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项目二国际货币制度ppt课件.ppt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16396035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项目二国际货币制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高职)项目二国际货币制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项目二国际货币制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项目二国际货币制度ppt课件.ppt(1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职)项目二 国际货币制度ppt课件项目二 国际货币制度任务一 国际货币制度及其历史沿革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 2.掌握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3.了解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 4.理解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国际货币制度的理论知识,对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知识要点一、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与内容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或有组织地对各国货币兑换比例及其变化、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汇率制度及

2、其选择、国际储备及其构成等问题所做出的安排或决定,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国际货币制度的形成基本上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惯例和习惯演变而成的,当相互联系的习惯或程序形成以后,一定的活动方式就会得到公认,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就是这样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 另一种是通过国际性会议建立的,具有通过有约束力的法律条文和在短期内就能够建立起来的特点,但这些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就是通过这种途径建立起来的货币体系。 无论是通过哪种途径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的必然产物。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国际货币制度是一个由诸多要

3、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1.汇率与汇率制度 汇率将一国的物价同世界市场价格联系起来,其变动可以直接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因而汇率和汇率制度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问题。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本币和外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如何确定、如何维持、如何调整; 二是采用何种汇率制度; 三是货币是否具有可兑换性,即一国货币对外支付是否受到限制,能否自由兑换成支付货币。 2.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其调节机制是否健全有效,影响和决定着国际货币制度能否平稳运行,因而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当出现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时通过何种机制

4、进行有效而稳定的调节来弥补收支缺口;各国应如何在国际范围内公平合理地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分担相应的义务等 3.国际货币的确定与国际储备的选择 国际货币的确定与国际储备的选择是国际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制度包括采用哪种或哪几种货币作为国际货币;为维持国际支付以及稳定汇率的需要,一国国际储备资产应如何在若干种国际货币之间做出合理分配;整个国际社会需要多少国际货币作为国际储备;其供应如何满足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如何保持各国对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等方面。这些问题均需要通过国际性的规则和制度做出妥善的安排。 4.国际货币事务的协调与管理 对国际货币事务进行有效的协调与管理是国际货币制度正常

5、运转的重要保证。 由于汇率与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国际储备资产等问题牵涉到世界各国,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特定的政策目标,因而在国际货币制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国际货币相关事务的协调与管理问题。 这些问题通常是通过国际货币机构制定能被各方认可和遵守的规则、惯例与制度来解决。二、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 国际货币制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储备资产的形式划分 国际货币制度可分为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和信用本位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中,只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或国际本位货币; 金汇兑本位制度,则同时以黄金和可直接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 信用本位制度

6、则只以外汇作为国际储备资产而与黄金无任何联系。 (二)按汇率制度的形成划分 国际货币制度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再结合国际储备制度,又可在固定汇率制下划分为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下的固定汇率制。 因此,国际货币制度又可具体划分为国际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和牙买加货币制度。 此种分类是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由于汇率体系的健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所以汇率及其制度在一切国际货币体系中都占据中心地位。 (三)按照国际货币制度形成的机制划分 国际货币制度可分为: 自发形成而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制度,如国际金本位制; 通过多国协商或国际

7、会议协定的形式确定的国际货币制度,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三、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 国际货币制度是历史的产物,同时也是各国间利益与矛盾冲突协调的结果。 但它一经形成,就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各国及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积极的、重要的促进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了国际清算和支付的手段,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而充分的国际货币,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际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被各国普通接受的交易媒介,包括其形式、来源及数量规模等,而国际货币制度则对此作了严格的规定,从而为国际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稳定汇率。 国际货币体系为各国汇率的稳定提供了统

8、一的计价标准,为各国汇率制度安排提供意见与管理措施,维持了世界汇率的稳定。 (三)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制进行了规范,为实现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世界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顺差国与逆差国之间国际收支调节责任的不对等是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国际货币制度进行了一定的规范约束,尽可能实现调节方式、调节机制的合理化及调节责任的对称性。虽然各种货币制度的运行在这方面并不令人满意,但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制度框架,并为克服国际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确立了有关国际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和监督机构,为国家之间的平等合作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在维护

