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说明书(范例)(共5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说明书(范例)(共58页).doc(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肇(源)林(甸)公路一心至红旗段两阶段初步设计 院部名称: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道桥)09-06班 学生姓名: 邓久正 指导教师: 刘海苹 职 称: 讲 师 黑 龙 江 工 程 学 院二一三年六月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Bachelors DegreeZhaolin highway YiXin to HongQi Two-Stage Preliminary DesignCandidate:Deng JiuzhengSpecialty:civil engineeringClass : 09-06Supe
2、rvisor:Lecturer Liu Haipi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3-06HarBin专心-专注-专业摘 要 本设计通过给定的资料,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根据黑龙江省林甸地区的地质、地形、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交通部颁发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在规范的规定下,对不同路线进行了比选,最终确定了合理的路线。 设计内详细资料有:路线设计,包括纸上定线(山岭区或越岭线)、绘制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设计);路基设计,完成两公里横断面和路基土石方的计算及路基排水设计;路面设计,水
3、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小桥涵设计,完成一项涵洞设计;路线交叉设计,完成一项路线平面交叉;施工组织设计;应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按老师指导和要求完成。整个设计计算了路线的平、纵、横要素,设计了路基、路面、平面交叉、小桥涵的尺寸等内容,由此圆满完成了肇(源)林(甸)公路一心至红旗段两阶段初步设计。关键词:路线,路基, 路面,涵洞,平面交叉ABSTRACT Thi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given data,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original data,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and topographi
4、cal features, hydrology,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highway route design standard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related technical indexes, the teachers guidance and help the classmates.Design in details, including design:paper fixed line (
5、mountain area or servants line) and drawing route map, line longitudinal design), Complete two kilometers roadbed design, and roadbed conditions and roadbed drainage design, Road design, the design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Small bridge culvert design, complete a design, Line a crossover design,
6、complete a line plane cros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drawing engineering drawing,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teacher.The design of the route computation,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elements, design the subgrade pavement, plane and the size of th
7、e small bridge, etc., thus completing the yixin to hongqi of the Zhao Yuan highway in section two stages preliminary designs.Key words: Route, roadbed, Road , culvert,Route cross目 录 第1章 绪 论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本次设计的选题是肇(源)林(甸)公路一心至红旗段两阶段初步设计,本公路的设计与修建是全省公路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是应用学过的专业知识,根据自己专业的服务去向,在老师的指
