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框架(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框架(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县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框架 (2015年2019年)(意见征求稿) 12*县分公司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框架一、建设背景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建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
2、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2013年8月,住建部再度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又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二、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抢抓国家实施“宽带中国”、“互联网+”、“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按照“新型城镇化引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助力新型城镇化”的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传统产业智慧改造、培育新兴智慧产业为支撑,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重点推进城市公共基础信息资源整合,加快推进信息感知体系、智能应用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安全防护
3、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均等化、便捷化的社会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居幸福指数。三、建设目标根据*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的规定要求,*市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2015年-2019年。“智慧*”按照“基础提升、智慧助政、智慧兴业、智慧利民”的智慧化提升发展计划,到试点期结束,“智慧*”框架基本形成;以物联网、云计算、3G/4G、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为基础的信息基础设施能力明显提升;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系统,形成一定规模的智慧产业,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以智慧政务为基础的服务型政府基本建成;“两化”融合有力促进我县工业由弱变强,信息化对社会事业的
4、促进作用显著增强,成为西北地区中小城市智慧化建设的典范。(一)网络基础设施能级跃升。全面建成高速的有线、无线城域网,三网融合取得重大进展。建成覆盖全县的骨干光纤城域网络,宽带骨干网村社以上覆盖率达到100%,宽带入户率达到60%,互联网用户超过 1.6万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60%以上。(二)智慧政务建设成效显著。70%以上的政府职能部门实现信息共享;100%的部门实现核心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应用;90%的政务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与交换;70%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网上“一站式”服务;80%以上的乡镇实现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办理服务事项,办理比例达到80%以上。(三)智慧应用体系基本形成。推进智慧旅游、智慧城
5、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电子商务、智慧家庭等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城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管理精细高效,城市交通安全便捷,社会治安、生态市建设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宜居宜游、宜商宜业、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新格局。(四)“两化”融合深入发展。重点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推广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全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装备、生产过程、企业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通畅与协调,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五)居民生活品质明显
6、提升。建成延伸到基层的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文化、食品药品管理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立智慧社区示范区,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提高家庭信息化水平,大多数居民能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四、基本原则遵循“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政务、电商、医疗、交通、城市管理、信息消费、家庭服务、旅游、农业、物流等方向广泛合作,构建以云计算为基础,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节能整合、自主创新、协同运作的智慧城市框架。五、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2016年)(一)构建以“三网”为基本构架的电子政务平台。即:政务
7、外网、政务内网、政务专网。建立以应急指挥、信息发布、数据采集等一体的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信息授权共享、调用、加密、备份和统一管理,打破行业信息封闭,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以及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统一协同办公、移动办公。通过建立政务公开体系、网上办事体系、政府联合审批、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系统等平台,解决各级部门、乡镇电子公文联合审批、并联会签、发文、收文等问题,有效整合政府政务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助力政府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对政府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监督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实施项目:
8、县乡通多媒体视频会议室。项目实施背景:视频会议远程视频会议功能,能够消除时间、空间差异,随时随地实现远程交流,告别繁琐的传统会议模式;视频会议应用只需通过互联网就能代替人员的流动,实现视频和声音图像的稳步传输,达到远程信息的高效交互的目的,让不出行成为可能;运用视频会议优化政府信息沟通模式,能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缩短决策周期和执行周期,减少时间成本,节省会议等成本费用;应用视频会议系统后,在开源节流的同时,还能提升政府整体行政效率,减少差旅费、通讯费等费用,成就绿色办公。项目实施方案:在县政府建立一个主会场,在各乡镇、各部门建立分会场,政府可进行对一个点或多个点的远程视频会议。(二)智慧交通建设
