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共4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共41页).doc(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专心-专注-专业1工程概况1.1总体概况序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孔雀城听涛苑项目(1#-26#楼、S1及普通车库)施工2工程地址廊坊市固安县城北,孔雀环路东侧,孔雀湖东街北侧3建设单位固安京御幸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廊坊市雅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达华集团北京中达联咨询有限公司6施工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1.2设计概况1建筑面积(m2)总建筑面积9.5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38万平方米2层数地下别墅(-1层)地上别墅(3层)洋房(-2层)洋房(7层)高层(-2层)高层(20层)3建筑功能多样式住宅小区4结构类型
2、别墅、洋房为框架结构,高层为框剪结构5基础形式均为筏板基础2编制依据本方案主要为预防孔雀城听涛苑项目(1#-26#楼、S1及普通车库)施工地基及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屋面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电气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的易发质量通病而编制。序号规范、规程名称规范规程编号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203201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
3、1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9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四、质量通病预防方法及措施(一)地基与基础工程4.1基槽(坑)开挖4.1.1、现象(1)基槽(坑)轴线错位。(2)基槽(坑)开挖尺寸偏小4.1.2、原因分析(1)测量放线错误,造成轴线错位。(2)土方边坡坡度太陡,开挖线尺寸太小。4.1.3、预防措施(1)施工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建立与施工相适应的测量控制网,作为施工测量的基本依据,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确保其正确。(2)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应在主要
4、轴线部位设置控制桩或标志板。(3)基槽(坑)开挖前,应选用合适的边坡坡度,并计算确定最小的开挖线尺寸。(4)土方开挖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长宽尺寸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4.1.44、治理方法错位的基槽(坑)必须进行修整或返工,确保基础工程建造在正确的位置上,基础平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4.1.2边坡失稳1、现象(1)基槽(坑)坡顶土面出现裂缝或局部下沉。(2)边坡土方滑坡、坍塌。2、原因分析(1)边坡坡度值选用不当,坡度过陡。(2)对地表水没有采取截流和排除措施,导致土中含水率升高,抗剪强度降低。(3)开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方时,特别在易发生流砂条件区域施工时,不采取降低
5、地下水位的施工方法。(4)边坡顶部附近堆放大量土方或材料、设备,或坡顶附近有振动设备作用。(5)选用不适当的开挖顺序和方法。(6)基槽(坑)土坡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或外力作用下造成坍塌。3、预防措施(1)基槽(坑)开挖、基础工程施工和土方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上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同时还应做好地面排水设施,避免边坡附近土体少积水,而造成边坡塌方。(2)挖方边坡不放坡作成直立壁并不加支撑时,要求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槽(坑)底面标高。(3)选用合适的边坡坡度。(4)在基槽(坑)边坡顶上侧堆土或材料,或设置施工机械时,应与槽(坑)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边坡或直立壁
6、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距边缘1.5m以外,堆高不宜超过1.5m。(5)开挖土方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自上而下、分层分段地进行。禁止采用先挖坡脚的方法。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4、治理方法基槽(坑)边坡发生坍塌后,除了清除塌落的土方外,还应针对造成塌方的原因和场地条件,分别采取改缓边坡坡度、卸除坡顶荷载,或对土壁进行支护(如堆放装土草袋、设支撑、打设简易板桩等)后,再继续施工。4.1.3基底标高或土质不符合要求1、现象(1)基槽(坑)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规定值,造成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或超挖。(2)基底持力层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被人工
7、扰动,造成持力层承载能力降低。2、原因分析(1)测量放线错误,造成基底标高不足或过深。(2)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虽已挖至设计规定深度,但土质仍不符合设计要求。(3)选用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不当,造成超挖。3、预防措施(1)当发现控制桩或标志板有被碰撞和移动迹象时,应复查校正,防止标高出现过大误差。(2)防止超挖。采用机械开挖基槽(坑)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土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确定。(3)基槽(坑)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4、治理方法(1)当开挖深度达到设计规定,而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
