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共3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678120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共3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共3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共3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共38页).doc(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1 编制依据1.1. 施工图纸、图纸交底、洽商记要、设计变更1.1.1. 国家体育场电讯工程深化施工图 第六册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1.2. 工程变更EM_07_*15、设计变更DM_07_*151.2. 相关资料、标准、规范序号1. 名称2. 编号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5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 GB6830-866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

2、B50057-20008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 GBJ79-859信息技术互联国际标准 ISO/IEC11801-9510通讯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8711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20573-951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3-8613电磁兼容性标准IEC8011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6产品制造商的设计、制造及施工安装规范2 分部(分项)工程概况2.1. 系统概况国家体育场所配置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简称BA系统)对国家体育场内的各种机电设施进行全面的计算机监控管理,

3、如冷/热源系统、空调/新风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和设备,通过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监测、控制、信息记录,实现分散自主控制和集中人/机管理,为建筑物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建筑物的管理者提供方便的管理手段,从而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并降低管理成本。国家体育场中的建筑设备主要分布在以下地点:地下一层设备机房, 0 层机电设备用房以及其他楼层的设备机房等处。系统采用霍尼韦尔公司EBI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本系统中央监控设备设在零层中央控制管理室,对国家体育场的机电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并在两个冷冻机房、地源热泵机房处设置3台控制管理分站,相对独立地对冷源系统进行监控管理。中央网络层通过6台网关

4、,12条C-BUS联接DDC控制层,DDC控制器分布于各机电设备处。系统共配置了XCL5010控制器12台,XL50-FP 6台,XD50-FCL 64台。BA系统监控总点数为:模拟量输入(AI)458 点、模拟量输出(AO)143点、开关量输入(DI)2028 点、开关量输出(DO)484 点;共计3113 个点。配置的DDC控制器及输入输出模块的总点数共计4627点,系统冗余为32.7%。BA现场层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水管温度、压力、温/湿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防冻开关、压差开关,室内的温湿度,CO、CO2以及空气质量传感器。执行器:风阀、水阀执行器。水阀:电动调节两通阀、开关/调节式蝶阀

5、;启停控制:提供24V电源。2.2. 系统特点国家体育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选用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EXCEL5000楼宇自控产品,该系统符合中国国家行业标准JGJ/T61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26章“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S)”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整个系统完全满足招标文件中第三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技术规格的要求。2.3. 工程界面划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由于其主要功能是监控机电设备的运行,因此会涉及到许多相关专业,多个不同类型的接口界面。具体如下:2.3.1. 与电气(强电)设备安装工程界面1) BA系统220VAC供电电源:中央控制管理室统一设置UPS配电箱给BA系 统中央设备提供电源。DDC

6、箱就近从被监控的强电动力配电箱中接入220VAC电源。2) 被BA系统监/控的设备的动力配电箱提供故障、状态、手/自动转换的常开无源干节点接驳至BA系统的DDC箱;对于需要BA系统进行启停控制的设备,DDC将提供24VAC至设备的动力配电箱。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监控的设备动力配电箱按本方案及设计图纸中的系统监控点及图纸要求提供无源接点,供接驳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以动力配电箱(柜)接线端子排为界,端子排以外至DDC箱的管线施工为本系统负责敷设到位。端子排以内由电气(强电)专业完成。2.3.2. 与暖通空调专业的工程界面1) 本系统提供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的表冷/加热水电动调节阀(除动态平衡电动调

7、节阀之外)、湿膜加湿阀。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新、回、排风的电动风阀执行器2) 风机盘管温控器及水阀按本工程的暖通设计图纸配置,不在本系统范围内。3) 本系统提供的监控点表和图纸中对于冷热源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的无源接点提出相关要求,以动力配电箱(柜)接线端子排为界,端子排以外至DDC箱的管线设计为本系统负责敷设到位。冷热源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的群控由楼宇自控系统工程承包商完成。4) 冷水机组承包单位提供机组主控器通讯接口和通信协议以及数据通讯测试平台,接驳至楼宇自控系统,用以显示机组的运行参数。5) 楼宇自控系统提供相应的通讯协议、接口软件及通讯线,完成数据通讯软件的设计,能实现对机组启停的控制和机

