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2000字5篇_2021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6460065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21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2000字5篇_2021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2021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2000字5篇_2021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21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2000字5篇_2021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21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2000字5篇_2021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2021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2000字5篇_2021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小扬1147读书得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可是,当你读书而思考得很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书籍具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的最长久的果实。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经典文献阅读心得,希望大家喜欢。更多的经典文献阅读心得体会内容请点击下方经典文献阅读心得体会1000字经典名著读书心得精选5篇读名著心得体会1000字关于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经典文献阅读心得1读文献的实质:teach yourself,也即是自学。但是中文“自学”字面意义上没有反映出阅读中的一些关系。teachyour

2、self,谁teach?第一反应当然是自己教自己。我看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作者教你。这怎么是可能的呢?作者不在你身边,你只是和他的文字打交道,“他”如何教你呢?根据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阅读的过程似乎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作者和自己的互动的问答过程。在这里,我更愿意承认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的个人人格实际上“分裂”为了两个人,一个代表作者,一个代表自己。当“自己”不懂的时候,通过文字去努力理解作者意图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自己努力变成“作者”的过程,试图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回答“自己”的问题。这样,阅读就是“自己”努力地去“移情”成为作者从而教会自己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要有一个“作者的意识

3、”,始终要考虑和琢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要那么些,他当时的意图是什么?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应该是通往作者心理的不二法门。“数学书有两种,一种是看了一页就不想看下去的,一种是看了一行就不想看下去的”,杨振宁曾这样讲过。这大概也是不少学科文献阅读的感受。事实上,万事开头难。我个人的阅读经验经常是这样的:第一次努力读下来,可能只懂了全文的1%,读第二次大概懂了5%,可是第三次我大概就懂了30%。也就是说理解的程度是随次数增加而指数增长的。所以说如果一篇文献你没有(认真地)读过3次,你是没有资格说难的。许多人常常只读了第一遍以后就觉得难读不下去放弃了。我相信他如果再读上两次,他可能就不这

4、么认为了。“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马云的说法和这里“文献至少读三次”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应分清楚著名作品和经典作品的一些区别。在科技文献中,经典作品应该属于一个领域相对基础性的优秀作品。著名作品常常是指一个领域里程碑式的作品,比如代表着前人几十年研究而最终被攻克的某难题的文章,或者横空出世的某一新理论等。从这里的区分讲,经典文献是那种写的很仔细,可以用来打基础,进入某一领域必读的优秀作品。反之,著名作品常常很艰深,就不一定是要非读不可了,特别是在个人能力还不足以做到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经典文献阅

5、读心得2不同于在博客或报纸上相关科学文章,阅读科学论文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你不仅需要按不同的顺序阅读论文,还需要做笔记,多次读文章的某一部分,而且可能需要反复查看其他章节的一些内容。第一次读论文的时候,可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耐心一点,到你有阅读经验的时候,读论文的过程会加快很多。大多数研究性文献会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摘要,简介,方法,结果,以及结论/说明/讨论。顺序会跟出版这篇文章的期刊有关。有些期刊会包含额外的内容(称为在线补充信息),其中会包含一些重要的研究细节,但是是在线发布的,而不是添加在文章中(请确保你在阅读文献的时候没有漏掉这些内容)。在开始阅读之前,关注一下作者和他所属机构的信息

6、。一些机构(例如德克萨斯大学)会更有权威一些,而其他的机构(如发现研究院)可能会有一些权威性的研究,但是他们实际上是有导向性的。Tip:google搜索一下“DiscoveryInstitute”,来看看你为什么不想引用他的研究内容作为进化论的权威理论依据了。此外,还需要注意出版文献的期刊。可靠的生物医学期刊会被Pubmed编入索引。谨防有问题的期刊。在阅读的过程中,记下所有不认识的单词。你肯定需要查这些词的意思(没错,每一个不认识的词都需要查。我知道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如果你不明白每个词的含义,可能就没法理解整篇论文。科学词汇都有很明确的含义(extremelyprecise meanin

7、g)。阅读文献的分步说明1. 从简介开始读,而不是从摘要开始摘要是一篇论文密集的开头第一段。事实上,这是需要非科研人员试图完成科学论证时阅读的论文的唯一一部分(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做法,千万不要这样做)。当我搜集论文的时候,我会根据标题和摘要确定论文是否与我关注的内容有关。但当我明确需要详细阅读的论文之后,我通常最后再读摘要。我这样做是因为摘要包含了整篇文章简明扼要的总结,我担心(在没有仔细阅读全文之前)会不经意间对作者说明结果的部分产生偏差。2. 明确大问题(背景)(Big Question)不是“这篇论文是关于什么内容”,而是“这篇论文在试图解决领域中的什么问题”。这有助于你更专注于为什么要