9、各国金融主权的基础上,强调国家之间的合作及政策协调,并为实现这种合作和协调提供了场所,这对于推动国家之间的平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沿革 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可以实现稳定的汇率安排,又能够保证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具有中性的国际收支调整手段和有效的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为国际交往和经济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然而,完全满足上述要求的国际货币制度在现实中是更本不存在的。 100多年来国际货币制度几经变革,每一个阶段的国际货币体系都有自身的一套游戏规则,这些规则或以惯例、习俗的形式存在,或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存在,同时,这些规则又会随着世界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修正和创新。(一)国际金本位

10、制度(1881-1914年) 国际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它大约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末,结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按其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其中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的内容及运行机制 (1)世界主要国家基本上都实行金本位货币制度。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2)各国关于金本位制度的基本规定大致相同:流通中使用的是具有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自由输出和输入、无限法偿,流通中使用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等量黄金或金币。 (3)黄金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

11、产被一国中央银行或政府持有。 (4)铸币平价成为汇率的基础。 各国货币都规定含金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即铸币平价决定。 (5)稳定的固定汇率制。 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基本保持稳定。由于存在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实际汇率往往会以黄金输送点为限发生微小波动。 (6)具有通过物价-铸币流动机制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2.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金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健全的货币制度,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作为制度基础的黄金供应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昭示着金本位制必然灭亡的结局; 其二,缺乏一个权威的国际机

12、构监督各国关于金本位制度的执行情况,导致金本位制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受政府意志左右,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国严格限制黄金的输出,同时宣布金币退出流通,由不能再兑换黄金的纸币单独执行货币职能,国际金币本位制走到了终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又相继实行了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的货币制度。 这两种货币制度虽然能够节约黄金,但依然不能解决世界黄金产量难以满足经济增长需求的问题。因此,当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到来时,这些制度也随之瓦解。 其后,国际货币秩序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及世界经济的增长。其间形成了以英、美、法三大国为中心

13、的三个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三大集团以各自国家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同时展开了世界范围内争夺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的斗争,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943-1973年)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国际贸易和经济往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克服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混乱造成的困难,各国迫切要求重建一个相对稳定、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以便形成一个比较自由、有利的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环境。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的1943年,美英两国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分别提出了

14、各自所设计的国际货币制度,即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和美国的“怀特计划”,并就这两个计划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鉴于在经济实力方面美国优于英国,1944年7月,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44个同盟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主要框架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了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2.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征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国际政策协调提供了适当的场所,并通过对成员国的汇率政策进行监督、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等方式发挥着维持国际金

15、融形势稳定的作用,成为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 (2)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并且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此项内容包括: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规定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可按黄金官价向美国兑换美元; 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按各国货币的含金量规定与美元的比价,间接与黄金挂钩,从而使美元取得了与黄金等同的地位。 (3)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只能在平价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 各国政府有义务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但只有在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允许货币升值或贬值,且须经过基金组织的批准。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逆

16、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协定”规定,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75%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在需要国际储备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一定数额的外汇,并需在规定的期限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所借用的款项。 (5)取消外汇管制。 “协定”规定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但有三种情况可以例外:容许对资本项目的交易采取管制措施;会员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过渡时期,由于条件不具备,也可以延迟履行货币兑换性的义务;会员国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临时性的兑换限制。 (6)规定了“

17、稀缺货币条款”(Scarce Currency Clause)。 当一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量盈余,且该国货币在IMF的库存下降到其份额的75%以下时,IMF可将其货币宣布为“稀缺货币”。此时,基金组织可按逆差国的需要实行限额分配,其他国家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临时性的兑换限制,或限制从该国的商品劳务进口。这一规定的目的是希望盈余国主动承担起调节国际收支的责任。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1)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而设的,它的建立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地位,规定了黄金与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例关系,亦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督

18、作用和各国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基本上消除了原来国际货币金融分裂混乱和汇率波动的现象,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弥补了国际清偿力不足的困难。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具有与黄金等同的地位并作为黄金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黄金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国际清偿力不足的困难,为国际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了条件。 (3)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这表现在: 一方面,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使得资本主义的国家货币制度稳定了二十多年,这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信贷与国际投资的发展; 另一方面,布雷顿森林协定要求会员国取消或放宽外资

19、和外汇管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二战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第一,美元享有特殊地位,导致美国货币政策对各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美元是主要的储备资产,享有“纸黄金”之称,美国就可以利用美元直接对外投资,购买外国企业,或利用美元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各国货币又都与美元存在着一种依附关系,美国货币金融当局的一举一动都将波及整个世界金融领域,从而导致世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第二,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必然给国际储备带来难以克服的矛盾。 二战后,由于黄金生产的停滞,美元在国际储备总额中的比重显著增加,而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要求国际储备相应扩大,在这种情况

