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共9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723404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共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共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共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共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城市化: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 中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城市收缩:指的是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 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 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点轴理论:这里的“点”是各级中心地, 即各级中心城(镇), 是各级区域的集聚点,也是带动各级区域发展的中心城镇。 “轴”是由交通干线、通信干线、能源输送线和水源干线 (廊道)连结起来的“基础设施束”,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2、 而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物质流和信息流对附近区域有空间扩散作用。世界城市体系假设:认为各种跨国经济实体正在逐步取代国家的作用,使得国家权力空心化,全球出现了新的等级体系结构,分化为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级城市、地方级城市即形成了“世界城市体系”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慢城市:不仅仅是将快速城市的步调放慢,而是创造一个环境,让人可以抗拒倚赖时钟与凡事求快的压力。城市精明增长: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

3、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空间紧凑,混合用地功能,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保护开放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通过鼓励、限制和保护措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或简称多因素评价法。和谐城市:就是城市在规划未来发展中应当探寻更为美好的城市生活的理想目标上位规划:依法制定的上一层次规划的控制力大于下一层次规划,城乡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上一层次的规划为依据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配弟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4、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梯度模式:梯度是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由低水平到高水平过渡的空间演变过程。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遵循阶梯而上,从发展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本土资源密集型产业起步,并尽快接过从高梯度地区外溢出的产业特征价格模式:公共项目产生的效益,会由该项目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使用者通过市场,以各种形式扩散出去,最终反映到地价上。这就是被称之为资本化的假说,根据这个假说,运用各个地区的地价数据,可以推算出各个地区因城市设施等的建设水

5、平的不同而对地价产生的影响,进而可以测算出某公共项目因改变了原来的设施建设水平而带来的效益。增长极模式: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 部门的增长城市开敞空间:城市的绿地、公园、道路广场以及周边的自然空间共同组成了 城市开敞空间系统。TOD(交通导向模式):建立起城市空间形态与交通组织相匹配的关系三规合一:是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三者进行充分协调的工作空间规划:空间规划主要由公共部门使用的影响未来活动空间分布的方法,它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更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关系的领土组织,平衡保护环境和发展两个需求,

6、以达成社会和经济发展总的目标。城市整体强度风区原则法:根据微观经济学区位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强度(即核心指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立城市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强度分配,为确定地块容积率,制定地块密度细分提供原则性指导。退线距离:是指建筑物后退各种规划控制线 (包括:规划道路、绿化隔离带、铁路隔离带、河湖隔离带, 高压走廊隔离带)的距离退界距离:是指建筑物后退相邻单位建设用地边界线的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类型距离。土地使用兼容性: 生活私密性间距:应在设计中注意避免出现对居室的视线干扰情况,

7、一般最小为18m。1. 如何理解现代城市?从城市的产生看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 在“城”与“市”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 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 市和农村的分离“。城市的产生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从城市的功能看城市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从城市的集聚看城市是人口、财富、建筑和信息高度集聚的场所。 从城市的景观看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空间利用的多样化。 从城市的系统看城市是一个复杂且

8、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巨系统。2. 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四个阶段:集聚城市化阶段 郊区化阶段城市中高收入者移居市郊,住宅、商业服务、事务部门等向郊区迁移。 逆城市化阶段不仅中心市区人口外迁,郊区人口也向更大的外围迁移。 再城市化阶段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吸引一部分特定人口从郊区回到中心城市3. 田园城市理论如何指导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田园城市理论: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发挥农地多重功能,拓展生态空间,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一)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的综合功能。 将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特别是水田作为城市中的“绿心、绿带”,与建设用地穿插布

9、局,使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有机统一。 (二)鼓励在城市内和组团之间保留连片、大面积的农地、水面、山体等绿色空间。 (三)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地和荒坡地集中发展。保护林地资源,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对林地进行空间布局。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提高草地生产力, 改善草地生态系统4.从马丘比丘宪章如何看待城市规划理论转变:在城市规划、建筑和设计时,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来考虑,而必须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分区 综合区)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静态动态) 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

10、想。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且这一变不能起决定的作用,起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物质规划社会经济自然的综合规划) “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专家意志的表达 公众参与) 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 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自然 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统一5. 简述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等主要问题:雅典宪章: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 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

11、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居住:人口密度过大,缺乏敞地及绿化;太近工业区,生活环境不卫生;房屋沿街建造影响居住安静,日照不良,噪声干扰;公共服务设施太少而且分布不合理。因而建议 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工作:工作地点在城市中无计划地布置,与居住区距离过远:“从居住地点到工作的场所距离很远,造成交通拥挤,有害身心,时间和经济都受损失”。因为工业在城郊建 设,引起城市的无限制扩展,又增加了工作与居住的距离,形成过分拥挤而集中的人流交通。因此大纲中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游憩:大城市缺乏敞地。指出城市绿地面积少,而且位置不适中,无益于市区居住条件的改善;

