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注重培训技巧(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注重培训技巧(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此文将刊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2014年第二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注重培训技巧黄石市马家嘴小学 卫才友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3年又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上,一个个改变教育现状的组合拳打出,为教育现代化吹起了冲锋号。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教育重视地区,教育信息化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一些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还是处在一个“羡慕嫉妒恨”的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跟不上,二是校长信息
2、化领导力不足,三是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低下。所以,除了必要的投资外,如何开展有效的培训,来提高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把握培训内容,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等于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它应该是指教师在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从现阶段的新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看,很多地方更多的是注重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而忽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等于信息技术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该包含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应用技能
3、、应用责任、应用创新”等四个方面。1、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一种自我认识、认可与认同。有部分教师因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是不到位的,在应用上是不认可的,甚至是排斥的。认识不到位,提高应用能力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应用意识上,应该让老师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是从注重技术向注重教、学法转变;第二是从注重工具向注重资源转变;第三是从信息技术向信息与传播技术转变。让老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作用,才会乐于接受、乐于应用。2、应用技能。应用技能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专业水平。在应用技能上,除了一些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必须掌握之外,一些支撑软件也应该有所涉及和了解。除此之
4、外,更重要的是让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进行教学应用设计、教学应用实施、教学应用评价、教学沟通、教学反思等。在软件的学习上,要求通过某些软件的学习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掌握学习软件的一般方法,做到新软件也能自己摸索使用。在教学应用技能的培训上,要通过一些课例、案例进行参与式诊断分析,观摩它的优势,揣摩它的用途,琢磨它的发展,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3、应用责任。应用责任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岗位职责、社会义务、教学责任。只有老师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当成一种社会进步中的职责,当成日常教学中的一种义务和习惯,当成教学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才会去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合理地分配各种资源。
5、它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努力做到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有均等的学习资源、均等的机会,并正确地使用学习资源和营造良好的学习资源,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绝对不会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当成一种负担、累赘。4、应用创新。应用创新是指教师在新课堂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各种变革。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是我们应用创新的目标。教师应用能力的培训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衡量标准,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要求统一、考核科学,才能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二、注重培
6、训方式,使培训更有实效性从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部门都已经开始注重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各地方、各学校在如何提高的策略上各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提高的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就怕又和以往的培训一样,实行“一刀切”的模式,大大阻碍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的实效。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多角度、多形式的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主体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构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方法与途径,达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培训上,我们可以采用“三三六三”培训模式:即“三个不同组别”、“三个不同要求”、“六点培训原则”和“三大培训方式”,让老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上得到全面的
7、提升。即:在教师分类上,按照不同的水平分为“提高组”、“骨干组”、“师傅组”; 在培训要求上,三个组别分别按照“普及”、“拔高”、“帮教”的要求进行,照顾差异;在内容选择上,坚持以“老师能学得会的、老师能用得上的、能让老师感兴趣的、能减轻老师负担的、能提升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等“六能”为原则,让老师“愿学、乐学、好学”;在培训方式上,坚持“补足培训”、“转型培训”和“个性培训”相结合,全方位地给老师以讲授、引领、指导与帮助。一、补足培训,帮助教师查漏补缺补足性培训是指既肯定教师目前的知识、技能和观念,还要肯定我们的老师是符合当前教育要求的,即使不使用信息技术,老师们也可以较
8、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他们仅仅是对信息技术这种新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而培训就是对这一个不足进一步补充。当下很多有关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往往只注重技术本身,而忽略了参与培训的教师主体因素,造成培训过程在教师心智上映射的不连贯,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该阶段的培训要以满足教师需求为出发点,对所有教师进行目标性的补足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讲,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既是培训的出发点,也是培训的目的地。面对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从最初的陌生、怀疑、好奇、到主动尝试,到熟练应用,再到教师思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整个过程是层次分明的、是连贯的、是清晰的。在培训教师时,每一个阶段都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所相
9、对应的培训目标也有所不同。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教师对信息技术软件的操作、应用等,基本上可以做到在原有的教学理念下较熟练地进行课堂教学,并且在心理上开始依赖于信息技术。由于这个阶段的培训并没有过多地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内心深处是安全的,他们依然可以保证日常教学的正常进行。2、转型培训,帮助教师角色转变转型性培训是指在教师经历过补足性培训,并且各个教学环节开始受到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之后所进行的培训,它主要着眼于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学习,帮助教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开始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课堂教学中不使用信息技术到逐渐使用信息技术,最后到依赖于信
10、息技术。这个角色的转变过程是漫长的,所以转型性培训不是那种通过集中培训几次,进行头脑轰炸就可以达到培训效果的,必须通过培训者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充足的时间来慢慢地潜移默化式地转变教师。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补足性培训是转型性培训的基础,转型性培训是补足性培训的高层次的发展。在转型培训中,可以从如下途径进行:一是观摩优秀教学视频光盘,观看优秀的融合课例,琢磨和反思别人是怎样教学的;二是学习优秀的信息技术应用论文,汲取他人之长;三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讨、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评价研讨和教学反思,进一步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四是加强自我研修,自我拔高,采取对老师给任务、给要求的
11、方法,让他们“恶补”相关理论和知识,让他们带着一定的任务去强行提高自己,要求他们在短期内转变教学理念,并储备一定的应用理论,使他们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阶段的主要培训途径应该是着眼于课堂,通过观课、研课、磨课等形式进行更有实效性。3、个性培训,帮助教师形成风格个性培训是在补足培训和转型培训之后,教师个人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后的一种成型培训。它将更多地依靠学校、教研部门去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等方式,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由他们以点带面地去带动其他老师,以此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才会成为
12、一种可能。在个性培训上,要积极引导教师深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个内涵,紧紧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个发展,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知道,在人的学习、实践、交往、创新、生存与发展等诸多能力中,核心的、占主导地位的能力就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影响、引导着其他诸多能力的形成、发展与作用的发挥。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就只能是自然人而无法成为社会人。所以,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个中心不能变。三种培训方式既有层次性,又有互补性,要学会灵活运用、机动安排,切不可死搬硬套。只要有利于教师的能力提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就是好方式,就是好办法。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培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的新课改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本,以新课堂教学改革为本,注重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注重培训方式的技巧性和层次性,实现信息化装备、软件、内容与方法的有效融合,助力学校变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我们每一个老师日常教学的一种习惯、一种品质。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