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工程项目人工挖孔桩可行性报告(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工程项目人工挖孔桩可行性报告(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XXX工程项目机械旋挖桩改人工挖孔桩可行性报告 审 核: 项目负责: 专业负责: 设 计: 设计证书编号: 资质等级: 甲 级 重庆XXX设计研究院 二O一四年 四 月目 录一. 工程概况二. 工程地质条件三. 编制依据四. 桩基础形式选用的地方法规限制条件五. 基础布置情况六.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必要性七.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可行性八. 结论与建议专心-专注-专业一、 工程概况:重庆市XXX有限公司(甲方)拟在重庆市XXX片区开发XXX项目。该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其主要建筑物为:商业部分10栋(23F)、公用部分10栋(2F)、独栋别墅70栋(2F)、联排别墅10栋(2
2、F)、地下车库1座。建物概况见表1.1。表1.1 拟建建筑物设计参数 序号拟建物名称设计标高(m)层数安全等级结构类型地下室标高(m)拟采用基础形式最大荷载(kN/单桩)1商业部分110栋380.16384.7123F二框架/柱基或桩基10002公用部分110栋376.652F二框架/柱基或桩基6003独栋别墅A1A6376.00376.502F二框架室内地坪以下-3.00柱基或桩基15004独栋别墅B1B25376.00377.002F二框架室内地坪以下-3.00柱基或桩基15005独栋别墅C1C22376.50379.502F二框架室内地坪以下-3.00柱基或桩基15006独栋别墅D1D1
3、7376.50379.002F二框架室内地坪以下-3.00柱基或桩基15007联排别墅E1E5376.00377.502F二框架室内地坪以下-3.00柱基或桩基18008联排别墅F1F5376.00378.002F二框架室内地坪以下-3.00柱基或桩基180091#车库/-1F二框架柱基或桩基1200本层基础型式以桩基为主,局部岩层教高处,采用独立基础,根据地勘报告桩长一般为58m,最深15m。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c=7.73MPa。建筑物基础布置详见附图所示。二、工程地质条件: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丘陵剥蚀地貌。主要位于现有农田区,场地局部分布独立的
4、小型丘包,地形总体地势较平缓,最低点位于场地西部高程374m,最高点位于场地东部高程399m,相对高差25m。2 、气象及水文1)、气象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7.51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6.5,极端最高气温42.9(2006年8月16日),最低气温-3.1(1992年2月16日)。常年平均湿度81%,绝对湿度17.6毫巴。常年平均降雨量1093.00mm,最大年降雨量达1532.30mm(1998年),降雨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9%,最大日降雨量224.8mm(2007年7月17日),年平均 风速1.1m/s,以北风为主。2)、地表水
5、工程区地表水主要为龙水湖水库水和水田(塘)水。水库紧临工程区,为最低排泄基准面,常年湖水位373.56m,最高洪水位374.01m,勘察期间测得水位为372.15m。其次地表水为水田。3)、地下水(1)、地下水特征以及补径排特征分析场地虽有灰岩,但灰岩均为夹层,且多以透镜形式存在,岩溶不发育,无岩溶水存在。场地内地下水根据其特征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其特征描述如下:第四系孔隙水:场地低缓,地势总体呈东高西低,地表多为梯田,径流条件较差,地表水下渗至第四系土层中形成上层滞水。地表土层多为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细砂和素填土为相对透水层。孔隙水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雨
6、的补给。基岩裂隙水:由于基岩中裂隙发育的程度不同,裂隙水的赋存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灰岩中由于裂隙相对较发育,且张开性及连通性较好,裂隙水主要赋存其中;泥岩中裂隙发育程度差,连通性差,起阻水作用,是场区的相对隔水层。此类地下水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雨的补给。地下不的径流受地形地貌的变化而变化,总体上向西流。在钻探过程中在钻孔终孔后均抽干后观测稳定水位,据终孔24小时后水位观测,场地北部钻孔未见水位恢复,中部和南部大部分钻孔地下水恢复至373.56375.56m,部份孔水位在孔口附近,说明场地低洼有汇水存在。3、地层岩性拟建场地揭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Q4)和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第四系全新统
7、主要为素填土(Q4m1)、粉质粘土(Q4el+dl )、红粘土(Q4el+dl )、砂土(Q4 al+pl)及下伏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的泥岩和灰岩,分述如下: (1)全新统土层(Q4):素填土(Q4ml):杂色,稍密,稍湿。主要成分由粘性土、泥岩碎块石组成,粒块径20180mm,约占全重的15-30%。无序堆填,回填年限1年左右。厚度0.502.50m。分布于拟建场区北侧的道路附近以及场地内的原有住宅附近。粉质粘土(Q4el+dl):灰褐色、黄褐色,表层呈软塑状,中下部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坡残积形成。拟建场地内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厚度0.009.00
8、m。红粘土(Q4 el+dl):黄褐色,红褐色,多呈软塑可塑状,粘性较强,含少量灰岩碎石,含量510%左右,残积成因。仅分布于场地内的4个钻孔内。砂土(Q4al+pl):灰色、褐灰色。主要由中、细砂组成。中、细砂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颗粒组成,不均匀,颗粒含量约占总量的4565%。夹碎石,直径1050mm。稍密,湿饱和。冲洪积成因,仅分布于场地的南侧。 (2) 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基岩: 泥岩(Ms):紫红、紫褐色、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偶夹灰绿色砂质团块或条带,局部含砂质重。为场地内的主要岩层,场地内均有分布。灰岩(M1):灰白色,灰色,方解石为主,
