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现代管理学考试大纲详解(全)(共2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现代管理学考试大纲详解(全)(共29页).doc(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第一章 导 论S管理的概念:P3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学术界对管理下的定义:1协调论: 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资源或要素进行协调以达到目的的活动。2职能论:把管理看作是组织的某一专业职能或综合职能。3过程论:把管理看作是一个活动系列,是连续的动态过程,能发挥多种作用,具有一定特征4艺术论:把管理看作是一门艺术。L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P4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利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原始部落的管理制
2、度?1、部落成员大会选举部落首领和决定战争或和平之类的重大问题;2、部落议事会充当管理部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关;3、部落首领管理部落的日常事务。L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国家管理的特点:P5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利开始分化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任占主导地位在资本主义以前,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社会生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管理,都包括在国家管理之中,国家管理是管理的最为基本的形式L近代社会管理的特征P71科学管理 2分权管理 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L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P81系统化管理
3、2民主化管理 3科学化管理 4法制化管理 5以人为本 6追求效率系统化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主体具有全局观念,注重管理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2、管理主体能正确处理管理系统的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管理主体重视结构在整体系统中的作用。法制化表现在哪里?1、任何管理组织的存在都必须有法律的允许;2、任何管理者的产生都必须合乎法制的规定;3、任何组织成员的言行都只合乎法律制度的要求;4、任何违法违制的管理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受到纪律的处治。人本思想的依据? 1、人是管理的主体;2、人的因素最为重要;3、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4、要千方百计地解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Y管理在社会发
4、展中的作用 P10 1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管理对生产力的作用?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1、管理影响着生产力的存在状况;2、管理规定着生产力的实现程度。一方面,生产力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科学的方针政策,离不开完善的法制规范,这就是管理。另一方面,没有具体的生产组织管理,生产力不可能实现。S管理学的含义:P131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3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L管理学的学科特征P13 1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 4是
5、一门软科学 5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什么说管理是一种软科学? 1、管理的情况与计算机的情况相类似;2、管理本身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它必须借助于被管理者及其他各种条件,并通过他们来体现或实现管理的价值;3、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L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P171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 4实用性L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P18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准则、管理规范及管理手段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内容方面的基本问题; 4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5关于管理创新与管理国际化的基本问题L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有助于P201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
6、力 2合理组织生产力,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3面向未来,实现管理的国际化与管理创新L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P221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S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P26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二章 管理的形成与发展L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P281简单的自然劳动分工思想2朴素的劳动协作细想3原始的组织思想原始社
7、会条件下的管理思想带有很大的自然性:1.个人联系在一起2.一种偶然出现的现象,随着这种思想主题的消失而消失3.不是经过学习获得的S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P29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S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P301行政管理思想 2生产管理思想 3教会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中国鼓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万里长城是防御系统,它是一个多层级的管理系统,命令自上而下层层下达,信息由烽火台传递。道、天、地、 将、法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并强调它们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中古古代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一是
8、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二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 “君子不器”,即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任人支配。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管仲由国家控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 荀子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的“上下俱富”,富民视为富国的基础。 司马迁的善因论,即“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二。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1.行政管理思想汉莫拉比法典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代埃及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是设立宰相职务,从而把神权和世俗权利区分开来。政事论成为印度公共行政管理的奠基之作
9、。2.生产管理思想 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首推埃及人于公元前27世纪修建的胡夫金字塔。威尼斯造 船 厂 希腊学者瑟诺芬曾对劳动分工作了如下论述:这里所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得最好。3.教会管理思想: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方文明史上最持久而有效的正式组织.罗马教廷几乎就是一个复杂的政府组织。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P321具有直观性:1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 2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2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1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比如借助迷信,神力天道来管理。 2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个人精神不被重视 3包涵着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上而下
