制度。唐代有些官学不是独立设置,而是利用行政部门人才资源和业务设备的资源,附设一些学校并由这些部门管理。在唐代中央行政机构附设的学校中,有部分实科学校,医药学校就是有代表性的实科学校。地方官学按地方行政层次相应地设置,并由同层次的行政机关来领导管理,其有利的一面是使地方官学在政治经济上都由地方行政机关来保证,其不利的一面是地方官学的兴衰取决于地方当政者的思想倾向。5、 宋元明清的官学制度有什么特点?答:1) 入学资格逐渐放宽2) 学校类型增加与教学内容的扩大3) 学校管理的发展6、 请简述明朝的官学制度。国子监中央官学 宗学 武学府学州

7、学县学都司儒学儒学 行都司儒学卫儒学 都转运司儒学地方官学 宣慰司儒学按抚司儒学武学专门学校 医学阴阳学明朝的官学制度有以下四点值得注意:第一,作为最高学府的国子监有许多新发展。例如,放松学生入学资格的限制,根据学生的不同来源,分为举监、贡监、例监等。第二,地方官学得到空前发展。第三,社学制度更趋完善。第四,形成从地方到中央相衔接的学制系统。私学制度1、 什么是私学?答:古代私学包括家传与师授两种形式,作为学校教育制度的私学,指的是聚徒讲学。2、 私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答:1) 私学兴起的必要性A. 复杂的政治斗争,需要兴私学、养士人B. 官学废弛2) 私学兴起的可能性A. 生产力的发展B.

8、士阶层的出现C. 文化学术下移3、 请简述私学的发展历程。答:私学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墨为显学),盛于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稍见衰落,但比之时兴时费的官学,仍显兴盛。以后历朝历代,几不间断。战国时代的养士之风盛行和百家争鸣展开,促进了私学的繁荣。可以说,有多少家学派就有多少家私学,但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则为儒、墨、道、法四家。汉朝的私学按其程度可分为书馆和经馆两类。书馆前期主要从事识字和书法教育,后期则开始接触儒学基础内容。书馆里实行个别教学,重视口授与背诵。学生从书馆结业后,其中少部分人可进入地方官学乃至太学或更高一级私学经馆从事专经学习,大部分人则从此中断学业,从事农工商活动。经馆是较

9、书馆高一级的私学,实际上是一些著名学者聚徒讲学的场所,其中程度较高的可与太学相比。汉朝私学教育不仅承担了绝大部分基础教育的任务,就私学的高级阶段而言,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教育效果和官学相比也难分上下。汉朝的经馆,实际上是后代书院的历史渊源。魏晋时期官学教育的发展极不正常,私学成为占主导的教育形式。当时在职官员或退职失意官员以及隐居不仕的学者们开办私学的热情似乎并为减退。总体而言,魏晋私学一方面继承了汉代私学的传统,但另一方面也呈现出时代特色。第一,私学设置范围延伸至边陲。第二,授业内容不限于五经,百家之言、文史之学皆在教授之列。第三,开办的私学多元化,道家、天文、占卜等均有私学。总之,魏晋时期私

10、学处于相对发展阶段,虽然没有两汉时期那样体系完备,但是它在教学内容的广博、设置地域的广袤以及性质多元化方面均为两汉所不及。南朝的私学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私学开办者成分较为复杂,既有隐逸之士,也有贵戚富豪子弟。第二,教学内容多元化。第三,特殊性质的家学得到较大发展。童蒙教育也是私学的一部分。这个时期编写的童蒙读物千字文流传后世一千余年,对古代儿童教材的编写作出了重要贡献。北朝私学的发展,形成了与南朝不同的一些特点:一是私学在学校规模和数量以及设置地域方面胜过南朝。二是私学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三是北朝儒学教育较少受玄学影响,对于经典的好尚也与南朝不同。隋唐时期私学蓬勃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第一,社会

11、民众的需要。第二,政府政策的倡导。第三,隋唐经济的繁荣。私学依其教学程度有初级与高级之分。凡进行启蒙识字教育和一般的生活与伦理常识教育为初级私学。凡进行专经教授或其他专业知识技术传授的为高级私学。4、 对私学我们应当作何评价?答: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人才、传承文化贡献巨大,它的作用甚至比官学大。 书院制度1、 书院的性质的是什么?答: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古代高等教育机构。2、 请简述书院的起源。答: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唐代官办书院以藏书、校书

