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三稿(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三稿(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摘 要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是独立于审计主体之外的原因即主观原因,诸如审计主体面临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如果社会公众审计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增强,可降低审计风险。反之就会产生或增加审计风险。二是被审计单位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直接关系到审计风险。是审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没有必要因为风险的存在,而不敢进行审计。只要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仍可对客户进行审计。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
2、可以促使我们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关键词:审计风险防范措施1、 摘要格式不规范;2、 内容方面请参考以下摘要的写法:摘 要(要求150-300字左右)民营企业现阶段主要包括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私人股东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具有数量众多、地域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等内在特征。大量数据资料表明民营经济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个方面的观点来看,民营企业融资呈现瓶颈,我国民营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成为燃眉之急。近几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呈现业务量增长迅速、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区域性市场初具规模等特点。票据市场中票据融资新模式,具有
3、融资成本低、效率高、方式灵活等优点,民营企业融资偏好以及银行利益驱使等原因都表明票据融资在民营企业开展的可行性。基于当前票据融资风险性较高、规模较小、规范性差等不足,提出从政府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企业诚信建设等建议来促进票据融资在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创新 票据市场 商业汇票1.引言在审计实践中,尽管审计人员实施了合乎规范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但仍然存在着作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而一旦作出错误的审计判断,就会导致某种不良后果,因而审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4、。只有从根源上了解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规避与防范风险。本文从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措施谈几点认识。2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2.1 审计风险的含义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柯勒会计词典把审计风险解释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
5、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7年最新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与
6、国际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基本相同的。由于审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审计也需支持成本效益原则。这些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因此,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22审计风险的特征22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
7、,但一般难以消除。因此,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即使是详细审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管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仍存在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而已222审计风险的普遍性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从总
8、体来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抽样技术局限性等。从每一个具体风险看,也是由多因素组成。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ultimate audit risk)。因此,对最终审计风险的控制,也就取决于对上述各种风险的控制(Anthony Ateele,1992)。223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
9、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如果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假如这种错误被人们无意中接受,即不再进行验证,则由此而应承担的责任或遭受的损失实际没有成为现实。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224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
10、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肯定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审计人员才会努力设法避免减少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才有意义。倘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则由此承担的责任并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因为这种审计人员故意的舞弊行为谈不上再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而这种行为本身就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应承担法律责任。2.2.5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审计要为其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风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基础审计进一步发展到风险审计表明,审计职业界并未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捆
11、住手脚而失去其活力,而是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不必害怕审计风险,虽然审计人员的责任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一旦其发生,其可能对审计职业的影响也是重大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没有必要因为风险的存在,而不敢承接客户。只要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仍可对客户进行审计。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可以促使我们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226审计风险组成要素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中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12、审计风险组成要素可见,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要素构成。3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审计风险客观存在而且普遍存在,而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很多,主要有:31审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主要是指独立于审计主体之外的原因,诸如审计主体面临的社会环境、环境、环境、环境等。社会环境是指公众素质、舆论导向等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如果社会公众审计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增强,便会积极主动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严格核算,降低审计风险。反之就会产生或增加审计风险。3.1.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经济政策、经济成份、经济体制、经济法规等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
13、区域国际化等给审计单位带来复杂化,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改制、拍卖、兼并、政策性重组等,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及时全面地反映和评价,导致审计人员获得信息不真实,作出审计结果不准确,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3.1.2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指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影响,既有国家宏观层次上的法律环境影响,也有地方层次上的法律环境影响。审计工作的依据是各级人大、政府和行业部门颁发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意见等,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不具体、不科学或与审计工作实践不衔接,审计人员就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增加风险机会。3.1.3审计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审计环境是审计人员进
14、行工作的外部环境主要经济环境,我国经济体制及与之配套的各种制度均处于不断地变革之中,经济成分也越来越复杂,不同经济成分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差别,相应他们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也有时滞后于财务会计制度的变革,这也就相应的增加了审计风险。3.1.4审计方法存在一定缺陷。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审计人员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他们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抽取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查,而抽取的样本及其代表的整体主观结论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可能存在一定偏离,从而形成一定审计风险。32审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被审计单位治理