10、严密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服从关系L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P331、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管理理论的产生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为管理理论的形成准备了人力条件;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增强竞争实力,客观上要求对管理问题展开专门研究;3、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要求管理为生产服务,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理论基础;4、阶级斗争日趋激烈以便改变劳资对立、协调劳资关系、维护资产阶级统治。S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对管理管理的贡献P35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计划方面和成本核算)2.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亚当斯密认为有三个原因:(1)技巧(2)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机械的发明3.罗
11、伯特欧文:首次提出了关系人的哲学,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4.查尔斯巴贝奇:产业革命后期,对管理思想贡献最大;(1)巴贝奇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2)提出了一种固定工资加理论分享制度。(3)在论机器和制造业的节约一书中,以数学家的眼光。5.安德鲁尤尔:英国医学博士出身,以管理教育的先驱而著称。尤尔的思想对潘迪有较大影响,后者又对管理大使法约尔产生了直接影响。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麦卡勒姆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组织图)亨利普尔(1)亨利普尔从麦卡勒姆的制度和措施中归纳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2
12、)普尔在泰罗之前就提出了建立严格管理制度的思想,在法约尔之前就提出了几总指挥的问题,在梅奥之前提出了人的因素问题,而在阿吉里斯前就提出了消除正式组织刻板性问题。LY科学管理理论(泰罗):P39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例外原则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处理权授给下级管理人员,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与监督权,其目的是解决总经理的职责权限问题。LY一般管理理
13、论(法约尔)P42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2概括并详细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LY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组织理论之父”):P451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了权威的类型 2归纳了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3概括了官僚制组织的结构官僚制组织韦伯认为,以传统权威或超凡权威为基础建立的组织不是科学的、理想的组织,只有建立在合理合法权威基础上的组织,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是理想的组织。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1、实现劳动分工;2、等级严密,形成指挥体系;3、通过考试培训来挑选组
14、织成员;4、实行任命制;5、采取专职化,固定薪金制;6、公事公办。S行为科学含义:早起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Y分析行为科学理论:L早期行为科学理论(梅奥)P46早起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1927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管理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本意是确定照明同工作工作效率之间的精确关系,结果只有士气、监督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原因得到了肯定,从而确定了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主要观点为: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物质条件的变化并非是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的决定性因素。梅奥等人创立了“社会人”假说,不仅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社会
15、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期望得到满足。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梅奥等人认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使职工在生理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讲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割断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而非正式组织讲求的是情感。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防碍管理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于工人之中,而且存在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中。与古典管理理论相比,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化是: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由原理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的管理;由原来的独裁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企业中的非正
16、式组织:指企业职工在共同劳动过程中由于共同爱好、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其他原因而自发形成的群体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与古典管理理论的区别? 1、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2、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3、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的管理;4、由原来的独裁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L后期行为科学理论P48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即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与企业管理直接相关的“人性”问题的理论,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的理论,有关领导方向问题的理论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各种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和产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受
17、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首先产生的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当这一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依次要求高层次的需要。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几种需要可能同时存在,但由于其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占主导地位的需要也就不同。人的需要带有发展的、动态的性质。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研究调动积极性问题,开展具体管理活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把多种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条件等。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个人进步等。赫茨伯格认为,激励因素的存在才能真正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产生激励作用。弗鲁姆的期望价值理论