20、下,世界各国储备的增长需要依靠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这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如果美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导致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即国际经济学界称的“特里芬难题”。 第三,汇率机制缺乏弹性,导致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 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过分强调汇率的稳定,各国不能利用汇率的变动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而只能消极地实行外汇管制,或放弃稳定国内经济的政策目标。前者必然阻碍贸易的发展,而后者则违背了稳定和发展本国经济的原则,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可见,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不利于各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

21、挂钩是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赖以存在的两大支柱。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从1944年建立起至20世纪50年代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黄金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美国经济实力雄厚,美元对外价值稳定,美国有充足的黄金储备,各国对美元充分信任并有充足的信心。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 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挽救美元危机。 对内采取冻结工资与物价等措施,对外采取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停止履行美元兑换

22、黄金的义务等措施。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意味着美元与黄金的脱钩。 1973年2月,国际金融市场上又一次掀起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西德马克和日元的浪潮。 这次危机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 至此,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均告倒塌,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浮动汇率制时代。(三)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1976年至今) 1.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安,各国都在探寻货币制度改革的新方案。 1972年

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有关问题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问题。 该委员会在1974年6月提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提纲之后宣告结束。 1974年9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会上,成立了一个“临时委员会”继续前者的工作。这一临时委员会成立之后,即着手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 1976年1月,“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就许多问题达成了协议,由此形成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牙买加协议”,并规定该协议于1978年4月1日起生效。 根据该协议,新的国际货币制度代替了原有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基础。2.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1)

24、承认现行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 它取消了原来关于金平价的规定,允许各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它要求各国的汇率政策接受基金组织的指导和监督。 (2)实行黄金非货币化 它取消了基金组织原有的关于黄金的各种规定,废除黄金官价,取消黄金份额。它允许各国中央银行自由参加黄金市场交易。同时,基金组织拍卖部分黄金,所得利润主要用于援助低收入的国际收支逆差国家。 (3)提高特别提款权(SDR)在储备资产中的地位 它设想在未来的货币体系中以特别提款权(SDR)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即把美元本位改为特别提款权本位。会员国可用特别提款权(SDR)偿还对基金组织的借款,用它进行彼此之间的借贷或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基金组织在

25、计算份额和贷款时都使用特别提款权计值,并扩大它的发行额。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除了以出售黄金所得利润建立信托基金之外,基金组织还将信用贷款部分的总额由占会员国份额的100%增加到145%,将出口波动补偿贷款的限额由占份额的50%提高到75%。 (5)修订份额 总体结果是石油输出国在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增加,某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的份额有所减少。3.牙买加协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 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货币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趋于消失,美元在诸多储备货币中仍居主导地位,但它的地位在不断削弱,而德国马克、日元的地位则在不

26、断提高。 在这个体系中,各国所采取的汇率制度可以自由安排,主要发达国家货币的汇率实行单独或联合浮动。 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钉住汇率制,把本国货币钉住多种形式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另外,在这个体系中,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调节的。4.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第一,通过实行国际储备多元化和浮动汇率制,基本上消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通货国家与附属国家之间相互牵连与影响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两难”。 第二,通过实行灵活的、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汇率体系,各个国家能比较灵活、主动地处理国内经济问题和应对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有利于国际经济的正常运转。 第三,通过采取依靠国际货币基

27、金组织贷款、汇率变动、利率机制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媒介作用等多种机制相互补充的办法来调节国际收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调节机制失灵的问题,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任务二 欧洲货币一体化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含义; 2.了解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3.了解欧元产生的背景; 4.理解欧元产生后对欧元区和世界的影响; 5.了解欧元诞生以来的发展变化;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国际货币制度的理论知识,对欧元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知识要点 区域货币一体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为了规避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贸易的风险, 在第二次世界大

