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参考.doc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6502836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苏东坡传》有感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苏东坡传》有感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苏东坡传》有感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苏东坡传》有感参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读苏东坡传有感苏轼其人可用两个词概括文人之气,赤子之心。中国的千年文明里,有两类人充满了传奇色彩,一是侠客,另一个是文人。这两者一文一武,看似大相径庭,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实实在在拥有自由的人。或立于翠竹之尖,或醉于孤舟之上,或穿梭于刀光剑影之间,或沉浸于浮光跃金之中。他们活得随性洒脱,这两者间尤以文人广为后人传颂。我们会说历史上的人物是诗人是词人,是墨客是骚人,是文学家是书法家,但不会轻易评判他们是文人。文人是一个笼统却容不得亵渎的名称,文人身上有正统的儒家思想,但他们又不尽受孔孟影响,儒家弟子活得中规中矩,做不出畅然于山水间的事。文人有道家的闲适安逸,有墨家的兼爱天下,有名家的字字

2、珠玑他们可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亦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简而言之,文人就是真正为自己而活,永远保留着质朴的本心。李太白不是文人,他豪迈飘逸的诗文下藏着多少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无奈;杜子美不是文人,他沉郁顿挫的文章里有多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潦倒;韩昌黎不是文人,他远大抱负里有着多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茫然。唯有苏东坡,也只有苏东坡,他是文人又不是文人,他可以是一个厨子,是一个佛教徒,是一个练瑜伽的正是因为他的多样性,他才是当之无愧的文人。文人不是在“文”而是在“人”。他在林语堂的笔下近乎完美,他出世入世,饱经磨难却又始终乐观,苏轼或许已经不是一个文人那么简单

3、,他代表着一种情节,一种文人情节,一种超脱世俗却又混迹于红尘里的情节。可苏轼所处的时代并非完美。宋朝是一个饱经争议的朝代,经济上傲立于世界顶峰,军事上却被邻国肆意欺凌,而政治上又让苏轼遇上了王安石变法。这个时代太过动荡不安,它无法为学者创造诸子百家的黄金时代,它无法为能者提供各抒己见的朝堂,它深陷于新旧党派的争斗中,它是如此不完美的朝代,却孕育出了苏轼。或许苏轼的完美正是因为时代的残缺,如果把苏轼放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里,那么一帆风顺的人生造就不了旷达的东坡居士,公平的政府体制造就不了随和慈悲的文忠公。时势造英雄亦或是英雄造时势争论不休,但宋代的不完美时势确实造就了文人苏东坡。在不完美的时代里完美

4、地活着,在破损的世界里孤傲地活着,我们可以拼命追赶时代的步伐,顺应这个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的世界,是否也可以停下脚步,静静聆听内心的声音?苏轼努力前行,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自己被这个世界改变。苏轼并非生来便是豁达乐观的文忠公,他在一篇篇诗文中从眉山的一介书生蜕变为黄州的东坡居士。苏轼初入仕途时写和子由绳池怀旧,他说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僧死塔成,断壁提诗,无一不透露出佛家“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因缘离即灭”的意味。被贬杭州时他写饮湖上初晴后雨,后来又有水调歌头,西湖与中秋,经苏轼笔下,其余人的文章已是弃之不足惜。苏轼的文笔向来精妙,短短几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5、中藻荇交衡,盖竹柏影也。”已勾勒出来一副写意山水画来,而且这画必是水墨画,要不得外国的油画,油画看似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实际上色彩泼了整张纸,脏得一塌糊涂。苏轼描绘的庭院,多一分颜色都是败笔,只能是墨色。墨色有一种独特的古韵在其中,黑得深邃透骨,仿佛能浸入人心,浅得飘渺幽远,叫人整颗心都挂在上面。分明只有一种颜色,却被皴擦点染在泛黄的宣纸上,晕染出一个世界。正如苏轼的诗,没有半分华丽词藻的堆砌,一曲落毕后,却已是余音绕梁。被贬黄州的苏轼才真正成了苏轼,文笔一如从前,但心境却不似从前了。不惑之年的苏轼写定风波,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他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时的苏轼,真正当得上通达,他懂了自己

6、并无特别,他发觉自己不过是寄蜉蚴于天地间,渺沧海之一粟。既然如此,那便珍惜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官场如何,不遂意又如何,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不过是梦罢了,又何需在意?只有眼前景是真,只有心中情是真。这样的苏轼才真正成了文人,他已经不纠结于文,而是学会作为一个人而活。一个已经看透世事的人,又怎会再计较于被贬官何处呢?这是苏轼的文人之气,他作为一个诗人,已然带有一颗赤子之心了,而作为官员,他更是将自己的赤子之心展露无余。杭州筑堤,徐州抗洪,密州除蝗苏轼无法适应王安石猛烈超前的变法,但他以自己的慈悲之心默默地为百姓做事。稚子的眼眸最清澈,稚子的眼眸最深邃。苏轼有着稚子的眼眸,也有着稚子的单纯。

7、他清楚百姓的苦,所以他不赞同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清楚国家的苦,所以他坚持变法。两个质朴的人却同道殊途,最终一人为相,一人四处迁谪。朝廷选择了王安石,百姓选择了苏东坡,他们被懂得自己的人选中,即便处境截然不同,内心必然是满足欣喜的。苏东坡传英文名是The Gay Genius,放达的天才。但我认为,苏轼被我们喜爱不是因为他是天才,他也不是天才,他只是一个平凡的诗人,但他活出了每个人渴望的姿态,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他不会因为人生的不顺意而怅然若失,也不会因为一时得意而兴高采烈,他的人生已是得意,他每一天都过得潇然洒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就像一个乐观平凡,独钓寒江雪的老渔夫,一蓑烟雨任平生。作者:李晓乐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