18、公式表示为:M=VE,M代表激励力量,V代表满足个人需要的预期价值,而E代表可能获得该价值的概率。麦格雷戈的“X-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传统理论是以对人性的错误看法为基础的,这种理论把人看作是天性厌恶工作,逃避责任,不诚实和愚蠢等。只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会视工作为一种得到满足的因素,“X”理论是一种过时的理论,只有“Y”理论才能保证管理的成功。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法”为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两大类。他们以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自下而上,关心程序欧低到高;以横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自左而右,关心程度由低到高。纵横两轴各分为九格,最有效的领导方式,称之为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L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19、及其基本特征:美国学者孔茨首先注意到了这种学派林立的状况。他在1961年写的管理理论的丛林,学派有六个,即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人群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量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任务有美国的哈罗得孔茨和西里尔2奥唐奈,强调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首先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划分为管理职能,其次对管理职能逐项进行研究。2。经验主义学派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是其代表著作。3。社会系统学派社会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巴纳德。他的主要观点集中表现在所著的经理的职能一书中,该书出版于1938年。巴纳
20、德被誉为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其主要贡献是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了全面分析。巴纳德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协作系统分析了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成员的协作意愿、组织的共同目标和组织内的信息交流提出了权威接受理论,巴纳德则是从下到上解释权威。对经理的职能进行了新的概括:信息交流个人努力规定组织目标解释权威巴纳德从下到上解释权威,认为权威的存在,必须以下级的接受为前提,下级对权威的接受是有条件的4决策理论学派观点:(西蒙和马奇)组织管理决策新科学1)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 2)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影响:发挥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3)提出了决策的准则
21、 4)析了决策中的“组织”作用 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和过程5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系统理论和管理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方法1)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2)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6权变理论学派:(英国的伍德奥袄德和美国的菲德勒)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P551组织的规模 2组织中人员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程度 3组织成员的技巧、能力、志向、兴趣以及个人性格目标一致性4决策层次的高低5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LY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内容:P56 1日本的兴起在于文化,在于特有文化基础上的新的管理模式2企业管理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3企业文化的要义,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成员间共同的信念、价
22、值观、方向,意识、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准则4作为企业领导,在完成对企业战略、组织、制度、技术管理的同时,应把主要精力用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培育上5企业领导者必须具有文化意识6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而也就是企业领导艺术的竞争意义:从管理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意味着管理学的一场革命,是一场用管理的人文精神取代管理的科学操作的运动美国研究日本企业文化的三个阶段:1认识与觉醒:日本各项第一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2具体研究日本阶段即向日本学习阶段:日本企业管理艺术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3研究改革阶段:即建立美国新的经营哲学阶段:未来企业公司文化追求卓越追求卓越
23、的管理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则S人本原则的涵义:要求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并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原则是对管理活动的科学抽象,是从管理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帮助管理者树立起科学的管理和正确的管理出发点。人本原则、系统原则和效益原则是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L XYZ理论关于人的看法:P59X理论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假设之上的,Y理论则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假设之上的,Z理论则试图超越人性“善”还是“恶”的问题。L人是管理的目的:P591是现代管理者的共识: 2综合了管理学发展的成就 3是管理实践的指
24、导原则L“人是目的”的观点是现代管理者的共识:1人作为目的是一个客观目的,它不是由某人或某一组知确定下来的而是由管理系统中全体成员的基本的和共同的利益决定的,不像传统的管理活动那样服务与少数人的利益。2人作为目的又是一个普遍目的,它是一切活动的目的。一时一处的活动目的可能。S Z理论的基本内容:P601它强调应对雇员长期雇佣,以使雇员的职业有保障,从而使雇员关心组织的利益与发展。2要求上下沟通,采取上情下达的管理方式,启发,鼓励下级参与管理;3基层管理人员不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而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就地解决;4上下级关系要融洽,管理当局处处要显示出对被管理者的关心。5管理的任务不仅要完成组织硬
25、性目标,而且要使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心情愉快。L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P601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2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3是一种充分尊重人的权利的管理思想,它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在管理方式上表现为广泛的民主参与,即实现民主管理,这种民主管理能够使每一位职工、每一个组织成员树立起主人意识,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的充分发挥。S管理关系:是人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S民主管理方式的具体做法:P611让职工通过正常的渠道对社会,对本单位的活
26、动目标,计划,管理干部的任免提出合理化建议,参加高层决策。2通过自己的代表或群众组织,直接参加管理工作,3,对社会及本单位的活动进行广泛的监督,同时监督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工作。L满足的管理方式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的最佳途径:L重视人的需要的实质:重视人的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体现L重视人的需要是一切成功管理的钥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P631通过认识人的需要去实现对人的管理 2。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去实现对人的管理3。唤起和促进人的需要的生成去实现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Y比较以人为中心与以事为中心的不同:S系统,要素,结构,功能,活动,信息,环境的概念; L系统与它门之间的关系系统