8、设计单位协商处理。(2)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4.1.4基础位置、尺寸偏差大1、现象(1)基础轴线或中心线偏离设计位置。(2)混凝土基础等平面尺寸误差过大。2、原因分析(1)测量放线错误,常见的是看错图或读错尺,这类原因造成的基础位置的偏差值往往较大。(2)控制基础尺寸和标高的标志板出现移动变形。4.1.5混凝土基础外观缺陷1、现象(1)基础中心线错位。(2)基础平面尺寸、台阶形基础台阶宽和高的尺寸偏差过大。(3)带形基础上口宽度不准,基础顶面的边线不直;下口陷
9、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上段混凝土有缺损,侧面有蜂窝、麻面;底部支模不牢。(4)机坑基础模板位移;芯模上浮,或芯模不易拆除。2、原因分析(1)测量放线错误。安装模板时,挂线或拉线不准。造成垂直度偏差大,或模板上口不在一条直线上。(2)模板上口仅用铁丝拉紧,且松紧不一致,上口不钉木带或不加顶撑,浇混凝土时的侧压力使模板下口向外推移(上口内倾),造成上口宽度大小不一。(3)模板未撑牢;基础上部浇筑的混凝土从模板下口挤出后,未及时清除,均可造成侧模下部陷入混凝土内。(4)模板支撑直接撑在基坑土面上,土体松动变形,导致模板尺寸、形状偏差。(5)机坑基础上段模板支撑方法不当,模底部密闭,浇筑混凝土时,杯芯模上
10、浮。(6)模板两侧的混凝土不同时浇筑,造成模板侧压力差太大而发生偏移。(7)浇筑混凝土时,操作脚手板格置在基础上部模板上,造成模板下沉。3、防治措施(1)在确认测量放线标记和数据正确无误后,方可以此为据,安装模板。模板安装中,要准确地挂线和拉线,以保证模板垂直度和上口平直。(2)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撑的支点应坚实可靠。(3)上段模板应支承在预先横插圆钢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也可用临时木支撑将上部侧模支撑牢靠,并保持标高、尺寸准确。(4)发现混凝土由上段模板下翻上来时,应及时铲除、抹平,防止模板下口被卡住。(5)模板支撑支承在土上时,下面应垫木板,以扩大支承面。模板长向接头处应加拼条
11、,使板面平整,连接牢固。(6)机坑芯模板应刨光直拼,表面涂隔离剂,底部钻几个小空洞,以利排气(水)。(7)浇筑混凝土时,两侧或四周应均匀下料并振捣。脚手板不得放在模板上。(二)基槽(坑)回填土4.2.1填土土质不良、密实度差1、现象基槽(坑)填土出现明显沉陷和不均匀沉陷,造成室内地坪开裂,室外散水坡开裂、空鼓、下沉。2、原因分析(1)基槽(坑)中的积水、淤泥、松土、杂物未清除干净。(2)基槽(坑)边的松土流入槽(坑)内,既不清除,又不夯实。(3)回填上料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用淤泥和淤泥质土或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回填;用冻土块回填;填土料的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4)回填夯实方法不当。
12、常见的有不分层回填或分层厚度太大,压实机械和方法选用不当,用手夯夯实时,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有的甚至采用错误的水泡法沉实,密实度很差。3、预防措施(1)填土前,应清除沟槽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当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采用相应的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2)基础应在现浇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伤时,方可回填。(3)基槽回填顺序,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4)回填土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5)回填应分层进行,并逐层夯压密实。每层铺填厚度和压实要求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4治理方法(1)基槽回填土沉陷造成室内散水坡空鼓,但混凝土层尚未破坏
13、,可填人碎石,用灰浆泵压浆等方法,将水泥砂浆填灌密实。(2)基槽回填土沉陷造成室内地面或室外散水坡裂缝破坏,根据面积大小或损坏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重做。4.2.2基础完成后地基变形加大1现象(1)基础完成后,长期不回填,基底岩土性质变坏,导致承载力下降,地基变形加大,上部结构变形、开裂。2原因分析(1)基槽(坑)因未及时回填,遭受地面水、雨水等浸泡,影响地基受力性能。(2)基底若为软质岩石(如常见的红色页岩等),因日晒、雨淋很易风化,其承载力大幅度下降。3预防措施基础工程完成后,应及早回填夯压密实。4治理方法因基槽(坑)未及时回填,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上部结构变形、开裂不严重时,可用
14、局部封闭裂缝等方法处理。如裂缝、变形严重,应会同有关方面协商处理。(三)混凝土结构缺陷的防止方法与措施4.3.1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由骨料、水泥石以及存留其中的气体和水组成。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硬化并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拉应力或剪应力),造成在骨料与水泥石粘结面或水泥石本身之间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缝,一般称为微裂。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是不规则的,且不连贯,但在荷载作用下或进一步产生温差、干缩的情况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串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裂缝(一般肉眼可见裂缝宽度约为0.030.05mm),即通常所说的裂缝
15、。4.3.1.1塑性收缩裂缝1、现象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开头很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较浅,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详下图: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在浇筑后4h左右),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2、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砖胎模、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3、预防措施 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