8、组各类参数的采集监视。6) 热交换系统设备承包商完成该系统的群控,并提供通讯接口及通讯协议,本系统提供相应的通讯协议、接口软件及通讯线,完成数据通讯软件的设计,能实现对热交换系统运行的各类参数的采集监视;7) 煤气报警系统承包单位提供主控点通信接口、通信协议。2.3.3. 与供配电系统的接口界面要求供配电系统相关承包单位提供供配电系统和智能照明系统主控器通讯接口和通信协议以及数据通讯测试平台,接驳至楼宇自控系统,用以显示所有供配电系统和智能照明系统的运行状况。本系统提供相应的通讯协议、接口软件及通讯线,完成数据通讯软件的设计,能实现对供配电系统各类参数的采集监视和控制。2.3.4. 与给排水系

9、统工程界面1) 生活给水系统设备供应商完成生活给水系统的群控,并提供无源接点,接驳至楼宇自控系统,实现对生活给水系统各类参数的采集监视。并由BA系统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2) 生活热水系统设备供应商完成生活热水系统的群控,并提供无源接点,接驳至楼宇自控系统,实现对生活热水系统各类参数的采集监视。并由BA系统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3) 直饮水系统设备供应商完成直饮水系统的群控,并提供无源接点,接驳至楼宇自控系统,实现对直饮水系统各类参数的采集监视。并由BA系统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4) 排水系统相关承包单位提供无源接点,接驳至楼宇自控系统,并由BA系统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5) 给排水系统以动力配电箱(

10、柜)接线端子排为界,端子排以外至DDC箱的管线设计为本系统负责敷设到位,端子排以内由电气工程完成。6) 雨洪系统由相关承包单位提供主控站通信接口。7) 电伴热系统控制箱由相关承包单位负责安装,箱内应设有低温报警节点,本系统负责从下口端子排引至设备。2.3.5. 与电梯运行监控界面电梯设备供应商完成电梯的群控,并提供通讯接口及通讯协议。本方案包括设计软件接口,完成集成系统,监视每部电梯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运行状态等。2.3.6. 防雷接地系统工程界面本工程的接地采用建筑物联合接地网,从联合接地网起始端直接分别引线至机房和智能建筑配线间,并留有接地端子和等电位端子,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以上内

11、容由电气专业负责。楼宇自控系统接地线及等电位LEB端子箱,弱电房内的弱电系统设备的接地及等电位连接由弱电专业安装。3 施工部署3.1. 总体部署原则:1) 集中力量保质量、保工期。在人力、物资、机具上给工程施工以充分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应着眼于促进项目部组织好施工工作;2) 分阶段施工。由于施工工序多,我们把整体项目分阶段实施,力争做到忙而不乱,疏而不漏。三个施工阶段分别为线槽、管、线施工阶段;设备安装阶段;系统调试阶段;3) 配合施工,穿插作业,重点部位抢工。在不影响各专业的前提下,确保工程按期投入使用;4) 推行先进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5) 按照ISO9001的质量标准进

12、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不留任何质量隐患。3.2. 施工阶段划分: 国家体育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的施工分阶段地进行,施工过程依照先隐蔽后明设、先主干管网线槽后分支、先未端后前端、先外围后机房的顺序进行,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施工准备(包括现场准备、技术准备 、物资准备等)及预留预埋;第二阶段:线槽及管线敷设施工;第三阶段:线缆敷设施工;第四阶段:前端设备安装;第五阶段:机房设备安装;第六阶段:分系统调试和系统整体调试第七阶段:系统试运行第八阶段:系统验收第九阶段:售后服务4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基本任务:为拟建工程的施工建立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统筹安排施工力量和施工现场。施工准备

13、工作内容: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场外准备。4.1. 施工准备流程图4.2. 技术准备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通过施工单位自审,以及建设单位和(或)监理单位主持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的三方会审。使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及时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使其在施工开始之前改正,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一份准确齐全的设计图纸。从而使施工单位能够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顺利地进行施工,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最终建筑产品。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内容:1) 建筑总平面图与现场情况是否一致,以及电讯系统的设计功能和使用要求是否

