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2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651883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2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2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 言在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质量成为决定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除了少数高端企业依靠品牌商品通过高价来占领市场外, 绝大部分企业只能靠推出质优价廉的商品来生存发展即依赖于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来帮助企业获取必要的利润。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能够将质量管理活动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联系起来,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为企业生产过程的改进和成本降低提供重要依据,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质量就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即产品或服务的特性是否达到了顾客的基本要求,而衡量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不良质量造成损失的

2、量化方法就是质量成本。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大部分企业的损失成本占整个质量成本的70%,个别企业甚至高达80% 以上,可见质量改进的潜力很大,亦称作挖掘“矿中黄金”。但是,高质量未必代表必胜的优势,未必能使企业获得高利润,这是因为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提高一般是以企业人力、物力、技术以及管理等资源的成本的提高为代价的,这样最终有可能抵消由于质量提高而带来的利润获得。我国于上个世纪70 年代开始研究质量成本控制,然而由于多方原因,导致我国质量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进展缓慢,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质量成本管理从保证产品质量支出的有关费用和未达到既定质量标准付出的代价入手,探求以最少的质量资本投

3、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已成为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 为了迎接全面质量管理的挑战, 质量成本管理在世界上的许多企业都得到了实际运用, 大部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我国于上个世纪70 年代开始研究质量成本控制,然而由于多方原因,导致我国质量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进展缓慢,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进一步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对于贯标后的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控制质量成本, 提高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问题。一、 质量成本管理的概述质量成本管理是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一种应用管理技术,通过企业质量成本的分析、预测和计划并

4、制定相应的控制决策方案和统计核算,最终达到从质量中要效益的目的。1.1 质量成本管理的背景及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鲍姆首先明确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20 世纪80 年代,菲根鲍姆进一步发展了质量成本的内涵。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朱兰博士“矿中黄金”理论的提出,使质量成本理论更趋完善。此时,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由统计质量管理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进而把产品质量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这对深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改变企业经营观念都有着重要意义。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整体控制而达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质量成本管理大体上

5、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标准化质量成本管理、统计质量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1994 年在美国质量管理年会上说过:“如果20 世纪将以生产率的世纪载入史册,那么21 世纪将是一个质量的世纪”。全球化的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对于风险、成本和利益的质量最佳化要求,迫使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中着手于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我国自1979年引进质量成本的概念,到1987年4月正式实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第一部分,对质量成本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同时,各企业根据国家标准建立了一系列管理程序

6、和相关制度,由此逐步推动了质量成本管理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并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1.2质量成本的含义质量成本指企业为确保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当质量发生不满意时所遭受的损失之和。这就是说,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管理活动所支出的费用和由于质量损失所造成的损失费用的总和。其基本内容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等。1.3质量成本最佳点的确定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质量成本总和达到最低,即选择质量成本线上最低的一点。在一般情况下,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与产品质量同方向变化,而损失成本(包括内

7、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与产品质量水平呈反方向变化,总体上说,产品质量和质量成本是互逆的。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提出最佳质量成本模型,就是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寻求质量成本的最佳点。在朱兰模型图中,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即我们所说的鉴定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由低向高呈上升趋势;而质量损失(即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之和)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这两条成本曲线的交点,同质量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处在同一条垂直线位置上,即为最佳质量成本。1.4质量成本的核算质量成本的核算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期核算,一般以一月为一周期进行核算。具体可分为以下步骤:(1)审查质量费用,必须

8、根据质量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划分质量费用和非质量费用,将符合质量费用定义,在质量成本开支范围内的费用计入质量成本,这是组织质量成本核算的首要步骤;(2)归集质量费用,经过审核无误的质量费用,根据质量费用形成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运用专业知识判断将各类质量费用按照质量成本项目进行归集,计算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及外部损失成本;(3)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成本统计报表系统实施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是企业质量成本统计报表系统,财务部门应对企业内部各单位建立相应的财务统计报表,并对相关职责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监督考核,以确保财务统计报表科学、准确、合理。(4)制定合理的质量成本核算的频率和方式在制订质量成