12、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本来就已经很高,难得拆出一小块空地,应将它辟为绿地,改善居住卫生条件。因此建议新建居住区要多保留 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要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城市交通:城市道路宽度不够,交叉口过多,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并指出,过去学院派那种追求“姿态伟大”、“排场”及“城市面貌”的作法,只可能使交通更加恶化。大纲 认为,局部的放宽、改造道路并不能解决问题,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车辆的行驶速度是道路功能分类的依据;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 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大纲认为,大城市中办公楼、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过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地

13、区,也是造成市中心交通过分拥挤的重要原因6. 简述和谐城市柱锥模型:在永续发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直接的冲突,永续的状态就源自于冲突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能够维持可持续发展状态。一旦任何一方面的冲突使得城市脱离这一基本面造成无法容忍的社会动荡、环境破坏、经济衰退状况时,城市将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当各方面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环境和经济各自发展,不相冲突。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三个和谐,称之为“和谐城市”。7. 城市精明

14、增长的主要原则:土地的混合利用。在城市中,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建筑设计遵循紧凑原理;各社区应适合于步行;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把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保护公共空间、农业用地、自然景观等;引导和增强现有社区的发展与效用。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能降低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压力。8. 如何理解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会出现市场失灵,此时需要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公公共政策进行干预。理解城市规划使命使命,需要认识市场失灵的各种机制,进而自觉提升城市规划的各种

15、策略工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而合理规划路网和有效组织交通十分必要。更进一步而言.城市中各类经济活动均有赖于空间资源,各部门的微观经 济行为不会自发导致空间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化:唯有基于集体选择和安排的城 市规划才能导向空间资源配置的结构性优化。9. 如何理解外部性的内部化:(书本第六章):外部性的问题产生,与公共领域的产权未能定界有关,由于产权不明确,外部效应很难通过市场交易来解决。因而,为了克服外部性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需要有公共干预,政府可采取征税或给予补贴的方式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以趋于让所有人都为自己的行动承担全部社会成本或是获取全部社会收益.进 而使当事人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行动选择。

16、但在现实世界中以权属界定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并不一定可行。因为并不是所有物品的财产权都能够明确规定。例如空气是不具备排他性的公共资源,不可能确定产权;而环境污染对健康造成的损害也难以定价。在这样的情形下,就需要采用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手段来直接配置空间资源或是施以环境管制。10. 城市人口 规模 结构 分布 及空间分布于城市规划的特别密切关系如何理解:(1)城市人口规模是决定来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是估算未来居住、零售、办公空间需求,工业生产空间需求以及城镇设施空间需求,甚至一些类型的开放空间(如公园)需求的基础。 (2)城市人口结构与城市规划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人口结构的预测需要更详细的分析,使

17、规划可以反映城市人口中诸多不同群体的需求。 (3)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 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把未来人口的水平与结构通过规划在空间上进行分配,而不是进行空间分布的推测。11控规包括哪些?是强制性内容?土地使用强制,建筑建造控制,修建性强制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3)提出各地块

18、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 施的用地界线。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总面积/总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一般采取上线控制的方式,必要时可以采用下限控制方式,以保证土地集约使用的要求。 人口密度=总居住人口数/总用地面积 人口密度一般采用上限控制方式,必要情况下可采用上、下限同时控制的方式。

19、绿地率=总绿地面积/总用地面积 绿地率一般采取下限指标的控制方式建筑建造控制:建筑高度地块内建筑地面上的最大高度限制,也称建筑限高。一般为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的净空与走廊通道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街区等的保护要求;天际线控制、视觉走廊、景观通道、街道尺度等控制要求。 建筑后退建筑控制线与规划地块边界之间的距离。街道景观与街道尺度控制要求、日照、防灾等要求。 建筑间距地块内建筑物之间以及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主要满足日照、消防、工程管线、建筑保护等要求修建性详细规划: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

20、 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11. 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8,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8)2012年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1)建设现状和使用:是指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状态,如现有村、镇、或其他地上、地下工程设施。新城址的选择和城市的扩张往往需要占用原有的村镇聚居点和乡镇厂矿或军事设施等用地。城市需要对它们的迁移、拆除的可能性、动迁的数量、保留的必要与价值、可利用的潜力以及经济代价作出评估。 (2)重大基础设施:指限制或促进城市发展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如高

21、速公路、铁路和重大水利能源设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健全和丰富着。(3)区域关系:指一个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或者地区的关联程度。当今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 各种人员、信息、资本和物资的“流”来支撑,这些有形或者无形的“流”都可能在空间上有所反映;当今的城市更逐渐依靠区域整体的实力进行竞争各个城市或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辐射其他城市、或接受更高层次的城市的辐射,这种辐射在空间上往往体现为空间的相互吸引。(4)市政设施配套:指可能选择的用地周边区域的水、电、气、热等供应网络以及道路桥梁等状况,即市政设施环境条件。(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里指国土管理部门制定的土地利

