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以及难题解析(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以及难题解析(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5 BBBDA;6-10 CBACC; 11-15 ADACD;16-20 ACBAB; 21-25 CBDCD26 (1)C;(2)维生素,钙;(3)+4;(4)CH4,PbO2;27 (1)导电性(2)CaO+H2O=Ca(OH)2;(3)碳酸钙;(4)NaHCO3+HCl=NaCl+H2O+CO2;(5)2H2+SiCl4=高温Si+4HCl28 (1)吸附(2)硝酸钾(3)200(4)NaCl;D29 (1)Al,Fe2O3和Al2O3(2)3CO+Fe2O3=高温2Fe+3CO2,水(3)Cu,Fe,ZnSO4;30(1)Fe2O3+6HCl=2FeCl
2、3+3H2O(2)稀盐酸;无色酚酞试液(3)Ca(OH)2+Na2CO3=CaCO3+2NaOH(4)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或Na2CO3与NaCl31 查课本32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观察烧杯1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3)NaOH;稀盐酸;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33实验猜想(2)玻璃片表面有一层水雾实验记录(1-3)A中液面下降,B中液面上升至最高,C中左侧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C中液面下降,液体
3、沿导管流入D中。CO2+2NaOH=Na2CO3+H2O(1-5)D中液体到吸入C瓶中,C瓶中液面上升数据处理(2)400,75,25;80,15,5;实验反思(1)ABD(2)偏小34 略35解:生成沉淀的质量=22.3g+86.1g+100g-198.4g=10.0g设混合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aCl2=CaCO3+2NaCl106100X10.0gX=10.6g则混合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22.3g-10.6g=11.7g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10.6g(46/106)+11.7g(23/58.5)=9.2g难题解析:24.氨基钠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
4、00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的液氨,再加热至350360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钠可能与水反应B。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C。维生素A中一定含有钠元素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C分析:在整体题目中,通过通入无水液氨来间接证明了A是正确的;铁的熔点为1400多度,显然要高于97-100度就处于熔融状态的纳;D中方 程式是按照题目要求叙述来写出的。而维生素A中不一定含有钠元素,因为元素守恒是指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而维生素A中不一定含有氨基纳中的钠元素。 “合成”一词是用来迷惑人的,让学生们误以为是化合反应。25.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答案:D分析:A
5、中错在纵坐标,应该是生成水的质量;B中错在误认为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全变成氧气分解掉了,导致结束的趋势错误,应该为先下降后平 行;C中错在起点,因为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立即就会出现沉淀;D是正确的,二氧化锰为催化剂,从起点、趋势、横纵坐标都没有错误。28.(6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生命吸管”(如右图)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过滤的作用。图示(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的溶质为 _。(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25%的NaCl
6、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 g。(4)根据下表问题。图示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NaCl和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的是_溶液。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答案:(3)200(4)NaCl;D分析:第三问考察的为稀释公式的应用,第四问考察的为溶液在饱和与不饱和之间转化对应的溶液相关数据如何变化。对于概念要求较高。30.(7分)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
7、下图所示8个实验。图示已知条件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 ,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 。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实验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写出所有可能)。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2)稀盐酸;无色酚酞试液(3)Ca(OH)2+Na2CO3=CaC
8、O3+2NaOH(4)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分析:(1)中黄色溶液考察了铁离子的颜色来推出反应(2)中考察了红色变无色的过程,只有含酚酞的碱性溶液遇到能使溶液变中性或酸性的物质才可以(3)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为碳酸盐、金属。而且在原反应中还要有沉淀生成,必然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这对最重要的反应。此现象出现是因为碳酸钠溶液过量,生成的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4)无色溶液,排除1、2、5、7、8五支。因为加了足量碳酸钠溶液,根据已知排除产物中含有氯化钙的,所以方程式为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或Na2CO3与NaCl,也就
9、是除了稀盐酸过量的情况,另外两种可能碳酸钠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32.(5分)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处逸等优点。图示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看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
10、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_。答案:(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观察烧杯1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3)NaOH;稀盐酸;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分析:试题中头一次没有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试验的操作,而是用改变先后顺序来作为对比试验的最主要手段。将整个初中阶段的气体压强增大分为两 个鲜明的部分来进行考察,并且利用了装置的特性进行药品之间的相互综合,是一道很实用的题目。得分率在第二问不会很高,第三问如果稀盐酸写成HCl也不给 分。33.(8分)化学课上,同
11、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解析实验: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2)观察到的现象为_,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图表格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实验反思】(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性质有_(填字母序号)。A。难溶于水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C。无色无味的气体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实验操作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的体积分数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答案:实验猜想(2)玻璃片表面有一层水雾实验记录(
12、1-3)A中液面下降,B中液面上升至最高,C中左侧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C中液面下降,液体沿导管流入D中。CO2+2NaOH=Na2CO3+H2O(1-5)D中液体到吸入C瓶中,C瓶中液面上升数据处理(2)400,75,25;80,15,5实验反思(1)ABD(2)偏小分析:典型的利用物理和化学结合,利用动力源和气体流向以及与液体的关系来解决的问题。此题有些32题综合实验的风格,区分度虽然比去年稍低, 但是也能挡住一大批学习浮躁的学生。往往这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气体的流向是同学们所不关注或关注较少的。而在数据处理里边已经给定了单位,如果我们再填 入80%就会重复,所以如果判卷较严的话是不给分的。35.(3分)请根据下图的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图示答案:9.2g分析:用流程图代替文字叙述和图像,新颖的题型,但是难度较低,基本没有任何挑战性。生成沉淀的质量=22.3g+86.1g+100g-198.4g=10.0g设混合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aCl2=CaCO3+2NaCl106100X10.0gX=10.6g则混合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22.3g-10.6g=11.7g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10.6g(46/106)+11.7g(23/58.5)=9.2g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