9、本核算的计划时,要对企业涉及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活动按五大类质量成本进行分类、列表,并一一对应相关的职责部门,然后确定各项成本统计核算所需要配备的表单以及统计核算的时机和频率,具体核算实施和执行的频率方式可参考以下附表执行。(5)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整理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应采用各级负责、逐级上报,财务部门统一归口汇总的原则进行。对于各级单位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财务部门可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系统性或区域性、抽样调查、核实,以保证所统计的质量成本数据真实有效。1.5质量成本的相互关系预防成本: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活动费和行政费、质量教育培训费、新产品评审费、质量情报费及过程控制费。鉴定成本:是为评定

10、质量要求是否被满足而进行实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外购材料实验检验费、实验室或其他质量服务费、检验费、试验费、核对工作费、试验检验装置调整费、质量审核费、外部担保费、顾客满意调查费、其他鉴定费用等。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前因产品不合格或存在有质量缺陷所导致的费用或收益损失。一般包括报废损失、返修费用、停工损失和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内外审纠正措施费等。外部损失成本:是在产品出售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 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和投诉损失费等。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企业适当增加预防成本, 可以使损失成本和鉴定成本下降, 最终导致总质量成本的降低, 让质量成本转化为公司的利润。1

11、.6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1.6.1 国内所与国际所水平悬殊质量成本管理是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一种应用管理技术,通过企业质量成本的分析、预测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决策方案和统计核算,最终达到从质量中要效益的目的。1.6.2 从广义角度理解质量成本概念1. 质量不足成本和质量过剩成本都属于质量成本。进行质量成本管理, 首先必须对质量成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质量不足成本和质量过剩成本都属于质量成本。2. 质量成本支出常常是隐性的, 相互关联比较紧密, 很难完全测定出来。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 企业在进行核算时很难完整地发现相关项目, 即使被发现, 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1.

12、7质量成本管理的分类1.按质量成本可控性方面可将质量成本分为可控质量成本和不可控质量成本2.按质量成本发生性质分类:预防成本、鉴别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外部缺陷成本四类3.从产品与设计质量的符合方面质量成本可分为符合成本和不符合成本,也称为自愿成本和被动成本4.从质量成本价值补偿的角度可以分为显性质量成本和隐性质量成本。1.8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过程和方法(一)质量成本管理策划是企业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策划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企业产品特征、企业规模、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策划和规划。策划后的效果应适应本企业实际状况,并将质量成本控制在“合理质量”范围内,从而达

13、到成本合理、质量稳定、企业效益递增的目的。质量成本管理就是组织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和计划、统计、分析、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质量成本的预测和计划是展开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分析和控制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二)建立质量成本管理流程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它涉及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服务等多个环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流程,为企业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落实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流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进行质量管理首先要确定最佳质量成本水平。最佳质量成本水平应是内、外部故障成本与预防、鉴定成本相等时的成本水平;其次要进行质量成本预测,结合企业的发展,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质量成本目标值做出

14、预测;第三,做出质量成本计划,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变动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具体分析质量成本总额、构成、与企业经济指标的比较、故障成本,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成本控制。(四)质量成本的核算实施1.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成本统计报表系统实施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是企业质量成本统计报表系统,财务部门应对企业内部各单位建立相应的财务统计报表,并对相关职责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监督考核,以确保财务统计报表科学、准确、合理。2.制定合理的质量成本核算的频率和方式在制订质量成本核算的计划时,要对企业涉及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活动按五大类质量成本进行分类、列表,并一一对应相关的职责部

15、门,然后确定各项成本统计核算所需要配备的表单以及统计核算的时机和频率,具体核算实施和执行的频率方式可参考以下附表执行。3.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整理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应采用各级负责、逐级上报,财务部门统一归口汇总的原则进行。对于各级单位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财务部门可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系统性或区域性、抽样调查、核实,以保证所统计的质量成本数据真实有效。1.9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3. 1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主要是对内部和外部损失进行统计、分析和控制, 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 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以生产成本而言, 它是反映企业经营

