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议题汇总(共1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720521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讨论议题汇总(共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讨论议题汇总(共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讨论议题汇总(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讨论议题汇总(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讨论议题汇总1、审核中应如何收集预防措施实施的证据议题名称渠道1:审核8.5.3时发现,可以直接从企业提供的预防措施报告表中收集。渠道2:审核8.2.1时发现,从提供的顾客满意度调查表中顾客反馈的信息(建议事项)中收集。渠道3:审核7.5.1时发现,从提供的数据分析统计技术图表中收集。(如生产现场实施的控制图等,如观察其实测值是否接近临界点)渠道4:审核8.4时发现,从提供的数据分析统计技术图表中收集。(如折线图,排列图等)渠道5:审核6.1时发现,从企业提供的新增加的设施资源中收集。(如近期新增加了什么设备(生产、检测、服务)?为什么增加?是否是为了改善产品质量?或

2、是为了满足客户新的需求?)渠道6:审核4.1时发现,从与管理层交流中获取相关信息。如近期有无进行生产工艺更改,扩建(如仓库扩大面积),推行5S活动 内审、管评2、对如何界定范围能否包含“服务”的困惑议题名称对制造业组织质量体系的认证范围是否包含”服务”的内容,笔者基本赞同议题作者的意见。下面简单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处理原则。标准术语对服务的解释是:“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结果”,这一解释似有些学院派式的晦涩和难懂,笔者查辞海“服务”条目对其解释为:通俗而言即“为别人工作”;但更确切地从政治经济学观点解释为: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

3、特殊需要即为服务或劳务。笔者认为按这一解释来理解和界定制造业组织认证范围是否可包含服务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具体可从产品的性质特点和销售交付方式两方面考虑。一、从产品的性质特点界定(1)一般而言,组织制造的产品不具备独立的使用功能、只是为某种整机型产品提供零部件的、或产品结构和使用方法十分简单,前者比如专门生产各类机电化工产品原材料、零部件的(金属材料、化工原料、齿轮、轴类冲压件、轴承、链条、电子元器件、等);后者比如包装容器、纺织服装、简单的手动工具、自行车、小日用品、食品等),此类产品交付以后一般无需或没有组织的人员参与顾客后续的使用的(即没有活劳动)则没有服务的内容和过程。(2)产品具备

4、独立的使用功能且交付以后需要组织的人员参与到顾客的后续使用并提供某些活劳动的则应有服务内容。比如需到顾客现场安装调试的大型成套设备:环保污水处理设备、粮食饲料成套加工设备、发电机组、大型变压器、电镀热处理设备、生产安装流水线等等;再如产品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较为复杂或使用对象的特殊性等需为顾客提供使用培训和后续服务的产品:农用机械、汽车、摩托车、家用大型电器(空调、电视、洗衣机等)二、从销售和交付的方式界定对上述第(2)类生产具有服务内容产品的组织,还应视其销售交付的方式不同区别对待,还是按照上述原则,凡销售交付后不再有组织的人员介入后续的使用提供活劳动的也不存在服务的内容。比如摩托车的生产企业如

5、果是采取紧密型代销方式的,组织对代销点承担技术培训、维修等后续活动的则有服务的内容;若是经外贸公司全部出口,后续的培训、维修等均由外贸公司或国外的客户中间商自行实施的,则组织就没有服务的功能。至于组织在产品交付以后对顾客发现的不合格品给以调换或提供备品备件等则属于销售范畴的功能,是以实物形式满足顾客需求,不是服务。总而言之,认证范围中界定是否具有服务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看组织的产品交付以后是否需介入顾客后续的使用或维护并提供非实物的活劳动。如:空调的销售与安装 (安装就是服务)空调的生产与安装 空调的生产3、现场审核中如何处理9001标准条款的删减-议题名称原议题提出的意见现场审核中发现受审核方

6、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应删减的过程进行了删减,怎么办?这是一个审核组会经常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审核组应慎重对待这个问题。一旦发现此类问题,首先应详细记录删减不合理的事实,为开具不合格报告做准备。然后继续对不应删减的过程按照GB/T190012000标准的要求进行现场审核,以确定不合格的性质。如果现场审核后确认受审核方对不应删减的过程的实施基本符合标准的要求,则属于对标准的理解不够而造成的,可以判为一般不合格;如果现场审核后确认受审核方对不应删减的过程完全失控,可以判为严重不合格。现场审核中发现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中可以删减的过程没有进行删减,怎么办?这也是一个审核组会经常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