28、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一定地区内的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中实行协调与合作,结成货币联盟,实行统一的货币体系,如非洲的西非货币联盟和中非货币联盟、中东地区的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中美洲的货币同盟、欧洲货币一体化以及早就出现的“卢布集团”等。 其中一体化程度最深、影响范围最大的当属欧洲货币一体化。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概念 自1970年第一次美元危机后,西欧各国受到剧烈的冲击和严重的影响,深切感到有必要进一步统一货币政策,加强协作,建立一个稳定的欧洲货币区,摆脱美元的控制影响,与美国抗衡。 所谓欧洲货币一体化,是指欧洲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在货币金融领域进行合作,协调货币金融关系,最终建立一个统

29、一的货币体系,其实质是这些国家集团为了货币金融领域的多方面合作而组成的货币联盟。 这种货币一体化有三个典型特征: 1)汇率的统一,即货币联盟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则实行统一的浮动汇率; 2)货币的统一,即货币联盟发行单一的共同货币; 3)机构的统一,即建立统一的中央货币机关,发行共同的货币,规定有关货币联盟的国家以及保管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从创设欧洲计算单位到创设欧洲货币单位,再到1999年1月1日欧元的推出,欧洲货币一体化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 其中,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和欧元的推出,是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一)欧洲货币体系(EMS)的建立及主

30、要内容 1.欧洲货币体系的产生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为了稳定和加强欧共体的经济一体化、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与美元危机的影响、在经济上与美国和日本抗衡,除英国外的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丹麦等欧洲共同市场各国于1971年2月成立了欧洲货币联盟,而后经过多年酝酿协商,于1979年3月 13日正式成立欧洲货币体系(EMS)。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使共同体经济在一体化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同时也标志着国际货币秩序发生重大变化。 2.欧洲货币体系(EMS)的主要内容 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汇率体系的运营,其核心是欧洲货币单位。 EMS由三个有着有机联系的部分构成: 第一,

31、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 欧洲货币单位(ECU)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它是一个“货币篮子”,由欧共体12个成员国中的12种货币各按一定比重加权计算定值的复合货币单位。 第二,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Cooperation Fund,简称EMCF) 欧洲货币基金(EMCF)是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基础。1979年4月参加欧洲货币体系的各成员国将自己20%的黄金、外汇储备交给共同体建立欧洲货币基金,作为发行欧洲货币单位的准备金。这部分资金总额当时就达到540亿欧洲货币单位,对稳定欧洲货币单位的币值和欧洲货币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 共同基金主要用于干预汇率和向成员国提供相应的贷款,以稳定外汇市场,渡过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困难,保证欧洲货币体系的运转。 第三,双重中心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Mechanism,简称ERM) 以ERM作为EMS的中心,实行稳定的汇率体系。各参与国的货币之间保持一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对ERM以外国家的货币则实行联合浮动。这当中,ERM成员国货币间的固定(或准固定)汇率是通过ECU所确定的中心汇率及规定的波动幅度,以及必要的外汇市场干预措施实现的。当干预措施不能奏效时,则调整中心汇率来达到新的稳定。 综上所述,EMS是一个以ECU为核心、以ERM为主体、以信贷体系为辅助手段的区域性可

33、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它与国际金本位制下严格典型的固定汇率制的最大区别: 首先在于它是以特定经济条件为客观基础,人为制定并共同执行、为保持汇率稳定而形成的; 其次在于它的这种固定汇率制度的可调整性,有别于国际金本位制的严格固定而有序变动的特征。(二)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及欧元的产生 EMS的建立和运转,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建设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该货币体系起到的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作用,不仅使成员国受益匪浅,而且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起到了一定的平抑作用。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为巩固和进一步推进经济一体化的成果,1991年12月,在荷兰的小镇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召开的

34、欧盟首脑会议上,就欧共体政治、经济和货币同盟的深化所达成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简称马约),进一步将建立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EMU)提到了议事日程。 马约要求分三个阶段来实施上述目标。 第一阶段,从1990年7月1日到1993年底,主要任务是实现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1日到1997年,进一步实现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建立独立的欧洲货币管理体系,称为“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 第三阶段从1997年到1999年1月1日,其目标是在这段时间内

35、最终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和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 1998年5月2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特别首脑会议上,正式批准欧盟11个国家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首批参加欧洲货币联盟,成为欧元的创始国,首批加入欧洲单一货币体系。 1999年1月1日,欧元准时启动。 欧洲货币单位以1 1的比例转换为欧元,欧元与成员国货币的兑换率锁定,欧洲中央银行投入运作并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欧元可以通过支票、信用卡等非现金交易的方式流通,各成员国货币亦可同时流通,人们有权选择是否使用或接受欧元。 从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全境流通,欧洲中央银行和成员国将逐