16、情况的一个综合指标, 而质量成本有其独有的特点, 它是机会成本,是通过质量改进的办法来减少损失, 几乎不需要添置设备、增加人员、进行复杂的技术改造, 其投入少, 而得到的收益大都转化为纯利润。3. 2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质量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推行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 由干质量成本是从经营角度用货币语言来描述和反映情况, 说明质量对成本、利润的影响。这就能为领导提供改进和提高质量的直观为信息, 企业领导进行质量决策提供了依据。3. 3推行质量成本管理是监测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手段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协调有效, 可以从

17、多方面进行评价, 而质量成本是从与质量有关的成本方面对质量体系进行监测和评价。进行质量成本的数据统计、核算、分析, 可以及时掌握产品质量情况和质量改进情况, 还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情况, 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对分析质量体系工作的有效程度和体系为达到质量目标的适用程度进行监测, 同时通过质量成本指标体系的分析, 判断质量成本是否处于适当范围, 可以综合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所以质量成本是经常性的监测评价质量体系的经济手段, 它使质量不断改善, 健康协调地发展, 从而推动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深化。总而言之, 质量成本是一种变动成本, 随着质量水平的变动而变动, 可以从分析其变化趋势中探求最佳的

18、制造质量水平。同时, 它又是- 种机会成本, 着重于分析和预测可能或应当发生的经济活动。他从财务的角度来衡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 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补充。企业如果能有效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使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达到合理的比例, 接近最佳质量成本管理点, 就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所以推行质量成本管理有利于搞好计划与预测工作, 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二、质量成本管理的国内外现状分析及取得的成绩许多国外先进企业在质量成本控制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 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下,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国内企业基本上都将

19、质量控制工作摆在了首位,重视质量控制的同时而忽略了质量成本的管理。2.1 国内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分析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下,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国内企业基本上都将质量控制工作摆在了首位,重视质量控制的同时而忽略了质量成本的管理。而且既使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企业也存在着下列问题:(1)对质量成本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内大多数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时都将重点放在保证产品质量上,对随之发生的质量成本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控制,增加了生产成本,失去价格竞争力;(2)没有加强企业财务部门的质量

20、职责。由于生产成本本身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出企业质量管理的效果。财务部门要对质量成本进行独立建帐,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以价值形式反映出质量管理的效果;(3)没有做好质量成本基本数据的记录和汇总工作。大多数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定的质量记录制度,然而这些记录大都不全面,未进行系统地汇总和分析;(4)在制定设计标准和检验标准时未能考虑到质量成本的因素。企业应在满足客户要求同时,将标准定位于一个兼顾质量和成本的尺度上;(5)确定质量改进项目和改进目标时并非以质量成本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在质量改进程度上也有经济上的限制,质量改进的目标应根据经济的限制而确定。目前我国企业在改进选项和改进目标上带有一定的盲

21、目性。这种做法对于提高质量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很容易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负作用。相对而言,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很多企业管理者不知其为何物。有的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抓质量,可是回头一看,质量有所提高,可成本上去了。所以引入并运用质量成本管理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极其重大意义。2.2国外一些先进企业应用质量成本控制取得的成绩被誉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 现已被德国戴姆勒- 奔驰公司兼并) 在1990年由于来自日本及欧洲汽车工业的激烈竞争正面临困境, 产品价格以及质量比不上竞争对手, 维修服务成本较高, 导致产品的销路一路下滑