15、结构是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直接关系到审计风险。3.2.1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其审计主要依赖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若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可靠性,就会造成一定的审计风险。以企业为例,公司治理结构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通过竞争市场所实施的间接控制,即外部治理机制,其中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即内部治理机制,通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班子构成。3.2.2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被审单位经济活动记录都已变成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
16、动完成,然而储存在电脑中的会计信息很容易被修改、删除或转移,并无明显的痕迹,从而也就加大了审计风险。在我国的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外部所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已变得日益激烈,但是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仍然缺乏竞争,因此外部治理结构是不健全的,另一方面,内部治理结构大多形同虚设,缺乏权力监督制衡机制是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最大弊端。制度安排不合理导致国有公司董事会没有活力,企业内部“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董事会成员大多由企业内部经管人员担任,代表所有者利益的董事长和代表执行机构的总经理通常由一人担任,形成一人大权独揽局面,而无数重大财务案件都是由位居绝对统治地位的所有者(或管理者)造成的。4审计
17、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针对上述风险及其原因分析,为了防范审计的风险,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国家应加强有关制度、法律建设,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提高责任认识,加强风险意识,加强道德建设,不断学习,提高执业水平。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4.1.1外风险的规避规避这里所提的规避与防范“措施”应能解决或减弱第3章所提到的“问题”,从本稿看,没达到这个要求。我们通过认识审计风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避和防范,只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审计就是成功的。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规避与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环境建设
18、优化,强化约束机制,加大违规经济成本,当然,加强自身建设,也是防范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重要方面,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4.1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一方面国家应加强有关制度、法律建设,为审计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同时,审计应提高责任认识,加强风险意识,加强道德建设,不断学习,提高执业水平。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建设包括政企及政所关系的调整、整个社会诚信水平提高、企业管理者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等诸多内容。在此,首先重点强调的是政企、政所关系的调整,我们应当完善体制改革,彻底断绝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亲缘”关系。政府一方面只应履行其应履行的职责,从宏观层面上对市场进行管
19、制,不再将公司上市、企业发展作为自身的政绩,另一方面还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为市场主体,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让市场来说话,运用市场机制,促使企业健康发展,如果企业发展不如人意,政府也无须为其提供保护伞,也不再为之施压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从而使注册会计师有一个较宽松的便于执业的政治环境。规范审计程序,保证质量4.1.1严格执行审计法及实施条例。 标题后面不加标点,类似地方自行修改。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到依法作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书等每个环节,都要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对审计事实清楚、引用法律法规适当,但因违
20、反法定程序而在复议、诉讼中被撤消具体审计行政行为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审计机关要引起重视。4.1.2.强化控制制度,执行各环节的规范。能够减少审计风险。在准备阶段,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找出其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做好明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实施阶段,首先审计取证是规避风险的关键,审计人员取得的证据必须充分、有力、合规、合法、客观、真实,具有可证性,收集的证据一定要经过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和有关人员共同签章才有效,若任一方拒绝签章,审计人员应注明拒绝签章的原因,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其次,应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制作的“ 原始凭证”;最后,审计人员应严格自
21、律,自觉执行执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则;报告阶段,提交报告前,应对审计工作底稿中有关重点问题、重要程序和对审计报告有直接影响的部分进行认真复核,确保准确无误。审计人员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不能凭工作经验和领导意图来做出结论。同时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监控制度、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4.2 搞好审计风险预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4.2.1.搞好审前调查,预测潜在风险。通过调查事先掌握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调查结果与实际不符可及时调整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审计范围。4.3完善承诺制度,化解审计风险新的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对审计承诺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不可忽视。审计承诺书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对
22、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无账外账薄和资产等做出承诺,对担保、抵押、诉讼、关联交易、期后事项等做出说明,以界定责任;并可要求被审计单位法人代表对负责提供会计资料、在审计证明材料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上签署意见的人进行授权,由被授权人(或法人代表本人)负责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全面征求意见,防范和化解这方面的审计风险。4.4建立风险制度与激励约束机制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审计组织内部的全面管理制度,即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层次、各岗位的责任和权限,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监督,出了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分清责任。有了风险责任机制,还需有激励约束机制,要解决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问题,关键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
23、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在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中,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重要环节、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二要奖惩并重,让干好的尝到甜头,干不好的吃到苦头;三要有刚性,制度本身不能含糊其辞,执行中要坚决兑现,不能失信而动摇大家执行制度的决心;四要有科学严格的考核方法,对每个审计项目,每人工作质量和成果给予准确、合理的评价。4.5认真听取被审单位意见在审计中,应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介绍和汇报,尽力掌握全面情况。对审计查证的事实取得被审单位有关人员认可,多倾听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时,要认真听取和分析被审单位的阐述和对方的申辩,对形成申诉的客观因素,应给予充分考虑。遇有争议的问
24、题应进一步深入查证和调查,加以分析判断,彻底弄清事实,辨明是非。对审计不当和失误的定性和处理,要坚决及时纠正,不要因顾及面子而强词夺理。5总结总之,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 上市公司舞弊造假的手段也不断更新, 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 在审计中保持怀疑态度, 将财务报表公允表达与查找舞弊并行。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将会大大地减少和避免审计风险, 提高整个业界的执业水平, 对上市公司的舞弊也会产生很大的威慑力,同时,既保证了被审计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审计风险,保证了审计质量,实现了审计目标。,风险总是存在的,但只要认真谨慎去对待、控制、防范,就能
25、期望消除或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成功的达到规避与防范审计风险。论文的格式还是有些地方不规范,请逐条对照网校的格式要求调整。参考文献1刘宇.浅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商业经济.2012(01) 2袁红华.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农业会计.2012(02)3张艳.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防控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1)4陶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2(07)5陈明旻.浅析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2(05)6陈蕾.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5) 7李博.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J.辽宁经济.2012(04)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