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储存安全评价报告(共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氯储存安全评价报告(共32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液氯储存安全评价报告编制说明1.1安全评价工作的由来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危险化学品动态监控管理体系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对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进行安全状况评价的要求,*供水总公司配水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危险化学品液氯消毒,为此受*供水总公司的委托,对其危险化学品液氯贮存和使用场所进行专项安全评价。1.2安全评价的目的本评价是*供水总公司配水厂危险化学品液氯贮存和使用过程的专项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分析、预测该
2、厂液氯贮存、使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危害后果和严重程度,定性或定量评价潜在的危害因素及其影响,以及对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及影响;评价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抵御能力是否充分有效;分析、评价在事故状态下对设备、设施的破坏及人员伤害的程度;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企业进行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提高本质安全程度。评价结果可作为反映企业危险化学品贮存、使用安全状况的依据,也可作为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的依据。1.3 评价的依据1.3.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3)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8)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37号)(9)关于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103号)(10)关于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103号)(11)安全评价通则1.3.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2)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156031995)(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4、50048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1986)(6)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7)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1990)(8)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9)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1999)(10)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1999)(1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54832000)(12)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13)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14)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15)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
5、部令第6号)(16)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17)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法2000250号)1.3.3企业提供的资料(1)土地使用证明(2)厂区总平面布置图(3)建设工程、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企业基本情况简介(6)项目选址意见书(7)消防验收意见书(8)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9)场所主要设备、安全设施一览表(10)液氯使用工艺流程(11)安全评价委托书1.4 评价工作的原则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次评价为液氯储存和使用场所的专项安全评价,以现行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
6、、标准、规范的为依据,全面、仔细、深入地开展工作并完成评价任务,评价工作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针对性”的安全评价原则。1.5 评价范围本次安全评价的范围是*供水总公司配水厂(二厂)液氯使用和贮存场所,包括其储存使用场所、设备、装置等硬件安全状况及安全管理组织、制度等软件安全状况。本次评价不包括液氯的运输和配水厂生产的其它系统的安全状况。1.6 评价程序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1所示):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是收集评价项目有关资料(包括工程项目调研及选取评价所采用的标准、规范等);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第二阶段为评价实施阶段,
7、运用已选定的评价方法对已识别出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根据存在的危险危害及其程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消除、减弱或预防危险危害发生的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完善阶段,主要是汇总第二阶段所得的各种数据和结果,并据此提出评价结论;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报告。图1-1 安全评价程序图危险化学品贮存和使用基本情况2.1企业基本情况2.2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存储情况加氯间安装有两套自动加氯机、电子氯称及水射器等设备,并安装有漏氯报警器、轴流风机、喷淋等防护设施,最大投氯量1.0mg/l;氯库内可存放5500kg液氯钢瓶,为方便液氯装卸和搬运,安装起重量为2t
8、的单轨吊车,库房内配备轴流风机和喷淋装置;操作间安装两台加氯机操作盘,墙上张贴加氯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及相关管理制度;配电间有配电柜,配备相关抢修器材、消防用具及防护用品。加氯间、氯库及操作间相通,配电间与其隔开,配电间与操作间有窗。2.3 储存和使用场所主要设备设施*供水总公司配水厂为了防止供水过程的二次污染,按设计规范采用液氯消毒,供水系统全部由计算机控制,按编程自动调控。该加氯系统安装有两套自动加氯机、电子氯称、水射器等设备,详见表2-1。表2-1 加氯间主要设施、设备一览表 2.4危险化学品液氯工艺流程*供水总公司配水厂加氯工艺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由人工将液氯钢瓶与系统连接,并检查各部位正
