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共4741字).doc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6474809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共4741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共4741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共4741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共4741字).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微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共4741字)摘要:截止目前,微信注册用户超过6.5亿,月活跃人数超过5亿。在大学生群体中,“微信,一种生活方式”正在渐渐形成,并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微信的强社交性、强私密性与高精确度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扩大建设的范围。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新时代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走上新台阶。关键词:微信;校园文化;机遇一、微信的特征“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已然成为社会现实。微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杀手级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独特的传播特征所铸就的。从传播学上来讲,它有传播对象确定化、传播内容私密化、传播方式多

2、样化、传播效果信任度高等特点。1.从传播对象看:强社交与弱社交兼具,以强社交为主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 拉诺维特通过“亲密性”、“互动频率”、“互惠度”、“认识时间长短”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在微信社交环境当中,我们可以把通过手机通讯录添加的好友称为“强关系”,而把通过“雷达添加朋友”等方式添加的好友称为“弱关系”。据调查,有71.34%的用户选择“因为朋友、同学等周围的人都在使用”而选择尝试使用微信的,这远远高于其他的出于好奇心(47.41%)、免费传输语音、文字等信息(34.05%)、可以视频通话(29.31%)、可以语音群聊(21.34%)、腾讯的产品都会用(2.59

3、%)等选项。1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是相互之间互动的主要平台,通过相互点赞、转发、评论,在闭合的交际圈中与熟人交流感情,而一般来说不熟悉的人之间很少会产生互动,甚至我们经常会收到类似清理微信好友这样的短信,这说明微信作为一个即时通讯工具,虽然兼具强弱社交关系,但主要以强社交关系为主。2.从传播内容看:私密性与公开性兼具,以私密性为主基于“强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微信圈具有高私密性。微信朋友圈的点赞、评论、分享都只有在共同的好友之间才可见,其他人无法窥探。微信的传播内容更具有个性化、私人化,大多以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为主。朋友圈中各种晒美照、晒美食、晒美景、晒旅游,晒幸福、晒学习等“晒”文化,在时空压缩的

4、虚拟社交环境中,人们有充分的时间选择将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在“前台”,将不好的一面放在后台。最具公开性的微信公众平台当中,人们在选择一定的公众号时同样也是私人订制的,每个人关注点不同,关注的公众号内容也完全不一样,可以看出微信兼具公开性与私密性,但以私密性为主。3.从传播效果看:高信任度与高精确度并存微信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传播主体明确化、传播关系亲密化、传播平台集中化等特征。2基于“强关系”建立起来的微信好友圈,由智能移动终端向好友进行“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传播,传播对象明确,传播内容指向性高,传播信度高传播效果精准。如笔者朋友圈中有人转发“985文科女博士临毕业感言:读了会后悔,不读会更后悔

5、”、“有一种美叫做华中师范大学”等等,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和我们本身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点击量高、转发率高、精确度高,不用在浩瀚如烟的网络中花费大量时间寻找你所需要的内容。在我们的调查中,同样表明微信信任度都高于其他传播媒介。微信、微博、网络新闻信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信任度分别为:61.4%、35.6%、20.7%、18.6%、15.6%、33.8%。二、微信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微信作为微时代的杀手级应用,由于其传播对象以强社交关系为主,传播内容的私密性,传播效果精确化等特点,使得微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微信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及时传播和大众

6、传播属性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强社交和内容私密性符合大学生文化习惯,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1.微信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人在大学校园生活与实践中形成的群体精神及其所附载体”,3其本质是大学精神,但这种群体精神不能离开载体单独存在。它们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以物质的、制度的、行为方式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学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多样的:既包括各种教学设施、花草树木,又包括各种传播校园文化的广播、网络、报纸杂志,还有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校园活动等。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载体,具有环境虚拟性、传播及时性、定向精准性、沟通交互性等特点,这为当代大学生既渴望交流又害怕交流的纠结

7、内心提供了一种自我表达的途径。他们愿意且也习惯在微信上展示自己,吸引别人围观、点赞、获得自我价值感。华中科技大学就于2012年8月28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成为首个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校园文化的高校。到目前,至少是所有的985高校都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服务,大大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2.微信扩大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校园文化相对来讲是比较封闭的,犹如“象牙塔”内独自盛开的幽兰,极少受到社会环境的侵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的来临,校内外交往日益频繁,学校事件经过网络传播瞬间成为社会事件,社会事件也快速在学校引起骚动。在这一过程中,