9、含白云石。隐晶质结构,中薄层构造。为中风化,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未见溶蚀现象。为场地内的次要岩层,场地内局部分布。根据地勘报告持力层,本工程持力层选用中风化泥岩,泥岩的单轴抗压强度frc7.73MPa。4、地质构造场地处于西山背斜南端西翼,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有少量填土、红粘土和细砂。下付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群泥岩和灰岩,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7833。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接合面。5、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经调查,场地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无地质灾害,场地总体上稳定良好,适于本工程建设,场地内存在软土,桩基采用机械施工时易生缩径,灌注时易产生断桩。人工施
10、工时易发生安全事故。三、编制依据(1)渝建发2012162号文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挖孔灌注桩管理的通知(2)由 中国建筑XX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所著 XXX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次性勘察)(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4)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0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四、桩基础形式选用的地方法规限制条件依据成孔工艺
11、的不同,本工程桩基础可以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或机械成孔灌注桩。根据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第七号)文件(2012年7月1日起实施),人工挖孔灌注桩被禁止使用,以机械成孔灌注桩代替。根据渝建发2012162号文(2012年12月13日印发),在不便于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情况下,甲方会同勘察、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组织专家专项论证通过后,可以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拟采用人工挖孔在灌注桩,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先进行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论证五、基础布置图六、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必要性1、根据地质情况,本工程桩长约5m15m,场地持力层为泥岩,现在已经采用旋挖桩施工,由于每栋建
12、筑场地较小,均设有地下室,挖桩机械难以展开施工,施工效率低。2、由于岩石强度为泥岩,强度较低,旋挖施工到中风化岩层时,岩石均击碎为粒径很小的碎石,难以取芯,不能做岩石强度试验,岩石的强度难以确定。3、部分桩需设计采用异形桩(主要为椭圆状)机械设备也无法成孔。4、按桩基规范计算后,建筑桩基础在满足桩基截面与墙、柱相应构造关系(大小、锚固、保护层厚度等)的要求后,桩长较短,开挖深度较浅,若采用机械钻孔设备,建设场地多受场地环境(基坑)、机械保障等客观条件制约。其运输、搭接、操作都较困难,而人工挖孔相对简单,场地内施工操作方便,故针对本项目采用人工挖孔桩在经济性、场地内施工操作性方面更具优势。5、项
13、目的过期较紧,机械成孔难以全面场地作业,使之工期较长。七、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可行性1、拟建场地岩石埋置较浅,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时,可以承受桩身周边的岩土压力。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和一期施工经验,本场地内基岩埋置深度不大,地下室开挖后,从建筑地坪算起,绝大部分桩位的基岩平均埋深约为58米左右,个别较深的基岩埋深亦不超过15米。在场地局部位置,地下室开挖后基岩出露(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均有此情况)。故本工程建设场地若采用人工挖孔桩,开挖深度不会太深,具有可行性。根据地勘资料和现场踏勘,拟建场地中的岩土体不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性的物质。2、部分桩间距较小,机械成孔较大的震动易产生垮塌,人工挖桩偏于安全。3
14、、目前国家有关地基基础规范为人工桩挖孔桩提供有利的技术依据,重庆地区成熟的施工经验也为人工挖孔桩提供了有效的施工质量保证八、结论与建议1、本项目采用人工挖孔桩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成桩工艺符合现场地质条件现状,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场地内的可操作性,建议拟建场地内的桩基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实施。2、如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将采用以下措施保证施工安全:(1)桩身成孔过程中,随时监控桩孔内的空气质量,当孔深超过5m时,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必要时输送氧气。风量不小于25L/S;(2)桩宜采用间隔开挖。相邻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小于2.5米。(3)采用分段护壁措施,护壁受力条件较好,护壁厚度和配筋均按静止土压力计算确定,土层段护壁加厚至150mm,配筋适当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