14、符合卫生、消防、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要求。2) 查设计图纸是否完整、齐全,以及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面的方针和政策。3) 审查建筑总平面图与其它设计图纸在几何尺寸、坐标、标高等方面是否一致。4) 审查设备安装图纸与其相配套的土建施工图纸在坐标、标高上是否一致,掌握土建施工质量是否满足电讯设备安装的要求。5) 明确拟建工程的系统形式和特点,复核主要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审查设计图纸中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和技术要求高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检查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并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加以保证。6) 明确工期,分期分批交付安

15、装、使用的顺序和时间,以及工程所用的主要材料、设备的数量、规格、来源和供货日期。7)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的条件与设计图纸的条件不符,或者发现图纸中仍然有错误,或者因为材料的规格、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者因为施工单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及时修订时,应遵循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的签证制度,进行图纸的施工现场签证。在施工现场的图纸修改、技术核定和设计主要资料,都要有正式的文字记录,归入拟建工程施工档案,作为指导施工、施工验收和工程结算的依据。4.3. 物资准备材料、设备、配件、制品、机具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资基础,这些物资准备工作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完成。根据各种物资的需要

16、量计划,分别落实货源,安排运输和储备,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1) 物资准备工作程序2) 材料、设备准备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按材料、设备名称、规格、使用时间,根据储备、消耗情况,编制出材料需要量计划,储运方式安排,需用储存面积和构筑物要求。3) 配件、制品的加工准备按照配件、制品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消耗情况,编制出需要量计划,确定加工方案和供应渠道及储运方式安排,需用储存面积和构筑物要求。4) 施工机具的准备根据施工方案、施工进度,按照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进场时间等,编制建筑安装机具的需要量计划,确定施工机具供应办法和储运方式安排,需用储存面积等。机具及、设备、仪器仪表材料配置计划,如下表

17、:(1)管槽施工阶段拟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序号机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1电焊机BX1-200-2台42冲击钻GBH2SE台123液压冲孔器台34手电钻6108J1-KD-10A台205切割机ZE1110台56角磨机KG15台57砂轮机M3225台58台钻Z406台59弯管器20/25mm个2010人字梯3米副2011折梯3米副20(2)设备安装阶段拟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1兆欧表F1520台102接地电阻测试仪2C-8台 53万用表BT-100台54人字梯3米副105折梯3米副10(3)系统调试阶段拟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1无线对讲机1-5KM对1

18、02万用表BT-100台204.4. 组织准备1) 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我项目部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组建了项目组织机构,在电讯工程分部下设区域责任师,以积极配合、协调现场各区域的土建单位的施工,由电讯主管进行各区域责任师之间的配合、协调。项目部电讯工程组织框架图:项目经理现场经理施工队6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项目总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秘书员施工员预算员项目质量负责人施工队1现场工程师技术工程师2) 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根据该工程的工期要求和工作量,做好劳动力的统筹安排,选用素质高、技术水平好的专业施工队伍。并安排其进场前的安全、治安、环保、卫生等方面教育,并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质量标准和现场

19、管理制度培训。签定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书,完善用工手续。现场劳动力配备在严格遵照劳动力计划外,还应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施工进度计划,满足该工程工期要求。序号工种名称计划人数序号工种名称计划人数1电工102电焊工53材料加工员104配合(普工)45合计703) 向施工队伍、工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技术交底的时间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及时进行,以保证工程严格地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等要求进行施工。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技术交底工作应该按照管理系统逐级进行,由上而下直到工人队组。交底的方式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

20、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施工队、组及工人接受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技术交底后,要组织其成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弄清关键部位、质量标准、安全措施和操作要领。必要时应该进行示范,并明确任务及做好分工协作,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保证措施。4.5. 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如下:工程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筑材料(构件、配件、制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技术责任制度及施工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机具使用保养制度、技术交底制度、职工考勤、考核制度、工地及班组经济核算制度、材料出入库制度、安全操作制度4.6. 施工现场及场外的准备为确保本工程能够顺利施工,应对现场做如下准备工作:1) 造

