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闵行区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闵行区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2000年以来,闵行区按照市政府的总体要求,连续滚动实施了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区环境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保护倒逼转型效果逐步体现,生态建设品质及生态文明水平均得到有效提升。当前,上海市正处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今后三年也是闵行区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阶段。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质量与国家标准和市民期盼仍存在较大差距。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闵
2、行区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即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任务概要概要业布局结构须加快优化升级(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工作大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突出“创新引领,功能提升”的发展主线,围绕“削减总量、改善质量、保障安全、优化发展”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巩固和提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国家生态区建设水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二)基本原则坚持“三个导向”,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
3、目标,聚焦全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加快完善城市生态网络格局,保障城市环境安全,努力实现公众环境需求。坚持“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更加注重空间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全程管控和方式转变,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坚持“四项并举”:即坚持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并举,强化污染源头防控,加强系统控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完善并举,深化环境保护协调推进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坚持城乡一体、建管并举,把农村污染治理放在突出位置,实现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并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三)总体
4、目标到2017年,全面完成国家和上海市环境保护各项规划计划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安全格局基本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建成,为“十三五”发展打基础、开好局。具体实现如下目标:1、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全市年均浓度同比例下降;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重点整治河道水质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初显成效,生态空间进一步扩大,自然生态更加和谐;城区绿化覆盖率稳步提高,环境生态屏障初步构建,让群众明显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2、环境污染和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源头预防性规则和
5、制度保障措施,污染企业结构调整形成整体推进态势,工业企业逐步向工业区块集中,大气、水、土壤、固废等领域防控体系更加完善。3、环境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污水收集系统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非建成区及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莘庄污水处理厂实现功能调整,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1%左右;全区高污染燃料锅炉和炉窑全面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或拆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保持在100%,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妥善处置;全区村庄改造率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基本齐全,长效管理制度基本健全。4、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明显提高。单位GDP能耗、水耗和资源单耗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循环经济发展有所突破,资源
6、回收和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5、全社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取得突破,全社会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行动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合力进一步形成。(四)任务概要本轮计划安排八大具体领域任务,分别为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固废与噪声污染防治、产业转型和工业污染防治、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同时,增加能力建设和机制保障专项,主要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政策、宣传、科技支撑和环保能力建设,保障八大领域任务顺利实施。重点是推进四大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推进空间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
7、节约集约利用的发展转型。积极推进工业区块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培育环保产业发展,全区单位GDP能耗、水耗和资源单耗进一步下降,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二是着力强化环境风险防控。推进全过程环境管理,强化污染源头防控和系统控制,全面落实饮用水安全保障、土壤污染防控、工业污染防治以及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危险化学品等风险控制,环境污染和风险防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三是着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继续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整治、绿化建设、农村村庄改造、餐饮油烟整治、噪声和扬尘污染控制,进一
8、步改善城区环境面貌,缓解环境污染矛盾,提高群众满意率。四是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各类生态创建活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合力进一步形成。 二、水环境保护全面贯彻国家和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要求,制定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水污染物减排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完善河道长效管理。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目标,实施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水源地应急管理,切实提高饮用水水源风险防控能力。(一)全面保障饮用水安全1.大力推进水源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一级保护区内水