16、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使水分不易蒸发并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曝晒。 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地下室底板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4.3.1.2沉降收缩裂缝1、现象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详下图,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呈现梭形,宽度14mm,深度不大,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硬化后即停止。
17、2、原因分析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这种沉落受到钢筋、预埋件、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3、预防措施 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不使水灰比、砂率、坍落度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 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可先浇筑较深部位,静停2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筑,以避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 确保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4.3.1.3凝缩裂缝1、现象混凝土表面呈现碎小的六角形花纹状裂缝,详下图,裂缝很浅,常在初凝期间出现。2、原因分析混凝土表面过度的抹平压
18、光,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水分蒸发后,产生凝缩而出现裂缝。有时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压光,也会产生这种裂缝。3、预防措施 混凝土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少程度。 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如表面粗糙,可撒较稠水泥砂浆再压光。4.3.1.4碳化收缩裂缝1、现象在结构的表面出现,呈花纹状,无规律性(详下图),裂缝一般较浅,深1-6mm,有的至钢筋保护层全深,裂缝宽0.05-0.2mm,少数大于1.0mm,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完后数月或更长时间。2、原因分析混凝土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收缩,受到结构内
19、部未碳化混凝土的约束而导致表面发生龟裂,在空气相对湿度较小(3050%)的干燥环境中最为显著。3、预防措施避免过度振捣混凝土,不使表面形成砂浆层,同时加强养护,提高表面强度。4.3.1.5温度裂缝1、现象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深入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进深的或贯穿的多发生在浇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沿截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但个别也有下宽上
20、窄情况,地下室底板配筋较多时,有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详下图:2、原因分析 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
21、约束而引起的。当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果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很高,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温升很大,使混凝土的温度很高,当混凝土降温收缩,全部或部分地受到某种约束,将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这类裂缝较深,有时是贯穿性的,将破坏结构的整体性。3、预防措施1) 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2) 采取分段间隔浇筑或适当设置施工缝或间断缝,以减少约束应力。3) 在结构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适当配置必要的细直径温度筋,使对称均匀分布,以提
22、高极限拉伸值。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允许(25)范围以内。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炎热天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养护时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地下室底板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4.3.1.5楼板45角裂缝的控制楼板裂缝,楼板裂缝一般为45裂和跨中裂缝,该裂缝都是一种受构造、收缩、温度影响的裂缝,该裂缝虽然对结构本身不构成重大威胁,但必须修补,以保证耐久性要求。控制楼板钢筋的位置、间距、保护层厚度等,防止负弯筋下沉,板角宜放置放射筋或双向负弯筋,详下图:1、控制好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空隙率和砂率,防止混凝土收缩过大。2、控制
23、拆模和上荷载的时间,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75%(7d)跨度小于8米或100%(14d)时不应拆模,在浇捣混凝土未满3d不宜上过重的荷载。3、加强混凝土养护,在夏天曝晒下宜采用覆盖和加水养护,加水养护的时间不少于7d。4、加强施工操作控制,特别是面钢筋移位的控制,砼振捣密实的控制,表面抹压时间的控制,拆模方法的控制等。4.3.1.6内外墙体裂缝的控制柱拉结筋留置位置、间距、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埋入砌体。砌体砌筑至梁下200左右时,宜停一段时间,让砌体下沉稳定后,再砌斜顶砖。标准层砌体应分三次砌筑,每次不超过1.4m。斜顶砖处及柱边与墙门缝隙,应用砂浆填密实。不同材料联结处双面应加设300-500宽金
