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探讨(共334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探讨(共3344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探讨(共3344字)【提要】“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传统文化理应与人和社会共同进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则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古文诗词乃至极具特色的传统服饰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又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食粮。【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传统节日;古文诗词富有民族特色并展现民族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瑰宝和国之精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古文诗词和极具特色的传统服饰中挖掘中国传
2、统文化的素材,将传统文化的形态进行创新,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人蒸腾的生活之中。这不仅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中国传统文化同公众建立起共生共长的关系,从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打通任督二脉,使中国传统文化再发新芽。一、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些古代典籍、历史文物、民间传说、民族服饰与音乐、传统节日和风俗,以及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厚植起更坚实的根基。(一)传统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传统节日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礼仪可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春节、端午
3、节、七夕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也是中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中的许多习俗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如:拜年就体现出“孝”文化和儒家的纲理伦常。儒家追求家庭关系的和睦,因而主张人们践行“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礼记礼运)。春节时,晚辈会给长辈拜年行礼,并送上真诚的祝愿来彰显孝道,这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尊老”。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来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同辈之间也会互相送上美好的祝愿,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得家庭和睦
4、美满。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对个体生命健康的重视,而且体现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从风俗习惯上看,每到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前挂艾叶、菖蒲以及饮用雄黄酒来驱除蛇虫等毒物,这体现出人们对生命与健康的重视。屈原是端午节最具有纪念性的人物之一,在端午节时,吃粽子和划龙舟也表达了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纪念,通过纪念屈原,来弘扬和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二)古文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古文诗词蕴含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思想文化以及习俗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学习古文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阅读古文诗词可以感受到
5、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词句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1.古文诗词中的传统音乐文化古文诗词中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乐器及其演奏方式的描述上。古文诗词中有众多对传统乐器的描述,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的琵琶表演:“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除了琵琶,古文诗词中还出现了瑟、箫、玉笛、琴、羌笛、箜篌等众多中国传统乐器。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中提到的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提到的笛;“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谈箜
6、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提到的箜篌等。对此类古文诗词的学习,有助于了解传统乐器,从而传播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2.古文诗词中的传统思想文化古文诗词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观念、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唐代诗人孟郊所作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这首表达母子之间亲情的诗不仅感情真挚,还发人深思。宋代诗人苏轼纪念亡妻时所作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现了其对妻子的思恋之情。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古文诗词,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屈原离骚)。以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对人民的担忧之情。此外,还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这种表现积极人生观的古文诗词,诸如此类的诗词还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这首诗写出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3.古文诗词中的传统习俗文化古文诗词涉及到的传统风俗文化有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等方面。如:描写清明节的有清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唐代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
8、忆山东兄弟),其表达了重阳节时,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还提及到了重阳节的风俗,即人们在登高时佩戴茱萸的习惯。此外,古文诗词中还体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中的鳜鱼,刺少而味美。“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中所描述的鲈鱼,至今也是中国人较喜爱的河鲜之一。(三)传统服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传统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传承的内容之一。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同,不同朝代的服饰也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总体上来,中国传统服饰还体现出较明显的等级和身份特征,这主要体现在服饰色彩的运用上。服饰的颜色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
9、的象征意义。秦汉时期,以黑色为高贵的颜色,官员多着玄色,平民则着素色。“秦始皇三品以下着绿袍、深衣,庶人白袍,绡为之”(中华古今注)。而在唐代,“定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五品以上服绯色,六品七品服绿色”(旧唐书舆服志),紫色被视为高贵的颜色,根据唐代的官府等级制度,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要穿紫色的官服。唐代诗人白居易亦有诗云:“紫袍新秘监,白首旧书生。”(白居易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在古代,服饰的颜色还曾被视为凶吉的符号象征。比如在中国的传统婚丧嫁娶之中,红色被视为喜庆的颜色,广泛的运用在婚嫁场合之中,嫁衣、花轿、蜡烛、被子以及灯笼等物件都是红色的。而在丧葬活动中,白色则被视为不吉利的颜色
10、,“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礼记曲礼),在丧葬活动中,人们会通过穿白色的服饰去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悲痛之情。二、结语中华文化浩浩汤汤,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给中华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文化的传播需要新颖的载体,传统节日、古文诗词和传统服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但它们不仅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发扬,使传统文化以合适的方式融入到现代社会。过好传统节日、学习古文诗词以及了解传统服饰,将传统文化展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使年轻一代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