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索.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6375574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索.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索一、博弈分析范式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比拟优势由于采取了上述理论预设,博弈分析范式使人们能够在一个更微观、更精细的层次上来解析个体与整体、行动与构造之间的互动关系,较好地回避了社会科学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二分带来的紧张与对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阐释各类社会政治现象。也正由于如此,一些学者将其对社会科学的意义与微积分对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意义相提并论。8迈尔森更大胆地宣称:“非合作博弈论实际上实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统一,纳什平衡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可与DNA双螺旋构造的生物学发现相媲美的理论奉献。9金蒂斯固然特别清楚博弈分析范式的弱点,但还是禁不住雄心勃勃地试图以之为一般分析框

2、架来统一整个行为科学,由于在他看来,“博弈论对于理解各种生命形式尤其是人类变化经过具有核心作用,并且,“忽视博弈论对一个学科来讲是一件糟糕的事情。10一旦人们将博弈分析范式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就有可能产生如下几项比拟优势:其一,由于它的理论预设具有相当大的一般性、包涵性和广涵性,凡研究者以为是理性个体(人、生物、计算机)之间策略互动的现象都能够置于博弈分析范式的框架之内加以探究;其二,通过将微观个体行为与宏观社会实在置于互动的层面上加以理解和阐释,人们能够更好地化解个体与整体、行动与构造的二分与循环论证问题,在为组织、制度、历史、文化等宏观社会实在提供微观行为基础的同时也为理解后者赖以发生的各

3、种约束和条件提供宏观的语境和背景;其三,通过对博弈情势进行数理建模,研究者能够对博弈各方所处物理环境、信息分布、主观信念、行动策略以及支付(收益)进行直观描绘,进而对问题有更准确的把握;其四,由于大量使用数学语言,博弈分析范式为学术对话和沟通提供了明晰、准确的形式化语言系统,为检验各种认识在逻辑上能否一致提供了一个基础,使研究者能够根据数学模型自结论回溯至假设,以便理解导致特定结论的假设条件。11其五,运用博弈分析范式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提出一系列量化的可检验的理论命题,以便人们根据经历事实对这些理论命题进行证明或证伪。二、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与理论成果(一)博弈分析政治学

4、研究的涵义我们知道,政治学研究始终具有海纳百川、包涵并蓄的理论传统,特别注意借鉴、吸收、运用和发展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与理论成果。博弈分析范式也不例外,假使政治学者接受它的理论预设,以为社会政治实在是有理性个人间策略互动的产物,就能够将其应用于政治学研究,使它的上述特点和优势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得到充分体现。需要讲明的是,在国外学术话语体系中,人们通常将博弈论看成是理性选择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或者干脆等同于理性选择理论本身,并不严格区分理性选择理论与博弈论这两个概念,也很少使用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提法。然而,国外学者所讲的理性选择理论绝大多数情况下实际指的就是以博弈论为核心组成部分或者讲博弈

5、论化了的“升级版的理性选择理论。鉴于国内外学术话语体系的差异,对二者做一概念上的区分,将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从理性选择政治学研究中抽取出来做一相对独立的系统梳理与评析,仍然不乏积极意义。这样,一则能够使我们更明晰地凸显出二者之间既相联络又相区别、既继承又发展的事实,二则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国外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还在于,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用语比理性选择政治学研究的用语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传递出其作为一种主体间、理性主义与建构论式政治学研究的真实意涵和内在精神。另一方面,随着政治学研究的“专业化、分化与杂化和跨学科、跨子学科穿插与融合的日益发展13,政治学研究这一概念的涵义与指称也发生

6、了较大变化,很难严格界定。广泛地讲,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概念至少能够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政治学者所从事的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二是指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学者针对传统政治学理论议题所做的博弈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第一层涵义,即政治学者运用博弈分析范式的理论预设、研究方法、数理模型而进行的政治学研究。这样,一来能够将本文限定在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之内,二来也能够将公共物品供给、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群体合作、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与道德风俗演化等跨学科研究议题纳入视野,以真实反映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发展现状。(二)三个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代表人物与理论成果毋庸置疑,博弈分析范式的构成与发展及其在政治学研究领

7、域的应用推动了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构成与发展。然而,这一经过并非是一个政治学研究附属于或单向接受博弈分析范式的经过,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有其本身发展的脉络和逻辑,对博弈分析范式的丰富与完善也作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奉献,因此有必要加以单独讨论。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这一经过大致划分为试探期、成型期和常规科学发展期三个阶段并侧重对各个阶段的发展水平、代表人物与理论成果进行扼要评析。1试探期(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出版以后,著名政治学者多伊奇(KDeutsch)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理论动向,对其应用于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可能性予以肯定:“在一定范围内,该方法与一些政治学理论问题的相关性是显而易见的。14经济学