9、。建立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城市道路监控系统、城市道路信号系统、城市交通数据采集分析等综合性协同运作,为出行者和交通监管部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有效缓解交通堵塞,快速响应突发事件,为城市道路交通的高速、有效运转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该项目建设结合*县交警大队的城区道路交通信号指示灯项目,已签订了线路租赁协议,有待下一步继续深化合作。(三)智慧旅游建设。结合121*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智慧城市建设创新项目实施纲要要求,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县智慧旅游以“智慧镇项目”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成果,引入“旅游型
10、智慧社区”的管理和经营理念,通过网络兼容和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手段,大力推动服务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最终以打造一个具有本土鲜明特色主题的旅游风情名镇的同时,做好“四个服务于”,使之成为带动全县旅游、度假、观光、体验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平台。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游客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并让游客了解这些信息。通过目标定位、数据统计、安全和反馈等系统,全面了解游客需求、旅游景点动态、投诉建议等内容,帮助政府、旅游监管部门实现科学决策和管理。主要实施项目:1、全县宾馆、酒店、景区的商业Wifi覆盖项目;2、景区
11、智能安防系统。项目实施背景:旅游部门数据统计,目前我县域内有宾馆210家(城区39家、123景区171家),景区游客最多时达到日均2.5万人次。与游客量急剧增长不匹配的是,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综合服务设施滞后,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1、Wifi的覆盖将可以满足对于旅客的定制化页面推送、后台信息采集等,增加旅游景区商业附加值;在保证游客使用Wifi的前提下,针对景区内不同景点必须推送不同的定制化信息;客户在体验Wifi的同时,云平台能收集客户的登陆信息,包括手机号、微信等,从而进行二次营销,增加客户粘合度。2、通过智能安防系统的建立,对小镇内的人、车、建筑、宾馆、农家乐、
12、停车场、售票点、景区等重点部位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以此保障景区内秩序的正常运行。项目实施方案:1、利用广电网络链路资源对全县进行Wifi全覆盖,对链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建设一个高可用、高稳定、高收益、简单方便的Wifi网络,在旅客使用Wifi的过程中由管理中心定制个性化页面推送、后台信息采集,使游客全面了解、感知我县旅游特色、旅游行程、网上订票、个性化服务等,将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所涵盖的六大元素(即:行、食、住、游、娱、购)进行有序的整合,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使旅游经济效应最大化,增加我县的旅游市场竞争力。2、在“456镇”监控中心建设智能安防系统及中心管理平台,将“456镇”公共环境、各
13、客栈、宾馆等经营体视频资源进行统一接入,进行有效监控,从而实现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统一监管和调度指挥。同时,中心建设一套4*4大屏显示系统,将公共区域监控进行集中显示,同时为突发事件的应对,指挥调度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依据。(四)智慧文化建设。以数字化“三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建设为核心,以“物联网”技术应用贯穿、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层次的提升,使之成为服务政府、服务群众、提升城市综合文化素质、展示城市名片、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主要实施项目:1、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视频监控系统;2、公共图书电子阅览室。项目建设背景: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在“十二五
14、”期间全面推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为人民群众建设免费、绿色、安全的公益性上网场所,推出一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吸引广大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参与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活动,对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净化网络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网络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正确应对网络文化冲击的能力,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实施方案:1、在我县重点文物保护区、博物馆的周界、出入口、展区架设高清摄像头,通过视频传输到121机房存储,回传至重点文物保护区、博物馆监管部门,对重点文物保护区、博物馆进行全天候、无缝隙、无死角的防
15、护。2、由121与第三方合作,将公共图书电子阅览室通过广电网络传输链路,从县延伸到乡镇、村社,全面推进智慧文化建设。(五)平安城市建设。依托目前已建成的*县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平台,本着从实际出发,根据“分步实施、急用先上”的原则,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步扩大系统覆盖面,推进建设的开展和应用的深入。该项工程已完成一期(城区80个)、二期(农村70个,每个乡镇10个)施工并投入使用。主要实施项目:*县公共安全视频三期工程。项目实施背景:从实施的一期、二期工程凸显的效果来看,达到了构建“平安城市”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要求,但从全县整体布局来看,监控点少、盲区多、各单位各自为政,信息共享不
16、畅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各居民小区、宾馆等人员密集区的监控,基本上都是实时监控,没有存储,给一些突发事件的调查、取证及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迅速,外来人口急剧增多,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项目实施方案:1、在一、二期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监控点。2、整合全县公安、交通、环保、教育、卫生应急、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宾馆等各个单位、经营体视频监控、数据资源,全县视频监控、数据资源全部存入121综合信息应用服务平台,打破行业信息封闭,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逐步建立完善一张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按需分配资源、全数据化的平安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六)
17、电商信息建设及云计算应用。依托网络的传输优势和现有的计算平台,借助121“电商信息之路”建设项目的契机,深化与当地商业实体和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充分发挥*县特色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拓展新的商业经营模式,助推当地特色产品的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1、电子商务前端展示系统;2、电子商务后台业务系统。主要实施项目:云计算在政府、医院、学校、电子商务中的应用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将政府、医院、学校、电商企业的数据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转移到云计算上,所使用者将无需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通过互联网来租赁或购买云计算的超强计算和存储功能,从而改善使用者信息的安全性,实现
