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教育产教融合困境及出路(共5807字).doc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6476008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传播教育产教融合困境及出路(共5807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闻传播教育产教融合困境及出路(共5807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教育产教融合困境及出路(共580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传播教育产教融合困境及出路(共5807字).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闻传播教育产教融合困境及出路(共5807字)摘要: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在产教融合中存在认识不清、合作模式单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双方利益点的错位和分配不均,为促进新闻传播教育与传播业的共生式发展,建构社会伙伴关系,建立互惠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共融性资源平台,践行“双主体”的育人机制,健全保障和激励机制,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驱动力。关键词:深度融合;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产教融合是指行业与教育的相互融合,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等方面的协同发展。1目前,全国各大新闻传播学院都在积极开展与媒介的各项合作,以推动新闻传播教育与传媒产业的协同

2、发展。产教融合问题已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一、深化产教融合的时代要求2017年,党的报告从国家经济发展的高度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当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现实语境和时代要求。(一)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需求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广泛运用,新闻生产从传统的单一、版块式的生产向多元、整合式的生产转变。新时代传媒业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新闻传播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较落后,专业仍以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方向设置,课程体系还是以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设计,新闻传播教育滞后于传媒业的发展,导致

3、培育的新闻传播人才与传媒业的现实需求脱节。(二)推动传媒业产业升级之需传媒业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步入智能时代,它正面临全方位的挑战,传统新闻观念的冲击、新闻生产流程的重构、传播技术的升级等,传媒业面对的这些难题给学界提出了很多现实性的课题,它需要新闻传播院校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推动传媒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传媒教育的发展应对接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三)产教融合纵深发展的需要产教融合要经历三个层面,从合作、相融到融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目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产教融合还处在合作的第一个层面上,还没达到两者之间的互融。产教融合停留在形式化和浅层化的层面,呈现出“高校热、企业冷”的局

4、面,如何调动传媒业的积极性,让其深入地参与到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中来,使校企合作质变为产教融合,成为当前新闻院校面临的共同困惑。二、新闻传播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产教融合起步较晚,新闻传播院校和传媒业在人力、资源、技术、平台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交融和互动,出现合作模式单一、责权不明、动力不足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两大主体运行逻辑差异带来利益点的错位产教融合是由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两大系统构成,产业系统是以市场和利益为导向,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趋向于以“收益成本比”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高效率和逐利性成为产业系统的发展策略。教育系统是以育人和平等为导向,通过

5、政府来配置教育资源,崇尚公平为主,以培育人才为发展目标。两大系统各自运行的逻辑和原则不同,会使双方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理念、动机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利益点的错位。在育人理念方面,传媒产业关注新闻传媒的现实层面,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市场及用户的敏感度,呈现轻理念重技能的倾向。新闻传播院校则强调新闻传媒的理想层面,着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出现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在动机方面,传媒业企求通过产教融合,一方面寻求满足传媒产业发展的新闻传播人才,另一方面借助高校的力量提升传媒产业的技术转化能力,以此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闻院校则期望利用传媒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和人力资源提升

6、人才培养的质量,开展相关的科研活动。新闻传播院校和传媒业的利益诉求不同,导致双方在融合中出现利益的错位,使产教融合停留在以功利化为导向的短期层面。(二)主体利益的不均衡影响传媒业的参与度利益的不均衡带来产教融合双方的利益纷争,影响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产教融合中,媒体和新闻传播院系的合作是一种不平等的互惠互利关系。2新闻传播院校的收益远远大于传媒业。新闻传播院校通过与传媒业合作,利用其采编人员、真实的工作场景、技术平台等资源,弥补了新闻传播院校实践类教师的不足,解决了实践教学的基地问题,满足了实践类教学的现实需求。而传媒业在与新闻传播院校的合作中,由于当前新闻传播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

7、量、技术能力等方面滞后于传媒业的发展,新闻传播院校为传媒业行业提供的技术革新、项目开发、员工培训、产业发展等教育与科技服务落空,使传媒业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传媒业参与的积极性受挫。在产教融合中,双方协作共赢能力的失衡,利益的非均衡,减弱了传媒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内在驱动力。(三)高等学校刚性管理制度制约了融合的步伐高等学校按照一系列规范有序的制度运行,在人才引进和教学环节有着严格的要求,这虽然保障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有效开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引进方面,当前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学历、毕业学校、学术成果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博士学位是进入高校的必备条件,这无意在高

8、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使那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而学历不高的编辑记者难以踏入高校,获得合法的教师身份。他们只能以业界导师或嘉宾的身份获进入课堂,限制了他们参与教学的范围,削弱了他们对教师身份的认同感,减低了他们与学生和学校的黏性,从而影响到他们参与教学的热度。另一方面,封闭式的教学管理模式限制了新闻传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严格按照课程、学科、学院等类目进行条块化的管理,授课场所局限在教室、实验室等固定场所,这使得新闻传播教育的课程设置,仍然固守传统新闻生产条块分割的专业细分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脱离的“不在场”教学方式。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和改革的“失活”“迟滞”“封闭”等问题