8、家赫维茨(LHurwicz)也以为:“两位作者用以处理经济问题的方法具有充分的一般性,因此适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甚至军事战略学。15他们的乐观预测很快得到验证。进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里克尔(WRiker)、谢林(TSchell-ing)、罗尔斯(JRawls)、诺齐克(RNozick)、谢普斯尔(KShepsle)、奥德舒克(POrde-shook)、奥唐耐(GODonnell)等人开场试探性地应用博弈论的概念、方法和模型对政治联盟、组织行为、策略投票、议会经过、国际会谈、军控与核扩散、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等理论议题展开研究,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也随

9、之崭露头角。里克尔1962年出版的(政治联盟理论)被公以为经典之作。16里克尔在书中提出了“社会法则是建立在博弈论基础上的这样一个在当时还显得比拟大胆和超前的命题17,并运用“核(core)这一合作博弈论的重要概念提出了著名的最小获胜联盟理论,在政治联盟、组织行为、议会经过等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政治理论家谢林不但首开先河将博弈论应用于国际会谈、军事冲突、军控与核扩散等问题的研究,还提出了“聚点(focalpoint)平衡和“可信承诺(crediblecommitment)的主要思想,对博弈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奉献并因而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18比拟政治学者奥唐耐通过分析阿根廷各党派之间的联

10、盟与博弈对该国政治发展的影响而将博弈论引入比拟政治发展研究19,带动了后续民主转型研究的分析范式转型。博弈论对罗尔斯、诺齐克等人的政治哲学研究也产生了直接而有力的影响。在构建公平正义学讲时,最大最小法则(maximinrule)这一严格竞争博弈(零和博弈)的纳什平衡决策法则是罗尔斯推演差异原则的关键,也是人们批评差异原则的一个重要切入点。20此外,我们看到,罗尔斯从卢斯和雷法合著的(博弈与决策)以及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在(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加以明晰化的冯诺伊曼摩根斯坦期望效用理论中获益匪浅。21罗尔斯本人也成认:“正义论也许是理性选择理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22诺齐克对博弈论的运用就更为明显

11、和彻底。在论证最小国家理论时,诺齐克根据的正是囚徒窘境这一经典博弈模型。23有意思的是,罗尔斯等人对理性选择和博弈论的运用将传统的社会契约论改造为精致的道德几何学论证体系,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构成一个庞大的所谓的“罗尔斯产业24,进而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政治哲学研究的复兴与繁荣。总体上看,由于博弈分析范式本身还不特别成熟以及政治学者对其还普遍比拟陌生,因而从人数、成果数量和理论影响等几个方面看,该阶段还属于少数政治学者试探性地从事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早期发展阶段。2成型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生物学家史密斯(JSmith)将经典博弈论应用于生物演化建模并提出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st

12、ablestrategy,ESS)的概念,演化博弈论得以构成并快速发展。在演化博弈论的影响下,演化博弈论对平衡策略的产生、变化与收敛给出了进化论式的解释,赋予其模拟、学习、突变等新的;,进而使博弈论分析框架愈加灵敏、全面,理论解释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政治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博弈分析框架进行修正和完善并将其愈加严密地与政治学研究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譬如,著名政治学者阿克谢罗德(RAxelrod)较早将演化博弈论引入社会科学研究,就囚徒窘境模型中的局中人怎样走出窘境、实现合作展开深化研究25,为博弈分析范式的完善做出了重要奉献;奥斯特罗姆等人以博弈分析范式为核心组件提出的制度分析与发展(

13、InstitutionalAnalysisandDevelopment,IAD)框架重视现实世界中人们的学习能力,以为制度选择行为可分为宪法规则、集体规则和操作性规则三个不同层级,人们能够修改上一层级的博弈规则以发展出新的策略集合进而实现制度变迁,进而突破了博弈规则和策略集合外生给定的传统观念,更好地解释了人类的制度选择行为与制度变迁经过26;贝茨(RBates)等人另辟蹊径地将历史叙事与博弈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历史经过在策略选择与平衡精炼经过中的重要作用;埃尔斯特、罗默(JRoemer)等人发展了博弈分析马克思主义并将其应用于剥削、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论议题的批判性研究,将马克思主