36、步回收各国的纸币和硬币,届时人们必须接受欧元。 至2002年7月1日,各成员国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盟货币一体化计划完成,欧元国际化启动。 欧元的产生和运行,不论是对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还是对当代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欧元启动产生的影响 欧元的启动,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金融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它不仅有助于推动欧元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促进欧元区的经济增长,而且还会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一)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 1.减少了成员国之间的内部矛盾。 2.增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实力。 3.免除了汇率

37、变动的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 4.带动了消费和投资。实施单一货币后,欧元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各种生产要素 此外,单一货币的使用也加强了欧盟防范与化解国际资本冲击的能力。(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促进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欧元单一货币推行后,欧元区国家总的经济规模与贸易规模和美国相当,这为欧元成为国际货币中的一员奠定了基础。只要欧元币值保持稳定,国际公众对欧元的信心便会增强,欧元必将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规则的制定中削弱美元的主导地位,使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的方向演进。 2.促进了国际储备的多元化。 欧元区的建立,使欧元得以与美元、日元并驾齐驱,成为一种主要储备货币,从而也使国际储备的分

38、配格局日趋合理。 3.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欧元区诸国放弃本国的货币主权,拆除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不仅可以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且可以加强欧洲政治经济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形成一个透明的、流动性更强的商品资本市场,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向欧元资本市场。四、欧元诞生以来的发展 从诞生至今,欧元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总体上还算是较为平稳地走了过来。 在1999年1月4日的第一个交易日,欧元兑换美元的汇率为1 1.18,起步是相当不错的。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欧元开始贬值。 到2000年10月,欧元兑换美元的汇率降至历史最低点,1欧元只能兑换0.82美元。但在此之后,欧元开始一路攀升。

39、 2008年7月15日,欧元曾一度以1 1.60的比价摸高至兑换美元的汇率高点。 在欧洲,使用欧元的国家和人口也在逐渐扩大。 欧元启动时,使用欧元的只有11个欧盟成员国,现在已扩大到19个,覆盖了3.4亿人口。此外,2016年有7个(保加利亚、捷克、克罗地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瑞典)国家申请加入欧元区被拒,原因是这些国家未履行相关协议要求的所有职责。截至目前,欧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约为36%,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约为20%,是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流通货币与储备货币。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欧元在促进欧元区经济发展和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采用单一货币,节省了货币兑换和结算的成本

40、,规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提高了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效率。 在维持物价稳定和防止通货膨胀方面,欧元的作用也很突出。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欧洲央行多次明确表示,其主要任务是确保物价稳定。无论从历史的纵向比较还是从国际的横向比较,欧洲央行在维持物价稳定方面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五、欧洲货币体系及欧元的前景 目前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是主权国家货币集中型、财政分散型的货币联盟,使用单一货币而财政政策各不相同,这极易引发危机。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即是很好的例证。如若处理不当,势必在欧元区国家内产生连锁反应。 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洲面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货币体系及欧元的前景

41、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二)难民危机 2011年爆发的叙利亚内战,已持续五年,死伤惨重,很多叙利亚人逃离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家来到欧洲,导致欧洲难民危机急速爆发,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最大的难民危机。 中东国家的动荡局势被认为是导致难民大量外流的主要原因,但欧盟国家政客为了选票而

42、操弄移民议题,则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 在难民浪潮的推动下,欧盟各国反对接纳更多新移民的极右翼政党可能会在民意转向的支持下赢得更多支持,而这将给欧洲一体化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英国“脱欧” 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政策,被称为“光荣的孤立”。英国并非欧元区国家,拥有自主的财政政策,可以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虽然有利于保持其出口竞争力,但这也使英国很难真正地加入欧洲大陆处理事务。 尤其是在欧债危机的关键时期,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这一传统强国正在逐步丧失其在欧盟中的地位与参与权。 英国国内认为欧盟内部的政策对于欧盟有负面作用,未来一些政策趋势也