22、用总体规划,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编制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对城市用地的边界作出了规定。从法理上说,两图应当保持一致,但由于由两个不同的单位编制针对同一个对象的规划,造成在参编时间和研究内容上协调困难。(6)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指用地所在的区域自然环境背景以及用地自身的自然基础和环境质量。(7)文化遗存:指用地范围内地上、地下已发掘或待探明的文化遗址、文物古迹以及有关部 门的保护规划与规定等状况。(8)社会问题:指用地的产权归属、涉及原住民或企业的社会、民族,经济等方面问题12. 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4】图示?(1)立足区域,讲求整体 增强区域整体发展观念 把握影响城市与区域整体性发展的因素促进

23、城乡融合 建立合理的城乡空间体系 节约紧凑、强化结构 集中紧凑,节约用地 明确重点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 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近远结合,弹性增长 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 旧区与新区发展的兼顾 注重发展弹性 保护环境,突出特色 以生态与环境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 营造和谐的城市空间 注重城市空间和景观的布局艺术13.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思想的转变:规划的前提,从确定增长规模为发展目标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 规划编制的内容,从重点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和用地安排转向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在功能上体现从技术文件走向公共政策的转变。 规划调控和管理范围

24、,从局限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的概念。 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依法行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从单一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转向建立健全政府、专家、多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14. 十九大报告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意义:(1)是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和集约发展的具体举措;(2)是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盘活存量、低效建设用地,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3)是保护好优质耕地和城市生态环境底线,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格局的客观要求;(4)是推进城市层面“多规合一”,促进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15.

25、建筑间距是什么 有哪些?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1)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一般要求在冬至日中午前后至少要有 2h 的连续日照时间。2)侧向间距。即山墙间距,是指建筑山墙之间为满足道路、消防通道、市政管线敷设、采光、通风等要求而留出的建筑间距。3)消防间距。即防火间距,是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的必要间距。4)通风间距。通风间距是为了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两幢建筑间为避免受由于风压而形成的负风压影响所需保持的最小距离。5)生活私密性间距。应在设计中注意避免出

26、现对居室的视线干扰情况,一般最小为18m。6)城市防灾疏散间距。城市主要防灾疏散通道两侧建筑间距应大于40m,且应大于建筑高度的1.5倍。16.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关系(4个图)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交通运输方式配备的完善程度 与城市规模、经济、政治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城市都具有水陆交通条件,大部分特大城市是水陆空交通枢纽。 对城市规模的影响:交通对城市规模影响很大,它既是发展的因素也是制约的因素,特别是城市对外交通联系的方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城市人口的规模。 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城市交通对城市布局有重要的影响,城市的交通走廊一般也是城市空间布

27、局发展的走廊16. 住区规划基本模式(画图):1.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住区,不仅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 路密度。居住小区的规模主要根据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成套配置的经济合理性 、居民使用的安全和方便、城市道路交通以及自然地形条件、住宅层数和人 口密度等综合考虑。具体地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2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住区 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

28、住区一住宅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模。一般应设有居委会办公室、卫生站、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商店、托儿所 、儿童或成年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停车场库等,这些项目和内容基本为本居委会居民服务。其他的一些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则根据不同的特点按服务半径在住区范围内统一考虑,均衡灵活布置3,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 其规划结构方式为: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住宅组团。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住宅组团组成。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住区的规划结构方式也

29、会相应地变化17. 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住区及其环境的整体性、经济性、科学性、生态性、地方性 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领域性与社会性、健康性。使用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方便的居住环境,这是住区规划设计基本的要求。 卫生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安全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必须对各种可能产生的灾害进行分析,使住区规划能有利于防止灾害的发生或减少其危害程度。防火、防震、防空等。 经济要求:确定住宅的标准、公共建筑的规模、项目等均需考虑当时当地的建设投资及居住对象的经济状况。美观要求:要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18. 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1

30、) 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旋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居住区级8001000m; 居住小区级400500m; 居住组团级150200m。 2 ) 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居民上下班的走向。 3 ) 独立的工矿和科研基地的住区或乡村住区。则应在考虑公共服务设施为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住区内部的安静。 4 ) 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19. 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住区服务。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同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机动车道对外出入

31、口间距不应小于l50m。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 道路走向要便于居民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住宅与近的公共交通 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m。 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 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行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 投资。在丘陵地区应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 在进行旧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20. 绿地的基本要求(1)根据住区的功能组织和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以形成完整统一的住区绿地系统,并与城市总的绿地系统相协调。 (2)尽可能利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以节约用地。对建设用地中原有的绿化、湖河水面等自然条件要充分利用。 (3)应注意美化居住环境的要求。 (4)住区绿化是面广量大的绿化工程,不应追求名贵的花木树种,应以经济、易长、 易管为原则,在住区的重要地段可少量种植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和地方特色的花木或大树,使整个住区的绿化环境能保持四季常青的景色。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