14、义的批判精神注入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提升了它的理论品格,也丰富了博弈分析范式的理论多样性。在这些代表人物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政治学者参加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阵营;不同的分析道路逐步构成并从不同的方向上对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加以拓展;各分析道路之间进行频繁的学术沟通,互相借鉴对方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结论;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被诸多研究者频繁引用;一批教科书性质的博弈分析政治学教材应运先后出版,对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理论模型及其应用于政治学研究所得到的重要结论进行系统总结27;而以奥斯特罗姆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突出标志,该发展阶段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能够讲,八九

15、十年代是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理论框架和主要分析道路基本成型并获得重要进展的一个黄金时期。3常规科学发展期随着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发展成型并占据政治学分析范式的主流甚至统治地位,它也进入了一个“常规科学发展期28。策略、平衡、支付、核、囚徒窘境、讨价还价、协调博弈等博弈论术语成为学术沟通的通用学术话语,大批学者在博弈分析范式的理论预设下展开常规科学性质的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以致于能否运用博弈分析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甚至成为美国政治学界文章发表、学生培养、教职聘用的重要根据,而其他分析范式则面临日益边缘化的窘境,直到2000年美国政治学界爆发了一场声势颇为浩大的“范式改革运动(Perestroika)之

16、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29我们以2001至2010年间(美国政治学评论)、(美国政治学杂志)、(政治研究)等英美主流政治学刊物刊发的文章为对象做了一个初步的文献分析,发现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类文章仍然特别常见,基本保持每期一篇甚至一期多篇的刊发频率。从研究内容上看,这些文章涉及策略投票、政治联盟、国际关系、公共物品供给、宪政与法治、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市场经济的政治基础、群体合作、自由平等、公平正义、道德风俗演化等广泛的理论议题。从研究方法上看,人们非常娴熟地将博弈建模、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实验仿真、统计计量等多种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一些详细问题和理论细节进行精雕细刻式的细化与完善,通过一

17、些添砖加瓦式的研究工作使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愈加血肉饱满。不过,我们也应注意到,这一阶段的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越来越具有库恩所谓的“解谜特征,固然日渐丰富、精巧、细致,但也难免给人理论原创性缺乏之感。在笔者看来,出现这种情况恐怕和一个困扰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有关。日常经历告诉我们,权利在人们的社会政治生活策略互动经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理应被纳入博弈分析范式的理论框架,成为它的一个核心要素。然而,遗憾的是,固然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有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权利还只是作为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分析对象而存在,并没有作为一个理论要素而被整合进其分析框架之

18、中。能够想见,怎样将权利这一政治学的核心要素纳入分析框架以使我们能够从权利的角度加深对理性个体间策略互动的理解仍将会是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甚至整个博弈分析范式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也是将来需要继续深化的一个发展方向。三、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议题与分析道路(一)组织、行为与制度三大理论议题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议题大体可分为组织、行为与制度三大范畴。早期的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组织、行为研究,详细包括政治联盟、议会经过、策略投票等主要内容。其后由于遭到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蓬勃发展的影响,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重心也由组织、行为分析转移到制度分析上来。目前来看,这一领域也是博弈分析政

19、治学研究最活跃、最深化、成果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由于博弈分析范式具有很强的社会科学元分析范式(metaparadigm)的理论属性,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议题因此表现出特别鲜明的跨学科、跨子学科穿插研究的特征。举例来讲,在新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穿插领域,来自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博弈分析理论家密切合作,在市场经济的宪政基础、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公共物品供给、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等理论议题上获得了大量积极的研究成果。同样,在政治哲学领域,政治哲学家与博弈论学者、经济学家的联络也颇为严密。如前所述,一方面罗尔斯、诺齐克等人的政治哲学研究遭到博弈论的影响,另一方面宾默尔等博弈论学者的社会契约论研究和伦理学研究也

20、遭到罗尔斯等人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影响,进而呈现出一种互相沟通、相互借鉴的良好局面。宾默尔在(博弈论与社会契约)一书中曾经明确表示:“我希望能告诉人们博弈论是研究政治哲学必不可少的工具。30我们看到,这一希望已逐步变成现实,以群体合作、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与道德风俗演化等议题为主要内容的博弈分析政治哲学研究已成为一个成就显著且发展动力十足的学术领域。(二)五个主要的分析道路得益于政治学分析范式多元化的理论传统,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者在理解“社会实在由理性个体间的策略互动建构构成这一博弈分析范式理论预设上存在着旨趣、视角和侧重点上的微妙差异,在“策略是源自审慎推理、遗传演化、模拟学习抑或突变创新以及个体

