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提纲(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提纲(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提纲1、区域的概念及其属性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基本属性:(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2、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有哪些一、自然资源量的评价评价主要目的: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的保证程度。二、自然资源质的评价 三、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四自然资源的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五、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2、的效应的评价3、对自然资源质和量的评价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对自然资源质的评价需要考虑因素: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即利用资源所付出的代价为人们接受的程度)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对自然资源量的评价需要考虑因素:a、自然资源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当前需要量的程度,亦即自然资源在合适的开发利用强度下的服务年限。如大型铁矿山和钢铁厂通常需要有50 年左右的铁矿石资源保证。b、对远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需求量的保证程度,即预测资源的远景需求量。4、区域经济特色由哪些因素决定区域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区域利益。5、区域产业结构的组成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施 7、区域基
3、础设施的组成交通运输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8、恩格尔系数、经济空间结构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10、技术进步的概念和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对技术进步类型的划分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将技术进步分为: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节约资本
4、型技术进步和中型技术进步11、技术引进或转移的类别和方式技术引进或转移的方式或途径:无偿转让和有偿转移 无偿转让就是不需付出报酬的技术转让;有偿转让方式是指需要支付转让费的技术引进或转移,也称贸易形式的技术引进。是转让方以直接经营的方式提供技术。12、GDP、GNP及二者区别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价值形态上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总和的价值。(本国常驻者、非本国国民)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区
5、别:核算原则不同。 (GDP国土原则,GNP国民原则)13、竞争力的概念及分类;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的概念;物质生活质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竞争力是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分类:(按行为主体不同)a、国家竞争力b、区域竞争力c、产业竞争力d、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定义:在一定体制下,一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 区域竞争力的定义: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区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区域内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PQLI(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是由
6、一些容易获得并能反映大多数人的不同基本需要的一系列指标组成得较为简单变的综合指数。包括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等。人类发展指数(HDI)测算人类发展水平的概要指标。包括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生活标准。14、如何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区域竞争力进行评价(详见课本157页)一、因素因子的确定二、对因素因子的属性进行调查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三、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四、因素因子分值计算.五、结果的排序和分析15、罗斯托、钱纳里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罗斯托:1)、传统社会阶段2)、起飞创造前提阶段3)、起飞阶段4)、成熟阶段 5)、高额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钱纳里: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发达
7、经济阶段 16、区域发展优势的概念及确定方法区域发展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确定区域优势的方法一般用表格:确定区域优势部门需要满足的区域因素对因素进行区分(指向性、重要、一般)将部门在布局上要求满足的条件与区域可能提供的条件进行比较(优、良、差)18、区域分工的模式1、垂直分工:指相关区域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2、水平分工: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3
8、、混合分工:同时并存19、按经济活动各部门中使用不同要素的比率,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分为哪几种第一产业:农业和采矿第二产业:传统工业部门和新兴产业部门第三产业: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为提高科技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部门和为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服务部门。20、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原则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二、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三、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1.产业结构合理配置与调整优化必须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2.必须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3.有利于加速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并为进口结构高级化创造条件。4.