24、属挂网。4.3.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3.2.1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在立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前,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12的钢筋头或48短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和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剪力墙在距楼面标高500mm 处,用不小于12的水平钢
25、筋,临时将竖向钢筋按排列逐一绑扎固定,再沿垂直于水平钢筋的方向,用16号铅丝在模板上或楼面钢筋上将水平筋加以固定,以此控制好竖向钢筋的间距和排距,并能防止在下料和振捣时造成竖向钢筋偏位。加强砼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砼直接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砼卸在盘板上。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不
26、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绑扎搭接接头松脱:钢筋接头应用铁丝扎紧,一条直筋上的扎点尽量采取交叉方向绑扎,绑扎部位在搭接部位分中心及两端三处绑扎牢固。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操作时经常互相提醒,接头位置错开绑扎。4.3.2.1钢筋加工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I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4.3.2.2钢筋绑扎与安装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弯形。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
27、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绑丝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4.3.2.3垫卡、垫块及钢筋保护层垫卡及垫块:禁止使用碎石做梁、板、基
28、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mm40mm。梁柱垫块应垫于主筋处,厚度为纵筋保护层厚度减去箍筋直径;基础垫块厚度同基础保护层。4.3.2.4梁二排钢筋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图1a图1b(1)一、二排纵筋之间的净距不小于25mm和一排纵筋直径的较大者。如箍筋弯勾阻挡二排纵筋位置,应按如图1a、1b处理。(2)分隔筋直径不小于25mm和纵筋直径的较大者,一、二排纵筋与分隔筋三者必须靠紧,用粗铁丝绑扎。(3)梁面第一分隔筋距支座0.5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设一处,同一面纵筋每跨不少于2处;(4)梁底第一分
29、隔筋距支座1.5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设一处,每跨不少于2处。4.3.3模板工程4.3.4.1梁模板1、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胀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2、防治措施: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4.3.4.2柱模板1、通病现象: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模板夹渣蜂窝2、防治措施: 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 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
30、再立中间柱模。四周斜撑要牢固。 柱、梁柱节点、混凝土墙以及梯板的模板安装均应在其根部预留100100mm的清扫口,清洗垃圾后再予封孔,防止接口处出现夹渣现象。垃圾出口孔按下列要求留设:(1)柱、梁柱节点每根(处)下部留一个清扫口;(2)楼梯板每跑留一个清扫口;(3)混凝土墙每3m留一个清扫口。4.3.4.3板模板1、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2、防治措施: 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板模按规定起拱。4.3.4混凝土工程4.3.4.1蜂窝1、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
31、应过大。2、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粘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a. 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颜色一致。3、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柱子和墙应分层浇筑,每层不能大于0.35m。4.3.4.2露筋1、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2、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自重挠度减
32、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a. 浇混凝土时,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发现问题及时修整。垫块一般隔一米左右绑一个。b. 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的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采用带刀片的振动棒进行振捣。c.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进行入料。d. 拆模时间要根据试件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e. 操作时不要踩踏钢筋,如有踩弯和脱扣者,应及时修补好。4.3.4.2麻面1、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2、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