9、,让其无法跟上传媒业“融合”“发展”“开放”的步伐,影响到校企双方之间的互动。(四)监督和激励机制的缺乏影响融合的积极性当前,全国许多新闻传播院校为响应政策的需要,纷纷开展产教融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着眼于当前利益的考虑,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整体考虑,没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在签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中,只是笼统地提到双方在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建设、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对双方主体的责任和权利没有细化,也没有制定翔实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可量化考核的目标。在执行中,缺乏对过程的动态监督、人员的激励和成果的评价。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中不断涌现一些问题:由于权责不明,责任不具体,出现双方不作为的现象,产教融

10、合流于形式,产教深度融合难以继续。因为没有详细的计划方案和实施细则,企业不可能真正融合其中,产教融合无法深入开展,仅停留在表层。由于监督和评价机制的缺乏,无法知晓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质量得不到保障。因为缺乏激励机制的驱动,双方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产教融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三、新闻传播教育深度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产教融合是一个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两大主体参与的协同合作的系统工程,它们两者在价值观念、运行机制、利益诉求、目标使命等方面不同,如何实现新闻传播教育与传媒业的深度融合和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建构社会伙伴的共生关系20世纪下半叶,欧美等国家或地区为协调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

11、体之间的矛盾,维持社会稳定,提出了“社会伙伴关系理论”,它是指在社会各阶级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对话协商机制,阶层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3这种理论可以用来探索不同主体之间如何建立新型的协作关系。建构社会伙伴关系是实现产教融合深化的一种有效性策略。新闻传播学院与传媒业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制定共同的发展目标,实行共享职权、共同管理的模式,建立起相互联系的社会伙伴共生关系。社会伙伴关系要求新闻传播院校与传媒业重新认识自己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性地位,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贡献、利益等,制定目标实施的细则和步骤,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伙伴关系决定了双方的合作不仅是“结果”的合作,更是“

12、过程”的合作,通过合作链条的加长,合作面的扩大,增强相互依赖性,加深合作程度,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4(二)建立互惠性的利益共享机制唐舒尔茨提出的4Rs理论认为任何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都是基于利益回报(Reward)。4R是指Rele-vance(关联)、Reaction(反应)、Relationship(关系)和Reward(回报)。5在产教融合中,新闻传播院校与传媒产业因共同的目标而关联(Relevance)在一起,这需要双方都高度回应对方的需求(Reaction),使双方共同赢得最大的利益回报(Reward),以实现产教双方的深度融合。目前,新闻传播教育产教融合更多是从服务新闻传播教育出发

13、,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缺乏对传媒产业发展需求的回应。一是缺乏对传媒产业培养产权的保护。产权即财产权力,是人们支配某种有价值的资源的权利。6培养产权是指企业对培养的学生具有培养权、管理权、使用权与留用权等权利。二是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共享机制。知识产权共享,是指协同创新主体在合作共同开发的智力项目中,对智力成果拥有共同的所有权、使用权或利益分配权等。为解决各主体的利益纷争,需求建立利益平衡共享机制,根据各自投入的比例、贡献作为利益分配的原则,在充分考虑他方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平衡双方的利益。(三)搭建共融性的资源合作平台新闻传播院校与传媒产业双方都具有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整合和优化双方资源,释放出

14、最大的效能,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双方需要破除彼此之间的壁垒,打通产、教、研等各个环节,整合双方在知识、平台、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开展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项目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实现知识对等的高效衔接。在人才培养上,双方通过深度合作,联结实践与理论环节,满足传媒产业升级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在平台建设上,融合新闻传播院校与媒介的平台通道,建立“大平台”,实现产、教、研一体化。在项目研发上,利用共享平台的大数据,双方共同探讨传媒业在产业转型和升级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学科的前瞻性研究,孵化和培育新的产品。(四)践行“双师型”的师资结构双师型师资是指由学术型和实践型两种类型的教师组成,学术型教

15、师为具有博士学位的、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学者们,他们主要负责讲授理论性的公共课程和从事相关学术性的研究,实践型教师主要为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媒体人,他们了解媒体制作的整个流程,懂得媒体运营和管理,适合于新闻实务方面的教学。“双师制”已成为欧美主流新闻传播院校的一种普遍做法,哥伦比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专业实践教师超过三分之一,密苏里新闻学院超过一半,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对实践型教师实行终身制。(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为保障产教融合稳定、长期的发展,需要建立过程保障机制。一是政府要提供政策性的制度保障。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推动产教融合的平稳有序地进行。二是实施专业

16、认证以提供质量保障。按照专业认证的标准实施产教融合,有利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三是建立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对产教融合的过程进行监督,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鉴定,真正落实产教融合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转变主体的观念,树立主人翁意识,以激发主体的内在驱动力。四、结语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重新认识产教融合中双方的关系,协调好新闻传播院校与传媒产业之间的矛盾,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建立资源共享利益平衡的长效机制,实现双方愿景的统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促进传媒产业的顺利转型和升级。高校要打破传统的人才评价和引进

17、机制,根据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的需求,制定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破除高校“围墙效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新闻传播院校与传媒业之间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促进新闻传播学院与传媒产业的全面接轨和深度合作,实现了“真融真合”。参考文献:1李玉倩,陈万明.产教融合的集体主义困境:交易成本理论诠释与实证检验J.中国高教研究,2019(9).2蔡雯.新闻教育亟待探索的主要问题J.国际新闻界,2017(3).3谢丽华.“社会伙伴关系”:内容、后果与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4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孙彦东,陈兆武.基于4Rs理论的三元校企合作利益链研究J.商业经济,2016(2).6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62-64.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