9、有助于区域优势发挥,在优势产业基础上向地区专门化方向发展。5.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优势,减轻劳动人口的就业压力。6.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区域环境质量的提高。21、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制定要注意的问题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制定战略的依据、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区域发展战略既有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总体发展和部门的、行业的发展战略),也有空间开发战略。区域发展目标可以分成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大类,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总体发展目标是区域发展战略方案的高度概括,一般只用一二个具体的指标,加上适当的描述来表达。制订总体目标的目的:明确区域发展方向,概括追求的区域“理想模式”或
10、“理想状态”的总体面貌,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为实现理想的追求而努力。区域规划的具体目标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建设目标三个大类,每类之下又可分许多次一级的类别,形成一个战略目标系统。战略重点制定要注意的问题一是竞争中的优势领域二是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某一部门或某一地方出现问题会制约全局的发展,会影响到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那么该部门或地方便会成为战略重点)三是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四、战略重点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时期,各地区面临的环境和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会发生改变,因此战略重点会相应作出调整,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22、增长极正负效果是怎样产生的极化效果产生的原
11、因:一、规模经济效应 二、聚集经济效应扩散效果产生的原因:一、极化中心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二、极化中心的经济“外溢”作用三、政府的调节23、从地域空间形态看,极化和扩散各有哪几种形式向心式极化、等级极化(基层小节点,向区域次级增长极极化,而次级增长极又向首级增长极极化)、波状圈层式极化(极化现象是围绕极化中心向外作波状圈层式展开)核心辐射扩散、等级扩散、波状圈层扩散方式、跳跃式扩散24、边缘区域的分类、特点过渡区域(包括上过渡区域和下过渡区域)上过渡区域:具有资源集约利用和经济持续增长等特征。下过渡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处于停滞或衰落的向下发展阶段资源前沿区域:又称资源边疆区,一般地处边远,但拥有丰富
12、的资源,有开发的条件。有可能发展成为次一级的核心区域。25、圈层结构中各圈层的特征(一)内圈层的特征内圈层,可称为中心城区、城市核心区,是城市核心建成区。(二)中间圈层的特征中间圈层,可称为城市边缘区,它是中心城区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是城市用地轮廓线向外扩展的前缘。 一在位置上,处于建成区外围,是城镇与乡村的衔接地带;二在功能上,具有城乡二重性,发生着由乡村向城市的逐渐转变的过程 ;三在社会文化上是城乡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相互交错和衔接地带 ;四在空间景观上,是变乡村景观为城市景观。 (三)外圈层的特征外圈层可称为城市影响区,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农业活动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与城市景观有明
13、显差别,居民点密度低,建筑密度小。许多地方,外圈层是城市的水源保护区、动力供应基地、假日休闲旅游之地。外圈层中也许会产生城市工业区、新居住区的“飞地”,并且一般在远郊区都有城市卫星镇或农村集镇或中小城市。26、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投资水平下持续利用时的食物生产能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一定营养水平的人口数量。它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土地生产潜力,一是营养水平和人口数量。 28、反映土地利用状况的常用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1).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2)垦殖指数,又称土地垦殖率,反映土地开发程度和种植业发展程度。土地
14、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3)水面利用率,反映水面开发利用程度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4)耕地复种指数,又称耕地利用率,指每年实际播种使用的面积与已开发为耕地面积总量的百分比。5)草原载畜量,指每平方千米草原所放养牲畜的头数,是反映草原开发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草原载畜量=放养各类牲畜头数/草原面积6)建筑密度,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7)容积率,亦称建筑面积密度,指一定地块范围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整个地块(或建筑用地)面积之比。8)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数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
15、9、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应考虑的因素经济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生产、生活环境条件30、物流中心选址规划的过程,每个过程需要做什么工作选址过程:服务区划分、模拟选址、定位决策服务区划分:划定物流区的服务区域并排定选择划区方案的决策过程(保证规模效应、不影响服务水平)模拟选址:根据客户需求,用地理位置、重要性集中程度等信息,选定物流中心的具体位置。(运输成本最小)定位决策:对模拟选址的地理条件、建设条件进行调研,在许可的条件下,对选址进行调整,最后选定物流中心位置。31、旅游客源产生的动力旅游客源产生是由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三部分构成。内动力旅游者动机32、比较水、火电站布局要求的不同(1)火力发电
16、厂火电厂的布局必须从燃料产地、水源地、负荷中心三方面分析。有四种布局式a、接近负荷中心b、靠近燃料基地c、同时接近负荷中心和燃料基地d、两者之间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地方(2)水力发电厂利用天然水源发电(水量、落差)水电站布局要考虑的问题:a、受自然资源、开发条件的制约性大(水文、地质)b、受水源综合利用的影响和制约c、水利开发空间布局的可选择性小d、初期投资大,建设工期长e、淹没损失大,移民工作复杂f、水电生产的产销过程复杂33、基础设施建设的三种类型超前型、平行型、随后型34、机场位置选择应满足的条件一有充分的机场用地,合理设置跑道位置,留有发展余地。二、考虑自然条件,满足净空要求。适宜坡度
17、0.52,地基条件良好,少暴雨、大雾和鸟类,净空区内人工和自然障碍物的高度均有一定限制:在1500m 内小于8m,5000m 内小于200m。三、与城市有合理的间距。既不影响城市环境,又能在30min 内到达城市。一般要求机场距城市10km 以外、40km以内,距离过近或过远均不合适。四、与机场导航通讯影响的干扰源保持一定的距离。36、区域给水系统的组成区域给水系统一般由水源、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四部分组成。37、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1.拟定区域城镇化目标和政策;2.确定规划区的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3.原则确定各主要城镇的性质和方向,明确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经济联系;4.原则确定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各阶段主要城镇的人口发展规模、用地规模;5.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各级中心城镇的分布,新城镇出现的可能性及其分布;6.提出重点发展的城镇地区或重点发展的城镇,以及重点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建议。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