8、进行这样的研究。密切关注研究的理论依据。3. 五句话以内,总结背景信息这里有几个帮助你总结的小问题:在领域中已经有哪些解决这个大问题的相关研究工作?这些研究有哪些局限性或不足?根据作者的说法,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什么?这个五句话以内的总结可能有些随意,但是它迫使你简洁、深入的思考这篇论文的背景。你需要解释为什么要进行这个研究,来更好的理解这篇论文。4. 明确具体的问题(SPECIFIC QUESTION(S)作者试图用他们的研究来解决什么问题?可能是几个问题,也可能只有一个。把它们记下来。如果论文是检验一个或多个零假设,那么把这些假设都找出来。请记住,并不是所有的论文都是验证零假设。5. 明

9、确作者提出的方法就是作者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6. 现在阅读文中的方法部分。对每个实验都画出示意图,明确作者做了什么。我的意思是字面上的画,包括所有有助于你理解方法的细节。你不需要太深入的理解方法,再现整个实验过程这是评测人员需要做的工作但是在你不能给其他人解释清楚方法的基本理论之前,最好不要往下看实验结果部分。7. 阅读结果部分。对每个实验、图标都写一小段总结。先不要尝试确定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只要把结果记下来就好。你会发现,特别是在好的论文中,大部分结果都是总结在图表中的。重点关注这些图表。你可能需要到“在线补充信息”中查找一些信息。在这一点上,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来理解文章采用的统

10、计测试,那么(你阅读这一部分)可能会产生困难。本文中我无法教你更多的统计知识,但是以下几个资源可以帮助你,Here,Here&Here。结果中应该关注的内容:包含“significant”、“non-significant”字眼的地方,这些(通常)都有明确的统计含义,仔细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如果有图表,其中是否包含错误线(error bar)?对于某些类型的研究,缺少置信区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major red flag)。样本的大小。研究是基于10个人进行的,还是基于10000个人进行的?(对于某些研究而言,10个人的样本就足够了,但是对于大多数研究而言,样本越大越好。)8. 结果

11、是否解决了具体问题(SPECIFIC QUESTION(S)?你觉得这个有什么意义?在你没有想清楚这两个问题之前,不要继续下一步。根据作者的说明,改变自己的观点是没问题的事实上,如果你是这类课题研究的初学者的话,你可能会这样做但是在阅读别人的理论之前,最好开始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9. 阅读结论/讨论/说明的部分作者认为结果说明了什么?你同意她的观点吗?你是否(在结果说明上)有不同于作者的观点呢?作者是否说出了他研究的不足呢?你有没有发现作者漏掉了什么内容?(不要认为他们是绝对正确的!)他们建议下一步应该进行什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10. 现在,回到论文开头,读一读摘要吧(这部分内容)是否符合作

12、者在论文中所述的内容?是否跟你对论文的解读相符?11. 最后一步:(不要忽视这些)其他研咳嗽倍哉馄畚挠惺裁纯捶?这个领域中(公认的或自称的)的专家有哪些?他们是反对这个研究内容,还是支持这个研究?这里我建议你使用谷歌来收集这类信息。但最后再用谷歌,这样你可以有更充分的准备来理解其他人说的内容。12. 这一步是可选的,取决于你为什么要读这篇论文查看“引用文献”这一块的内容,看看作者引用了哪些其他的论文,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识别特定领域的重要论文,并且找到一些有用的想法和理论。个人心得总结这一部分其实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只是记录一下自己的总结和这几天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小心得。下面的条目,除了针对文中的方

13、法的做了一点小结,也是我记笔记的几个大块主题。摘要部分在做论文survey的时候,摘要可以帮助你快速的了解论文内容,但是深入阅读的时候,最好最后读,防止先入为主的想法对之后的阅读产生影响这部分的话,暂时还没有明显的感觉,我目前还是习惯性的先读摘要。不过上文说的也很有道理,最后再读摘要,一来可以帮助更好的总结整篇论文的内容,从背景到问题到实验结论;二来可以帮助检查是否漏掉了文中的一些内容,用摘要跟自己的总结对照一下,看看有没有漏掉的信息。简介部分这部分就要重点记笔记了,这一部分作者会大段的描述问题背景,当前的研究情况,存在的问题等等。当然这一部分可能不止是论文中的第一章,有可能还会包含类似“Re