12、为主,私人设置的书院以个人读书治学为主。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到五代末期才形成,到北宋初发展成为较完备的书院制度。3、 请简述书院制度的兴衰史。答:北宋书院的兴盛(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北宋初年兴起的书院不久相继衰落。(北宋四次兴学运动重点都是发展官学)总体来说,宋朝的书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确立。第二,书院促进了南宋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第三,书院官学化的倾向已经出现。南宋书院的极盛时期宋代共建书院173所,其中北宋建37所,南宋建136所,占78.6%。元书院多但水平低新建书院143所,复建65所,改建1

13、9所,合计227所。书院虽多,但管理和讲学水平低,官方控制严,书院特色不突出。明书院由衰而兴明初重点放在兴办官学、提倡科举方面,洪武至成化100年间,书院沉寂。王守仁、湛若水对书院由衰转兴影响巨大。 最具代表性:东林书院清书院逐渐官学化,成为科举的场所,后为学堂所代替。4、 为什么书院在南宋时期可以达到极盛?答:1) 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书院的兴盛。2) 官学的衰落。(四次兴学收效甚微)3) 名师巨儒讲学为书院树立了威信。4) 印刷业的发展为书院发达提供了物质条件。5、 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学上有什么特点?答:1) 实行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2) 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争鸣。3) 实行开放式

14、教学,不受地域限制。4) 教学方法上采取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集众讲解、激疑问难相结合,强调躬行实践。5) 师生之间以道相交,感情深厚。取士制度1、 请简述中国古代取士制度的演变史。答:1) 养士制度(春秋战国)2) 察举制(汉)贤良方正:为中央选拔上层人才,三公九卿选举后由天子策试。孝廉:为地方选拔人才,以郡为单位,按人口比例每年推选若干人。3)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始于魏文帝(曹丕)。由中正官依据管辖内人物的品行定品(共分九品),三年一变。小中正大中正司徒尚书4) 科举制2、 九品中正制有什么弊端?答:1) 只看门第不分贤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2) 中正官徇私。3、 科举

15、制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答: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开始设置进士科,是为中国科举制度之始。4、 科举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1) 隋唐是我国封建专制国家的再建和发展时期,急需大批官吏。2) 阶级的变化,中小地主阶级政治利益诉求。3) 加强中央皇权的需要。5、 请简要概括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答:隋:开始唐:形成较完备的考选制度乡试(州县)省试(尚书省),最后还须经吏部试,才能授官。考试科目: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最常行的是明经、进士,高宗后趋向于进士科。考试内容:儒家经典(五经正义)考试形式: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录取:录取人数极少,进士及第很难(少则几人,多则三、四十人)。唐代2

16、00年间登进士第才3000多人。宋:科举制进一步加强首先,严格考试,增加殿试。其次,增加录取名额,提高及第后的待遇。明:进一步发展,八股取士科考时间:三年一大比成为制度考试分四级:第一级科试(州县试),及第者为秀才第二级乡试(各省会考),及第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三级礼部试(国考),及第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第四级殿试(天子主持),及第者为进士。(第一名称状元)清:清初采取八股取士,清末逐渐废除科举改革科举内容减少录取名额停止科举(1905年)6、 八股取士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答:八股取士始于明成化23年(1487年)。7、 什么是八股取士?答:八股文就是用对偶来作文,是一种严格注重格

17、式的文体。8、 八股取士有什么特点?答:1) 文体有一定规格,要用对偶。每篇文章都分为破题、承题、起讲、起股、虚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2) 立言要用“古人语气”(根据四书集注),不许自由发挥,字数也有限制。9、 对于科举制我们应当作何评价?答:积极作用:1) 政治上,把选考和任用之权由地方集中到中央,通过科举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人才。2) 打破了豪强地主垄断教育的局面,调动了士子学习的积极性。3) 考试取士,使选拔人才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科举制在当时是首创的,在我国古代是起过积极作用的,对亚洲、欧洲的文官考试也是有影响的。消极影响:1) 对学校教育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学校逐渐变成科举的

18、附庸。2) 养成只重记忆不求义理的不良习惯。(应试教育)3) 具有欺骗性和虚伪性。教育家思想1、 孔子教育作用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足食、足兵、民信为立国三大要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是培养是“士”,士的标准是“君子”。君子的条件:一是要有道德修养,二是要有治国安民之术。教育内容“四教”:文、行、忠、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因材施教(朱熹总结)、博约兼顾。对教师的要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