21、临时设施;2) 安装、调试施工机具;3) 做好施工用配件、制品和材料的储存和堆放;4) 及时提供施工材料的检验申请计划;5) 做好冬雨季施工安排;6) 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制和试验;7) 设置消防、保安设施。5 主要施工方法5.1. 施工工序设计交底管、槽敷设传感器、执行器单体调试电缆敷设DDC安装接线控制室设备安装接线接口界面复核DDC单体调试系统联调系统试运行竣工验收5.2. 施工要点5.2.1. 安装前的设备检验 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5.

22、2.2. 设备安装位置的设置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正确选定安装位置; 施工前对设备安装位置的性质进行统计,例如:吊顶安装、墙面安装、顶板安装、管道安装、安装高度、位置等,做到安装之前心中有数;5.2.3. 设备支架安装 根据设备的大小,正确选用固定螺丝或膨胀钉; 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支架安装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5.2.4. 现场一次仪表设备安装 仪表在安装前和使用前应进行检查、校准和试验,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技术文件性能要求; 仪表和设备应安装在测量值能代表介质被测参数的位置,且便于维护和检修,不应安装在震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强磁场处; 仪表点的开孔位置应选择在管道的直线

23、段上,测孔应避开阀门、插头、三通等局部构件; 相邻两取源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且不小于200mm; 取源部件及仪表设备安装处无水、气渗漏; 仪表设备安装不应承受外来机械应力; 仪表设备的安装方向应正确,其外壳箭头方向应与介质流向一致; 将设备正确固定在支架或控制箱上; 安装必须牢靠、稳固; 根据线标和设计要求做好正确接线。5.2.5. 接线端接头处理 控制头制作应平整牢固,与BNC头接触必须正确有效; 接线头必须进行焊锡处理,保证接线端接触良好,不易被氧化; 做好线标。5.2.6. 施工安装记录 设备进场必须填写进场记录并报监理核准; 设备安装结束之后必须填写相关记录并转交下道工序;5

24、.3. 线缆敷设1) DDC电源线(包括AC220V、AC24V)、通信线缆分开穿管,分别敷设;2) 控制电缆、通信线缆等长度应逐条校对,尽量避免电缆的接续,如必须接续时,应将接续点放在桥架中,并在图纸上标注,以便今后维修;3) 线管配线前应清除管内的杂物;4) 所有的线缆应敷设在线槽或线管内,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而受损伤。5) 敷设多条线缆的位置应用扎线带绑扎,并做出标识。扎线带应保持相应间距,线缆扎线带的绑扎不能太紧以免影响线缆的使用;6) 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7) DDC箱内的线缆应排列

25、整齐,并绑扎在箱内的布线槽内,同时做出标识。线缆的敷设不得影响箱门的开启或关闭、设备的更换;8) 除非已进入DDC箱,所有线缆必须放置于线槽、线管内,不得外露,线管的接续必须按照工艺标准现场使用套丝接头、过线盒。9) 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10) 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5.4. 中控室控制台及设备安装5.4.1. 控制台安装 控制台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柜体离墙应不小于m,便于安装和施工; 底座大小与控制台相同,用角钢制作,高度

26、与防静电地板上标高一致; 底座安装应牢固,应按设计图的防震要求进行施工; 控制台安放应竖直,台面应水平,垂直偏差不大于,水平偏差不大于3mm,控制台之间缝隙不大于0mm; 控制台表面应完整,无损伤,螺丝应坚固,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应小于mm; 台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良好; 台内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接线端接触应良好; 台内机架、配线设备,金属钢管、槽道、接地体、保护接地、导线截面及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 所有台柜应设接地端子,并良好接入中控室接地端子排。5.4.2. 控制台设备安装 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