22、, 利润大跌, 销售商不愿意代理该公司汽车, 订单下降幅度很大, 克莱斯勒公司的现金流在缩减, 盈利在下降, 股票价格一度低至每股10美元。传奇经营天才亚科卡一项关键的举措就是引进目标成本管理, 大力加强质量成本的控制, 从前期质量策划、检验、评估一直到售后服务都做了许多工作。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 销售价格随之下降, 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 更易打开市场销路, 订单大增。克莱斯勒的股票价格由1990年的每股10 美元上升到1995 年的每股54 美元。收入增长了70%, 汽车与卡车的市场份额也增加了2. 1 个百分点。再如本田汽车公司在重新设计新款畅销车“思域”时, 也大力推广质量成本控制, 改

23、进的地方有: 将仪表盘的时钟刻在收音机显示器上, 简化车身铰链, 重新设计保险杆、挡泥板和其他部件, 以减少组件, 降低生产成本; 再如福特汽车公司的新产品设计项目“福特产品研发系统”可以加快新车研发、改善设计质量并节约设计成本。该系统以网络为基础, 集中全球范围内福特工程师的研发能力, 使之竭诚合作。三、当前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 质量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问题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是“以人为本”,它要求企业“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在很多企业中,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不够, 以至于整个企业的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都较差,所以并没有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即使已经实施

24、,质量成本管理也只是制度上的、表面上的,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忽视企业全员质量成本管理。为了加强质量管理, 企业都设立了质检部门, 对出厂产品质量把关, 同时, 由质检部门或会计部门对企业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基于这样一种管理格局, 许多人认为质量成本管理是质检及会计部门的职责, 实际上企业质量成本的形成是企业许多部门共同协作的结果。(二)质量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比如,将成本与质量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未能充分认识产品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企业管理者要么强调产品质量,而对产品成本关心不够,要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产品质量。其次,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侧重点偏向一方。我国多数企业比较

25、注重采用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等绝对成本控制措施,而对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成本控制方法重视不够。只将工作重点放在那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和费用上,如降低物品采购价格、节省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等,而对于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似乎不易被“看见”方面的成本的降低,则很少考虑,如减少管理工作失误、提高服务质量等。3.2 质量成本管理的权责制度问题质量成本责任分担不清。质量问题难以分清责任的承担者,阻碍了企业进行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和制定改进对策。忽视质量成本的全员管理。为了加强质量管理, 企业都设立了质检部门,对出厂产品质量把关,同时,由质检部门或会计部门对企业质量成本进行核算。

26、基于这样一种管理格局, 许多人认为质量成本管理是质检及会计部门的职责,而与自己部门无关。在企业内部,技术部门只负责技术和质量,销售部门只负责销售量,采购部门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入库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企业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企业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另外,我国很多企业对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不科学,很多企业的绩效评价不注重产品质量,而是以生产进度和产品数量作为考核重点。再加上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见效较慢的工作,造成有些管理者为得到赏识和提拔,往往不愿意花大力气抓质量工作,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3.3 质量成本管理的管理体系问题质量成本的管理没有与会

27、计准则相互衔接,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否,有的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质量成本的核算重要性,即使是生产比较稳定、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已经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企业,在这方面仍做得不是很好,出现质量成本数据的正确归集和统计非常困难和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奖励制度等情况,从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无以从质量成本的核算中得以提高。(一)单纯注重产品生产中的质量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国际质量标准ISO8402 定义产品质量“是产品或服务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这种“满足”又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是产品设计所做到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程度, 称为“设计质量”

28、, 其二是产品与其设计要求一致程度, 称为“符合质量”。当前流行的观念是“质量成本的对象是产品的符合质量”, 而忽视了产品的设计质量对产品质量成本的影响。(二)传统理论认为, 产品质量是严格检验的结果。检验越严格, 淘汰的产品越多, 由此而产生的质量检验费用越高, 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成本。因此, 我国多数企业在质量成本控制上, 比较注重采用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等绝对成本控制措施, 而对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成本控制方法重视不够。(三)未能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在成本管理体系中,企业领导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系加以约束和激励