8、学生这一校园文化建设的边缘主体越来越中心化。由于微信等传播媒体传播层级消解,不再是信息源到“意见领袖”再到受众的线性传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中心,都可以平等的和接受信息。学校里面的各个亚文化群体不用再被淹没在主流文化的浩瀚烟云中,不再被迫接受强势媒体的整体叙述,随意的自我表达,个性得到充分展示。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与学生在这一虚拟空间中真正实现了主体的交流融合,针对校内校外的事件展开广泛讨论,使得大学文化真正成为社会文化建设中的支柱,增加校园文化的影响力。3.微信朋友圈符合大学生的文化习惯微信朋友圈中包括了亲人圈、同学圈、同事圈,圈子与圈子之间还有一定的重合,这虽然与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

9、有所不同,但是联系也显而易见,即传统的人情、面子关系在朋友圈中仍然存在。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社会影响为中心建立社会关系圈,只有在圈子内的才产生联系,而且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这个联系圈也在产生变化,这就是社会交往的“差序格局”。在“团体格局的社会里,在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就是相同的。孟子最反对的就是那一套。他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墨家的爱无差等,和儒家的人伦差序,恰恰相反,所以孟子要骂他无父无君了”。4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熟人、半熟人、陌生人这个圈子中已经比较了解。但是随着社会交往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大学生有更加急切的愿望来了解社会的时候,他们更期望通过

10、自己比较熟悉的网络世界来学习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微信朋友圈实质上也是一种信任系统,由于每个人的理性程度有限,无法全部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获取信息,所以这需要信任系统中相对值得信赖的人来进行填补,填补自己新的缺陷,增强内心的安全感。三、微信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挑战微信作为微时代的杀手级应用,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集中体现在对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挑战上。1.对大学教师的挑战:文化冲突加剧“大学校园文化主要是由大学的精英群体著名教授传承、创造和维系的。这些教授的学术思想往往能够代表他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可以说,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他

11、的价值寄托。”5然而,校园媒体的侵入,使得文化建设中具有主导作用的大学精英精神受到冲击,师生之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冲突呈上升趋势。以微信朋友圈为例,通过对部分学生朋友圈的研究发现,以下微语录出现的比较多。“毕业了,哥就能挣钱给你花了”;“世界上本没有高贵者与卑贱者,每个灵魂都有其光彩的地方。而我们,就是精神贵族”。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些话语看似是学生的自我引导,背后却暗含着学生对这个社会和学校的反叛。在以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分层的社会当中,大学生仅占有隐性的文化资源,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也受制于各种社会机制。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把“高富帅”和“白富美”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是很难如愿以偿

12、的。物质不得的现实使他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用文字改变世界,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遨游,而有些时候微信则成了这一遨游的空间。2.对大学管理者的挑战:管理有效性降低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8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微信信息的复杂化、隐蔽性、虚拟性急需管理者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正如恩格斯指出:“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失”。6微信方便的转发评论点赞等能够使信息成倍的扩散,这其

13、中也掺杂着很多虚假信息。比如微信上的虚假信息,色情淫秽信息,暴力信息,恐怖信息在网上传播扩散,很多大学生根本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去辨别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导致这些虚假信息侵蚀人们的心理,使人们行为错乱。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应该顺应时展的要求,及时更新理念,提高信息选择、辨别、处理的能力,学习有关媒介素养的知识与媒体技术,能够在日常管理中将这些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思想教育的时效性。3.对大学生的挑战:文化自信度降低大学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他们在校园环境中所形成的群体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中最具有活力的一部分。微信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更多的成为了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随时随地打开手机通

14、过微信朋友圈查看朋友最新的动态,通过微信公众号查看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信息是知识的一种,但信息只有通过人的精心的分析思考才能内化为知识,否则这些信息只能成为短时记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人遗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尤其是文史类的大学生中,对于课堂、对于教师、对于知识的敬畏感低于理工类大学生。文史的知识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之下,都是无用的知识,对社会对个人来讲不会带来任何的实际利益。便捷的信息接收不但没有成为优点,反而增加了学生的信息混乱,导致文化认同混乱,这又怎么来实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如何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能力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