21、微观行动遭到组织、制度、历史、文化等宏观的构造性变量多大程度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观点分歧,分化出里克尔、谢普斯尔、奥德舒克、温格斯特(BWeingast)等代表的理性选择、阿克谢罗德代表的演化分析、奥斯特罗姆代表的经历主义、贝茨、格雷夫(AGreif)、温格斯特等代表的分析叙事以及埃尔斯特、罗默等代表的博弈分析马克思主义等几个主要的分析道路。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这些分析道路之间的家族类似性经常多于其差异性,它们之间在学术渊源上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严密联络或亲缘关系。另一方面,同一学者在不同时期的分析道路也会发生变化,即便在某一分析道路内部,其观点也不尽完全一样。而且,随着博弈分析政治学研

22、究的深化,各分析道路之间也存在着互相吸收、借鉴、融合的发展趋势。因而,上述提法只是为了使我们对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内部存在着多个分析线路这一事实有所了解并方便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比拟分析而提出的,不应把它们当作标签而固化下来。(三)理性选择与分析叙事两个分析道路的基本特征限于篇幅,本文只对理性选择与分析叙事两个分析道路的主要特征进行扼要介绍与评析,其他几个分析道路留待将来再做介绍与评析。1理性选择分析道路唐斯(ADowns)、布坎南(JBuchanan)、奥尔森(MOlson)等经济学家对民主投票行为、宪政民主的公共选择经过、利益集团与集体行动的组织窘境等问题的研究是理性选择分析道路的直接理

23、论;,其代表人物有前面提到的里克尔、谢普斯尔、奥德舒克、温格斯特等人。理性选择分析道路保留了较多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元素,与其他分析道路相比,具有理论假设最少、研究结论最为一般、适用范围最广等主要特征,但也导致产生诸如对人们的理性能力要求过高、难以深度解释一些经历事实或历史个案以及对价值和规范问题关注不够等一些弱点和缺乏。不过,对这些弱点和缺乏进行修复的努力却直接间接地刺激了后续其他分析道路的发展。因而,我们能够讲,理性选择分析道路在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发展经过中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母体和催化剂的作用。80年代初以来,温格斯特开场成为理性选择分析道路中一个特别活跃的学者,发表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文章,提

24、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温格斯特对理性选择分析道路的基本思路和研究程序做了很好的归纳,有助于认识其基本特征,我们将其转述如下:理性选择途径是从一组具有明确偏好的个人开场的。在明确背景下的个人策略互动是这一途径的特点。制度影响着每个个体的有效行为,影响着这些行为的次序,影响对每一个决策者都有用的信息构造,而这些影响又使制度模型化。31需要讲明的是,温格斯特这里所讲的理性选择途径虽未明确使用博弈论、博弈分析范式一类的术语,但实际上意指的就是以经典理性选择理论的“理性人假设为基础对“个人策略互动进行博弈分析的理性选择分析道路。我们以为,上述这段话特别准确、贴切地描绘

25、了理性选择分析道路的基本思路和研究程序,有助于认识其基本特征。当然,后期理性选择分析道路也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理性人假设有所放松,较为注意借鉴、吸收其他各派的理论要素和长处,等等。温格斯特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90年代后期与贝茨、格雷夫等人一起提出和倡导分析叙事的分析道路,理性选择的色彩有所淡化。2分析叙事(analyticnarrative)分析道路该分析道路的核心主张由贝茨、格雷夫、利维(MLevi)、罗森瑟(JeanLaurentRosenthal)和温格斯特五人在90年代末正式提出,是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各分析道路中出现较晚但引起广泛关注且影响力不容忽视的一支。分析叙事的一个主要

26、特征就是追求理论与事件或者讲演绎与归纳、普遍与特殊的有机统一。正如贝茨等人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方式是叙事性质的,它与事件、报道和场景严密相连。它又是分析的,诉诸明确和形式化的逻辑演绎,进而有助于探究与解释。在此经过中,“对理性选择与博弈论的运用,使叙事转化为分析叙事。32分析叙事的核心任务就是“怎样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发展出系统化的理论解释。33不难看出,同宏大叙事(metanarratives)相比,分析叙事的理论目的是中观的、详细的和有限的,知足于对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详细制度、机制进行深度的案例分析,而同一些传统的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传统相比,分析叙事又不限于叙述历史,而是力图对其进行深度解释。分