27、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其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并和一定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基本成分,它是系统形成的基础,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各种要素的存在形式是不同的,其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结构指系统内诸要素的有机联系形成或排列秩序。功能指系统与外部环境在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能。它能体现了体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关系。系统的功能取决于过程的秩序。活动指系统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系统的“活动”是绝对的。信息指系统中被认识和理解了的内容,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表述和这
28、种表述的传播。信息是任何系统有序运动的前提条件之一。环境指处于系统边界之外和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所有事物。环境的性质和内容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任何系统,都必须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S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系统的功能不等于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往往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综合,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但“大于”,不仅指数量上大,而是一种质变。2.层次性系统和要素是相对的,系统是由子系统所构成,是子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些要素的变化。3.动态性系统是运动着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4.开放性环境也只不过是更高一层次的大系
29、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物质、能力和信息的交流,这就是系统的开放性。任何有机系统都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只有当系统从外部获得的能力大于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时,系统才能克服熵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壮大。系统的开放性还表现在它对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那就是改善环境。S管理系统的涵义: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S管理系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组织性目的性方面:1一个管理组织的建立、部门的设置、功能的设定,都是服务于该管理系统目标的2在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目标具有决定管理活动方向、性质的意义L组织性方面(L管理活动是一种组织活动:) 组织是管理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组成方
30、式。1组织所拥有的整体力量来自于分工和协作,分工提高熟练程度2组织是管理系统的实体,它必然要以功能的形式出现L管理系统的状况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S管理史上系统观点的形成:L坚持系统的观点意义:P701首先,现代管理要追求成功、追求效益,顺利实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对整体地认识和把握。2其次,要把整体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据此进行明确的分工,使管理工作专业化、程序化、规范化。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效的协作。所以,从整体要求出发,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总体的组织综合,从而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这就是系统原则对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Y在管理活动中,坚持系统原则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P7
31、11具有全局观念 2关注系统结构的状况 3处理好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S系统原则的涵义:P72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树立系统的观点,根据系统的观点去认识管理系统和指导管理活动,从管理系统的整体出发去处理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S效益,效果,效率的概念:L效益,效果,效率的关系:效益与效果和效率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效率是指特定的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与所取得的效果之间的比率;效果是一项活动的成效与结果,合目的性结果。效益是一种有益的效果,具体地说,它反映了人们的投入与所带来的利益之间的关系。效果的概念侧重于主观的方面,强调合乎目的的程度,效率的概念侧重于客观方面,判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而效益的
32、概念则要求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同意中来进行判断,造成这种结果的系统之内,它是指效果与效率的统一,在系统之外,造成的这一结果对它的环境的有益程度。LS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涵义及其关系: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实际经济利益。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要求经济活动产生效果;第二,得到实际利益。2.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或有益效果。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思想效益、文化效益等等。所以,广义的社会效益是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狭义地讲,社会效益是指经济效益之外的对社会生活有益的效果。现代管理学所讲的社会效益一般都是指这种狭义的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3、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不一样的。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当从全局出发协调两者的关系,但是基本的原则是让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在不同的社会中,追求效益的目的是不同的。如何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二者的关系又是不一致的;2、应该是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3、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当从全局出发协调两者的关系,但基本的原则是要让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L社会主义对效益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必须把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作为管理工作的前
34、提,这就要求管理者自觉地克服一切忽视效益的管理思想和方式,把追求效益作为管理活动的准则。S影响管理效益主要因素:即效益的根据:效益的优劣高低是成为衡量管理效果好与不好的基本标准。1.取决于管理者,因为管理者是管理主题,居于主导地位,起核心作用。2.取决于管理对象。现代管理的对象是由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其中人是最重要的。3.受管理环境的影响。影响管理效益的环境因素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4.从根本上来看,管理效益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管理效益的诸多因素,对于实现管理效益的目的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首先,提高认识。其次,认识到人的因素对管理效益的