27、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施工前设备必须24小时通电检查,检查设备的稳定性,并做好设备通电检查记录,发现不合格设备及时更换; 设备与面板的之间缝隙应小于1mm; 设备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到位,标志齐全; 螺丝安装应牢固。5.5. 施工技术要求 现场控制器DDC安装要领与接线: 各DDC之间通信线一般采用双绞屏蔽线,以确保DDC之间通信正常。DDC按照设计要求的位置安装,或没有明确要求情况下,尽量安装在弱电间或监控机电设备附近。 安装时首先拿下DDC箱门,开好进线孔,再按DDC箱底四个开孔的尺寸在墙上用6mm的电钻钻四个孔,然后放入8mm的金属

28、膨胀螺栓,将DDC箱的四个孔分别挂在四个膨胀螺栓上,并且拧紧螺母固定住DDC箱,最后装上箱门。5.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调试要领5.6.1. DDC的调试:首先用万用表检查220VAC电源,然后打开电源开关,确认电源模板上的状态灯闪烁,即为DDC已开始运行,再用便携式电脑将已完成的数据输入DDC的控制模块,当控制模块上的网络指示灯闪烁时就代表此DDC已联上网络并和其他DDC相互连通。5.6.2. 中央控制室调试:首先连接台式电脑、打印机、数据解码器、UPS不间断电源和DDC,然后从DDC中读取已下载的数据,并将完成的各系统的平面图放入电脑中进行并联取得动态图,从动态图中便可控制、监测设备的运行

29、状态,如设备运行状态、启停状态、故障报警,温度、压力、流量变化等各种参数的实时数据,并可根据不同要求修改启停时间、数据参数和观察趋势图。从电脑中分别测试每个点,并从现场确认每个点的动作是否有误。5.7.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测检测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中央监控站、子系统(DDC站)与现场设备(传感器、受送器、执行机构等)来进行功能检测。5.7.1. 中央监控站的检测中央监控站是对楼宇内各子系统的DDC站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刷新、控制和报警的中央处理装置。检测的项目如下: 在中央监控站上观察现场状态的变化,中央监控站屏幕上的状态数据是否不断被刷新及其响应时间; 通过中央监控站控制下属系统模拟输出量或数

30、字输出量,观察现场执行机构或对象是否动作正确、有效及动作响应返回中央监控站的时间; 人为在DDC站的输入侧制造故障时,观察在中央监控站屏幕是否有报警故障数据登陆,并发出声响提示及其响应时间; 人为制造中央监控站失电,重新恢复送电后,中央监控站能否自动恢复全部监控管理功能; 检测中央监控站是否对进行操作的人员赋予操作权限,以确保BA系统的安全。应从非法操作、越权操作的拒绝,给以证实; 人机界面是否汉化,由中央监控站屏幕以画面查询、控制设备状态、观察设备运防过程是否直观操作方便,以证实界面的友好性; 检测中央监控站是否具有设备组的状态自诊断功能; 检测中央监控站显示器和打印机是否能以报表图形及趋势

31、图方式,提供所有或重要设备运行的时间、区域、编号和状态的信息; 检测系统是否提供可进行系统设计、应用、建立图形的软件工具; 检测中央监控站所设的控制对象参数,与现场所测得对象参数是否与设计精度相符; 检测中央监控站显示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是否完整、准确。 检测通信网络系统运行状况是否正常,传输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频率、误码率等。 网络传输的检测内容:中央监控站能够与任何一台子工作站进行连通;允许通信的工作站(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不允许通信的工作站(计算机)之间无法进行通信。5.7.2. 系统的检测子系统(DDC站)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下位机)计算机监控系统,对现场各种传

32、感器、变送器的过程信号不断进行采集、计算、控制、报警等,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到(上位机)中央监控站的数据库,供中央监控站进行实时显示、控制、报警、打印等。检测子系统的项目如下: 人为制造中央监控站停机,观察各子系统(DDC站)能否正常工作; 人为制造子系统(DDC站)失电,重新恢复送电后,子系统能否自动恢复失电前设置的运行状态; 人为制造子系统(DDC站)与中央监控站通信网络中断,现场设备是否保持正常的自动运行状态,且中央监控站是否有DDC站断线故障报警信号登录; 检测子系统(DDC站)时钟是否与中央监控站时钟保持同步,以实现中央监控站对各类子系统(DDC站)进行监控。5.7.3. 现场设备的检测