9、常,开启相关阀门,液氯通过加氯机进入水射器,经加氯扩散器进入供水系统,加氯点设在沉沙池进水管,最大加氯量1.0mg/l,工艺设备采用先进的进口设备,按设定参数自动调节,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巡检。*供水总公司加氯工艺流程详见附图。2.5加氯间抢修器材及防护用品情况为了确保液氯使用和贮存的安全,在加氯间根据GB11984-89氯气安全规程的规定配备了抢修器材和防护用品(详见表2-2、表2-3),室内消防栓(管径DN50)一处,备有25m消防带一条,加氯间室外有DN100消防栓一处,配电间有灭火器和安全警示标志。相关抢修器材和防护用品均置于配电间。表2-2 抢修器材列表2.6安全管理现状*供水总公司结合
10、自身的生产实际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各部门配备兼职安全员,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配备了安全生产教育设施,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投入合计.90元,做到了责任明确,量化管理,初步建立了一套规范的适应供水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配水厂加氯车间对液氯、氯瓶的操作管理严格执行氯气安全规程,加氯工上岗前送到兰州自来水公司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根据加氯车间液氯的使用、储存等要求,制定了液氯拉运、使用、储存管理制度、净化工安全技术规程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氯间墙上张贴有加氯安全规程、液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加氯机常见事故的处理办法。操作工人基本熟悉液氯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操作、
11、防护基本知识。2.7所在地自然条件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1所涉危险化学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3.1.1所涉危险化学品特性*供水总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水质污染使用加氯消毒工艺,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液氯。液氯是黄绿色透明液体,是氯气经液化制成,其纯度应99.5%,有毒,有特殊刺激气味。氯气的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见表3-1。表3-1 氯气标识 英文名 Chlorine 分子式 Cl2 分子量 70.91 CAS号 7782-50-5 危险货物编号 31001 UN编号 1017 危险性类别 第2.3有毒气体 化学类别 卤素与卤间化合物理化特性 溶点 () -101 相对密度(空气
12、=1) 2.48 沸点 () -34.5 相对密度(水=1) 1.47 临界温度() 144 临界压力(Mpa) 7.71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10.3)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溶 解 性 溶于水和易溶于碱液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接触限值(中国)(mg/m3) 1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
13、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 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火灾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极限(%) 无意义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稳定性 稳定 最小引燃能量(mJ) 无资料 聚合危险 不聚
14、合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 禁忌物 易燃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危险特性 本品助燃,高毒,具有刺激性,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灭火方法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急性毒害 LD50 无资料 LC50 850(1小时大鼠吸入)包装方法 包装分类 类 包装标志 有毒气体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储存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性结构的库房,最好专库专储。远离热源和火源,防止日光直射,仓库温度不易超过30度,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易燃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与可燃物、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隔离。特别须注意与乙炔、氨
15、、氢气、烃类、乙醚、松节油、金属粉末等隔绝。储区应配备有应急处理设备。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运输事项 切忌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放,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出,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防毒面具和手套。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发现漏气应立即关闭漏气阀门,如无法修复,应将漏气钢瓶搬出仓库,在空旷地方浸入石灰乳中以防止中毒事故。对残余废气用排风机排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操作处
16、置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穿戴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热源和火种,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醇类接触。搬运时要戴好钢瓶的安全帽及防震橡胶圈,轻装轻卸,避免滚动和撞击,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平时用肥皂水检查阀门有否漏气,库房内有否氯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把废气通入过量的还原性溶液(亚硫酸氢盐、亚铁盐、硫代亚硫酸钠)中,中和后用水冲入下水道。3.1.2液氯危险、有害因