9、源地建设与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配合做好闵奉原水支线工程推进工作,通过新建闵奉支线,将闵行二水厂取水口位置上移至松浦泵站取水口(一级水源保护区),并将现有取水口作为备用取水口,形成双取水口取水的格局,进一步提升水源安全保障能力。2.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全面完成松浦大桥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清拆和围栏建设,完成二级保护区内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或风险企业关闭,加强现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监管力度,确保饮用水安全。3.积极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为改善老旧小区居民饮用水质量,对2000年底前建成的旧小区进行梳理,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逐步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二)完善水
10、环境基础设施建设1.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重点结合大居、相关园区、商务区、工业区等工程开发,同步配套建设污水管道20公里。2015年底前,完成截污纳管攻坚战,2017年前继续推进城镇化地区截污纳管。继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进一步完善全区污水收集系统。加强现状约1700公里雨、污水排水管道日常养护工作,确保现状管网的安全运行。2.启动莘庄污水处理厂污水并入外环线总管项目。为提升区域污水处理整体效能,推进莘庄污水处理厂污水并入外环线总管项目,将服务范围内污水全部纳入外环线污水总管后,运送至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处理,进一步改善处理厂排口附近淀浦河水域环境。(三)控制城市面源污染1.继续推进旧
11、小区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实施260万平方米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解决区域内旧小区雨污水混接问题,确保居住小区防汛安全和排水畅通。2.加快市政泵站建设。推进新梅雨水泵站和都庄路雨水泵站建设、北翟路污水泵站及华漕雨水泵站合建、金丰路雨水泵站迁建、景川雨水系统及泵站建设、华江雨水系统及泵站建设,全面完成区管雨水泵站的旱流截污改造。开展闵行区初期雨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工作,以源头控制、截流外排和就地处理三种方式对初期雨水污染进行收集处理。(四)开展河道综合整治1.推进重点河道综合整治。以“提升安全、改善生态、优化水质、打造景观”为目标,推进淡水河、盐铁塘等14公里重点河道综合整治,进一步提高地区防洪除
12、涝和水资源调度能力。2.继续推进中小河道治理。为提高区域防汛排涝能力、提升镇村级河道水环境面貌,稳步推进50公里镇村级中小河道治理,明确中小河道整治责任和考核机制。3.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按照河道保洁和设施养护“两个全覆盖”的要求,推进河道管理范围陆域、水域设施养护一体化和综合化,全面提高河道设施养护作业水平,巩固提升全区河道水环境面貌。三、大气环境保护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以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为核心,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优化能源结构,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或拆除;以新能源车辆推广和老旧车辆淘汰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流动源污染控制;大力推
13、广绿色建筑,强化施工扬尘污染控制;以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社会生活源整治。(一)深化燃煤污染控制加快推进锅炉、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完成天然气输配系统,基本实现全区管道燃气天然气化。因地制宜深化分布式供能系统、燃气空调、燃气锅炉、蓄热式电锅炉和工业集中供热等推广应用。到2015年,完成中小燃煤锅炉(窑炉)以及莘庄热力(5台,135蒸吨)清洁能源替代,基本取消经营性小茶炉、小炉灶等分散燃煤(或其他高污染燃料)设施,到2017年完成上海焦化(5台,460蒸吨)清洁能源替代或调整关停,全面取消分散燃煤设施。(二)推进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深化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有机化工原料制造、合成材
14、料、化学药品原料制造、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合成橡胶制造、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等6个行业重点企业,按照规程实施LDAR和开停工维检修期间的VOCs控制措施。推进汽车涂装、船舶涂装、涂料生产、印刷等行业VOCs废气达标排放治理,完成11家重点排放企业VOCs综合治理,全区VOCs排放量得到有效削减。(三)加大流动源污染控制1.着力优化交通结构。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建设便利、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大居配套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推进公交车辆更新升级,三年更新纯电动公交车36辆、柴油公交车24辆。到2015年,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达到50.6公里左右;全区公共
15、交通出行比重达到27%以上;到2017年,全区公共交通出行比重进一步上升。2.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积极实施上海市鼓励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车辆,三年累计推广500辆。在公交、环卫、出租车等行业和政府机关率先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充电桩、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3.加快推进老旧车辆淘汰。2015年底前全面淘汰辖区内黄标车,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理措施突进老旧车辆淘汰。根据上海市统一部署,定期开展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严格实施车辆污染监测监管。4.开展其它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控制。按照上海市要求,开展非道路移动
16、机械及其污染情况的基础调查,研究启动高污染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和淘汰更新工作。(四)深化扬尘污染防治1.加快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在土地出让总面积中落实建筑面积不少于30%的装配式建筑。加快绿色建筑推广,政府投资性建筑、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建保障房、六大重点功能区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三年新建15万平方米绿色建筑。2.加快绿色工地和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加强建设工地扬尘污染监管,符合建设管理部门要求的建筑工地和大型市政工地推进安装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强化建筑和市政工地防尘控尘措施的落实保障机制,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继续加强拆房工地扬