33、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4.3.4.3孔洞1、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2、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4.3.4.4缝隙及夹渣1、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2、预防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4.3.4.5墙柱底部缺陷(烂脚)1、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2、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混
34、凝土前先浇足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4.3.4.6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1、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2、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4.3.4.7楼板表面平整度差1、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袜平;梯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2、 预防措施: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梯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4.3.4.8基础轴线位移,螺
35、孔、埋件位移1、产生原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2、预防措施:基础混凝土是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浇注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必要时二次浇筑。4.3.4.9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1、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2、 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4.3.4.10缺棱掉角1、产生的原因:投料不
36、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2、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在拆除模板不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4.3.4.11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1、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放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2、预防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4.3.4.12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麻面: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蜂窝、露筋: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
37、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 孔洞: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刷涂纯水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裂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楼板、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终凝后)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1)根据气候条件,淋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2)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全面将混凝土盖严,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3)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淋水。混
38、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用水泥品种确定:(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2)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对不便淋水和覆盖养护的,宜涂刷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四)砌体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4.1砌体工程容易出现的工程质量通病主要有以下几点:1、墙身轴线位移:在砌筑操作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校正砌体的轴线与边线的关系,以及通线进行砌筑。2、水平灰缝厚薄不均。应控制标高一致,砌砖盘角时应控制灰缝厚度一致,砌筑时拉通线施工。3、 墙面粗糙。砌筑时未拉通线,表面偏差较大,溢出
39、的灰渍未刮平顺。4、同一砌块层的标高差较大。砌筑前由于基础顶面或楼板面标高没有理顺,皮数杆与砌块层不吻合;甚至不按皮数杆控制。5、构造柱未按规范施工。构造柱两侧砌体没砌成马牙样式,没设置好拉结筋及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差6cm)落入构造柱内的地灰、砖渣杂物没清理干净。6、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顶贴挤紧,没有分层砌筑或下部的砌体未沉稳定。7、墙身轴线位移。造成原因: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检查校核砌体的轴线与边线的关系,以及挂准线过长而未能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8、水平灰缝厚薄不均。造成原因,在立皮数杆(或框架柱上画水平线)标高不一致,