43、可能损害到英国的利益。 英国“脱欧”动摇了一项共识。长久以来的观念是,欧盟或欧元是一张单程票,你加入其中,意味着不管在理论上还是行动中,你都没法走人,这项共识一旦粉碎,难以弥补。 眼下是欧洲面临问题最多的时期:经济危机、难民危机、民粹主义,以及以英国脱欧为代表性事件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危机。 在危机面前,各国各行其路,使得欧洲货币体系及欧元前景扑朔迷离。任务三 当前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2.理解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缺陷;3.了解当前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方案的内容;4.掌握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5.理解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现实意义;6.掌握我国人民

44、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7.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国际货币制度的理论知识,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结合美元、欧元和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知识要点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在“牙买加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演化而来的。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较为严格的汇率制度、资本流动控制以及国际收支调节等方面的纪律和秩序也不是通过国际上有效的金融合作与协调来形成的,这使得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和运行没有稳固的基础,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但它又并非是由“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的完全竞争的市

45、场体系,仍是一种由美元充当关键货币、美国充当实际主导力量的垄断型市场体系。 其主要特征为: (1)美元仍是最重要的国际支付工具、储备资产和外汇市场干预手段。 (2)主要大国间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3)美国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对外币值稳定的责任,其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完全服务于本国政策目标。 (4)IMF不再提供全球性汇率稳定机制等国际公共产品与明确的国际金融规则,其最后贷款人职能也在无形中受到削弱。 (5)世界范围内不再存在以往制度化的汇率协调机制,取而代之的是大国(西方五国或七国)之间非正规化的汇率政策协调。 (6)汇率波动性增强与国际货币多元化促使新的金融技术与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进而使国际金融市

46、场中以发达国家为资金来源的投机力量大规模扩张。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缺陷 1)主权国家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至今,美元在国际货币中所占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至今仍然超过了60%。在美元本位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情况下,美元的国际循环模式造成了全球经济的失衡,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 具体表现是:美国国内居民过度消费,储蓄率极低。美国凭借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特殊地位,能够通过对外负债来支撑国内的高消费,因而没有动力去调整自身的经济失衡。 由于美元是国际本位货币,因此美国可以用美元向世界各国购入稀缺资源来发展本国的经济。这一行为使得美国形成贸易逆差,并由此

47、对外供给美元。 由于美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顺差国为了使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又用美元外汇去购买美国的金融资产。顺差国的投资既促进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同时也促使了美国资产价格的上升,资产价格上升又带来财富的效应,加上美国的赤字财政政策的作用,这些都支撑着美国居民的高消费、低储蓄,形成美国持续、大量的贸易逆差局面,这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 全球经济失衡会有着相当的可持续性,而美国又没有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整, 长此以往,其失衡的格局必然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硬性调整,从而对全球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 2)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存在着巨大的外溢风险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的货币发行和宏观经济政策不再受到

48、约束,只顾及自身利益的政策选择极易引发其他国家经济的动荡。 从历史上看,美元利率和汇率的调整往往对其他国家造成冲击,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为了抑制通胀采取高利率政策,导致美元快速升值,引发了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为缩小贸易逆差,实行美元贬值的策略,迫使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为防止日元升值对其国内经济的冲击而被迫实行低利率政策,催生了股市和楼市泡沫。 1989年开始,美国进入升息周期,直接引发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导致大量国际资本涌入新兴市场国家, 而90年代中期开始的美国利率上调和美元升值,又

49、使新兴市场国家出现货币贬值预期和资本外逃的现象,引发了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方面大量发行国债, 另一方面不断增发美元, 这必然导致未来美元贬值,给美元资产持有者造成巨大损失。 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其根据自身状况作出的政策选择与世界经济的要求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势必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 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收支调节责任的不对称性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如果国际收支的逆差国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 在事先没有任何监督机制来预防储备货币发行国逆差的出现,事后也没有有效的制度约束来促使逆差国实现国际收支

50、平衡的情况下,经常出现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对顺差国进行贸易制裁,或对顺差国的汇率政策横加干涉的行为,即顺差国在逆差国的干预下被动调节汇率或出口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以满足逆差国的需要。 而当逆差发生在非储备货币发行国时,国际收支则由本国自行调节,在外汇储备不足的情况下,逆差国偏向于过早开放本国资本市场,通过引进国际资本来平衡国际收支,而不愿通过调整汇率或减少进口来调节。 当外债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偿债压力会使得暂时被缓解的国际收支和货币贬值的矛盾突然爆发。或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国际资本短期内大规模撤离,引发金融危机,以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韩国金融危机最为典型。 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