17、素通过对氯气的危险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该厂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液氯具有以下危险、危害因素:(1)火灾、爆炸:氯气本身不可燃,但可助长其他物质燃烧。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在使用中如果与这些类物质接触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2)毒性危害:氯气属于危险化学品第2.3类有毒气体,容器漏损时,在空气中可迅速达到有害浓度,人员接触时会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较强刺激性,吸入可引起肺炎、肺水肿,可导致反应性呼吸道障碍综合症。液体泄露在空气中可迅速蒸发而引起冻伤,人员高于职业接触限值接触可导致死亡。长期接触对牙齿等可能有影响。(3)腐蚀性危害:其水溶液是一种强
18、酸,对人体皮肤、金属等物品均具有腐蚀作用。因此,如果液氯储存场所不合格,储存、管理不善,与禁忌物品混放等,发生泄露时,有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及队物品造成腐蚀危险。3.2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3.2.1 火灾、爆炸危险性爆炸是物质的一种非常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也是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能的现象。因此,其破坏作用严重,危险性极大,应引起高度重视。该厂在正常生产时,液氯在密闭的容器和管道中运行。一旦泄露,使用和贮存液氯的场所附近若有可燃物、易燃物存在,遇明火有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的事故。液氯钢瓶和管道有缺陷、有裂纹、瓶阀及附件损坏、腐蚀破损、高温(受热、加热、阳光暴晒等)、
19、超压等也会发生物理爆炸(如瓶体破裂等);钢瓶受到撞击或从高处坠落也会发生爆炸;瓶内可能含有三氯化氮,其会富积在钢瓶底部,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热或震动等因素就会发生爆炸。3.2.2 泄漏中毒危险性该场所在使用和贮存液氯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上疏忽或操作不慎、设备缺陷等,都有可能造成液氯泄漏。一旦大量泄漏,就会使周围人员中毒或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应特别注意,严防泄漏。3.2.3起重伤害为了方便液氯钢瓶的装卸、搬运,该场所使用起重量为2t的单轨电动葫芦,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该设备为特种设备。按照有关规定起重设备本身制造质量应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陷,必须进行检验检测以保证其
20、完好性,在使用中应严格遵守起重设备操作规程。该起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吊运不当、操作失误、钢瓶坠落、注意力不集中,极有可能造成起重伤害事故。该设备安装高度在2m以上,在设备检修及维护保养时,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还有可能造成坠落伤害。3.2.4电气伤害该场所运行中使用有部分电气设备,工艺管道上为防止水管被冻,还配有电加热设施,如果保护设施不完善或无保护,电气设备、设施漏电或操作人员误操作、误触带电体等,都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造成伤害。3.3 压力容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压力容器液氯钢瓶以及与其相连的管道属于压力容器,介质为有毒介质,所以一旦破坏其危害性极大。这不仅是由于容器本身破坏具有极大的威力,
21、而且随之而来发生有毒介质外泄和扩散将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压力容器的破坏形式见表3-2。表3-2 压力容器危险性分析表危险 原因 对策措施泄漏、火灾、爆炸、中毒 韧性破坏 超压 l、开、停车时注意应开、关的阀门和盲板的抽堵。2、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加强巡回检查,防止超温和局部过热。3、定期校验安全附件,保证灵敏可靠。4、加强压力容器的检验,及时发现壁厚减薄而仍在使用的容器。 壁厚减薄 脆性破环 温度影响 l、采用低氢碱性焊条,保证焊缝质量。2、加强容器的维护保养的定期检测工作。3、对于低温容器要加强检查,严格控制下限温度不得过低。 裂缝的影响 其它因素 疲劳损坏 压力波动大 1、加强生产管理
22、,减少不必要的频繁加压卸压,避免过大的压力波动和悬殊的温度变化。2、对于焊接部位应补强降低峰值应力。3、减少管道的振动,发现振动应立即加固。 形态突变 腐蚀破坏 均匀腐蚀 1、从工艺上控制腐蚀介质,避免腐蚀产生。2、加强防腐工作。3、对易腐蚀的部位加强定期监测。4、加强巡回检查,发现容器泄漏应立即停车卸压检查。 局部腐蚀 晶间腐蚀 断裂腐蚀 蠕变破坏 选材不当 1、对本应处于非高温条件下工作的设备,要防止局部过热,在容易发生过热的部位应有测温点及超温报警设施。2、对于处在较高温度下的工作设备,要采用抗蠕变的合金钢材料。3.4重大危险源辨识3.4.1判别依据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
23、000)的规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辨识指标规定,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标准(GB18218-2000)中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两种情况:(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的规定,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3.4.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液氯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
24、GB18218-2000)中的有毒物质,其临界量规定:生产场所为10吨,贮存场所为25吨。该企业贮存量最大为5瓶,按每瓶500kg计算,其储存量约50052.5吨,生产使用场所最多可使用2瓶液氯,其最大量也就是1吨,都没有超过其生产场所的临界量,故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第四章评价单元的划分与评价方法的选择4.1 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单元是在对*供水总公司配水厂加氯车间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该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有限的确定范围而分别进行评价的相对独立的系统单元。本评价针对配水厂加氯车间液氯使用和贮存场所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根据该场所特点及加氯工艺要求,为提高安全评价的
25、准确性,将该系统划分成以下3个评价单元,即:1、安全管理评价单元;2、储存场所评价单元;3、氯气使用系统评价单元。4.2评价方法的选择针对该企业所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及分析、重大危险源辩识和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导则,评价小组确定采用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和事故后果分析评价作为本次安全评价的主要方法,对*供水总公司配水厂液氯使用和贮存场所进行专项安全评价。4.3评价方法简介4.3.1安全检查表检查评价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是将一系列分析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的状态,这些项目可以包括设备、设施、工艺、操作、管理等各个方面。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弹性很大,既可用于简单的快速分析