17、尘污染控制,到2017年全区拆房工地须按要求采取降尘措施。继续推进“扬尘污染控制区”复验与创建工作。3.强化码头堆场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整治。推进码头、堆场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布局调整和环境整治,开展建筑建材行业的扬尘污染治理,全面落实降尘措施。4.加强道路扬尘污染控制。推进渣土运输车辆、船舶密闭防漏改造,有效遏制渣土运输滴漏、洒落现象,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实施处罚。继续提高道路保洁率和保洁质量,到2017年,全区道路冲洗率达到48%以上。5.加强工业扬尘污染控制。加强工业企业燃料、原料、产品堆场扬尘控制,落实降尘措施。取缔石材加工企业露天敞开式作业。(五)推进社会生活源整治1.深化油气回收治
18、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完善油气回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到2017年,完成原油和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2.推进汽修和干洗行业整治。规范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强化喷涂、干燥作业规范和执法监管,禁止露天喷涂和露天干燥。开展干洗行业设备改造、淘汰工作,2016年底前完成无溶剂回收装置的开启式干洗机更新改造。3.深化餐饮油烟气治理。推广使用净化型家用抽油烟机,逐步减少家庭油烟。加快推进油烟排放在线监控措施安装使用,开展餐饮油烟气高效治理技术试点和推广并强化设施运行监管。到2017年,城市化地区大中型餐饮服务场所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四、土壤污染防治以制定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加强农业土壤保护
19、和工业场地监管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整合、权责明确的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试点。(一)加强农田土壤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生产的监管控制。建立肥料、农药、饲料使用档案制度和相应的监管和责任机制,做到科学施用肥料,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执行畜禽养殖饲料添加剂有关标准。(二)加强工业土壤环境保护1.开展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开展化工石化、医药制造、橡胶塑料制品、纺织印染、金属表面处理、金属冶炼及压延、非金属矿物制品、皮革鞣制、金属铸锻加工、农药生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及使用、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及处置等12类工业企业场地,以及加油站、生活垃圾收集利用及处置、污水处理厂等3类市政项目遗留场地环境专
20、项调查。重点开展滨江地区土壤调查,建立污染场地基础数据库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污染场地的跟踪管理、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2.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预防与修复试点。以重点行业遗留场地为重点,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预防及修复,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研究土壤修复资金投入机制。3.加强土地流转环节及新建项目的土壤环境污染控制。建立工业用地出让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工业企业及市政场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控制。加强重点行业场地再开发利用为住宅、商业、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场所、游乐场、公园、体育场、展览馆等环境敏感性用地的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五、固废与噪声污染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以保障
21、市民健康生活和提升环境意识为目标,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减量和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完善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体系。进一步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持续改善区域声环境质量。(一)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体系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积极开展居住小区、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并不断提高垃圾分类覆盖区域。进一步完善全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完成闵吴码头集装化改造,实现全区生活垃圾的集装化外运。(二)进一步完善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体系进一步强化危险废物管理。重点加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电子联单管理,规范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和运输,实现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全程监控。加强对区内危险废物处置企
22、业资质的监管,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的常态和动态监管。对医疗废物实行强制性回收制度,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全部纳入统一回收处置体系。推进重点企业和工业区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自行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全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点管理,提高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三)进一步加强噪声污染防治1.加强区域噪声污染治理。加强工业企业、餐饮娱乐场所、建筑施工场地等噪声污染源治理和监管,继续开展噪声达标区、安静小区巩固和创建,理顺区域噪声污染防治机制。在噪声敏感区域加快噪声在线监控设备安装。2.加强交通噪声治理。加大交通干线噪声敏感点整治力度,实施S32吴泾镇段声屏障建设,加强道路噪声实时监测点维护,结
23、合道路大中修工程项目,推进吴中路、顾戴路、金都路路段实施低噪声路面改造。六、产业转型和工业污染防治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和结构调整。以提升产业能级为重点,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以提升区域功能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对保留工业企业、园区的高标准综合治理和高水平监管。(一)加快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1.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结构调整。探索产业发展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推进本市部分行业生产工艺、装备、产品指导目录中涉及的化工、钢铁、建材、防治、轻工等12个行业的淘汰类企业(生产线)淘汰,加快不符合本市能耗、环保、安全等硬约束标准的企业及低效用地企业调整。研究制定存量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工作方案,建立