18、普通环境下难以达到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七)智慧社区。建设由住宅小区安全防护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和家庭自动化系统组成的小区综合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与社区服务系统、呼叫系统相整合,实现面向千家万户的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社区服务,构筑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项目实施背景: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能促进小区公共服务管理、社区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了对于社区中的基础设 施、环境、居民、生活的多种元素进行综合的智能化管理;通过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公共信息发布,足不出户交纳“三费”(水费、电费、煤气费)、查询社保,购买商品等等,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公众服务水平;通过智
19、慧社区建设,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社区管理方式,简化流程,优化资源,提高社区管理的效能,方便 社区居民贯彻“以民为本,服务社群”的宗旨;通过智慧社区建设,能够打破信息“孤岛”,推倒信息“烟囱”,构建信息共享库,达到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 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实施项目:1、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2、智慧家居系统。项目实施方案:1、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面向社区各级管理及工作者,搭建社区综合管理平台,与民政、公安、人保、房管、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资源对接,整合社区办公系统与各条线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实现社区业务“一站受理、一网协同”及公共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切实减轻
20、社区负担,为政府相关部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面向社区居民,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使居民可以通过电脑、手机、自助终端、互动电视、社区服务站等各种渠道随时随地获取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娱乐及生活服务等各类社会服务资源,提高社区服务效能与居民幸福感。2、智慧家居系统。智慧社区建设将智慧家居连接在智慧社区之中,实现社区的智能化、人性化管理。智慧家居系统包含安防系统、远程监控、智慧家电、可视对讲、情景模式、智慧影音等子系统,用户使用远程终端通过管理系统就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八)智慧教育。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光纤、无线等多种方式
21、接入互联网,努力提高网络带宽,加快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进程;搭建包括教育办公自动化、师生信息管理、教务管理、网络教研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数字化管理;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各级资源的共建共享。主要实施项目:教育服务云平台。项目实施背景: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教育信息化在未来将在教育云平台上进行展现,随着教育信息化
22、平台的发展应用,根据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将为现有的教育网、校园网进行教育信息化升级,新一代教育网必然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云平台是国内实现三网合一的平台,实现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跨平台使用并且手机短信支持联通、电信、移动全网覆盖。以云概念为基础,以物联网为支撑,构建一个基础教育的智能化校园管理平台,以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资源整合为中心,融入到教学、学习、管理等工作领域,最终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目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项目实施方案: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整体架构,主体思路是:1、整合全县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大量的物理资源(服务器、存储、网络),利用虚拟化技术建立动
23、态扩展的资源池,部署云服务平台,提供IT资源按需分配,自助获取、统一调度、弹性扩展等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即服务;2、提供统一数据库服务、中间件服务,利用分布式存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为在线学习和在线教育提供海量资源的存储、分析、收集、分享能力;承载区域级的教育云基础数据库,统一收集和管理资产、师生、成绩、实验室、车辆、成本耗费等基础数据,实现平台即服务;3、建立统一认证系统和统一门户平台,支持多终端访问,将数字化校园、校园安保系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家校互动、各类在线教育、在线学习系统作为面向区域的服务发布出来,实现软件即服务。(九)智慧环保。智慧环保项目将通过综合运用数字环保和物联网、云计算等先
24、进技术,构建多元化、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围绕建立与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的要求,加强环境感知、数据传输、共享和应用能力、业务应用支撑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环保信息化能力的建设。完善和优化*县的水、气、土壤、噪声、固废、生态等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监控能力,建立一体化、立体化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全面推进污染行业的环境治理工程,大力开展污染治理设施及监控设备的运营服务,保障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体系正常运转;实现对环境信息数据整合共享深度开发,通过分析、仿真模型,增强环境业务处理能力,辅助政府部门决策管理;打造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主要实施
25、项目:城市环境质量监测系统项目实施背景:建立以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为主的环境监控网络体系,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系统,逐步实现对环境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深层利用,提高环境综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推进城市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大力推进土地资源、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领域信息资源共享,促进跨部门业务协同,提升对土地、水、森林、气候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监管和利用能力。项目实施方案:环境质量监测包括自动监测监控、常规监测及监测系统综合业务等。建立统一、规范、实用、可扩充的环境质量监测应用系统内,全面提升全县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管理能力和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水平。
