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方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教学设计方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案例名称朱旗展 语文学科故乡教学设计方案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提供者朱旗展课时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各篇小说都能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不但个性鲜明,而且都会给今天的中学生,特别给九年级的学生某种人生的启迪。同时这四篇文章也是小说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上乘之作。而鲁迅的故乡更具有代表性。在七、八年级我们就已经学过小说这一种文体了,学生们对于小说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了。如小说的三要素中对人物、情节,环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不仅是对这些知识的回顾,同时也是一次对
2、所学知识的提高!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的破败,农民生活贫困的情景以及人与人之间形成等级、冷漠、隔阂的现实,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感觉变化。 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2、能力目标: 掌握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题的鉴赏方法。 能模仿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 3、情感目标: 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感受作品的忧郁之美。 珍爱新生活,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同学,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还是不错的。但是
3、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同学们的 时代相去甚远。对于当时劳动人民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生存困境是不易理解的。虽然同学们是喜欢阅读小说的。喜欢小说中离奇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但多数是停在直观的感受上,还不习惯于深入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写作的特点等。 因此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让同学们在预习时多阅读本小说,然后让同学各自表达自己对文章初步的看法和感受。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来引导同学来分析人小说中的人物,小说的主题、写作的特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教法说明:在这节课中我将努力为学生展示较为详细的“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模拟片段操作、改进几个步
4、骤来掌握这两种手法的运用。为实现课案目标,我在学生熟读课文、认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分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本课时简单回忆第一课时所讲要点,重点完成写法分析和写作片段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实际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思维操作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灵感诱发法、直观教学法和操作训练法,并注重教师示范。二、学法说明: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之前,必须认真预习课文,并十分熟悉课文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注意吸收、借鉴、模写和自评。按“听看想写想写”的步骤进行学习。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供教师使用的资源:ppt课件;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六、教学过程
5、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一、以余秋雨文化苦旅序言中关于故乡的叙述引入课文。 其实,所有的故乡原不都是异乡吗?所谓的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二、1、介绍作者:(采用提问的形式)2、写作背景学生通过预习回答:1、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2、短篇小说故乡的素材,是鲁迅1919年12月初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
6、学能力。三、朗读课文掌握字词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要求学生听录音,画出生字词。阴晦(hu) 猹(ch) 五行(xn)缺土 弶(jin) 脚踝(hui) 潮汛 (xn) 髀(b) 愕()然 嗤(ch)笑 吓(h) 瑟(s)索 黛 (di) 恣(z)睢(su)学生听录音,并画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四、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请你用12句话概括出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分为 三个部分。学生讨论归纳:第一部分(15段)交代“我”回故乡的时节、地点、原因. 第二部分(677段):叙述“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一部分着重写故乡人物的变化,又可分三层。 一层(633段):写“我”和母亲相
7、见、谈话. 二层(3452段):写乡镇小市民杨二嫂的破产和巨大变化.三层(5377段):写闰土的到来,他的变化,使“我”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美 好向往彻底破灭。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感触,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 追求与向往。哲理性的结尾,深化了小说的主要思想。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五、教材分析六、布置作业 1、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大家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一种怎样的氛围,怎样的情感? 这个描写是要渲染、突出一种气氛、一种心情:衰败、悲凉,为全文定下情感基调。2、请大家读一读第十二段,这回,可是要用明快一点的语调了。这个形象大家是不是非常熟悉?对,他就是大家小学
8、时学的少年闰土中的小英雄!“天空”“圆月”“沙地”“西瓜”,“深蓝”“金黄”“碧绿”,从所写景物和色彩看,这幅图画给人什么感觉?上文说“没有一些活气”,那这一段的少年“十一二岁”“银圈”“捏”“刺”又给人什么感觉呢?“我”儿时的故乡只是一个一般的村庄,儿时的闰土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少年,作者为什么要写得这么美呢?3、好,今天课就上到这里,明天,我们将换一个角度来品读故乡,学习鲁迅先生如何写人闰土,杨二嫂。1、学生讨论回答:眼前“萧索的荒村”,描绘出村落的凋蔽和沉寂,突出了悲凉的气氛。这样的荒村,自然没有活泼的生活气息,有的只是死气沉沉。“我”要永离故乡,永离老屋了,心情的凄楚可想而知,况且“我
9、”是那样的怀念故乡。“我”到家门口所产生的心情与上文“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正是协调一致的。2、明朗美丽、令人神往的“神异”气氛,烘托了“我”回想童年时光的快乐心情。梦幻般美好的“过去的故乡”是“我”“理想的故乡”。勇敢、机灵、健康、活泼的少年形象。引起我美好的回忆,顺理成章地引出“闰土”。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下面接着还有一句:一切情语皆景语。用好这种手法,语言多增色,情感易感染,文章好调动。其实不仅仅适合写诗,写文章,尤其写抒情的文字,怎么会不适用呢?教学流程图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四、整体感知 五、教材分析 六、布置作业七、教学评价
10、设计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凸颧骨( ) 愕然( ) 嗤笑( )惘然( ) 潺潺( ) 恣睢( )2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阴侮 影像 心绪 谋食 B蓬隙 寓所 獾猪 愕然C潮汛 打拱 瑟索 恣睢 D隔膜 惘然 箫索 展转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愕然:吃惊的样子 B鄙夷:看不起C. 惘然:因不如意感到不愉快 D展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4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各词相近的词(1)阴暗 (2)萧条 (3)寂静(4)悲凉 (5)鄙视 (6)崇敬八、帮助和总结故乡第一课时教完了,自我感觉完成得还不错。下面我将具体谈谈:一、成功之处。1、因为事先让学生作了充分预习,扫清了字词障碍,了解了写作背景,熟读了课文,所以课堂气氛很好。2、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故乡的发展变化,然后顺势导入课文,学生都饶有兴致。3、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点拨,教会学生学语文。分类掌握生字词,圈点批注赏析语言,多角度立体化鉴赏人物形象,让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定式,掌握方法与规律,有利于语文素养的积淀与发展。二、不足之处。1、上课还主要是以我为主,没有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探究性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没有开展。2、没有事先准备一些图片,如作者图片、绍兴古城图片、乌篷船图片、老房子图片等,制作成幻灯片,直观性不强。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