7、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审核组应具体了解、分析受审核方不进行删减的原因。有的组织不进行删减是为了“有备无患”,有的组织是为了“求全”。对此,审核组一般不作强制要求,可以就质量管理体系的动态性、适用性,请受审核方领导慎重考虑其删减问题。议题责任人意见关于ISO9001-2000标准条款的删减问题,多年来虽被反复提起讨论,但却似乎是个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老问题。现简要阐述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具体处理意见。 关于删减的合理性,ISO9001-2000标准第1.2条规定: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同时又规定:“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

8、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 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很显然,对认证审核而言,组织对标准的删减只限上述第二层所指的内容。因此现场处理此类问题的原则是:一、现场审核发现产品形成及交付过程实际存在标准相关条款规定的要求的事实而组织没有识别将之删除的则应判过程识别不符合要求。常见的有删除标准7.3条、7.5.2条、7.5.4条,个别情况甚至有7.2.1条等。若上述误删除的条款要求实际控制又不符合标准要求,则还应判实施的不符合。二、文件策划时是否删减某些要求应由组织考虑,但这与审核组最后界定审核范围不完全等同。即,如果标准的某些条款要求目前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虽不尽适用,但若在策划体系

9、时组织仍给以识别并在相关的体系文件中规定了控制的要求和方法,审核组不应对其提出异议,也无需要求受审核方删除相应内容,因为标准只是说“可以考虑”删除而已。如对7.3条、7.5.2条、7.5.4条等。以经常遇到的对标准7.3条设计开发的要求为例:若经现场审核证实组织目前不承担审核范围内产品设计开发的责任,则无论其是否具有设计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比如在其他不在审核范围内的产品有设计开发的能力和活动),则在确定该审核范围时应删除7.3条设计开发的内容,但无需要求其在体系文件中删除相关内容。比如:某公司应顾客的需要申请XX型压缩机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删除7.3条,原因是该压缩机完全按照客户提供的图纸和

10、工艺组装生产,删减合理。但其体系文件中有设计开发控制的要求内容,原因是该受审核方自行开发生某自动控制电子产品,但不在审核范围内。因此笔者对删除设计开发合理性的审核处理原则归纳为 :(a) 对审核范围内的产品承担设计开发责任的不能删除。若删除,则无论是过程的识别、文件的编制都不符合认证要求;若实际有设计开发活动且其实际设计开发控制过程与标准的要求相符合,则只判过程的识别不符合。(此类情况往往在原管理基础较规范的国营大中型企业中会发生),若实际进行的设计开发控制也不符合标准7.3条的要求则还应判实施控制的不符合。(b) 对审核范围内的产品不承担设计开发责任,未实施设计开发活动的则应在认证审核范围中

11、明确删除7.3设计开发。而不管其在其他非审核范围内的产品是否有设计开发的责任、能力和活动,但无需关注其是否识别设计开发过程和制定了相关的控制要求。(c) 原则上不赞成“删除7.3.1-7.3.6条,保留7.3.7设计更改”的说法,因为设计更改的控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设计开发的控制过程。设计更改的控制完全应按照设计开发全过程控制。4、关于ISO14001标准中4.3.2 b)的理解-议题名称1、 标准中4.3.2 b)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的要求,并没有要求将环境因素与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2、 标准中将“要求应用于环境因素”,实为识别出法律法规中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12、要求,不论是适用于环境因素的识别、控制还是监测,目的是找出管理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依据。3、 “要求应用于环境因素”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能多个法律法规要求适用于一种环境因素,也可能一个法律法规适用于多种环境因素。无论形式如何,关键是明确法律法规对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4、 一个组织如能充分地将法律法规的“要求应用于环境因素”,那么对环境因素的管理将是非常积极有效的。下面是本人在某企业审核时看到的对标准中4.3.2 b) 的应用,认为值得借鉴。环境因素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法律法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