26、,也可用于深层次的分析,它是识别已知危险的有效方法。安全检查表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定。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应随时关注并采用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定。正确使用安全检查表,不仅可以保证每个设备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而且可以识别出需进一步分析的内容。安全检查表分析是基于经验的方法,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评价人员应当熟悉装置的操作、标准和规程,并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行业指南等)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的内容。使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评价时,一般包括如下四个步骤。即:1、确定检查对象;2、收集与评价对象有关的数据和资料;3、选择或编制安全检查表;4、进行检查评价。评价人员通过确
27、定标准的设计或操作以建立针对评价对象的安全检查表,然后用它发现一系列基于缺陷或差异的问题。所完成的安全检查表包括对提出的问题回答“是”、“否”、“不适用”或“需要更多的信息”。定性的分析结果随不同的分析对象而变化,但都将作出与标准或规范是否一致的结论。此外,安全检查表分析通常提出一系列的提高安全性的可能途径并提供给管理者考虑。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的一种实用而简单可行的方法。常用于对安全生产管理,对熟知的工艺设计、物料、设备或操作过程等进行评价;也可用于新开发工艺过程的早期阶段评价,识别和消除在类似系统多年操作中所发现的危险。安全检查表可用于项目建设、运行过程的各个阶段。本次用
28、于*供水总公司配水厂液氯使用和贮存场所的安全检查表为定性检查表,用来评价该公司的安全管理组织及制度方面、储存场所和使用场所装置等有关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方面的各项措施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理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4.3.2事故树分析(FTA)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缩写FTA)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将特定的事故和各层原因(危险因素)之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地表达其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逻辑树图形,即事故树。
29、通过对事故树简化、计算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步骤:(1)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要分析的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2)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标值;(3)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直接原因和各种因素(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和环境不良因素);(4)编制事故树:从顶上事件起,一级一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直到最基本的原因事件为止,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5)定性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6)定量分析:找出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出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求出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7)结论: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
30、值时,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消除事故的最佳方案;通过重要度(重要度系数)分析确定采取对策措施的重点和先后顺序,从而得出分析、评价的结论。事故树定性分析包括求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分析。最小割集割集与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作割集;割集中全部基本事件均发生时,则顶上事件一定发生;最小割集是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即割集中任一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会发生)。最小割集的求法对于已经化简的事故树,可将事故树结构函数式展开,所得各项即为各最小割集;对于尚未化简的事故树,结构函数式展开后
31、的各项,尚需用布尔代数运算法则(如吸引率、德.摩根律等)进行处理,方可得到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又称最小通集。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作最小径集。在最小径集中,去掉任何一个基本事件,便保证一定不发生事故。因此最小径集表达了系统的安全性。最小径集的求法是将事故树转化为对偶的成功树,求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即事故树的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按下面公式计算结构重要度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出结构重要度的次序。4.3.3 事故后果分析评价毒物对人员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毒物的性质、毒物的浓度和人员与毒物接触时间等因素。有毒物质泄漏初期,其毒气形成气团密集在泄漏源周围,随后由于环境温度、地形、风
32、力和湍流等影响气团飘移、扩散,扩散范围变大,浓度减小。在后果分析中,往往不考虑毒物泄漏的初期情况,即工厂范围内的现场情况,而主要计算毒气气团在空气中飘移、扩散的范围、浓度、接触毒物的人数等。1)毒物泄漏后果的概率函数法概率函数法是通过人们在一定时间接触一定浓度毒物所造成影响的概率来描述毒物泄漏后果的一种表示法。概率与中毒死亡百分率有直接关系,二者可以互相换算,见表4-1。概率值在010之间。表4-1 概率与死亡百分率的换算死亡百分率% 0 1 2 3 4 5 6 7 8 80 2.67 2.95 3.12 3.25 3.36 3.45 3.52 3.59 3.6610 3.72 3.77 3.