19、作则、言传身教。教育史上的贡献1) 首创私学,扩大教育对象范围。2) 重视教育,论证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3) 主张培养“君子”,提出与世袭制相对立的原则学而优则仕。4) 整理典籍,保存古代文化遗产,进行了教材建设诗、书、礼、乐、易、春秋。5) 重视道德教育,提出系统的德育原则。6) 创立教学理论,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7) 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要求。A. 孔子的教育内容有何特色?答:1) 教育内容体系较为全面。2) 教学内容中宗教成分很少,着重现实中的人和事。3)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较差。4) 有忽视自然科学知识和轻视生产劳动技能的倾向。B. 如何看待孔子的启发式教

20、学?答:孔子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启发学生思考。这一教学原则体现了教与学统一规律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规律。在今天依然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但孔子的启发式是比较原始比较简单的,主要采取相似性联想,这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方面是有作用的,但也不能作过高估价,毕竟单纯运用类比法,不善于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正是儒家思维方式的一个缺点。C. 因材施教要注意什么?答:1) 因材施教首先是要了解学生。2) 因材施教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 墨子教育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强力教人以改良社会。重视教育与环境在人的个性形成中的作用。教育目的培养“贤士”或“兼士”,成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标

21、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厚乎德行有道德辩乎言谈能言善辩,奔走说教博乎道术通晓治国之道教育内容1) 以“兼爱”为中心思想,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学习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2) 墨子重视诗、书、百国春秋的教学,更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天文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热学、声学等)的教学。教学过程论“亲知”直接经验(“身观焉,亲也”)“闻知”间接经验(“传授之,闻也”)“说知”通过推理而得到的知识,属于理性认识。教学原则与方法“强说人”的主动精神“述而且作”的创造精神“察类明故”,注重发展逻辑思维以约驭博德育原则1) 重利与贵义统一2) 言行一致3) 强力而行(注重道德意志

22、的锻炼)A. 对于墨子主张的教育内容应当作何评价?答:墨子的教学内容比儒家更为广泛,其重视科技知识的教学内容观大大突破了“六艺”的范畴。墨家在科技研究和科技教育上的创造与贡献在科技史上和教育史上闪耀着独特的风采。但墨子提出“非乐”的主张,虽有“节用”之意,却不加分析地反对音乐和一切文娱活动,忽视音乐和美育的作用,这是片面的。B. 如何评价墨子的教育思想?答:做为先秦时期继孔子之后另一位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家,墨子在教育教学上的贡献同样是巨大的,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十分丰富且极富特色(如:重视自然科学知识,重视逻辑思维训练,重视实用技术培养,重视创造精神等),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宝库增添一份光彩。但其思想

23、中也存在片面性,需要加以认真研究。3、 董仲舒教育内容儒家六经。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教学原则与方法1) “圣化”(适时、适量、适度)2) 强勉努力3) 节博合宜4) 专一虚静道德教育1)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严于责己,宽于待人)2) 强勉行道(众少成多,积小致巨)3) 明于性情(诱发学生天性中所美好的,抑制天性中所厌恶的)4) 必仁且智(德育与智育紧密结合)A. 对董仲舒应当作何评价?答:董仲舒是一位对汉朝政策,特别是文教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特别是“独尊儒术”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

24、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这些都有助于当时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但是,成功不等于合理。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独尊的地位,无疑对各种非儒学的学术思想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阻碍了文化的整体发展。4、 王充教育作用王充认为教育能够改变求学者的感情和本性,完善他们的才能和品德。教育目的王充将当时的知识分子分成四等:“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王充指出“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王充最推崇是能著述立说的鸿儒,且把培养“鸿儒”作为培养人才的最高目标。知识论“学以求知”

25、,“学问为力”首先,王充认为知识是学习的结果。其次,王充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再次,王充认为知识即财富,知识越多,财富就越多。“圣人之言,贤者之语”是“治国肥家之术”。教学过程见闻为开心意效验见闻为:耳闻、目见、口问、手做,获得感性经验。开心意: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效验:以实际效果来检验知识的真伪。教学内容博览古今,众流百家两个特点:一是博通,二是重视现实。教学原则与方法学问思辨求证存真王充在儒学神化的情况下,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羁绊,坚持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倡导独立思考、求证存真的学习方法,对人们摆脱了思想的束缚,冲破“信师是古”学风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日见日为王充的日见日为主张指明了教学活动