8、导下独立的完成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任务。通过此次设计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设计能力,进而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的应用和巩固,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掌握路线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小桥涵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并能够独立完成全部设计的图表。为自己走向工作岗位后适应生产实践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设计公路的服务功能是连接肇(源)林(甸)公路的交通,本段公路的建设与开通,除了会给当地居民带来交通上的便利,也势必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意义。1.2 设计任务本选题的重点是挡土墙专项设计。(1) 路线设计:按给定的起终点完成纸上定线,并进行路线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的详细设计。(2) 路基设计:确定路基路面宽
9、度、断面形状及.边坡坡度,绘制代表本设计路段所有的路基断面形式的标准横断面图;绘制本路线的横断面设计图、计算路基横断面面积,编制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完成路基排水系统总体设计(全线),特殊路基的处理,防护与加固工程设计。(3) 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设计。(4) 桥涵工程设计:确定路线全线的桥涵类型及位置,并完成一项小桥涵设计。(5) 路线平面交叉设计:确定路线全线的桥涵类型及位置,并完成一处路线平面交叉设计。 (6) 施工组织设计。(7) 编写设计说明书:按照设计程序逐项编写本设计项目的设计说明书。1.3 路线概况 肇林公路是黑龙江省公路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林甸县段沿线为:沿线
10、为第四纪冲积和洪积层, 平原及底山区010m 表层土壤为粉质低液限粘土, 中层1015m为冲积形成的砂砾、圆砾, 底层1530m为白垩系的砂岩。高山区土层厚为05m,515m为砂砾、圆砾,土壤渗透性较好, 地层比较稳定。沿线自然情况如下:路线位于东经 1234712512 北纬45234655之间, 地势变化情况:山岭重丘区;地表植被树林和草皮;地质年代第四世纪冲积和洪积层;土壤状况粉质低液限粘土;沿线所处自然区划为2区;气候:年平均气温2.7 ,降雨量500mm600mm。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1.9m/s 最大冻深为2.49 m 。水文情况:地表排水良好 ,地下水位埋深大于3 m;
11、沿线公路主要病害冻害。1.4 公路等级和技术标准确定公路等级: (1.1)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包括现有交通量和道路建成后从其它道路吸引过来的交通量;r设计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n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7%,一般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量,=小型车+1.5中型车+2大型车 =1780+7801.5+3102.0=3570量,=3570(1+7%)=12911.003量,交通量在500015000之间,所以所选路段为二级公路。表1.1 技术指标选取表计计速度(km/h)行车道宽度(m)路基宽度(m)最大纵坡(%)平曲线
12、最小半径(m)会车视距桥涵设计载重807.5125极限250一般400220公路-级1.5 路线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路线的起点桩号为K29+100,终点桩号为K34+455.592,总里程为5.355km,在路线设计路段上,设置了2个圆管涵洞,3条平曲线,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为12m,平曲线最小半径采用值为1465 m,最大纵坡度为3.929%,会车视距为220m,路面宽度为10.5 m。该路设计基准期为20年,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为面层(水泥混凝土),基层(水泥水稳碎石),底基层(级配碎石),垫层(天然砂砾)。1.6 路线设计起讫点及设计高程起点坐标 N- E- 起点高
13、程 398.315m终点坐标 N- E- 终点高程 410.000m第2章 路线线形设计2.1 路线方案的说明和比较2.1.1 了解资料首先要熟悉地形图和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2.1.2 定线的原则根据给定的起终点,分析其直线距离和所需的展线长度,选择合适的中间控制点。在路线各种可能的走向中,初步拟定可行的路线方案,(如果有可行的局部路线方案,应进行比较确定),然后进行纸上定线。1在1:10000的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在起,终控制点间研究路线的总体布局,找出中间控制点。根据相邻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貌、地质、农田等分布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的地带,拟定路