13、办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要求对危险废物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在常温常压下不水解、不挥发的固体危险废物可在贮存设施内分别堆放。否则必须将危险废物装入容器内。危险废物堆放要防风、防雨、防晒;不相容的危险废物不能堆放在一起;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必须当日消毒,消毒后装入容器。常温下贮存期不得超过一天,于摄氏5度以下冷藏的,不得超过7天。运输危险废物,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转移危险废物前,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应当向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联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每

14、转移一车、船(次)同类危险废物,应当填写一份联单。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如实填写联单中产生单位栏目,并加盖公章,危险废物运输单位应当如实填写联单的运输单位栏目, 联单保存期限为五年。废弃危险化学品(包括实验室产生的废弃试剂、药品)属于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化学品使用者负责委托有相应经营类别和经营规模的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对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回收、利用、处置。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报废管理制度,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计划并依法报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信息登记档案。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禁止将

15、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 5、 一个组织运行多年的EMS如何制定提升型的目标(指标)?1、 标准4.3.3规定“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即标准中明确了目标指标体现持续改进的要求。2、 目标指标是组织实现环境方针、取得环境绩效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持续改进的集中体现。3、 提升型的目标指标不仅仅是原有目标的数字的提升,如原有目标难于再提升时,新领域的开拓、找出新的改进方向将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如工艺改进、材料的替代、供方环境管理等。所谓找不到改进的方向、改进空间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组织的环境

16、意识、组织的意愿(愿意投入的财力物力、可行的方案等)。4、 如审核员能看出组织改进的方向,可做一些改进目标的建议。5、 对于一些综合素质较高、有志于环境改善的受审核方,意识、观念的引导是最重要的。6、 对于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高风险的企业,将达标排放、无环境安全事故作为环境目标指标是可以接受的。6、组织未满足法律法规要求是否可以通过认证议题名称1、审核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验证组织守法情况:有关违规情况的报告(来自组织内部或相关方,应确认);ISO14001的4.6条款所列项目:内审结果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包括抱怨在内的信息交流、环境表现(如排放浓度监测结果、排放总量、意外环境事件或非计划排放的次

17、数、特定污染物排放如SO2 NOX CFCS等)、节能降耗减污、目标和指标完成、纠正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改进项落实、对变化的环境要求(法规、政府、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环境不表现的愿望)的响应等;2、怀疑在法律法规符合性方面出现问题时应关注:组织是否已经知道这一情况?是否立即采取纠正措施?是否根据制度要求进行了通报?如果组织建立的EMS未能识别或正确处理违规问题,审核组应谨慎:A、一个有效的EMS,一旦违反了法律法规(不包括轻微的、暂时的偏差),适宜办法是建立能够达到符合性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加以支持,以证实其管理体系具备解决不符合的能力,审核组应验证组织建立的环境目标(指标)中是否考虑了法律法规

18、要求、并针对存在的不足建立目标和指标和管理方案;(且该方案应在注册审核前完成)B、注册和复评宜在符合法规要求并经组长和专业审核员确认后再推荐;对于监督审核,组长和专业审核员需对方案的可行性加以评审,如可行则保持并提出跟踪要求; C、审核组可以坚持一个原则:如组织有意不遵守法律法规(决定缴纳罚款后继续违规而不寻找原因、恶意偷排等)可视为未能执行方针中的守法承诺的严重缺陷,不应通过认证或应被暂停或撤消ISO14001证书;D、任何情况下,对已经造成负面影响的环境事故、有敏感相关方且投诉较多(如恶臭、黑烟黄龙、周围生活生产用水污染、噪声等)又不能通过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短时间解决达到相关方满意等情

19、形,不能通过认证或保持认证注册,应根据现场情况组长在专业人员支撑下作出决定。3、组织环境表现、法律法规等是动态的,认证机构也通过监督和非例性的审核对组织环境表现进行动态跟踪,但审核不能代替法律要求,也不能保证组织环境行为持续符合法律法规,审核组依据认证标准要求对组织的EMS进行评价,是确认组织建立了一个有效的EMS,该体系可为组织持续守法提供基础和支持,审核只是证实组织“守法承诺”能否持续实现的过程。总之,现场审核时有些情况需灵活掌握,关键是通过合适的作法,减少审核的风险,如:生活污水问题,因依据现场的情况灵活处理。7、开发区EMS审核中应验证哪些法律法规符合性活动与资料议题名称管委会作为区域