40、砌砖盘角的时候每道灰缝控制不均匀,砌砖准线没拉紧。9、墙面游丁走缝。造成原因: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砌前没有进行实测及挑选,排砖撂底时没有把竖缝排列均匀,或没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丁砖的中线必须与下层条砖的中线相重合而造成游丁走缝,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没有在沿墙面每隔2m间距左右竖缝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向上引伸作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9、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造成原因:砌筑前由于基础顶面或楼板面标高偏差过大而没有找平理顺,皮数杆不能与砖层吻合;在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皮数。10、墙面粗糙。造成原因:砌筑时半头砖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
41、砖厚墙背面平直度偏差较大;溢出墙面的灰渍(舌头灰)未刮平顺。11、构造柱未按规范砌筑。造成原因,构造柱两侧砖墙没砌成马牙搓,没设置好拉结筋及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当齿深120mm时上口一皮没按进60mm后再上一皮才进120mm落入构造柱内的地灰、砖渣杂物没清理干净。12、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造成原因,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60度)顶贴挤紧。 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龄期不应少于15d。砂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的密度不应大于1800kg/m3,分层度不应大于20mm,粘结强度(剪切)不应小于0.2MPa,收缩率不应大于0.11%。施工时所用的砂浆,宜
42、选用专用的小砌块砌筑砂浆。砌筑方法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 m。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非承重砌体顶部应预留空隙,再将其补砌顶紧。墙高小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3d后补砌;墙高大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5d后补砌。补砌顶紧可用配套砌块斜顶砌筑,在砌体顶部预留200左右空隙,按下图所示方法砌筑。1-砌体转角部位2-砌体中部(五)楼地面工程4.5.1楼梯步级高差、宽窄不致1、防治措施:应认真熟悉图纸,掌握标高尺寸。施工时,木工应复核梯级尺寸,墨线应有明显标志,按墨线装模浇筑后应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整,做面层时,
43、定出标高控制线,按控制线施工。4.5.2地砖面层1、面料与基层空鼓:主要是由于基层清理不够干净,不够湿润;水泥浆涂刷不均匀或结合层完成后放置时间过久,铺贴块料时没有洒水湿润。2、错缝:面料尺寸规格不一,事前没有认真挑选分类使用;铺贴时没有认真严格按挂线标准及对好缝。3、相邻两板高低不平,由于块料本身不平正;铺贴操作不当;铺贴后过早上人行走踩踏或堆物品(有时还出现松动现象)。(六)外墙、屋面、厨卫渗水防治方法与措施1、外墙、屋面、厨卫、门窗渗水是一个涉及几道施工作业步骤和工艺的问题,只有做好了施工的每个环节,我们才能有效地避免渗漏水质量缺陷。2、屋面的层序必须按设计和标准图集施工,每个层序必须验
44、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外墙砌体必须灰缝饱满,特别是竖缝的饱满容易被大家所忽视。3、屋面的沿沟、压顶、泛水、变形缝、管口应严格按照设计、图集认真进行局部加强处理,墙体拉接筋的留置应满足规范规定,并埋入墙中的部位用混凝土固定。在砌体砌到梁底20cm处时,须等待七天以上时间,待砌体砂浆收缩沉降后再砌筑斜顶砖和填塞密实墙和梁柱间的缝隙。4、屋面外墙橱卫间墙防水层。按设计选取的屋面外墙面橱卫间墙的防水设防标准做法进行施工,不同的防水层按不同的要求进行选用材料和工艺工法作业。5、每道防水层施工后,应保留养护或通风干燥的周期,应单独蓄水或浇水进行检漏检渗,而后才能继续上一层的施工作业。6、砌体女儿墙,砌
45、体强度等级应大于Mu10,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10,应按下图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钢筋混凝土压顶。(七)门窗渗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7.1推拉窗扇应设限位装置。1、外窗下框宜有泄水结构,如无时应做如下处理:推拉窗:导轨在靠两边框处铣8mm宽的泄水口;平开窗:在靠框中挺位置 每个扇洞铣一个8mm宽的泄水口。铝合金窗外周边留宽5mm深8mm槽,防水胶嵌缝。安装所用的螺丝应为铜螺丝或不锈钢螺丝,钉口应做好防渗处理。每条窗边框与墙体的连接固定点不得少于2处,间距不得0.5m,边框端部的第一固定点距端部的距离0.2m。窗高2m或面积6m2的窗框宜固定在混凝土或其它可靠构件上。铝合金门窗框安装前,应撕
46、去水泥砂浆接触处的包装纸并涂刷聚氨酯清漆等保护剂。门窗框与墙体安装缝隙宜用防水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嵌填饱满,必要时也可采用注浆工艺,不得使用混合砂浆嵌缝(八)装饰工程4.8.1一般抹灰1、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上等抹灰空鼓、裂缝,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木砖松动,经门窗开关振动,在门窗框周边处产生空鼓、裂缝。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作,设专人负责堵塞实。2)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应认真清理和提前浇水。3) 基底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率较大。应分层找平,每遍厚度宜为79mm。4)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或使用不当,应根据不同基层本配制所需要的砂浆,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的使用管理工作。2、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开花(爆灰仔)。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抹完面层灰后,灰浆还未收水就压光,因而出现起泡现象。在基层为混凝土时较为常见。2)底灰过分干燥,又没有浇透水,抹面层灰后,水分很快被底层吸去,因而来不及压光,故残留抹纹。3)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