26、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地进行,这与现代教学思想是一致的。距师问难王充在宗法和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提倡距师和问难,并亲自作出表率,其精神是相当可贵的;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和方法,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值得重视。佩韦带弦尽管王充的“佩韦带弦”观点立论基础并不科学,但他注意到了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和性格特点,主张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的价值。学为世用尽管王充学为世用的主张侧重著述文章方面,但在汉代章句盛行、谶纬迷信成灾的情况下,他能主张并努力践行学为世用,实为难得。A. 如何评价王充的知识观?答:他否定“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知识论,主张知识来源于经验。他认为圣人是可以经过学习做到的,“人才有高下,

27、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他提出“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比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早了一千五百年。王充的经验主义知识观比汉儒知识先验论更为科学、合理,他关于知识价值的认识让人耳目一新,但是王充所说的知识主要还是指儒家经典方面的知识。B. 如何看待王充主张的教学内容?答:王充主张的“博览古今,众流百家”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打破汉代五经独占教坛的局面,扩大教学内容,对改变当时死守一家章句的学风、培养多闻博识的人才和促进学术的发展有极重要的意义。但他并不主张动摇儒家经典在传统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他所提倡的“博览古今,众流百家”,其主要目的还是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儒家经典。C. 如何评价

28、王充的教育思想?答:王充一生不与时苟合,充满战斗的批判精神。唯物主义认识论、可变人性观和知识价值论是王充教育思想的精华,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主张,有不少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教育教学规律,有许多见解和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相契合,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借鉴意义。应该看到,由于王充本人的阶级立场和历史时代的限制,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存在自相矛盾、不尽科学或错误的地方。不管怎样,王充在中国古代教育教学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5、 朱熹教育目的培养“圣人”。古之学者,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教育阶段15岁前小学,15岁后大学。朱熹认为,尽管小学和大学是两个相

29、对独立的教育阶段,具体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是,这两个阶段又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所作的教育阶段的划分。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某些客观规律,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增添了新鲜内容。教育内容小学学事,大学学理。道德教育立志、居敬(专心致志,谨慎认真)、存养(发扬善性)、省察、力行。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教学原则与方法自动和适时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躐等,知行相须,博学与专精结合。A. 如何评价“朱子读书法”?答:朱熹的读书法是他自己长期读书经验以及

30、对前人读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法研究的成果,其中不乏合理的内容,如“循序渐进”包含的量力性和打好基础的思想,“熟读精思”包含的重视思考的思想,“虚心涵泳”包含的客观揣摩的思想,“切己体察”包含的身体力行思想,“着紧用力”包含的积极奋发的思想,“居敬持志”包含的精神专一,持之以恒的思想等,都是在读书治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今天对我们也仍有借鉴作用。当然,朱熹读书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突出地表现为:其一,朱熹所提倡读的书,主要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圣贤之书”;其二,他的读书法主要是强调如何学习书本知识,而未曾注意到与实际知识之

31、间的联系。这不仅使读书的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对造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不良学风,也有消极作用。因此,我们在肯定朱熹读书法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它的不足及其消极影响。6、 王守仁教育作用存天理,去人欲。教育目的明人伦道德教育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省察克治。儿童教育观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社会教育论实施军训、改革风俗、增进道德。A. 如何评价王守仁的教育作用论?答:尽管王守仁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心学”基础上的,但其中包含着某些积极的内容。他认为,“良知”人人都有,因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圣

32、愚的区别仅在于能不能“致良知”,“圣人能致其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由于“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总要受到物欲的引诱,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教育是为了去除物欲对“良知”的昏蔽,因此它“不假外求”,而重在“内求”,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觉“胜私复理”,“去恶为善”。王守仁教育作用思想中所包含的这些合理因素,是值得我们注意的。B. 如何评价王守仁的道德教育观?答:王守仁坚持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王守仁道德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明王朝的统治,但他对于道德教育的某些主张,反映了学校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33、C. 如何评价王守仁的儿童教育观?答: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目的虽是为了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得到发展等主张,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早在15、16世纪就提出这一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7、 蔡元培教育方针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主要思想教育独立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展个性,尚自然。劳动教育。A. 如何评价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答:蔡元培的教育

34、思想贯穿着对民主、科学、自由、个性的追求,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他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不屈从压力、锐意改革、坚守信念的品质。如果说他在民国初期改革封建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反映的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20年代提倡教育独立是在教育面临深重危机下的一次无奈抗争;那么,他对北京大学的改革,包容博大,规模恢宏,影响深远,凸现了他作为杰出教育改革家的远大理想和个性品质。蔡元培在一代学人心目中的精神表率和大学灵魂形象,至今光芒不减。8、 陶行知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普及教育普及教育的目标是:教一切穷人都得到教育,得到丰富的教育,得到民主的教育。民主教育儿童教育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儿