14、latedWork”这样的章节。这块我记得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背景这一块主要就是确定大的Topic。我大概会记下几个关键词,方便之后根据这几个关键词搜其他的相关文献。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个部分作者一般都会总结近些年的其他比较不错(引用率较高,或者领域内公认)的研究成果,或者一些权威的始祖级方法,而且会描述一下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笔记的话,记一下主要存在的问题,因为作者之后的方法会围绕这些具体问题展开。如果可以的话,建议也阅读以下提到的方法,因为之后的实验部分有可能会拿来作比较,同时也方便学习一下这些论文的思想和提到的理论。作者提出的方法这个部分作者会开始介绍自己提出的方法,一般会包含:理论基

15、础(假设)、采用的方法以及结果。笔记就围绕这几个点展开:理论基础、方法、结果。理论基础(如果提到了的话)这一部分作者会介绍方法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记笔记也需要像方法部分一样详细。如果是假设一类的话,笔记会少一些,因为假设一般来说会将问题简化,而且假设之所以为假设,是因为还没有严格的证明,但是确实对结果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如果是改进方法类的文献或者是基于现有的多种方法结合的话,那么恭喜你,笔记会多到爆炸因为你需要读额外的论文记笔记,理解这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如果没有理解的话,之后的方法和实验部分我觉得读了也是白花时间,所以一定要搞懂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方法(Method)这一部分作者就会展开介绍方法

16、的详细内容,笔记的话就如上文所说,记录的越详细越好。对于我的专业而言,需要记录的就是提到的公式,公式的理论基础,具体的算法流程和伪代码。结果以及总结这一部分,笔记主要记的就是结果的内容,再有就是这个方法仍存在什么不足,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因为是刚刚开始接触目前的领域,而且之前也没有做过研究相关的东西,所以不能像上文中思考很多东西,目前就是不断学习,然后整理。最后一点小小的吐槽关于读论文过程中发现需要读其他论文才能继续这一块感触很深,尤其是理论基础的部分,分分钟在论文栈加几篇论文。不过的话,可能跟我是计算机专业有关,对于递归的方式看论文,虽然有抵触,但是衔接过程还是没啥问题。(不过总感觉,有

17、一天论文栈会爆栈,2333)关于记笔记这是这几天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最严肃的问题。论文不可能一次读完,笔记也不可能一次记完。就好像写作一样,初稿写完之后,需要反复斟酌,修改,才可以发出去。笔记也一样,反复的阅读论文之后,总会发现自己漏掉、或者记错的地方,加以补充和改正。这样也方便了之后工作的展开。试想,如果拿着不完整或者有错误的笔记,来做实验,小实验还好,如果是那种,一下需要好几天甚至几个月的大型实验画面太美,不敢想象那样的话,我想一定会有人要砍死我的时间宝贵,所以为了避免尴尬,看论文的时候多看几次吧。关于整理笔记当然,对于我而言读论文整理笔记,目前还没有上升到自己写论文的高度,大多数时间都

18、是小组汇报,或者实现论文的方法做实验。所以整理笔记至关重要,自己写的笔记是不可能直接拿给组员看的,所以还要苦逼的整理成PPT或者PDF,让其他没有看过这篇文章的组员能快速,简洁的明确论文内容,学习到思想。经典文献阅读心得3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层次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

19、,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形式广义的文献包括

20、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程度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

21、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矛盾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

22、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文献引用的忌讳知而不引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引而不确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来源不实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盲目自引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经典文献阅读心得4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现阶段的水平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文献。过于强调阅读“著名”的文献常常可能适得其反,打消科研的积极性。选择合适的文献并

23、不是单指选择同一水平的文献,更要尽可能分出层次,以期可以一步步到达最终理解“著名”作品的程度。那么如何选择呢,下面讲几点个人体会。读“著名”作品作者的学生的文章。他们的学生由于能得到亲身指导,耳濡目染,更能体同身受理解老师的想法。同时你的难点可能也是他们的学生同样曾碰到的难点,这样你就可能从他们的文章看到他们是如何理解的,这样就更容易学会。总之一句话,学生的水平通常比老师差,但有条件很接近导师,因此阅读学生的作品无疑是通向名著的一个途径。阅读作者早期的作品。通常一个人的作品会反映出来他思想发展的轨迹: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文风也会越来越简约和凝练。后期的作品虽然更趋成熟,但同时理解起来会