29、。而现行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忽视了质量成本管理组织工作的作用。我国大约有60% 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操作性,对实际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起不到多大作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难以高效、成功地开展,企业目标的实现受到了阻碍。(四)注重生产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而忽视了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对于质量成本对象的界定,当前企业流行的观念是“质量成本的对象是产品的符合质量”。所谓符合质量,是指产品与其设计要求一致程度。这种观念只考虑到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而忽视了产品设计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程度对产品质量成本的影响。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各种管理水平和保持这种水平的成本是在市场计

30、划中加以权衡比较确定的,所以企业制造出来的产品要能够真正做到既满足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又是顾客付得起的价格。3.4 质量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问题质量损失分析方法不当。对已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企业调查后发现,多数企业是在数字上作简单比较后就下结论,未能很好地利用有关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不利于质量成本预测和决策。3.5 质量成本管理的核算相关问题(一)没有做好质量成本基本数据的记录和汇总工作。大多数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定的质量记录制度,然而这些记录大都不全面,未进行系统地汇总和分析;(二)质量成本具体核算中可能存在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不准与企业传统的成本的核算不同,质量成本的核算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建立

31、在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上,所以在有些时候可能会由于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造成判断失误,使质量成本的核算不够准确,从而影响质量成本的分析及评价。(三)质量成本核算失实失效。部分企业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不够妥当,使企业质量成本核算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质量状况。同时,许多企业没有很好地建立相应的质量成本核算体制和工作程序。四、企业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及对策4.1 加强宣传和培训企业要完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首先要提高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质量成本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其次,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离不开广大员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各企业可以通过开办关于质量成本知

32、识的学习班,向员工讲清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高他们对质量成本理论的基本认识,使员工相信质量可以提高、成本可以控制,并愿意长期为之努力。首先, 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产品质量的关系, 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 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 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其次, 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 这些人员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 进行教育和培训。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初期, 主要学习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 以及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等。在

33、此基础上, 了解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 提出一套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相互交流对比, 取长补短。然后, 综合归纳交流的方案和意见, 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第三, 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 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 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 不断改进和完善。4.2 规范质量成本核算(一)提高质量核算人员素质质量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再教育,提高质量核算人员的知识水平,将其判断误差控制在最低,以提高质量成本核算的准确度,使其有利于产品质量成本的分析与评价,为提高质量,改善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二)编制质量成本

34、计划,确定质量成本目标,收集质量成本数据,开展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的质量成本管理。数据主要来源于现行会计核算内容的成本开支范围,一部分来源于未列入成本开支范围的统计数据。需要特别改进的是,数据收集要建立固定通道,派专人进行,及时准确报送。(三)质量部门按照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不断的进行监督与控制。财务部门按照质量成本各项科目进行核算,最终使得质量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质量成本会计核算已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质量成本分析成为质量职能部门的正常业务活动。(四)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系统, 优化信息管理。质量成本信息是指企业产品质量成本在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反映处理的各种情

35、报资料。具体来说, 预防成本的数据由质量管理部门及检验、产品开发、工艺等有关部门根据费用凭证进行统计; 鉴别成本数据由检验和开发部门根据检验、试验的费用凭证进行统计; 内部质量损失成本数据由检验部门和车间根据废品报告和生产返工等有关凭证统计; 外部质量损失成本数据由市场、销售服务等部门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进行推及。4.3 明确各部门质量职责(一)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企业是以企业领导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产品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产品经理部,产品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全体产品成本管理人员及全体一线工作人员,产品经理是产品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

36、体系。(二)强化成本效益观念,树立全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专业化的分工固然能够使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但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综合体现,它涉及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等几乎所有的部门和责任单位,企业质量成本的形成是企业许多部门共同合作的结果。因此,在质量成本控制中,应将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与产品质量成本相关的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及销售部门、售后服务部门成员作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在对员工进行优质奖励、劣质惩罚的同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努力降低质量成本成为职工的自觉自愿的行动,从而降低企业内、外部故障成本,实现全员、全过程、“零缺陷”的质量保证体系。4.4 加强质量成