33、82 3.87 3.92 3.96 4.01 4.05 4.08 4.1220 4.16 4.19 4.23 4.26 4.29 4.33 4.26 4.39 4.42 4.4530 4.48 4.50 4.53 4.56 4.59 4.61 4.64 4.67 4.69 4.7240 4.75 4.77 4.80 4.82 4.85 4.87 4.90 4.92 4.95 4.9750 5.00 5.03 5.05 5.08 5.10 5.13 5.15 5.18 5.20 5.2360 5.25 5.28 5.31 5.33 5.36 5.39 5.41 5.44 5.47 5.5070
34、5.52 5.55 5.58 5.61 5.64 5.67 5.1 5.74 5.77 5.8180 5.84 5.88 5.92 5.95 5.99 6.04 6.08 6.13 6.18 6.2390 6.28 6.34 6.41 6.48 6.55 6.64 6.75 6.88 7.05 7.3399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7.33 7.37 7.41 7.46 7.51 7.58 7.58 7.65 7.88 8.09概率值Y与接触毒物浓度及接触时间的关系如下:Y=A十Bln(Cnt) 式(.4-1)式中A、B、n取决于毒物性质的常
35、数,表4-2列出了氯气的有关参数;C接触毒物的浓度,ppm;t接触毒物的时间,min。表4-2 液氯的毒性常数物质名称 A B n 参考资料氯 5.3 0.5 2.75 DCMR1984使用概率函数表达式时,必须计算评价点的毒性负荷(Cnt),因为在一个已知点,有毒物质浓度随着气团的稀释而不断变化,瞬时泄漏就是这种情况。确定毒物泄漏范围内某点的毒性负荷,可把气团经过该点的时间划分为若干区段,计算每个区段内该点的毒物浓度,得到各时间区段的毒性负荷,然后再求出总毒性负荷:总毒性负荷=时间区段内毒性负荷一般说来,接触毒物的时间不会超过30min。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人员可以逃离现场或采取保护措施。当毒物
36、连续泄漏时,某点的毒物浓度在整个云团扩散期间没有变化。当设定某死亡百分率时,由表4-1查出相应的概率Y值,根据公式(.4-1)有 式(.4-2)可以计算出C值,于是按扩散公式可以算出中毒范围。如果毒物泄漏是瞬时的,则有毒气团的某点通过时该点处毒物浓度是变化的。这种情况下,考虑浓度的变化情况.计算气团通过该点的毒性负荷,算出该点的概率值Y,然后查表4-1就可得出相应的死亡百分率。.2)有毒液化气体容器破裂时的毒害区估算有毒物质,特别是液化有毒物质泄漏后,往往会在较大范围对环境造成破坏,致人死亡、中毒。为了较为精确地计算毒害区的大小,国内外开发了一些计算机软件,根据不同的泄诵类型、扩散模型和物质毒
37、性大小等计算可能致人死亡、中毒的范围。此处仅介绍简单的危害区域估算方法。液化介质在容器破裂时会发生蒸气爆炸。当液化介质为有毒物质,如液氯、液氨、二氧化硫、氢氰酸等,爆炸后若不燃烧,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设有毒液化气体重量为W(kg),容器破裂前器内介质温度为t(),液体介质比热为C(kJkg),当容器破裂时,器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化气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t0(),此时全部液体所放出的热量为:Q=WC(t一t0) 式(4-3)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器内液体的蒸发,如它的气化热为q(kJkg),则其蒸发量: 式(.4-4)如介质的分子量为M,则在沸点下蒸发蒸气的体积Vg(m3)为: 式
38、(4-5)为便于计算,现将压力容器最常用的液氯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能列于表4-3中。关于氯气的危险浓度见表4-4。表4-3 液氯的有关物化性能物质名称 分子量M 沸点t0 液体平均比热CkJkg 汽化热qkJkg氯 71 34 0.96 2.89102表4-4 有毒气体危险浓度物质名称 吸入510min致死的浓度% 吸入51h致死的浓度% 吸入51h致重病的浓度%氯 0.09 0.00350.005 0.00140.0021若已知某种有毒物质的危险浓度,则可求出其危险浓度下的有毒空气体积。如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5%时,人吸入510min即致死,则Vg(m3)的二氧化硫可以产生令人致死的
39、有毒空气体积为V=Vg1000.05=2000Vg(m3)假设这些有毒空气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则可求出该有毒气体扩散半径为 式(4-6)式中R有毒气体的半径,m;Vg有毒介质的蒸气体积,m3;C有毒介质在空气中危险浓度值 ,%。第五章安全评价与分析5.1 安全管理单元评价与分析根据*供水总公司配水厂安全管理现状与特点,比对相关法规的要求,对该单元采用安全检查表方法进行分析评价5.1.1安全检查表评价与分析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的一种实用而简单可行的方法。常用于对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生产条件等进行定性评价。根据对*供水总公司配水厂液氯使用和贮存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合其使用和贮存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编制安全检查表,对其进行安全检查表评价。对*供水总公司配水厂液氯使用和贮存安全管理评价单元安全检查表见表5-1。表5-1 安全管理单元检查表序号 检查项目及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1 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情况1.1 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设立 见附表1.2 是否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是 生技科设有专职安全管理员,各部门、班组有兼职安全员1.3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是否经过有关安全培训 否 1.4 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是否经过上岗前培训 是 加氯工上岗前进行了培训2 安全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