20、性管理组织,其管理活动以区域的招商、建设、行政管理为主,其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亦是区域性的。同时在其管理或影响下的区域内的组织,其生产、服务等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区域的环境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审核时至少应查看以下活动及资料:1、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与获取。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广量大。而法律法规的要求本身就有多种形式,至于其他要求的内涵和形式也有许多。现实情况是一些开发区仅识别、获取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要求,遗漏了各级政府、行业主管、环保等部门对开发区的建设要求,包括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港口岸线建设,对房地产开发、资源能源节约的要求,以及对绿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开

21、发区对上述法规、政策的识别与收集,在实施第一阶段审核时应作为一个重中之重,加以关注。2、 资质单位所作的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有审批权限的环保部门的相关批复文件,了解环评批复的意见及贯彻落实情况。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174号文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12.9)明确规定:应于2003年12月31号完成区域(补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3、各级政府、行业主管、环保等部门对开发区环境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及落实情况。如:产业政策、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等。4、区域环境质量的监测记录,具体包括:A区域空气质量:应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界定的环境空气质量

22、功能区分类执行相应标准,具体包括SO2、NO2等污染物的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值;TSP、PM10污染物的年平均、日平均值;有特异性污染物Pb、F、苯并a的也应关注。B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应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所属功能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规定。如有振动污染,应符合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适用的地带范围。C(适用时)如区域内有较大的地表水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且为区域内污水排放的纳污水区域,建议对此地表水或水源地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功能区的相应标准限值。考虑到区域内地表水质量受上下游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监测的结果可作为实施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依据。5、

23、(适用时)开发区所属环境设施(如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环评”及验收。目前多数开发区建设有污水处理站,用于处理开发区内各组织排放的污水,且多以“参股”形式经营管理,不论其经营管理形式如何,均应提供污水处理站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评”批复、工程竣工验收等法规符合性证明资料,并应详细查看环评批复的相关要求及落实情况。6、区域内组织的接管情况和达标排放情况如果区域内组织暂未实现全部接入污水管网(或集中供热、供气等),应了解管委会是否有接管计划、方案及方案的实施情况。对没有接管的组织,特别是重污染企业,应了解其污染治理及达标排放的情况。7、管委会自身活动的环境守法情况。因其活动以办公、生活为主

24、,主要查看其生活污水排放、废弃物管理情况。如内设有食堂,应关注其油烟排放情况,是否符合饮食油烟排放标准(试行)。8、验证区内固废(特别是危险废物)管理(可包括收集、贮存、运输、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等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并关注工业固体废物是否在区内综合利用。8、如何实施对最高管理层的审核议题名称首先要与组织的决策者或决策层进行交流。ISO9000:2000标准3.2.7对最高管理者的定义是: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第二项原则“领导的作用”,ISO9001:2000引言中0.1总则第一句话“采用质

25、量管理体系是组织一项战略性决策。”和标准5.1“管理承诺”中明确提出了对最高管理者的要求,因此,在审核中一定要与组织的指挥和决策者进行交流,不能仅限制在董事长或总经理之间,应该是对决策层的审核。包括董事长和董事会成员、总经理和各位副总经理,更不是对管理者代表或体系推进部门人员的审核。其次安排合适的审核人员与之进行的交流。在审核员选择上要注意几点:1、审核员要懂得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2、对组织所处行业要相对比较熟悉;3、要能利用组织的体系文件和现场审核对组织的情况有所了解包括组织的优劣势;4、对标准较为熟悉,并不机械的理解标准;5、要善于归纳和总结受审核人员的观点,并能统一到标准条款上。一般情况

26、审核组长应安排审核组中经验丰富或组长本人进行交流。第三,选择确当时机与高级管理层进行交流。有些审核组长喜欢在第一时间与管理层进行交流,对组织的情况既不熟悉,也不了解,还有组长喜欢用审核沟通代替与管理层的交流与审核,其实都不适宜。建议,安排审核沟通前,现场开始一定时间以后,对受审核方的情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这时的交流起来共同的话题就多了,也较容易沟通。第四,审核方式可采取座谈会的形式,请组织的高层管理者都参加,增加各级管理人员的参与意识。我们审核的时候往往很在意审核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而容易忽视了其他高层管理者的作用,在审核的时候好象与他们豪不相干,其实很的工作就是在他们操纵之中,如果他们不