33、根据系统设计监控要求,电信号分为模拟量和开关量。传感器、变送器是将各种物理量(温度、湿度、压差、流量、电动阀开度、液位、运行状态等)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的装置。执行机构是根据DDC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工作的装置。现场设备的检测项目如下: 检查现场的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DDC箱安装是否规范、合理,便于维护; 检测信号测量和转换数据是否正确; 检测中央监控站所显示的数据、状态是否与现场的读数、状态一致; 检测执行机构的动作或动作顺序是否与设计的工艺相符; 当参数超过允许范围时,是否产生报警信号; 在中央监控站控制下的执行机构动作是否正常。5.7.4. 功能检测BA系统对建筑设备的监控通常是按功能

34、与区域完成的。因此,检测功能也是按区域进行的。以空调区域为例。空调区域是人们工作、休息的场所,在BA系统的控制下,空调系统应保证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良好的空气品质。检测空调和公共照明区域的项目如下: 检测中央监控站对空调系统的控制是否能按时间表进行; 检测空调区域温度、湿度是否与中央监控站显示数据相符; 检测室内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符合卫生标准;通过对以上三个层次和功能的检测,可以对BA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易操作性、易维护性、设备的安装质量、控制精度做出综合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通过整改使被检测的BA系统达到正常运行的功效。5.8. 现场设备安装5.8.1. 水阀执行器的安装

35、执行器应固定牢固,机械传动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执行器应按照图纸示意角度安装,不易倾斜或倒置; 手动旋钮操作开关使其开关到位,检查和调整实际开度是否与0-100开度指示对应正确; 按照图纸说明对应其电源和信号的端子接线; 应采用标准配件,旋紧进线的螺钮,防止接线拉扯端子和进入灰尘。水阀执行器的安装水阀执行器接线5.8.2. 风阀执行器的安装 执行器应固定牢固,机械传动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执行器应按照图纸示意角度安装,不易倾斜或倒置; 手动旋钮操作开关使其开关到位,检查和调整实际开度是否与0-100开度指示对应正确; 按照图纸说明对应其电源和信号的端子接线; 应采用标准配件,旋紧进线的

36、螺钮,防止接线拉扯端子和进入灰尘。5.8.3. 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其位置不能破坏建筑物外观的美观和完整性,室外形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雨防护罩; 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如无法避免则与之距离不应小于2米; 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高度差不应大于5mm。水道式温度传感器安装示意图5.8.4. 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安装 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

37、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的同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处;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2-3倍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口径的2-3倍时可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流速稳定的位置,不宜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速死角和震动较大的位置。水道压力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压差开关安装示意图5.8.5. 水流开关的安装 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

38、进行; 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水流开关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处; 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 安装位置应便于调试、维修。5.9. 系统调试1) 现场控制器检查 硬件及其组态是否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掉电保护,数据存储。 报警处理。 点趋势存储。 监控区域的划分是否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结构选择是否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输入输出信号分配是否考虑预留。 设置的位置是否合理。2) 电源检查 系统用电负荷的总容量是否符合系统要求。 供电质量是否稳定,电压波动10%。 UPS容量是否符合要求。3) 线路敷设的检查 桥架的敷设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39、 电源线与信号线敷设是否充分考虑相互的干扰。 信号传输的距离是否满足系统的要求。4) 系统网络 网络布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网络传输介质是否充分考虑可靠性。 网络自检功能。5) 中央监控站硬件及其组态 中央监控站服务器和监视器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打印机的配置是否方便报警信息的输出。 中央监控站硬件及其组态是否方便纳入BMS大网。6) 系统软件下位控制软件: 模块化,工艺流程与图形编程相结合的组态方式。 通用模拟量输入类型应由软件设置。 I/O点数据库建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控制管理功能是否达到设计的效果: 设备的逻辑控制 PID调节 设备运行累计功能 间歇运行 温度再设定 优化启动时间 上

