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中国货币史-期末复习要点(共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最新-中国货币史-期末复习要点(共6页).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复习要点1. 我国古代货币的六次重大演变?2. 宋代钱币书法特征?3. 简述先秦时期铜铸币的类型4.典质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5.简述公元621年唐高祖币制改革的内容及意义6.唐代的货币兑换业为什么能够产生并发展起来?7. 简述钱神论主要内容及社会意义。8. 试述王莽的货币改革,并指出其失误有哪些?9. 试述元代纸币制度10. 为什么明代白银实现货币化试加以述评。11.试述新中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银行工作六条主要内容和措施。 12. 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是如何建立的?参考答案:1. 我国古代货币的六次重大演变?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
2、,对货币需求量增大,铜贝渐渐取代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标志是秦朝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
3、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此时,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2.宋代钱币书法特征?北宋钱文上,真、草、隶、篆、行、瘦金等体无所不有。“淳化通宝”、“至道通宝”是宋太宗赵灵三体通宝。而宋徽宗赵佶写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是自己创造的瘦金体,字体铁线银钩,在方寸之内游刃自如,于隽秀俊逸之中显出从容不迫之感,在我国书法艺术上自成一体
4、。 宋代钱币对称美对称,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而且又奇妙有趣的现象,对称是种美,它能给人以整齐、沉静、稳重、和谐的感觉。 所谓对钱就是同一种年号名称的两枚钱,它们的大小、薄厚、币材、边廓、穿孔完全一样,只有书法形式不同,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钱称为“对儿钱”。 3.简述先秦时期铜铸币的类型所谓先秦货币,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出现的货币,包括原始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和金属铸币等。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是由原始社会经济,发展到奴隶制经济,再发展到早期封建制经济的纽带,也是货币由产生到发展、直至秦统一,中国货币基本统一于方孔圜钱的重要时期。天然海贝骨贝金属贝币v 分成
5、空首、平首两大类型v 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截首刀、圆首刀和平首刀v 圜v 有蚁鼻钱(是直接有贝币演化而来,是贝币的高级形态)、黄金爰金币、银布币、釿布币。v4.典质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使得寺庙成为从事存放款活动的高利贷场所。典质的产生具有以下的意义:1、典质是中国古老的高利贷机构典当铺的前身。典质的出现意味着民间的信用机构的产生。而信用机构的出现本身就是借贷市场扩大、信用专业化发展的产物。2、典质的出现意味着信用活动从过去单纯的放款扩展到了吸收存款,有助于扩大信用的规模。3、典质的出现及其信用活动表明,放款的形式从过去单纯的信用放款扩展到了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放款方式
6、的多样化可以降低信用风险,进而也有助于信用的发展。5.简述公元621年唐高祖币制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废除流通700多年的五铢钱(量名钱)。 仿照五铢钱外圆内方的形制以及5铢的重量铸造“开元通宝”钱(通宝钱或)。规定通宝钱的大小、成色以及金属重量意义:1、这次币制改革用通宝钱取代名不符实的五铢钱,发展出了延续到清末一千几百年的新钱币体制。 2、总结了此前近千年中国钱币形制的变迁,再次肯定了钱币外圆内方的形制,规定了钱币的大小,这些规定成为以后历代王朝的铸币标准。3、结束了以货币金属的重量来命名钱币的历史,开辟了年号钱的新时代。避免了钱名重量与货币金属实际重量悬殊时带来的麻烦,通宝钱铸有相关朝
7、代皇帝的年号,成为后世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资料。4、规定通宝钱每10文重1两,每一文重量称为一钱,1两等于10钱,开创了后世“两”以下十进位衡法使用的先河,废除了铢、累等称量货币单位。5、开元钱以及后世钱币上的铸文,反映了中国书法的演变,为后世钱文书法提供了榜样,也为中国书法史研究提供了史料。6、开元通宝创立后,唐代到清末基本上没有变动过,中国的铜钱体制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这使得中国的钱币形制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6, 唐代的货币兑换业为什么能够产生并发展起来?产生的原因:唐代的币制是钱帛本位,金银也具有货币性,多种货币流通、价值尺度不统一与商人拓展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唐代
8、货币兑换业务产生的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唐代远途贸易的发展以及金属钱币携带的不便,是汇兑业务产生的根本原因。唐代中央政府各机关和地方政府驻京机构(进奏院、其它办事机构)以及商人之间的往来则是汇兑业务产生的另一个原因。发展的原因:唐代金银具有货币性,二者之间存在比价,专门制作金银首饰器皿的金银铺开始经营货币兑换业务,向信用机构演进,并成为钱庄出现前中国古代主要的货币兑换机构。而货币兑换机构的出现意味着货币兑换市场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能够为专业化的货币兑换商的出现提供了足够的条件。7, 宋朝钱币特征(总体六大特征(1)两宋的钱币制度,仍是以钱为主。(2)但这时白银已大大地重要起来;(3)纸币
9、的产生和推行是该朝币制最大的特点。 (4)两宋的钱币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它不仅是币材多样,而且流通受地方限制,钱币面额又多,钱名称也多。(5)宋代最流行年号钱,北宋九个皇帝就改了三十五次年号,铸了二十七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宋元、圣宋、皇宋);南宋七帝,改二十次年号,铸了十八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大宋、宋圣、皇宋)。(6)两宋的铁钱是长期的币制,四川一带就是专用铁钱的。8.莽朝钱币的特征及其四次币制改革v 王莽在货币问题上实际托古改制v 大的币制变动有四次,钱币就有六种二十八品,这就是宝货制,这在世界币制史上是一种破天荒的制度,致使货币制度混乱。v 这种空前绝后的币制,仍是以铜币为主,