14、线各种可行方案。 2. 对于山岭重丘地形,定线时应以纵坡度为主导;对于平原微丘区域(即地形平坦)地面自然坡度较小,纵坡度不受控制的地带,选线以路线平面线形为主导。最终合理确定出公路中线的位置(定出交点)。2.1.3 定线具体过程 1试坡定均坡线。在山岭重丘地带,根据等高线间距和所选定的平均纵坡(视路线高差大小,一般选5%-5.5%)按计算得等高线间平均距a(a=等高距/平均纵坡)进行试坡(用分规卡等高线),本设计中a=2cm,将各点连成折线,即均坡线。 2定导向线分析这条均坡线对地形、地物等艰苦工程和不良地质的避让情况。如有不合理之处,应选择出须避让的中间控制点,调整平均纵坡,重新试坡。经过调
15、整后得出的折线,称为导向线。3平面试线穿直线:按照“照顾多数,保证重点”的原则综合考虑平面线形设计的要求,穿线交点,初定路线导线(初定出交点)。敷设曲线:按照路中线计划通过部位选取且注明各弯道的圆曲线的长度。平面试线中要考虑平纵横配合,满足线形设计和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综合分析地形、地物等情况,穿出直线并选定曲线半径。 4修正导向线纵断面控制:在平面试线的基础上点绘出粗略纵断面地形线,(可用分规直接在图纸上量距,确定地面标高),进行初步纵坡设计,并根据纵坡设计情况修正平面线形。横断面较核:根据初步纵坡设计,计算出路基填挖高度,绘出工程困难地段的路基横断面图(如地面横坡陡或工程地质不良地段等),根
16、据路基横断面的情况修平面线形。 5定线 经过几次修正后,最终确定出满足标准要求,平纵线型都比较合适的路线导线,最终定出交点位置(一般由交点坐标控制)。2.1.4 路线方案的比选此段路地势比较陡根据道路勘测设计中的方法进行全线的选线并开始布线。此段路在设计时有两套方案路线走向参照0号大图纸。经论证比较定出推荐方案路线方案比较选择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路线长度;(2)平.纵面线形指标的高低及配合情况;(3)占地面积;(4)工程数量(路基土石工程数量桥梁涵洞工程数量);(5)沿线自然环境,(6)工程总造价等。方案的论证:方案一:所设计的线型设置1处基本型型曲线3个交点。各种曲线配合均得当没有出现最
17、小极限半径和一般最半径的情况,路线长度较短、占地少、对发展地区经济起着至关作用。方案二:设计1处S型曲线3个交点各种曲线配合得当,但路线偏离总方向,对发展地区经济起的作用不大,且路线长度较长。(图2.1)综合上述特点及经济性考虑,选择方案一做为设计线路进行全面细致的设计。2.2 路线平面设计 根据路线几何线形设计要求,确定路线平面线形各要素及其他们之间的配合;线形应与地、地物相适应,与道路所经地带的地形、地物、环境、景观相协调,而且减少工程数量,节省投资。2.2.1 确定各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1】规定: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时,当平曲线半径小
18、于等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当平曲线半径大于等于1500m时可以不设置缓和曲线和超高,超高的横坡度计算由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二级最大超高不应大于8%,在积雪地区不宜大于6%。当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值小于路拱坡度时,应当设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值。同向曲线间的最小长度不小于6倍的设计速度,反向曲线间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2倍的设计速度。 图2.1 路线方案比选极限最小半径: (规范值250m)一般最小半径: (规范值40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规范值2500m)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按6秒行程设计计算:(规范值100m)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按3倍极限长度计算: (规范
19、值30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按3秒计算极限长度: (规范值50m)同向曲线间为了防止出现组合出现断臂曲线宜在两同向曲线间设置不小于6V的直线段。反向曲线间为了设置适当长度距离改变行车方向宜在两同向曲线间设置不小于2V的直线段。表2.1 平曲线规范规定汇总表序号名称取值说明1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使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曲线半径(规范规定,原曲线半径不宜超过10000m),只有在地形条件限制时采用。2平曲线极限半径250m只有当地形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严格限制时方可采用。3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0m路拱=2%4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400m9s行程计5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140