27、析叙事研究者通常首先要对档案、记录、文献等相关史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叙述复原,然后通过构造适当的博弈模型(通常为扩展型博弈模型)对这些史料加以形式化,使之理论再现为一个或一组简洁明了、明晰直观、逻辑一致且可检验的数理模型并据此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理论解释。因而,分析叙事理论模型中博弈的介入者不再是抽象的个人或组织(联盟),而是历史上真实的个人或组织(联盟),他们的策略集合、互动经过以及博弈结果也是根据史料加以分析总结的。因而,一方面,分析叙事力图从当事人的偏好、策略与行动的微观视角出发去理解制度、机制现象;另一方面,当事人的偏好、策略、互动经过以及最后构成的制度、机制又是从其所处的

28、历史场景之中加以理解和把握的。在博弈分析政治学各分析道路之中,分析叙事尤为重视从历史制度主义这一古老的政治学理论传统之中汲取理论养分并将其与博弈分析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地弥补了此前研究普遍存在的历史维度的弱点。因而,甫一提出便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反响。不过,人们对这种将博弈分析模型与历史事件结合起来以解释复杂历史经过的做法也存有不少疑问。埃尔斯特便以为分析叙事没有获得意料中的成功,与上述五位学者还就此有过一番认真的对话与争论。34然而,无论怎样,作为在新的理论发展水平上恢复政治学理论传统的一项积极探索,分析叙事的理论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上述两个分析道路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各具特色,各有所

29、长。简而言之,分析叙事试图将历史经过对当事人策略选择与平衡精炼的影响模型化,合适分析中长期的、将时间维度考虑在内的、真实的策略互动经过;理性选择分析道路则试图将策略互动经过一般化,合适分析将历史等构造性约束视为事先给定的、将时间维度排除在外的、抽象的策略互动经过。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络,我们能够把分析叙事看成是在理性选择分析道路的基础上纳入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要素的产物,即所谓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rationalchoiceinstitutionalism)。35对研究者来讲,这种多元分析道路和谐共存、良性互动的局面,为人们根据本人的学术立场和偏好各取所需提供了有利条件。四、结语本文从理论

30、预设、发展阶段、代表人物、理论成就、研究议题、分析道路等几个方面展开,尝试对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提炼和评析。当然,相关文献卷帙浩繁,我们的梳理和评述还相对有限。即使如此,我们还是不难看出,在一大批学者多年来持续的努力下,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已成长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主流分析范式和重要的知识生长点,有力地推动了政治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理论创新,丰富了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理解。假如讲实证主义与行为主义促使研究者将政治学研究关注的目光转向人们的行为及其后果,那么,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则将这一关注的目光进一步转向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意向性以及互动经过及其后果。诚如库恩所言,“范式一改变,这世

31、界本身也随之改变了。36正是在范式转变的层次上,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深入地改变了我们观察、理解、解释社会政治现象的思维方式、理论视界、分析工具和话语体系并因而而带动了整个政治学研究的蓬勃发展,也再一次验证了分析范式与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政治学研究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推动气力这一事实。归纳起来,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理论奉献大致体如今三个方面:其一,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元分析范式,它提供了一个统一政治学分析范式的可能方案以及整合跨学科、跨子学科穿插研究的共同的方法论基础,推动了政治学研究问题意识的更新和理论边界的扩展;其二,由于更强调人类行为的主体间性、意向性和策略性,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使我们能够跨越微观与宏

32、观、个体与整体、行动与构造之间的鸿沟,拥有了一个理解、解释社会政治现象的更为精巧灵敏的强有力的理论工具;其三,在涉及政治发展、群体合作、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人们探求优良的政治生活发挥了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就笔者所知,崔之元教授大概最早对博弈论应用于政治学研究获得的早期理论成果进行了绍述,此后国内陆续有文献跟踪介绍相关进展或尝试运用一些博弈模型进行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研究。37不过同其重要性相比,国内政治学对博弈分析政治学的关注还特别不够,已有的研究不但数量偏少且不够深化,影响也相对有限,与国内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同类研究相比都还仍显薄弱。但是,正如前文所述,作为一个本质性的社会科学分析范式,博弈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范式层面上突破建构论与功能论、行动与构造、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二分窠臼的理论工具,能够有力地增进我们对社会政治现象的理解力和解释力。而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的深化、利益格局的日益多元与分化以及各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日趋活跃,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不难从中找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的肥沃土壤。我们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政治学者熟悉、了解、把握这一强大的分析工具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作者:严俊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