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机技术在茶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共4226字).doc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6479627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算机技术在茶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共4226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算机技术在茶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共4226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算机技术在茶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共4226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算机技术在茶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共4226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算机技术在茶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共4226字)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社会步入到了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为了更好地推进现代科技与东方古老文明的融合和对话,我们要寻找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国传统茶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在典籍翻译与符号学及语言学的理论引领下,以中国古典茶诗的英文翻译为突破口,建构一个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中国古汉语诗符的跨语际转换模式,结合运用数码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全面提升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事业。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应用技术;茶文化;翻译语言是一种符号,在中国汉语这个典型的表意语言文字的模式之下,我们对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诗加以翻译,梳理中西方语言符号形成与发展的脉络,进

2、行中西方语言文字的多维对比,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突显出语言符号翻译处理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力,在剖析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诗这种典型的语言符号的特质之下,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对茶文化诗词翻译的可行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提高中国传统茶文化译法的一致性与精准度。1中国传统茶文化译介现状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之一,茶不仅可以止渴醒酒、消食健体,而且还可以将人们引入一个疏风皓月的朦胧意境之中,让人在佳茗回味之时,享受茶诗之清丽,感悟人生之真谛。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古茶诗虽是只言片语,却是字字珠玑,有深厚的文化负载和厚实的美学底蕴。当中国茶饮风靡全球之时,对于中国

3、传统茶文化的翻译却是寥寥无几。典籍茶经尽管被译为十多种文字,它皆出自于他国译者之笔,受限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的思维和表达习惯等因素,使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语言精髓和思想内核难以得到充分的显露。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向国外流传的过程中,日本是影响较深的,在日本江户时期就受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熏陶和渗透影响,对中国的茶经进行了翻刻,日本的大典禅师也对中国茶经加以详注,并撰写了茶经详说一文。而典籍茶经的英译本较少,相对出名的有WilliamUkers出版的AllAboutTea;还有FrancisRossCarpenter对典籍茶经的译本,另外翻译层次较高的是“美国茶圣”JamesNorwoodPratt,他向

4、西方国家详尽介绍了典籍茶经,并将中国传统茶文化提升到了精神高度。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茶文化翻译中的可行性分析2.1多元语言内核的共源性在构建计算机技术与中国古汉语诗符的跨语际转换模式中,可以从符号学的视阈,将翻译作为一个解码过程,将源语文本的涵义转换到译语文本之中,而语言符号对于翻译的层次可以理解为:定性对等、对象对等、意义功能对等。多元语言的差异其实质都是围绕着联想、指称、逻辑、暗喻等内容,这也就会出现语言转换过程中的广泛的“重合”,这也为语码切换提供了语境信息,从而实现翻译的功能。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国茶文化的古汉语诗符的编码系统之中,要使“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感受和体验到等值的符号体

5、系和编码系统,需要用朴实的情感、精巧的构思,以达到完美的创造与重组,使之成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文化盛宴。2.2人类认知的趋同性尽管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有所不同,然而,语言所映射的客观世界却具有同一性,语言也成为了人类“符指的同一性”指征。然而,由于译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层次各不相同,却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进行事物的称谓和词义的诠释,这种人类认知的趋同性为中西方语言的翻译提供了可能,中西方爱茶之人也可以在茶诗中寻找到情感共鸣。例如:在中英翻译中还可以萃取同外延的音义符号,如:“饮”、“呡”、“呷”、“用”、“酌”等,如“啜”字的声母/ch/、sip中的/s/也是一个摩擦音,因而,“啜”字的茶诗大

6、多以“sip”的形态出现在翻译文本之中。3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化翻译研究3.1英汉韵对照检索及韵尾自动甄别运算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茶文化翻译之中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之中的茶诗大多结构严谨而有固定的模式,它的语句表达极为简约、节奏感也极强,显示出对仗工整、互为语境的平仄特征,采用相似性较强的独体字或多功能的合体字,具有鲜明的语域信息。因而,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建构术语和音韵规则的双语语料库,以机译的中介源语为依托,尽量减少人为主观的阐释和解读,而是以科学的计算机工具作为茶诗语言符号的传真映射,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诗翻译。韵律是茶诗文体中的重要元素,在汉语和英语的诗歌韵律