20、m6s行程计6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6V480m按照实际工程经验在山区工程可以在一般困难地区保证4V=240m,在工程十分艰巨困难处可以采用3V=180m。但在采用低值时应避免在直线上设置凹形竖曲线7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2V160m按照实际工程经验山区公路此指标比较容易满足。8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3秒行程。9最大超高5%越岭段纵坡较大将最大超高值由8%减小至6%可以减小合成坡度,保证车辆在雨天,冰雪天气的行车安全。10超高渐变率1/150边线,线性超高11原曲线加宽第三类线性加宽12会车视距220m两倍停车视距2.2.2 设计确定平曲线的原则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大的曲线半径(R1
21、0000m)。2一般情况下使用极限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原曲线半径值,即3901500m为宜。3从现行设计要求方面考虑,曲线长度按最小值58倍。4地形受限时曲线半径应该尽量大于一般最小半径。5从视觉连续性角度,缓和曲线长度与平曲线半径间应有如下关系。6为使线形连续协调宜将回旋线与原曲线长度比例定位1:1:1,当曲线半径较大,平曲线较长时 也可以为1 :2:1。7尽量保证全线指标均衡。根据设计资料,本次设计段路为二级路,设计速度为80Km/h,设计年限20年,全线共设3条平曲线,其中包含基本型曲线和S形曲线。2.2.3 特殊线形设计方法1非对称型曲线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
22、为了使线形连续协调,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比设计成1:1:1;当半径较大,平曲线较长时,也可以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比设计成1:2:1等组合形式。计算例如对于交点(JD3 K33+379.555) ,=265427.3,Ls1=250m , Ls2=300,R=1480m1) 曲线要素计算p1=- =1.759m (2.1)p2= =2.533m q1= =124.970m (2.2)q2= =149.949m (2.3) 2) 总切线长T Th1=q1(R+p1)/tan+(R+p2)/sin=480.782m (2.5)Th2=q2(R+p2)/tan+(R+p1)/sin=50
23、2.5262m 3) 曲线总长 Lh=969.735m (2.6) 4) 校正值J (2.7)5) 计算出个主点里程桩号 ZH=JDTh1=K33+379.782=K32+898.773 HY=ZH+Ls1=K32+898.773+250=K33+148.773 HZ=ZH+Lh=K32+898.773+969.735=K33+868.508 YH=HZLs2=K33+868.=K33+568.508QZ点位于圆心O与JD连线上,通过计算的角度值计算出来。 上半支曲线长度Lh1为:459.65mQZ=ZH+Lh1=K32+898.773+459.65=K33+358.423校正后的交点与原来的
24、交点相符。2S型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两圆曲线的半径之比不宜过大,比值宜1:2,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S型曲线计算算例例如JD1、JD2成S型JD1桩号为K30+700.781,偏角为右191251.4JD2桩号为K31+682.945,偏角为左330810.0交点间距L=982.164mLS1=300m LS2=300m 设计曲线1的半径和缓和曲线长R1=1480m,=300m m (2.8) m (2.9)Th2 =L- Th1 =982.497=581.667m (2.10) 拟R2=1465.5989mR2/R1=1465.
25、5989/1480=0.99在1到1/3之间 m (2.11)代入下式 (2.12)A2=(1465.)0.5=663.083m A1=()0.5=666.333mA2/A1=0.9951.5 (1) ZH=JD- Th1 =K30+700.781-400.797=K30+299.984HY=ZH+Ls1=K30+299.984+300=K30+599.984HZ=ZH+Lh=K30+299.984+796.228 =K31+096.212YH=HZ- Ls1 =K31+096.212-300=K30+796.212QZ= HZ- Lh/2 =K30+796.212-98.16 =K30+69
26、8.052(2) ZH=JD- Th2 = K31+682.945-586.724=K31+096.221 HY=ZH+Ls2= K31+096.221+300=K31+396.221HZ=ZH+Lh=K31+096.221+1147.598 =K32+243.819YH=HZ- Ls2 = K32+243.819-300=K31+943.819QZ= HZ- Lh/2 = K32+243.819-573.804 =K31+670.015计算缓和曲线要素及里程桩号详见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根据路线几何线形设计要求,确定路线平面线形各要素及其他们之间的配合;线形应与地形、物相适应,与道路所经
27、地带的地形、地物、环境、景观相协调,而且减少工程数量,节省投资。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即可以绘制等高线根据中桩地面高程以及横断面数据利用内差绘制等高线。2.2.4 编制直线及转角一览表根据所得数据填写直线转角一览表(见设计文件C2-3)。2.2.5 平面图标注路线起终点里程、交点位置及编号、公里桩、百米桩、水准点地物、人工构造物、曲线主点桩号、曲线要素表、坐标网格等。 2.2.6 弯道视距的检查对于曲线内侧受建筑物、树木、路堑边坡等限制较严的弯道应进行视距检查,对于需要进行工程处理来保持视距的弯道绘出视距包络图。2.2.7 绘图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图确定出公路用地范围,并据此绘出公路用地图,比例尺:
28、 1:2000,图上标出百米桩左右两侧的用地范围,连结细实线,并注上占地宽度,各曲线要素点要标出。2.3 路线纵断面设计2.3.1 设计原则和方法1设计原则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确定起伏空间的位置,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在满足汽车行驶的性能,有利于安全、提高车速、减少大气污染等的要求外。应当避免出现小于0.3%的不利于排水的纵坡度,尽量实现平、纵线形的协调,避免出现平纵指标搭配不均衡的现象,同时考虑路线的经济性避免无谓的大填大挖。2设计方法 (2.13) (2.14) (2.15) (2.16)
29、 注:R竖曲线半径T竖曲线切线长E外距 前段坡线坡度 后段坡线坡度 当0时为凹型竖曲线;0时为凸型竖曲线。例如:以变坡点桩号为K30+680,高程为417.500m,i1=1.24% i2=2.36%,竖曲线半径R=28000m为例,计算起点,终点高程及桩号,以K30+680为例的任意点处高程.计算竖曲线要素:= i2 i1 =2.36-1.24=1.12,为凹曲线 L=R=280000.0112=313.6m 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30+680313.6=K30+366.4 m竖曲线起点高程417.500313.60.0124=421.389m竖曲线终点桩号K30+680313.6=
30、 K30+993.6m竖曲线终点高程417.500313.60.0236=424.901m计算K30+680处高程:横距:X=(K30+680)(K30+366.4 )=313.6m 竖距:切线高程:417.500+(313.6-313.6)0.0124=417.500m设计高程:417.500+1.756=419.256m 注:起点位于上坡段取负;起点位于下坡段取正切线高程=竖曲线起点高程+设计高程=切线高程h填挖高度=设计点高程-地面高程凹型竖曲线取正;凸型竖曲线取负;计算点到竖曲线起点距离坡线的中纵坡度;上坡取正;下坡取负;h竖曲线上任意点的距离2.3.2 纵断面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
31、决方法1. 平纵组合合问题解决方法:平、竖曲线的组合设计由行车舒适、安全和有利于本公路的立体排水两点考虑了以下几点:(1)平、竖曲线应尽量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平包竖);(2)平、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的组合合理;(4)一些平、竖曲线应避免组合;(5)为了保证更好的视距条件在凸形竖曲线上应尽量使用大的数曲线半径用以加大视距长度;(6)考虑立体排水的设计要求,为了不使横断面在超高旋转时的双坡阶段横断面排水不利地段与竖曲线上纵坡3%的部分相重叠,同时又保证尽量使用半径较大的竖曲线以保证行车舒适和纵断面会车视距的要求,将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处的竖曲线的起点或终点
32、放置在横断面超高过程的双坡阶段和旋转阶段的分界点上,以平衡排水和行车舒适、安全几方面的综合要求。2纵断面填挖太大 解决方法:改变平面线形位置。3竖曲线半径的选择问题解决方法:在照顾平、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的前提下,尽量使竖曲线的半径为平曲线的半径的10-20倍之间,不能满足的也要在7倍左右,但也不能小于极限指标。4如何又快又准的拉好坡且能满足平纵组合的要求解决方法:在纬地平台上,计算机自动绘出平曲线后,用直线标出曲中点、 直 缓点、缓直点等各个要素点,这样在拉坡时就能有目的照顾变坡点的位置一到位,当然二级公路最重要的还是在纵断面上,以纵断面为主导,在此基础上稍稍调节,能更好更快的完成纵断面设计
33、。 (2.17)式中:连续陡坡路段的平均纵坡,%; 坡度的实际坡长,m。表2.2 纵断面设计指标汇总表序号名称取值序号名称取值1路线设计洪水频率1/507合成纵坡9%2最大纵坡3.929%8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3最小纵坡0.496%-一般值45004平均纵坡1.565%-极限值30005不同纵坡最大坡长:9809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3%1100-一般值3000-4%900-极限值2000-5%70010竖曲线长度-6%500-最小值502.4 本章小结道路选线是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
34、道路中心线的工作。选线是道路线形设计的重要环节,选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条道路的使用质量和工程造价。因此,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道路平面设计是在平面图上研究确定路中线几何形状的原理和方法的工作 。三要素是道路平面线形最基本的组成,在道路上各要素所占比例难以量化规定,但只要各组成要素使用合理、组合得当,就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平面线形。纵断面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它与平面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道路的空间位置,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确定起伏空间线的位置,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第
