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关于组织实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通知(辽电教馆字201211号)和辽宁省电化教育馆“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加快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力度,实现教学、管理过程和模式的全面信息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上级要求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辽宁省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部署,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集教育教学、科研、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等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通过硬件建设和应用培训与研究工作,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2、,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育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为广大的师生员工提供健康便捷的生活服务,打造农村学校一流“数字校园”。二、实施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2、坚持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的原则。三、实施目标我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的总体实施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环境、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以及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办公、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生活,创建数字化虚拟空间,实现学校的信息化和现代化。2013建成本地区农村高中数字校园领先
3、学校,并在2014年底前达到辽宁省电化教育馆“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标准,真正建成辽宁省数字校园示范校。四、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内容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类资源数字化,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等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环境: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基础。
4、包括:覆盖全校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高速校园网络;数字化广播系统和监控系统;数字化多媒体制作、演示系统;建立建全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机房、数字化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数字化管理:指校务管理系统,包括办公、人事、教务、学籍、校产等管理子系统。 数字化学习:指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和资源两方面。建立先进实用的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包括: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校务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系统、学生自学平台、家校联系平台、实验图书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等。 加强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不断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重视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把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传统媒介的信息资源尽快数字化。加强各类教育信息
5、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教育教学资源库、科研资源库、管理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数字化图书馆等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资源库。积极开发基于WEB技术的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社会和家庭提供优质服务。 数字化科研:主要是规划科研项目管理、科技图书情报查询等。加强教科研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加强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过程的管理、著作成果的管理等。五、建设与应用的特色与创新未来三年,我校将加强数字化校园软硬件系统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人员培训教师信息化的专业准备不足,是当前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瓶颈,因此数字化学校建设成败的关键是人的因素。
6、只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才能使数字化学校的建设顺利进行。我校拥有大量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教师,学校的校本培训为学校和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校本培训方面今后将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的方式转变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教育,最终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建成数字化学校。(二)基础建
7、设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全面优化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主要表现在:1.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所以首先要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建设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不断完善网上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等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逐步建设通用技术、生物等学科的数字化实验室。2.其它方面加强学校教学场所多媒体设备建设与使用,实现教室全面多媒体化,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目前我校
8、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要进一步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积极营造良好数字化环境。(三)应用规划1.学校管理工作依托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在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中,通过学校各处室部门的配合,加强培训与指导,全面实现学校各类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1)行政办公系统由以往的人工模式转变到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的智能模式。包括各类文件、通知、通告、校历、周历的发布,教育教学信息的网上传输,公文流转等全部通过学校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教师之间的联系,也可以通过发送邮件等来进行,从而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2)教学支持系统包括学生成绩网上管理、网上作业、网上备课、网上论坛、网
9、上教案课件管理、网上论文管理、网上试卷管理、网上课表管理、网上教学档案管理等等。(3)德育管理系统包括网上学籍管理、宿舍管理与生活指导;网上心理健康教育、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学生信息调研、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等。(4)科研管理系统依托宽带网络,促进学校教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完善学校教科研信息数字化建设,开展各类网上课题研究,大力开展各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各类课题研究成果在网上的共享,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科研成果与教育教学领域的相互转化,使科研成果真正落到实处。建立课题研究专题网站,利用专题网站促进教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使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得到反映。另外,通过专题网站建设,加大宣传力度
10、,提高学校知名度。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有利于学生了解新课改、新课标的前沿信息,吸引学生参与教师教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5)档案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完善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档案的保存条件,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人事档案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教育局系统的校校通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6)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一方面将自己原有的资源数字化,同时引进更多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网络数据库,并建立网络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全校师生乃至校园外的学生提供全