24、政府主导的转型开发机制和增减挂钩的激励机制,提高准入标准,实施产业环境准入的协同管理。2.推动重点区域布局调整和环境整治。加快实施“104”产业区块调整升级。重点对虹桥商务区、滨江地区、外环生态经济圈、轨道交通站点、郊野公园、美丽乡村等有关功能区、建设区周边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升级。组织开展滨江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重点推进吴泾工业区地块的环境整治。同时,加快推进华漕、新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结合“198”土地整治和郊野公园建设等安排,加快推进“198”土地减量工作。(二)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到2015年,完成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五大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到20
25、17年,完成五大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造纸、印染等水污染重点行业按照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推进清洁化改造。在稳步推进第二产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同时,积极向第三产业延伸。继续开展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和环境行为评价,深化实施工业区和企业环境状况公报制度,提升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创建一批环境友好企业。(三)完善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污水纳管、工业固体废物集中收集、环境监控系统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继续推进工业区块污水管网建设,严格要求新建、改(扩)建项目污水全部纳管,实现10个工业区块已开发地块污水全面收集。开展莘庄工业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建立环境空气特征因子
26、自动监控系统。加快推进工业区块规划环评,完成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浦江园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跟踪评估。(四)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对水源保护区内的电镀类企业和分散在104工业区块外的重点涉重企业,制定搬迁或关停计划,使其逐步集中到工业地块内,新建的涉重企业严格限制在104工业区块内,并优化选址,进一步促进工业集中集群发展。全面实施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加强对企业的污染防治、监督和监察。根据相关规定,对重金属排放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和监察。加强城市污水厂进水和出水重金属监测,加强对污水厂污泥重金属监管,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七、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现
27、代化都市农业发展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推动郊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1.实施化肥农药减施工程。按照“源头防控、过程拦截、末端处理”的原则,着力推进化肥农药减施、节水节肥等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三年累计推广有机肥3万吨、推广缓释肥0.375万亩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0.9万亩次和水肥一体化技术0.55万亩次、推广绿肥种植1.95万亩次和深耕晒垡0.15万亩次。继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2万亩次,推广绿色防控技术1.55万亩次。2.推
28、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继续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三年累计6万亩次。推进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完成2个蔬菜基地废弃物综合利用。(二)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及村庄改造。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及工作标准,创建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在基本农田范围内继续推进马桥、吴泾两镇2个村约400户农户的村庄改造,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内道路桥梁修缮改造、村内河道疏浚、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工程,落实村庄改造长效管理工作。2.加强农村中小企业污染监管。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生态镇创建等工作加强农村分散中小企业治理与监管,推进环境风险大、厂群矛盾突出、污染周边环境、产业和工艺落后
29、的分散小企业的关停整治。八、生态环境保护以构建和维护良好的城市生态格局为目标,以不断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全面推动林绿一体化建设。以国家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区建设为平台,深入开展各级生态创建。(一)进一步加快绿地林地建设1.积极推进外环专项和郊野公园建设。推进外环生态专项建设132公顷,到2017年,建成66公顷并完成剩余66公顷的拆迁腾地。推进浦江郊野公园一期建设,规划面积172公顷,力争2017年底基本建成。2.积极推进绿地林地建设。继续加快推进公共绿地建设,新建公共绿地建设90公顷,公共绿地调整改造6公顷。新建和实施公园改造,加快推进马桥体育公园一期建设20公顷,完成
30、闵行公园和华漕公园改造,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积极推进立体绿化和林荫道建设,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引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园区建设等因地制宜发展立体绿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大郊区林地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林地生态服务功能。(二)深入开展各级生态创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巩固和深化生态镇创建成果,推进吴泾镇、华漕镇扎实开展生态镇创建。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开展系列绿色创建,以点带面提升各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九、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以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为立足点,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可持续转变。推进废弃物源头减量
31、,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强示范引领,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培育环保市场,深入发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探索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以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探索电子废物、产业废物、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模式和处理处置途径,加快培育再生资源回收主体企业,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再生资源分类收运、资源化处置等环节,形成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和社会消费新导向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到2017年,以电子废弃物回收为重点突破,推进实现本区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全覆盖。(二)深化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建设1.推进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加快推进汽车