37、本控制(一)掌握质量成本控制的关键。根据现代企业竞争不断激烈的现实, 利用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的较完备的数据流和反馈系统, 拓展成本考核范围, 细化、深化成本考核。不仅要考核产品的制造成本, 而且要考核产品的质量成本、责任成本; 不仅要考核产品的售前成本, 还要考核产品售后的后续成本; 不仅要核算产品的有形成本, 还要单独考核产品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等无形成本; 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注重于简化成本核算转移到注重于成本控制。(二)推行价值链质量成本管理。价值链质量成本管理是一种从产品设计和投产开始,就以“零缺陷”为最终目标的管理观念。在实施价值链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质量标准的设定因时因

38、地而异,要不断改进。产品设计、生产与售后服务质量并重,实施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企业实施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即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加,从供应商的选择开始,到产品的设计,生产流程的确定,产品的生产、销售各阶段都要加强质量管理,通过相关人员的自我控制实现故障的实时消失。运用战略管理原理,管理质量成本,提高本企业竞争优势。(三)合理界定质量标准,努力降低质量成本对企业而言,产品质量也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四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有的放矢,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

39、在支出与效益相匹配中实现最佳的组合,做到既不因投入不足而影响生产经营活动,也不能支出过量造成浪费。(四)重视质量成本的预测。俗话说: 预则立,不预则废。质量成本预测是质量成本计划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有关质量问题的重要决策依据。在预测时,应综合分析客户关于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的要求、竞争对手产品质量、质量成本及用户对其产品质量的反映、本企业以往的质量成本水平和结构、本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国家或地方关于产品质量的政策等,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对可能影响未来质量成本的货币和非货币因素进行分析排队,运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技术,选择最优化方案,制订相应的预算计划,以指导下一周期的质量成本管理活动。(五)

40、三西格玛水平是最经济、最合理的质量水平。根据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三西格玛质量水平是最经济、最合理的质量水平,以三西格玛的控制界限来控制产品质量是最优的控制手段,其对生产设备的精度要求并不苛刻, 能为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方便。因此,我国目前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企业大多数仍依据三西格玛的质量成本理论进行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但是,据统计可知,达到六西格玛的企业,其质量成本还不到销售额的1 0 % ; 达到五西格玛的企业是1 0 % - 1 5 % ; 达到四西格玛的企业是1 5 % - 2 0 % ; 达到三西格玛的企业是20%-30%。随着质量的提高,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不断下降。因此,三西格玛的成本

41、管理理论已经不符合企业、市场和顾客的要求,而应以六西格玛的目标而展开质量成本管理。4.5 加强质量成本的监督和检查(一)严格质量成本控制和考核。企业要进行质量成本控制,首先要了解质量成本的习性,即:质量成本与其动因(质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越高,质量越符合要求;而质量越符合要求,其故障成本也就越低。由于质量成本各组成部分的成本习性不同,因此,对不同质量成本项目要采用不同方法加以控制。故障成本是由质量问题引起的,越低越好;但是,对于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却不能简单地以数额大小加以判断,因为它们的发生是质量好的根本保证。因此,质量成本控制一方面是在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以质量

42、成本习性为指导,在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三者之间进行权衡,协调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确保在预定质量标准下,质量成本最低。另一方面,质量成本控制是以质量计划所制定的目标为依据,通过各种手段以达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质量成本控制是完成质量成本计划、优化质量目标、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质量成本考核就是定期对质量成本责任单位和个人考核其质量成本指标完成情况,评价其质量成本管理的成效,并与奖惩挂钩以达到鼓励鞭策,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对质量成本实行控制和考核,企业应该建立质量成本责任制,形成质量成本控制管理的网络系统。将构成质量成本的费用项目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明确责、权、利,实行统一领导