40、位监控软件 系统是否提供模块化实时数据库结构。 系统是否具备可组态的安全级、控制级和区域级设定。 安全级不小于6个,控制级不下于255个。 操作员界面是否友好,是否提供了面向对象的图形设计方式。 组态画面最少包括: 建筑结构图、平面图 系统流程图 设备运行图 报警摘要显示 趋势显示 报表显示 分组显示 系统诊断显示 报警类型及优先级管理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趋势显示方式(比如单棒图、双棒图、三棒图、多线图、X-Y图、数字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系统是否提供标准报表和任意报表生成工具,报表的类型和格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历史数据采集间隔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系统提供的DDE及API接口与集成系统的

41、数据交换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系统与第三方设备接口(比如:冷冻机组,电梯)通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5.10. 设备调试5.10.1. BAS系统出厂测试 所有BAS系统设备在出厂时均要按ISO9001标准进行测试。要对设备的每一个点进行测试并做详细的记录。5.10.2. DDC 加电检测 Excel 50 加电检测步骤: 对DDC盘内所有电缆和端子排进行目视检查,以修正显性的损坏或不正确安装。 确认安装按安装手册详细步骤实施完毕。 检查接线端子,以排除外来电压。 在控制器逻辑模块安装之前完成底座安装和现场接线。 确保控制器屏蔽接地连接的完整性。5.10.3. 不正确现场接线的检查使用万用表或数字电

42、压表,将量程设为高于220V的交流电压档位,检查接地脚与所有AI、AO、DI、DO间的交流电压。测量所有AI、AO、DI、DO信号线间的交流电压。若发现有220V交流电压存在,查找根源,修正接线。5.10.4. 接地不良测试 将仪表量程设在020K电阻档。 测量接地脚与所有AI、AO、DI、DO接线端间的电阻。 任何低于10K欧姆的测量都表明存在接地不良。检查敷线中是否有割、划破口,传感器是否同保护套管或安装支架发生短路。检查第三方设备是否通过接口提供了低阻抗负载到控制器的I/O端。 为毫安输入信号安装500欧姆电阻。 按I/O模块表设置模块地址并安装模块。5.10.5. 通电 先不安装电源模

43、块,将DDC盘内电源开关置于“断开”位置。此时将主电源从机电配电盘送入DDC箱。 闭合DDC盘内电源开关,检查供电电源电压和各变压器输出电压。 断开DDC盘内电源开关,安装电源模块和CPU模块,将DDC盘内电源开关闭合。检查电源模块和CPU模块指示灯是否指示正常。5.10.6. 准备XL50下载程序 将XI582通讯线插入CPU模块的BPort接口。如果用XI584模拟XI582。首先连接BPort接口,然后双击XI584图标3,从主菜单中选择模拟XI582。 将XL50通电(如果未通电的话),按一下CPU模块上的复位按钮将CPU复位。 回车键 在上述显示中的“CONTINUE”应处于黑底白字

44、的反转模式。这表明了光标的当前位置,使用向上箭头键移动光标至“CON.NR.1”位置、此时数字“1”处于黑底白字的反转显示模式。按回车键,数字“1”由反转显示模式变为闪动模式(注意在XI584中为粉线底色); 使用,键选择所要求的控制器编码。按回车键以确定所选择的编码。等待510秒后,新的控制器编码将退回闪动模式进入反转显示模式。这表明控制器编码修改已完成。使用向下箭头将光标移至“CONTINUE”处按回车键; 使用向下箭头键将光标移至“REQUEST DOWNLOAD”处,按继续键 至此已完成为程序下载而做的控制器设置。5.10.7. 下载XL50DDC应用程序下载/上载XL50DDC应用程

45、序的详细步骤如下: CARE的最上层菜单中选择“Database”“Select”项,打开要做下载的项目(Project)和控制器。 从最上层菜单中选择“Controller” “Translate”。 CAREDDC转换器菜单出现后,从顶层菜单中选择“Operating Sequence” “NEW”。 从可选的操作模式中选择“XL50 BWMMI V1.3”,然后点击 “OK”。 从最上层菜单中选择“File” “Translate”。 当CARE为选择的控制器,做完DDC数据变换后,选择“ File” 选择“ Controller” “Tools” “XI584”。 从XI584的最上层菜单中,选择“Utilities” “File T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