7、规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是归属于声调语言,并配有四个声调,形成了抑扬顿挫的发音,其极为宽广的韵尾可以使茶诗吟诵起来更为流畅。英语则是归属于重音语言,它是按照章节和重音,来进行韵律计算的,它与汉语相类似的是尾韵/韵脚,较为常见的是头韵,类似于汉语的“双声”;全同韵;眼韵、回逆韵、后缀韵等。从韵脚的押韵词的选择角度而言,汉语有韵本类书,英语也有韵律词典,在计算机系统中,有相应的软件WriteExpressRhymer和VirtualPoet,可以为需求者提供特定的单词,并在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系统中,自动选取词韵。在计算机辅助工具RhymeZone系统之中,它可以基于需求者的特定要求,智能化地提供

8、英语单词同韵词的在线检索和查询,还可以为需求者提供同义词库、词定义库、作品应用等查询和检索,为茶诗创作提供极有价值意义的用词参考和选择。然而,双语互译可供互选的同义押韵词数据库软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目前,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汉英诗的韵脚结构规律加以自动分析,并构建语料库,以实现对古诗尾韵选词的统计和应用。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古茶诗尾韵词的翻译过程中,可以运用“加空格切词”处理技术,这种技术相较于分词自动处理技术而言,更具有科学性和适宜性。可以采用perl的编程方式,对古茶诗词的文本加以“切词”运用,测定和明确汉语古茶诗中常用韵词的使用频率。在计算机软件编程方式的应用前提下,首先要导入中文古茶

9、诗词,并设置文本代码;然后,对英语文本加以规范化的处理,修改文本代码,使其默认西方的语言标准体系,最后所有的相关数据经过人工校验之后,即可以获得尾韵词的使用频率。3.2英汉尾韵词模型参数统计选取及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应用于尾韵词的模型建构之中,考虑英译词上下文、汉语韵脚上下文、英译韵脚上下文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古茶诗韵脚选词的影响,以加权线性组合,建构尾韵词的统计模型,从而为茶文化典籍的茶诗翻译提供参考和依据。由于目前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诗歌翻译的进展有限,这里提出韵脚统计造词模型构建方式,可以依此模型,在古茶诗的语料中获得模型相关参数,从而依据汉语古茶诗原文,实现韵脚用词的自动选择和翻译。例如

10、:隔行押韵(abab,abcb)是汉英语言的茶诗中常用的结构,在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原韵的方式,从而使读者看出韵律之间的关系。其翻译举例如下:在这个计算机技术建构的统计语言模型之中,它是运用概率自动统计的方法,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规律加以自动统计和分析。例如:n元模型就是假设第n个词的出现仅与前面n-1个词相关,而与其他位置的词语没有相关关系,这样,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出词语出现的概率。如:汉语古茶诗中常用的押韵词“时、诗、丝、期”等,韵母皆为“i”,在进行英文翻译的时候,就要参考对应原古茶诗中的韵脚,这个过程尤其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三个因素:(1)英文语言韵律的韵选择。可以运用计算机技

11、术的N元模型,预测英语的韵,获得韵选择的最大概率。(2)英语上下文的韵脚单词的选择。考虑到英语上下文对于韵脚单词选择的影响,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三元模型,选取最近的N个单词,进行上下文的近似计算,从而获得韵脚单词最大的概率。(3)汉语上下文的韵脚单词的选择。在汉英句子互译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他单词视为不变值,选择一定的单词,再运用模型公式,获得单词使用的概率。4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也渗透和融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领域之中,成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谛的翻译“助手”,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可以用机译的符号映射模型,以计算机符号成为不同茶文化语言的“中介语”,成为中国传统茶

12、文化翻译中的转译基础,最大程度地保持茶诗的原本语境,使茶诗在不同的译语环境中流露出本真的文化意味。未来还要建构机译的“中介语”的茶诗语料库,使其成为茶文化翻译中的机译译文基体。参考文献1尉潇日.中国茶文化的数字化展示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4.2姜欣.古茶诗的跨语际符号转换与机辅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3陈伟,莫爱屏.数字化时代的翻译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309-313.4王华树,席文涛.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研究J.英语教师,2014(12):32-38.5曹艺馨.互联网大众翻译模式微探:历史、现时、未来J.中国翻译,2015(5):78-82.6袁媛,姜欣,姜怡.图式理论观照下的茶文化翻译续茶经个案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10):64-66.7张丹.中国茶文化英文翻译过程中技巧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8):350-351.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