43、、部门归口、分级管理。改进并监督公司质量成本帐务处理设计的流程:按照会计登记经济事项的程序完成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添置与审核,交由成本核算人员计算。月终根据基层成本和财务报表的有关资料,结合核对后的各分户帐资料,计算制造成本和费用(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的同时核算质量成本,并编制企业会计报表和质量成本报表,提供经济活动分析资料。(二)定期编制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报告是根据日常质量会计核算资料归集、加工、汇总而成的用以反映质量成本管理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总结性文件。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可按照报表式、图表式和陈述式定期或不定期报告。就其所要披露的内容以及为了满足质量成本控制的要求,企业的质量

44、成本报告一般有:质量成本表、质量损失表、质量收入表、质量损益表等。其内容一般可包括:各个成本项目的实际金额与比较标准、各个成本项目的比例关系、以往各期质量成本的数据资料、质量成本与销售额、销售成本(制造成本)、直接人工工时、固定资产等的比例关系、质量收入、质量损益、与同行业或竞争对手的比较资料、特殊或重大项目的分析说明等。 质量成本报告可依重要性原则,按年、季、月编制,这样可以使管理人员和工人朝着实现“零缺陷”的理想目标不断努力。4.6 完善质量成本分析加强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质量成本核算是以货币的形式综合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状况和成效,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1)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和

45、统计。质量成本数据来源于记录质量成本数据的有关原始凭证,主要指发生在一个报告期内的相关质量费用。具体来说,预防成本的数据由质量管理部门及检验、产品开发、工艺等有关部门根据费用凭证进行统计;鉴定成本数据由检验和开发部门根据检验、试验的费用凭证进行统计;内部质量故障成本数据由检验部门和车间根据废品报告和生产返工等有关凭证统计;外部质量故障成本数据由市场、销售服务等部门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进行统计。(2)质量成本的核算。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应该坚持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的原则进行。如果企业已经设置比较完善的质量成本科目,即:“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和“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

46、故障成本”二级科目以及二级科目展开的三级科目,则也应同时设立相应的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即:质量成本总分类账、质量成本预提费用明细账、质量成本鉴定费用明细账、质量成本内部故障费用明细账、质量成本外部故障费用明细账等。(3)质量成本的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通过分析质量成本的构成比例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主要为质量改进提供信息,指出改进方向,降低产品成本。因此,质量成本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质量成本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目标质量成本完成情况分析、质量成本变化情况分析、质量成本结构分析、质量成本与其他相关指标对比分析等。五、案例分析以某电子制造业为例5.1 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

47、状1)质量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质量体系运行中,经常将质量成本作为一项为完成而完成的工作来做,没能意识到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企业评价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2)责权不明,导致质量成本核算失实、失效:财务部门是质量成本核算的责任部门,但是质量成本数据的采集来源于各个研发部门和生产车间,对这些部门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没有形成对质量成本的过程控制。3)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和思路不当:许多企业由财务部门编制质量成本分析报告,但是财务人员对数据的分析集中在数据同期及上期的对比,不能发现影响质量成本变化的主要原因,对质量体系的运行不能提出实质性的改进建议。5.2 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特殊性1)质量损

48、失遵循膨胀原理,如果在设计阶段通过评审论证等发现产品设计中的缺陷,并进行持续改进,可将质量损失降低到最低;如果到生产阶段才发现质量缺陷,会造成废品损失和返工返修损失、复检费用等,质量损失不断扩大;但是,如果到使用阶段才发现有质量问题,可能整个设备都要重新加工,造成的损失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还将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声誉。2)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中,由于产品具有针对性强、批量小、价格高等特点,质量控制要比进行流水线批量作业的一般制造企业困难。一般制造企业产品。制造技术成熟,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在生产环节,可以通过提高工人技术水平、降低废品率等来降低质量成本;而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需要经过机械设计、电气设计阶段,才能投产加工,其质量控制的关键往往在设计环节,如果对可能出现的设计缺陷等不加以控制,必将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如产品完全报废等。所以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有其特殊性,预防成本通常重于内部损失,着重点在产品设计制造的前期,与一般的产品制造企业不同。5.3 建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