10、而且是以最低单位小泉为主币,其余多是虚币性质。 v9. 唐朝有哪些信用形式和信用机构?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结束了魏晋以来的低谷状况,得到极大地发展。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生了诸多信用业务。从形式来看,主要有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和国家信用等形式。放款、存款、汇兑、货币兑换等主要的传统金融业务均已出现。 唐代私人抵押放款的规模超过了南北朝时期,抵押品从动产扩展到了房地产等不动产。唐代的政府放款沿袭了隋代公廨钱放款生息的办法,并将公廨钱变成经常性的制度以满足财政的需要。 富人不再单纯将钱寄存于寺庙,而是将钱存入中外商人经营的商铺,产生了最早的存款和保管业务,出现了寄附铺这种专
11、门代人出售物品并放高利贷的商行,类似后世之当铺与寄卖商店。此外还出现了柜坊这种以保管和吸收存款为主业的信用机构。唐代信用业务出现创新,在唐宪宗元和初年产生了叫做“飞钱”或“便换”的汇兑业务,“飞钱”或“便换”也被用来指汇票这种信用工具。 出现从事存款业务的寄附铺、柜坊以及办理汇兑业务的官私机构,包括各道的进奏院、政府各机关、便换务、私营的金银铺、交引铺;唐朝以后,质库脱离寺庙成为独立的私营放款机构;信用工具也出现创新,产生了汇票(飞钱、便换)和世界上最早的支票书帖。10. 唐代的货币兑换业为什么能够产生并发展起来? 唐代的币制是钱帛本位,金银也具有货币性,多种货币流通、价值尺度不统一与商人拓展
12、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唐代货币兑换业务产生的原因。 唐代金银具有货币性,二者之间存在比价,专门制作金银首饰器皿的金银铺开始经营货币兑换业务,向信用机构演进,并成为钱庄出现前中国古代主要的货币兑换机构。而货币兑换机构的出现意味着货币兑换市场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能够为专业化的货币兑换商的出现提供了足够的条件。11. 典当业衰亡的原因(1)银行的兴起,钱庄、票号的发展以及官银钱号的设立,取代了典铺的业务;(2)当铺存款的主要来源公款存放被上述金融机构取代,导致当铺存款业务大大萎缩,失去重要的资金来源。 但是当铺的本业抵押放款却始终不衰。 12、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措施建立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 。 适应“
13、一五”时期国家在大规模经济建设中业已建立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需要,中国金融领域也建立起集中统一的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纵向型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实现了一切信用集中于国家银行。 1、形成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 中国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在1952年底时,因全行业公私合营银行建立,私营金融业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所有制结构趋向单一,已具雏形,且在“一五”时期得到强化。突出表现在: (1)195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金融活动的统一领导管理因各大区区行的撤销而得以加强,银行部门的垂直管理体制由此正式形成。 (2)1956年7月,在全国14个城市公私合营银行与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储蓄部合署办公的基础
14、上,公私合营银行总管理处与中国人民银行私人业务管理局实现合署办公,由此将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 (3)1957年4月12日,中国农业银行被撤销,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内设农村金融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国农村金融业务。这样,中国人民银行就成为国家管理金融的机构,统一经营全国金融业务的经济组织,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银行体制由此形成。2、建立纵向型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195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各大区行行长会议和银行计划工作会议,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综合信贷计划编制办法(草案),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包括信贷计划编制依据、内容、管理体系、权限划分、审批程序和检查制度等的信贷计划管理办法,要求全国
15、各级银行从1953年起依上述办法编制信贷计划,编制各自的年度(分季)和季度(分月)信贷计划,逐级上报审批,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平衡全国信贷收支指标下达各地执行。随着全国普遍建立信贷计划管理机构、执行信贷计划管理制度,一个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掌握全国银行信贷资金、实行“统存统贷”管理办法的纵向型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得以建立。 3、一切信用集中于国家银行 货款资金管理。对于“一五”时期社会主义企业间所存在的较大比重的商业信用,在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存在对资金高度集中计划分配的要求背景下,一般认为对于会扩大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的商业信用应予取消,借以保证国家集中管理流动资金、执行资金分配计划及加强银行监督
16、生产、商品流转计划执行情况的工作。1954年至1955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部、财政部协商,先后清理了国营商业系统内部的商业信用,取消了国营工业间以及国营工业和其他国营企业间的商业信用,其贷款与资金往来一律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结算。 转帐结算管理。为加强信用管理,方便国营工商企业转账结算,中国人民银行致力于健全银行结算制度,制定由8种结算方式在国营商业系统试行并在逐步扩大中适时修改,最后制定出1955年9月起在全国执行的国营企业、供销合作社、国家机关、部队、团体间非现金结算暂行办法。到“一五”计划后期,一切信用集中于国家银行的目标基本实现。 简述新中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银行工作六条主要内容和
17、措施。 1、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克服国家财政经济困难,加快国民经济调整进程,于1962年3月10日作出关于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简称“银行工作六条”)。主要内容: (1)收回原下放的一切权力,银行业务实行彻底的垂直领导。 (2)严格信贷管理,加强信贷计划。 (3)严格划清银行信贷资金,财政资金界限。 (4)加强现金管理,严格结算纪律。 (5)建立各级人民银行向当地党、政汇报工作制度。 (6)严格财政管理。 2、贯彻实施 (1962-1965)的几项工作 (1)加强和改革信贷计划管理。 (2)统一安排、管理支援农业的资金,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领导。 (3)做好清仓核资工作。 (4)依据政策原则改革规章制度。(三)调整的主要成绩 1、 货币流通恢复正常。2、信贷资金使用效益提高。3、城乡储蓄存款转升。4、 国家外汇收入增加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