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共3886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导向审计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共3886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风险导向审计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共3886字)摘要: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是种新型审计模式与理念。它是审计工作与方法发展的最新趋势,是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故,研究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下企业内审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本文阐述了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内审流程并在分析了风险为导向下企业内审存在问题及原因,最终,提出对策与建议。关键词:风险为导向;审计模式;内审;风险管理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是企业内审的一种审计工作模式,系指内审员在企业审计中坚持以企业风险为导向,根据风险的评估与分析结果,确定审计重点,对企业内控、风险进行评价,提出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与管理目标。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
2、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流程为: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与后续阶段。(一)审计的准备阶段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内审部门应确定审计工作的开展目标并调整。在此阶段,内审部门的任务为:确定审计的目标;识别企业风险;编制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审计项目重点。内审员在此阶段考虑因素主要是企业目标、战略与经营风险;企业性质;会计政策的制定与运用;内控与财务业绩。(二)审计实施阶段在此阶段,企业内审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识别的风险,对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进行与评价,确定管控外风险。这些企业管控外风险又称剩余风险,是企业内控无法预防与控制的,对企业有极大影响。内审必须针对此实施专门的审计,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
3、略。在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下,这种风险应对的策略主要是风险承担、转移、降低与回避。(三)审计终结阶段在终结阶段,内审人员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已进行评估,整理与评价收集的审计证据,针对审计中发现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出具相应审计报告。以风险为导向的内审报告的重点是针对企业风险提出合理应对策略。(四)后续审计阶段在内审部门出具审计报告后,仍需相应的后续审计。在审计报告后,企业的内审员要跟进报告中的问题及建议,恰当处理风险,实施应对措施,最终效果评价。后续阶段的审计以风险水平为标准决定审计的范围。对于潜在风险,内审员在开展审计时也须重视。若风险较小,只需简单询问与讨论。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实施中存在的问
4、题(一)内部审计不以风险管理为对象当前企业审计工作多是财务和经济的责任审计,审计目标多定位在查错与防弊上,没有将企业审计目标放在公司治理上,审计中没有考虑企业风险。这种现状导致,企业内审不能及时识别企业风险,更不能及时为企业风险防范提出合理的措施。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现阶段,企业审计多追求审计数量与范围,审计质量偏低。许多企业在制定企业审计计划中,并没有考虑企业风险评估。内审机构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风控效果不佳。(二)内审在风险管理中参与度低多数企业内审员认为其工作是发现与报告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在高风险的状况下,企业审计必须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当前,企业的内审机构多不关心企
5、业风险和控制,在风险管控中并无作用。(三)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内审对审计人员有着更高的职业要求。当前,企业内审人员多是财务出身,人员学历集中在专科,并不能够很好适应岗位需求。另外,其后续深造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过慢。这些能不能满足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内审工作需求。(四)审计方法滞后多数企业的内审工作多停留在财务与经济责任审计上,工作集中在财务数据审核,并没有开展风险防控工作,审计技术与方法过于单一,对其经营风险过于忽视,审计技术单一,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阻碍企业发展。三、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多数企业的审计部门由企业审计委领
6、导或者监事会领导,并不是由董事会领导其在形式上具有独立性,但权威性过低。在实施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工作中,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处于横向的平行地位,导致其不能制定有效的审计计划;董事会不直接管理内审部门,造成内审计工作极易受到干扰,不能正确与有效的识别企业风险;内审报告不直接报告董事会,而上报于会计主管等财务主管,使审计报告中的建议在落实中缺乏权利的支撑,难以执行。(二)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多数企业内审人员是财务科班出身,缺少继续教育机会。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工作开展中,内审人员的岗位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具备财务知识,还要具备法律、工程、销售与管理等方面知识。在实施风险导向为背景下的内审工作,企业必须
7、优化人才结构,建立起合理的内审人才队伍,以保证内审工作的顺利展开。(三)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不重视常见的审计工作主要有政府主导下的审计,对企业进行审计和企业对自身风险等各方面的审计。而企业审计也表现为内审与外审两种形式。多是企业更重视政府审计与企业外审,忽视了企业的自我内部审计工作。(四)企业风险意思淡薄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更注重追求经济利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忽视了风险与收益的正相关规律。追求效益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大量的经营风险,且企业在管理中也存在较多的管理风险、用人风险等各类风险。但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效益时,往往忽视了风险管控,在进行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内审工作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五)内部
8、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在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审计工作开展中,部门企业建立起了风险管理工作,但是这种风险管控并没有成系统,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控机制。这种情况造成,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中,发现企业风险,但并没有有效的预警与管控措施,不能将其系统化,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没有有效风险衡量标准与处理路径导致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审计工作并不能有效开展。四、完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对策(一)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强化风险审计理念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要在企业有效实施,企业须做好以下工作:企业须正确看待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梳理企业与内审人员在风险上的关系;建立有效、合理的风险预防机制;正确认识内审人员在
9、企业风险管控中的地位;企业内部要建立风险审计氛围,创造审计环境;企业要树立起风险意识,提高风险承受力。(二)构建合理的风险管控机制企业要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建立企业责任追究的内审机制。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内审人员要监督企业行为,确保企业对拟可能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内审工作应该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以风险为导向的内审工作应该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包括风险管控机制与内控机制。企业内控机制的建立主要有:对内控工作进行设计、评价、运行与改进;强化企业内控环境;强化管理者内控责任;关注企业风险;对内控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与评价。(四)优化内审人员结构以风险为导向的
10、内审工作开展必须要优化内审人员结构。首先,内审人员要找定位,更新内审工作观念与定位。其次,企业要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才。再者,内审人员要持续更新知识结构。最后,企业要完善内审人员后续培训体制,强化人才队伍。(五)完善相关准则制度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内审工作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制度支撑。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机制: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准则;强化企业风险管控制度;建立企业追责机制;明确风险识别机制;建立内审工作实施明细与指引。以此,为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内审工作提供工作指南与方法依据。参考文献:1田治威浅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J.会计之友,2012,(03).2李越冬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J审计研究,2013,(09).3孔慧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26).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