26、系统能够对各自动监测站主要监测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和监测数据实现定时监控和实时监控,实现数据的统一采集;监测数据超出设定值和设备出现故障时自动报警,并能够显示点位、监测指标值和故障设备;存储监测信息和报警记录。系统能够在提供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与上述功能同步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并通过点击所需图标(层)来显示、查询、添加、更改相关的信息,形成各类图表,进行存储、打印等。完成环境自动监测的统一监控和监测信息的采集接收、存储管理、处理加工、综合分析、自动传输上报,并实现环境监测信息的网上查询和发布,以及环保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各级监测站的信息共享,实现对全县环境各要素的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污染变化趋
27、势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为政府及环境管理部门决策及时地提供技术支持。(十)食品公共安全平台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目标,以加强和创新餐饮食品安全社会管理为手段,以“透明厨房、阳光操作”为主线,打造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桥接平台,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社会团体、新闻媒体、消费者共同参与,形成社会共治格局。同时,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单位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切实做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促进全县餐饮经济健康发展。通过食品监督管理综合平台的建设,全面增强政府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应急反应、执法监督和指挥决策能力,切
28、实保障群众食品安全。主要实施项目:“明厨亮灶”工程项目实施背景:2014年3月21日,121食药监局印发了121餐饮服务环节“明厨亮灶”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以中小型餐馆、学校(托幼机构)食堂为重点,力争三年内全省餐饮单位完成“明厨亮灶”工程。2014年底完成60%,2015年完成80%,2016年10月底前全部实施到位。我公司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域内单次接待能力超500人就餐的经营性服务单位有6家,单次接待能力超100人就餐的经营性服务单位多达300家,寄宿制学校食堂10所,食品安全服务环节的监管形势刻不容缓。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实施“视屏厨房”,即在餐饮服务单位后厨粗加工区、切配区、洗消区
29、、凉菜间、主副食库等关键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45个,在就餐大厅醒目位置设置不小于50寸、包房设置不小于19寸的电子显示屏,通过视频传输技术,将视频信号传输至餐饮服务单位大厅和包厢显示屏,消费者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同步观察餐饮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对餐饮食品制作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同时将所有视屏资料汇聚到121进行储存,并回传至县食药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拼接屏显示重点餐饮单位的后厨服务环节,真实了解餐饮单位人员健康培训、清消保洁、索证索票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掌握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真实状况,对不符合操作规范的行为进行监督,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不断规范经营和诚信自律经营,推进餐饮行业全面升级改造和
30、健康发展,创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六、保障体系“智慧*”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多方位的指导、协调、合作,需要政策体系的引导促进,更需要充分的资金予以保障。只有不断建立完善*县智慧城市建设标准、责任制度、项目管理办法、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协同办公管理办法、运营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制度等保障体系,才能全力推进*县智慧城市的建设、实施、运营。(一)制度保障。形成“领导小组统一决策协调、职能部门统一归口管理、管理中心统一建设维护、专家咨询机构参谋咨询、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格局;强化“一把手”领导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联动和决策作用;明确落实职能、人员和经费等问题,做
31、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完善政府分工负责、协同作战的工作体系和责任机制,确保政令畅通。(二)政策保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科学论证政务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投资项目,并对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信息更新与维护、共享与使用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减少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为“智慧*”建设和应用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三)资金保障。资金投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有效管理投资是“智慧*”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智慧*”资金保障要解决两类事情,一要解决资金的来源,二要解决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定资金分配原则,兼顾重点项目和远期规划之间的平衡。(四)运营保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打造政府+通信运营商+内容服务商的建设模式,以试点推动各行业整体应用发展,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思路,结合各运营商行业发展优势及智慧应用项目建设现状,创新智慧城市投入、运营新模式。(五)安全保障。“智慧*”建设是信息化、城市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探索我县新发展模式的途径。“智慧*”的建设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城市发展的外部驱动力,通过聚合、创造知识要素而优化城市的运行,推动城市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为强化“智慧*”建设的信息安全,减小信息安全带来的多角度冲击,主要从信息系统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及行为安全四个方面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