35、3章 路基路面及排水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路基设计在公路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1 路基设计路基路面裸露在大气中,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当地自然条件所决定。因此,应深入调查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以确保路基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3.1.1 路基有关参数值的选取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二级公路,平原区的有关技术指标如下:表3.1 路基参数表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速度km/h80车道数2路基宽度(m)12路基宽度最小值(m)10.5车道宽度
36、(m)7.5右侧硬路肩(m)1.5左侧硬路肩(m)1.5硬路肩宽度最小值(m)0.75右土路肩宽度(m)0.75左土路肩宽度(m)0.75土路肩宽度最小值(m)0.5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2 说明,一个车道宽度 = 一个标准车辆宽度+动态净空。一个标准车辆宽度等于2.5m,动态净空在计算行车速度等于80km/h时取1.00m,双车道公路车道应增加0.25m的净宽作为会车安全宽度。一个车道宽度=2.50+1.00+0.25=3.75m由于本设计路线通过山区并且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2规定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等于80km/h的时候行车道宽度等于3
37、.75m。由于以上原因并且综合考虑个因素选取行车道宽度为3.75m。1硬路肩土路肩宽度设计1) 考虑因素:考虑本设计是二级公路、公路功能为集散公路、计算行车速度等于80km/h、预期交通量为重交通量的基本情况。2) 硬路肩:设计硬路肩功能不设计紧急停车功能,只保留诱导视线、提供侧向余宽两个功能所以单边硬路肩宽度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2 标准值取1.5m。3) 土路肩:土路肩为支撑路肩,由于一些地段路基填土过高,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土路肩上要设置防撞护栏的要求,并且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2取值要求将土路肩宽度取值为0.75m。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
38、横坡度设计:本设计采用单副双行车道、路拱横坡度由水泥混凝土路面类型取用12,本设计取用2%,形式采用折线形。硬路肩宽度2.25m,取用于路拱坡度相同的坡度,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较路面大宜1.02.0,本设计采用3%。2. 路基边坡坡度设计为了防止驾驶员在操作失误以后没有修正驾驶失误的容错区段而产生严重的交通事故,结合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的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段设置无障碍区。路基边坡坡度对路基稳定性十分重要,确定路基边坡坡度是路基设计的重要任务。其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一般路基的边坡坡度可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设计规范推荐的数值采用。
39、1) 路堤边坡一般路堤的边坡度可根据填料种类和边坡高度按规定坡度选用,路堤边坡坡度超高时,单独设计,陡坡上路基填方可采用砌石。2)路堑边坡土质路堑边坡应根据边坡高度,土的密实程度,地下水和地面水的情况,土的成因和生成时代等因素选定。岩石路堑边坡,一般根据地质构造与岩石特性对照相似工程的成功经验选顶边坡坡率。3.1.2 加宽超高设计1. 加宽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2规定,当半径 时,为了保证车的安全,曲线段上的正常宽度应做适当的加宽,半径大于250,可以不加宽。2. 超高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2规定,二级公路,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500m时为让汽
40、车在曲线上行驶时能够获得一个指向曲线的横向分力,以克服离心力对行车的影响应设置超高,本设计的车速为80 Km/h,超高渐变率为1/150,超高的设置方法采用的是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的方法。本设计中超高设计值的取值,详细指标见表3.2。表3.2 本路线超高设计值取值表(80 Km/h)半径(m)25001210121084084063063050050041023456对于存在超高的路基横断面,以(K30+299.984 K31+096.212)路段为例,路肩内边缘、路中线、路肩外边缘超高值以单桩形式简述如下:超高在全缓和曲线内进行,所处平曲线半径R=1480m,查标准一般地区超高横坡度为2%,超高过渡方式按新建公路选,绕路面内侧边缘旋转.计算各超高缓和段上各断面的超高值.例如=300m,=80Km/h,=1480m,查得=2%,=2%B=10.5m,超高渐变率p=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