32、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建设,建成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试点项目。支持鼓励技术先进、环保达标、资源回收率高的资源利用企业发展,提升各类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能力。2.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区,三年累计创建节水型示范小区3家,节水型小区60家,节水型企业5家,节水型学校6家。加强节水“三同时”评估与监管,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指导工业企业结合节水型企业建设推进废水处理系统改造,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加强农业节水,实施水利配套建设工程,传统农业灌溉和高效微喷灌节水技术有机结合,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节水程度。(三)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进一批环保产业发展重点项
33、目,将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业废水深度处理、重金属污染治理、危险废物处置、污染场地生态修复、环境监测与预警等作为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以推动。逐步探索引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着重发展环境服务总包、专业化运营服务、咨询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等环境服务业,为环保产业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发展环境,探索培育一批信誉好、有发展潜力的环保服务产业。十、保障机制(一)完善环保体制机制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构建各类协同工作平台,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与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协调推进组织领导体系,完善“区推进办-专项组-镇街道”三级推进网络,强化组长单位推进职能,形成左右协调、上下联动、无缝衔接、综合
34、管理的大环保格局。进一步完善污染源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区-镇-村(社区)”三级环保网络,加强基层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落实环保属地化监管职责。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实行评优创先环境保护一票否决。(二)强化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探索资源利用价格、税费、补贴等政策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环境政策激励机制,政府财政重点向环境质量改善、污染减排、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环境整治、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倾斜。落实相关的税费优惠政策,优先引进符合发展导向的优势产业。完善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林以及基本农田保
35、护区生态补偿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转让等新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土壤修复、合同环境服务等,推进污染第三方治理。(三)强化环境科技支撑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支撑,围绕清洁空气、水、土壤等专项行动计划确定工作任务和阶段性环境质量目标,重点开展臭氧和PM2.5的污染成因与控制、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土壤污染修复、扬尘污染治理、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决策等技术研究和应用及体制机制研究,进一步完善科研平台建设,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积极利用区内高校人才优势,发挥产学研一体化优势,组织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培训与宣传、经验
36、推广等工作,加强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四)提升环保能力建设以资源整合、水平提升为目标,继续加强环保能力建设。逐步构建复合型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加强大气污染应急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以水源地和地表水断面为重点,构建多部门共建共享的水质监测预警网络。完善辐射应急及在线监测网络,提升辐射预警监测和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重点监管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应用,到2017年,在线监测体系基本覆盖国家、市、区三级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建设,提高效率,强化规范。(五)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创新环境监管机制,继续实施“批项目、核总量”制度和区域环评制度,完善以预防为主
37、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和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以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矛盾和违法排污等为重点,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法严惩的要求,及时开展专项行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大力加强基层环境执法监管能力,依托“大联动”平台强化环保、水务、环卫、城管、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依托综合执法队伍加强环境违法的现场发现能力和查处能力。(六)深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环境宣传教育,结合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和各类绿色创建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企业环保诚信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实施环保信息主动公开,建立环保违法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继续推行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制度,推动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进一步培育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帮助民间环保组织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鼓励、引导和支持公众及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环保事业。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