35、意义。第三,使管理者树立开放的管理观念。S坚持效益原则必要性:P771.自然资源的匮乏决定了管理必须注重效益。传统的管理是以高效率为主导的,极力追求速度和数量而不计成本,即使注重成本核算,也只是考虑可以计量的经济成本,及其社会价值则是很少考虑的。2.国际竞争的加剧决定了管理必须以效益取胜。3.人类利益的趋同性决定了管理必须以效益为主导。L注重管理效益是历史的要求和时代的使命:Y贯彻效益原则的主要途径:P79(怎样提高管理效益?)1管理者首先要注重科学的管理。 2其次注重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第四章 管理道德P81SY道德,职业道德,管理道德的概念及其关系:道德: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
36、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管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习题,是通过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提高管理效益。其内容:一、行为规范。二、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一般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L管理道德的特殊性:1规范对象的特殊性。这种内在于管理者的规范和制约力量,就是管理道德,是一种专门规范和制约管理者的职位责任感和职权意识的道德。2。调整对象的特殊性。管理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之间的特殊的职业联系,管理道德是抓
37、满门调整管理关系的道德,它促进着管理关系和谐。S管理关系中的人际冲突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者之间由于认识不同造成的冲突。2.利益上的冲突。3.管理中的机构性缺陷造成的冲突。管理系统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基层组织缺少自主权;二是自我膨胀;三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四是规章制度混乱。4.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冲突L管理道德能够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1 公正性的要求。公正性作为管理中人际关系道德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均衡的要求。贡献与包周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彼此对应。(2)平等的规定。在人际关系道德调节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是管理中
38、的工整,管理系统中生成正气,管理关系就能够逐渐地变得和谐。2。合理的功利要求。所谓功利,就是人们的需要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只有那种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的,才是合理的功利。从这种合理的功利出发,对管理中人际关系进行道德调节。管理道德正是建立在承认组织成员梨园要求合理性的基点上的,实现一切合理的利益要求的最大化。S管理道德的功能:1.管理道德有助于增强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2.管理道德评价是考察和遴选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手段。管理道德评价往往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形式进行的,但管理系统也可以把它变成一种组织行为,。管理道德评价的直接目的在
39、于促使管理者内心道德信念的建立和健全。3.管理道德为管理活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与规章制度、法律条文相比,管理道德并不明确规定管理者的行为细节,它所作出的只是一种原则上的价值导向。4.管理道德是管理者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5.促进管理系统中人际关系的道德化。管理道德则可以使这种利益追求升华为一种有道德的人际关系都必须首先反映在管理者的心理上,然后才能外化为有道德的行为。L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P88 社会唾弃相应的惩罚S做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应做到5个方面:1.在下级面前,应以身作则2.密切联系部署,虚心听取下级的批评意见3.加强管理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化是相辅相成的。4
40、.肯定部属的成绩5.正确运用情感激励。管理系统的内聚力来源于组织成员感情上的归属。总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道德关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道德关系,它是基于根本利益一致的。正是这种道德关系,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存共荣的道义基础。SY最为基本的管理道德规范五种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1忠于职守、 2遵纪守法、 3实事求是、 4团结协作 5尊重人才L管理人格有一个生成的过程:L管理人格就是管理者道德心理,道德意志,道德品质的有机统一体,即管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次:是管理者的人格,是管理道德的最高实现,是管理规范在管理者心灵中的内化,表现为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总和。L管理人格的具体体现:
41、如何把握管理者的管理人格?1自觉的责任意识 2真诚的服务意识 3清廉为公的追求 4主持公正、维护正义 5言而有信、行而必果S管理道德评价的涵义,种类,和内容:S管理者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S管理道德评价做到三个统一:1动机与效果2目的和手段3选择自由和道德责任S管理道德教育的涵义,性质,内容,方法:是指为培养管理者良好的道德品质,造就管理人格而对其进行的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规范的宴会教育的活动,也就是根据管理职业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倡和宣传管理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从而对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方式。管理道德教育的过程:1提高认识 2陶冶情感 3磨练意志 4坚定信念L管理道
42、德评价和管理道德教育和管理者的自我完善是管理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L管理者自我完善是管理者个人人生修养的过程:第五章 管理的基本手段P105S行政手段的概念: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的下属或下一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方法。L行政手段与组织权威的关系:L行政手段的性质: 对于现代管理来说,行政手段的根本性质就是服务L行政手段的特征: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随机性、无偿性L行政手段的形式和作用方向:通常采用命令,指令,通令,指示,规定,决议,决定,通知,通告。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它都是自上而下地发挥作用。S行政手段的功能P109即行政手段在运用中的
43、优点1行政手段的运用可以使组织内部实现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获得系统整体的功能, 从而使组织上层制定的方针和政策得到贯彻,实现对全局活动的有效控制。2运用行政手段,具有快速、灵活、高效的特长3在一切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是比较简单的手段,但却是最为基本的手段,行政手段的运用是一切其他管理手段的基本保障。L行政手段的缺点:1由于行政手段以权威作为支柱,是一种权利支配活动,往往表现出集权的特征,对于调动各个组织层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非常不利的。2组织的命运往往维系于最高一级,甚至维系在最高领导层的一些人或一个人身上。3容易强化组织权威,拉大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从而助长官僚主义的滋生。4
44、割断组织各个层次上的横向联系,使横向沟通无法进行。Y科学合理的使用行政手段注意的问题:1突出目标导向 2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 3处理好管理宽度与管理层级的关系 4权责一致法律手段的概念,法律的概念,法律规范的性质和类型:是一种运用法律规范和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各种行为规则进行管理的方法。法律手段是管理系统整体意志的体现。法律规范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法律与制度的关系?(简)法律和制度是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法律是由管理系统中的权力机构所确立的组织原则和行为规则。在法律执行和监督中,既定的原则、规则和与其相对应的机构之间的结合方式,以及在这种结合中所形成的运行机制,就是制度。制度是法律和法律实施机制的总和。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应当以法律的制定为前提。L法律手段的性质:S法律手段的特征:强制性、规范性、概括性、稳定性、可预测性S法律手段的功能: 对于法律手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