27、能参与进行,组织的工作怎么能开展好呢?第五,要充分准备,充分交流。应事先尽可能通过组织的申报材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受审核方沟通等方式了解组织的相关情况,如:产品结构、市场定位、顾客群、过程特点、管理特点等,为更好地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交谈做好准备。要有足够的时间对最高管理者(层)进行审核,让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了解他对标准的理解程度。第六,要用受审核方听得懂言谈话语进行审核。他们总是抱怨受审核方不重视质量体系工作,管理者对ISO9001标准不熟悉,首先我们不能要求也不应该要求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对标准象我们审核一样熟悉,他们只要了解基本原理即可。而我们自己则要多学管理知识,熟悉组织的行业,提高与

28、组织管理层进行交流能力和技巧,保证审核的有效性。第七,交流内容要的针对性,提问要有技巧性。通常就下列问题与最高管理者就下列问题进行交流:1)、对组织的产品结构、顾客要求和反馈、必需遵循的法律和法规、市场形势、总体的经营策略、过程特点、管理特点、资源配置等有关组织情况的认识和评价。对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战略决策的思考和对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的认识和行动。2 )、最高管理者的质量意识。他是怎样领导、参与确定并满足顾客要求的。3)、对制定质量方针的思考。对所确定的组织的质量方针与标准要求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在组织内部沟通的情况。4)、所制定的质量目标与组织总目标、质量方针的协调性

29、和一致性的评价。在组织的各职能和层次上确立质量目标的情况。组织对质量目标的实施是如何进行控制和保证实现质量目标的。5)、是怎样领导和参与依据组织的需求、目标、产品、过程、和规模结构和标准总要求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并确保在体系变更时,保持体系的完整性。6)、对组织结构、职能分配、职责和权限规定和沟通的思考和评价。7)、对管理者代表的任命和工作上的支持情况。8)、对内部沟通的认识和对实施的评价。9)、是否按规定的时间间隔主持了管理评审。是否做到了从决策层的高度对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通过管理评审在决策层识别、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决

30、策改进措施和检查措施的实施情况。10)、对资源配置是否满足要求的评价。通常应覆盖标准1.2、4.1 、5.1-5.6 、6.1 、8.1 、8.2.2 、8.5.1等条款。 第八,对高层管理者审核时要事先编制检查表。检查表内容要覆盖列入审核计划的各个条款和审核内容。同时,要结合受审核方产品、过程特点,事先获得的体系运行基本信息,领导层成员各自实际分工,针对每个领导成员编写检查表。使每个领导成员都有所涉及,而又有区别。如经营经理,与总工程师的所辖工作范围不一样。虽然涉及每个领导成员,但必须突出重点对象,即最高管理者,大部分问题应该由最高管理者来回答。有些问题的提出应着眼于体系运行的深化。如:审核

31、8.2.2条款,不仅请管理者代表谈内审经过,而且应把内审的实际效果,今后如何提高内审的有效性,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内审员发现问题,受审核部门欢迎内审员找问题的氛围和机制。在审核5.5.2条款管理者代表职责时,不是简单询问管理者代表应负责那些职责,而是请管理者代表回答,如何协调各位副总经理及他们分管部门体系运行工作。这个问题由审核组当着各位副总经理的面提出,对管理者代表今后工作是有益处的。审核5.6条款,不仅让最高管理者谈管理评审经过,而是侧重谈对管理评审的认识和通过管理评审提出那些改进措施,对体系运行有何实际的推进作用。验证审核员通过查阅被验证人的检查表和面谈,了解其审核的思路、方法,对明显不妥之处予以指出,并引导其提高审核策划的深度与水平,为实施审核打好基础。第八、遇到干扰时要能控制住局面。 论证目的不明确、对标准不了解的,应向其宣传ISO9000标准及实施体系的意义和好处。对谈话不贴主题的,要引导谈话内容,提示或提醒总经理把握话题并根据标准条款内容,有意识的进行提示,明确提出总经理应该在体系中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与管理层的交流不流于形式,吸引或鞭策管理者关注体系,关注审核,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