35、童教育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儿童教育是教育的根本,是国家今后发展的根本。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1) 指出中国社会父母教育子女方法上的弊病。过严或过宽 教育不一致2) 批评对待儿童不正确的态度。 两种极端:忽视或期望太好3) 揭露当时幼稚园的弊病。 “外国病”、“化钱病”、“富贵病”儿童教育的主张1) 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解放儿童。2) 让儿童学习科学实验。3) 对儿童要因材施教。4) 要重视儿童体育。师范教育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对传统师范教育弊端的批判1) 没能培养出教育界所需要的人才。2) 忽视乡村师范教育。3) 师范教育不从实际出发,与学校脱节,与生活脱节。

36、改造旧师范教育,建立新师范教育的主张1) 建立广义的师范教育。2) 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开展师范教育下乡运动。3) 创办女子师范学校,进行女子师范教育。A. 为什么陶行知会提出“生活教育”?答:1) 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2) 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新教育的需要。B. 陶行知提出了哪些普及教育的主张?答:1) 要根据中国国情来制定普及教育方案。2) 要进行强迫教育。3) 要适应大众生活的需要和各民族的特点。4) 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C. 对儿童的五大解放是什么?答: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D. 如何评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

37、一种大众的、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又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近代教育制度1、 中国近代教育的性质是什么?答:近代化。半殖民地、半封建化。2、 中国近代教育具有怎样的地位?答:承先启后,连接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桥梁。3、 中国近代教育有什么特点?答:1) 中国近代教育是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互相冲突而又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2)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与政治上的“救亡图存”紧密结合在一起。4、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有谁?答:龚自珍、林则徐、魏源。5、 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哪些改革主张?答:抨击传统的封建教育。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6、 如

38、何评价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主张?答:地主阶级改革派对西学的倡导和介绍在知识观上突出“经世致用”的标准,不拘泥于夷夏之辨,把被人们视为奇技淫巧的西方近代科技知识当成可以师、可以学的内容,这是促使中国教育由以民族文化为中心的传统封闭型向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开放型转变的重要一步。7、 洋务运动做了哪些教育改革?答:1) 创建新型学校:外国语学校、工业技术学校、军事学校。2) 留学教育8、 什么是“中体西用”?答: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

39、,“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9、 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思想?答:“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是,“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尽管在维新运动前后,维新派人物有时也标榜“中体西用”,但其内涵及着眼点与洋务派已有本质上的差异。10、 如何评价洋务学堂的历史作用?答:洋务学堂以

40、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作为主要课程,在形式上引入了资本主义因素,初步具备了近代教育的特征。在它产生之初,并未有意与科举为核心的旧教育体制对抗,甚至还乞求后者的容纳,但它产生之后,逐渐动摇和瓦解了旧的教育体制,实际启动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11、 维新运动涉及哪些教育活动?答:设报馆、兴学会、办学堂。12、 维新运动涉及哪些教育改革?答:1) 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八股文改为策论)2) 设立京师大学堂。3) 筹办高等、中等、初等各级学堂和各种专门学堂。4) 派人出国游学。5) 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13、 资产阶级革命派涉及哪些教育活动?答:1) 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

41、众觉悟。2) 创建学校,培养革命骨干。14、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有哪些教育改革?答:1月3日,孙中山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教育部成立后于1月19日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北京政府成立后,教育部依参议院议决之官制进行改组,设立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司。1912年2月蔡元培在教育杂志、民立报等处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率先对民国教育方针的整体构想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探讨,引起关心教育的人士参与讨论。1912年7月10日至8月10日,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召开,其间提出的议案近百件,许多涉及重大的教育政策与措施,如教育宗旨、学校系统、各级各类学校令、采用注音字母统一汉语读音、小学教员薪俸规程、废除学校祀孔等。15、 如何理解民国教育方针?答:民国教育方针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将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共和国国民的健全人格作为首要任务。以军国民教育和实利教育引导体育和智育,寄希望于教育能在捍卫国家主权、抑制武人政治、振兴民族经济方面发挥基础作用。16、 请简述我国近代的学制演变过程。答:清末:1902年壬寅学制。1904年癸卯学制。民国: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