11、天候服务(包括检索、预约、传递、浏览、信息服务等)。(7)后勤管理系统及时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及办公设备等进行登记和评估。2.课堂教学工作依托宽带教育网络(校园网)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将带来教学模式深层变革。基于宽带网络的教育应用工程是数字化校园的主要核心,主体对象不仅是本校学生,还包括其他学校的学生。(1)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体系这是数字化教学应用建设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学校数字化校园的统一规划下,重点收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数据库,如教学资料信息库、高考信息库、教育教学视频资料库、教育教学图片资料库、教育教学音频资料库、教学反馈与评价信息库以及图文资料丰富的校园数
12、字图书馆建设等等。(2)网络教学系统这是数字化教学应用建设的互动式基础教学平台。包括:网上课件制作、网上授课、网上作业、虚拟实验室、网上教学讨论以及网上教学测试等等。(3)网络课堂系统在校师生利用校园网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例如通过校园网进行课程点播或同步实时地网上课程(学术报告)直播,基于校园网的答疑系统和小组讨论(实时),通过校园网的作业提交以及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等。依托宽带教育网络(校园网),通过网络公开课的功能开设远程课堂教学直播。利用计算机的数据通讯功能把电子教案(课件)与教学实况传送到各教学点,各教学点还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提问或与远程教学点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宽带网络,运用相关的视频教
13、学平台,可以实现多点教学。几个老师可以一起协同对众多学生讲课。对于教师来说,将获得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将获得更多的机会接受优秀教师的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名师共享”工程。(4)网上学习系统着重解决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问题,为全校师生创造更好的网上学习环境。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建过程中,资源库的开发是关键。我们认为: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把以自我开发为主的各类教学软件运用于日常教育,并建立大量的个人教学资源,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以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为基本原则,引进具有新课改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把建设、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当作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各年级各学科要按课程教材整理
14、好教案和课件,使资源库的建设为我校的新一轮课改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5)网上课程资源的整合整合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新课标体系的资源,开发学科专题学习模块,包括学校各类研究性学习专题、校本课程开发专题、新课改专题等等。3.拓展育人时空(1)多元化学习环境众所周知,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社会每一个成员进行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学校教学支持网和网络课堂的建立,使得学生在家能够很方便的学习,一方面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资源共享和服务,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2)网上
15、家校互动建设“远程家庭教育平台”,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起来的远程家庭教育工作平台,该方案实现了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的统一。六、预期效果“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信息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校园的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协作式、研究性的学习,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扩大校园教育承载能力和教育覆盖地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
16、践和创新能力。基于以上的理解,我校建设“数字化校园”将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教学支持网站、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面向教学应用为首选,以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为主要建设模式,创设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七、保障措施和进度安排1.经费保障我们将认真、主动地做好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和交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财力支持;密切沟通社会各界,拓宽资金融汇渠道;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切实加强对校园数字技术中硬件的投入力度,共同为数字化校园的实现提供优秀的资金平台。2.组织保障由校长牵头成立信息工作
17、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部门领导和信息技术组长,统一协调学科研究组、德育工作组、教务工作组、信息发布组等各工作小组的工作,由信息技术组统一提供技术支持,并不定期对全校教职工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整体的信息素养。学科研究组由教务处、教研组长、各学科的优秀教师组成,学科研究组的任务是建立网上的学科教学支持系统,不断丰富完善其内容,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拓展教育教学时空。 德育工作组由政教处、团委、各班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组的任务是通过心理测评、论坛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以班级网页制作评比、论坛交流等为主要形式,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策划设计网络版的德育(班主任)工作平台,对学生进行综
18、合素质测评。教务工作组由教务工作人员和信息技术组网络开发人员组成,任务是策划设计网络版的管理平台,方便校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的开展。信息发布组由学校信息技术组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是及时发布学校对内对外信息。3. 进度安排具体的建设思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2年5月2013年4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举行启动仪式,筹备相关资料等。学校已完成班级装配大屏幕投影,并尽快完成教学白板的配备,优化现有教学资源,建立更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促使所有中青年教师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上课。在现有的软硬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教师的备课系统,充分发挥团队备课的优势,采用网上备课的方式,进
19、一步减轻教师的压力,提升教师备课的质量,促进我校师生对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学习,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本校师生创作、整合信息的技能,倡导全校师生健康文明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加强对自己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建立起学校的资源库,让全校师生更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数字化的好处,为了更好地进行新课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保障。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4年4月),建立起完善的学校数字化管理中心,教师的人事档案管理将纳入学校数字化管理中心,同上级档案管理部门一起,组成档案信息数字化、将教师成绩管理系统功能扩大,扩大教师教学业务评价评估功能,其中包括教师的备课检查、作业的批改、试卷的讲评、学生的反馈、教科研方面的发表文章数目等等,都将纳入教师业绩管理。第三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2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上课节数占到该教师所上课总数的40%到50%甚至以上,100%的中青年教师都擅长将多媒体技术用到自己的课堂中,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电子备课系统,让该系统既涵盖教学备课的功能,又可以让教师不用借助其他外围软件或书籍,完成备课的全部过程。建立起有效的资源共建激励策略,在学校实际应用中,将发挥最大的辅助备课作用,同时完成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积累。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