24、更困难。这时候不如逆着来,更容易跟得上。同样的思路,读别人的博士论文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具体就不分析了。05那么如何真正的,而不是假装的理解了呢?前文的基本观点是读文献过程是努力试图从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想法也常会不知不觉地被作者的思想所“绑架”,成为作者的“代言人”。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觉得自己把一篇文章看的很懂了,对其中的各个细节都掰扯的很清楚,但当脱离论文给别人解释的时候,别人一问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或者也只是凭着记忆说出作者的解释,而非自己消化过的解释。所以说我们需要从文献中走出来,从作者的影子中走出来。那么如何从文献中走出来呢,我认为

25、就是如费曼所说的,通过独立思考在我们的大脑重新创造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这里的“创造”有如下两层含义。能否创造是检验是否理解的一个重要标准读文献的时候, 就像看戏。从一开始就已经不知不觉的被作者带入了作者设置的情境当中,也就不可避免的会被作者牵着走。当我们对论文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我们就要放下论文。常言说的好,功夫在诗外。同理,理解文献是发生在不读文献的时候。这样的时候可以是:“以卖促学”的时候。就是与合适的人讨论自己学到的东西。合适的讨论者主要指那些愿意学习你正要讲的东西,并且还会不时的提出问题的人。在这种交流中,你也要尽可能降低身段,不要因为对方问了一些太初等的东西,就觉得讲下去没什么意思。

26、讨论的过程,双方平等的心态很重要:既愿意问,也愿意回答。在讲解的过程,你也会发现你自己不理解 的地方,这样就会催进你独立地思考。“内省反思”的时候。现实中,找到合适的讨论者并不容易。中国的教育不鼓励提问,再加上人情面子问题,不懂者常常不愿意提问,反而以恭维来取代提问,这样就阻塞了交流的进行。因而内省反思就也变得更加重要,而且也现实一点。“内省反思”主要是指脱离论文的情形下,在闲暇的时间里,在自己脑子里独立地重构出论文的结果。具体一点儿说:要在闲散的时间进行。特别要选择在”无法面对”论文的时候,这样才强制你独立地思考(当然对于意志力特强的除外)。比如在中午去吃饭的路上,回家的路上,旅行(坐车)的

27、路上,睡觉前或早上醒来的时候。总而言之,是各种手边上无法看到文献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段闲散时间里,自己要尽可能明确在要想清楚一个什么问题,要搞明白一个什么难点等等。发现那些“唐突”的或“缺失的”中间步骤。在我们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要慢慢地想问题是怎样表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存在,问题的难点是在哪里,为什么难等等。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去回忆作者的思路和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很重要。在回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那些自己感觉到很“唐突”的中间步骤。这些地方一般你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对这些唐突的地方,要尽可能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或补上缺失的环节。即使你最后还是没有想通,但事实上你已经进步许

28、多了:当你下次再翻开论文时,你的理解就更有针对性,而且读起来也容易很多了。06为了理解,我们需要创造理解有两种方式。一是还原论的方式,把未知的事物通过分解变为熟悉的事物,从而理解他们。这个过程依赖于你现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就像一个无限大的容器,只要形状合适,你可以无限制往里塞相同的东西。许多情况下,你遇到了不懂的知识,只是由于你没有辨认出对应的存放容器,一旦辨认出来,就可以简单地放到现有的知识结构当中。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调整/改变知识结构来达到理解。越是新颖或者具有原创性的东西,就越说明他们有着不同于现有的认知方式。这时候的困难常常并不是来自于知识储备的缺乏,而是缺少与认识事物相匹配的认知方式

29、。新的认知方式常常是无法放到已有的知识框架中的。这个时候就常常需要做绝对的加法,a priori(先验,推理的),增加这样的知识框架。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时候,或者需要理解某个原创性的工具/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有意识放弃那种还原论想法,主动去接受这些新的假设,承认他们的合理性,然后在这个基础出发去理解其他的事物。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建立过程中,诸如波粒二像性、能量的不连续性、测不准原理等等。事实上,这甚至成为了物理学家们一个指导原则:如果一个新的现象无法按照已有的理论去解释,那么就把该现象抽象出来作为基本的假设,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理论

30、。当然也有走不通的时候,比如挑战能量守恒定律的玻尔。经典文献阅读心得5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1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可以在google上免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

31、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经常上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ABSTRAC

32、T应该阅读的。 1)课题未定: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会有两种结果: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2)课题已定: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

33、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 1、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

34、概念。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

35、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一般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然后再到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图书馆,还找不到就发E-mail给国外的同学,一般都能获取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个word文档,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 点。 看文章时作笔记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 等,并可加上自己经典文献阅读心得体会2000字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