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治理:国内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极治理:国内研究综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极治理:国内研究综述摘要:北极地区气候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北极治理的重要性突显。2012年以来,中国学者对北极治理展开了广泛研究。北极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到北极治理主体、北极治理机制、北极治理领域三个方面。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在北极治理主体的研究上,学者呈现出以国家主义指导和以全球主义指导的分野。在北极治理机制的研究上,学者一方面关注现有北极治理机制的特点及不足;另一方面着重提出北极治理机制未来发展的方案。在北极治理领域的研究上,学者在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都投入了关注。 关键词:北极治理 文献综述 北极地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气候变化引起的北极
2、冰融除了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还带来一系列政治后果:北极在大国战略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北极周边国家国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这些变化使北极治理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话题。北极治理是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就共同关心的北极地区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通过国际体系等多边渠道整合各种政策、协调各方利益、共同合作管理的各项活动的综合。本文以“北极治理”“北极政策”等为关键词在知网搜索,研究学科限定为“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得到符合搜索条件的论文若干。通过分析符合搜索条件的论文研究主题分布,拟定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即北极治理主体、北极治理机制、北极治理领域。 一、北极治理主体 以冷战结束为标志,国际政
3、治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一个从国家间政治(狭义国际政治)到全球政治(某种意义上的广义国际政治)的演进过程。国家间政治以国家中心主义的利益和价值为导向,其秉持的核心理念是由所奠定的国家主义。全球政治以人类中心主义的利益和r值为导向,其秉持的核心理念是全球主义。学者对于北极治理的研究呈现出以国家主义指导和全球主义指导的分野。 1.国家中心的研究 国家主义强调在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与人类共同体的关系以国家为中心。 1 学者们对于国家主义的尊崇反应在北极治理主体的研究上,即:坚持国家主义理念的学者,将其研究的关注点更多投注在北极理事会的八国 2 上,强调国家主导和现实博弈。国内学者对三个北极大国俄罗斯、
4、美国和加拿大投入了极高的研究热情。对于俄罗斯北极政策的研究,钱宗祺学者关注俄罗斯在北极治理中的政治经济诉求,认为俄罗斯愿意与所有关心北极发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对话和合作,但是俄罗斯要主导北极治理规则的制定和实施。 3 而程群学者认为“就其实质,俄罗斯北极战略就是谋求地缘政治大战略。就其特点而言,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包括三个方面:通过司法手段力求领土要求合法化;武力配合司法手段,保护在北极的既得利益;同时力图构建北极地区安全机制。” 4 对于美国的北极政策研究,学者认为美国试图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突破口,获取北极治理的领导权,进而构建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北极秩序。在美国北极战略的影响下,应对气候变化成
5、为北极治理的中心议题,北极地区的安全与管理得到更多重视,北极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更趋积极;同时,北极治理机制仍然呈碎片化状态,北极理事会难以发挥核心作用。 5 对于加拿大北极政策研究学者从加拿大北极政策近年来的转向及转变的原因、加拿大新北极政策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国内学者对于北极圈五个小国的研究远远少于对三个大国的研究。在五个小国之中,学者对于丹麦投入了较多的关注,这是因为丹麦是冰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同时丹麦政府近年来面临格陵兰经济社会发展和格陵兰“独立化”等问题。学者从中丹关系之间发展及双层博弈等角度分析了丹麦的北极政策,如孙凯、张现栋学者认为丹麦政府北极政策的形成是其国内层面和国际
6、层面博弈的结果。对于挪威、瑞典、冰岛、芬兰,学者的研究成果较少。零星可见学者关注冰岛在北极治理进程中的作用,认为冰岛虽然是国际社会小国群体中的一员,却在北极事务中拥有较强的国际话语权,在北极治理机制的调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 2.多元主体的研究 全球主义是一种区别于国家主义的世界整体论和人类中心论的文化意识、社会主张、行为规范。 7 北极环境的变化和冷战后北极安全的深化和拓宽,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以全球主义理念为支撑的北极环境治理主张。体现在研究成果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非北极国家,国家之上下层次的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具体而言,如今学者对涉及北极治理主体的研究包括:第一,对
7、于非北极国家的研究。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在北极地区的身份、利益给出了大量有益思考。如:阮建平认为“北极利益攸关者比近北极国家更合适中国的参与身份,有助于更好地说服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的参与及其相应权益,促进中国的北极国家利益” 8 。孙凯、张亮学者认为:北极地区的变化与中国息息相关,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当积极参与北极治理机制的构建,加强中国北极利益共同体在政治、经济、学术、贸易等方面的构建,在实现北极地区有效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和拓展中国在北极的国家利益。 9 除了关注中国的北极政策以外,学者也适当地关注了日、韩、印度等国的北极政策,但大多是立足于探讨这些国家与中国在北极合作的机遇、挑战与
8、路径。如高飞与王志彬学者认为中日韩之间的同质化竞争风险、美国的干扰以及冰上丝绸之路途经海峡航行方面的挑战使得合作充满了不确定性。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中日韩北极高级别对话机制,增强三国的互信基础,妥善规避外部因素的干扰,为中日韩北极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构建中日韩能源命运共同体,加快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与日韩北极政策战略对接的步伐,以国际海事组织为平台,加强中日韩在冰上丝绸之路航运事务方面的合作,以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迈入中日韩合作的新阶段。 1 0 第二,对于区域层次上的北极地区区域性组织机构的研究。如对目前为止北极治理中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北极理事会的研究。孙凯和郭培清学者对于北极理事
9、会的改革与变迁投注了持续的关注,认为:北极理事会的发展变迁与改革,是在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国际政治环境、北极地区在北极国家国内政治地位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与压力下实现的。未来北极理事会将朝向“硬法”性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发展,但采取更为开放的姿态接纳观察员以应对全球问题对北极地区的挑战是北极理事会改革应有的方向。 1 1 第三,对于次国家层次上的国家内群体和组织及活动,如对原住民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如在中,叶江就关注到:随着冷战的终结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北极区域原住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呈现出数量激增、跨国化发展日趋扩展、对所在国的国内事务及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增强等特点,而这一切对当前北极区域治理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北极原住民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下,北极区域治理的主体更为多元、北极区域治理的成效也更具可持续性。 1 2 第四,在个体层次上对于国家内部有影响力的个体研究也在增多,如关注和研究北极的自然、社会科学家和活动家等。如于宏源学者聚焦于科学家团体的知识和规制两种作用,表现在北极治理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极地问题的知识化;二是北极事务的规制化。这两重作用体现在北极事务的议程制定、议题确定的过程以及阐述、实施和评估政策的交互作用中,并且推动了极地治理事务的发展。 1 3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