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摘要: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视频等于一体,将学习内容化繁为简、化静为动,便于老师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由于地理学科兼具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将多媒体技术浸透到导入新课、课堂讲授、课外拓展等教学环节,以期为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逐步成熟,在拓展知识视野1,激发学习兴趣
2、272,加强师生互动3,促进生生团结合作4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进而提升教学质量6,已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由于地理学科兼具综合性7、区域性8、空间性和动态性9等特点,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将“讲解、演示、再现、比拟等方法1099融为一体,在地理教学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遭到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应用。国内教育者对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刘亚波以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活动,为老师提供展示平台,而且变以往“填鸭式教学为承载当代技术手段的启发式教学,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271。张博以为,多媒体
3、技术辅助地理教学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而且有利于完善和创新我国高中教育体系11。李震分析总结了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具有灵敏展示教学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等优势12。陈阳采用实验比照、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对两个班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并在导入情境、讲授知识点、视频的选取与播放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13。周恒针对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存在课件素材组合水平低等问题,提出老师应注意教学素材取舍、学校应该完善老师培训体系等优化策略14。姜宁等针对多媒体课件内容与书本重复过多,颜色和图案随意搭配问题,提出鼓励老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提高老师对多媒体课堂的适应能力和
4、掌控能力15。陆光明针对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难以做到有效互动、被课件绑架的问题,提出了以Flash平台为例设计、改编地理微件的策略16。赵实君等以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教学时不仅要求多媒体技术、板书混合使用,而且应该选择合理的图示创设地理问题情境109899。何如等针对老师在教学经过中过分依靠多媒体教具、缺乏师生互动、缺少抽象思维训练、抹杀语言功能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师生间互动沟通、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多媒体等策略17。成兆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601%的学生以为多媒体辅助技术容易造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512%的学生以为,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经过中,选择的素材内容较多,课件设计不
5、合理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提出了老师应该严格根据地理教材设计多媒体课件、适当增加多媒体课件美观性等策略18。鲍国达通过对大量多媒体地理课堂的观察,发现不少老师的板书行为普遍存在着设计传统、形式单一、呈现杂乱、经过脱节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预设科学方案关注学习经过、提升内涵品质创新板书形式等优化策略19。余根梅等根据信息技术不能有效解决地理教学案例、数据材料等信息陈旧和学生课堂介入度不高等问题,从课前预习、案例导入、讨论展示等环节对“热力环流进行了案例设计20。黄雅莉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经过及反思六个方面对“城市化经过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多媒体教学设计21。周红星将多媒体技术
6、与地理课堂有机融合,从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详细教学经过对“常见的天气系统进行了教学设计22。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改良策略,有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设计报道较少,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案例设计未见报道。为此,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案例设计中,以期为地理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参考。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交互视频与教材结合,了解水圈构成的特点。2通过水循环Flash交互动画,把握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二)经过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
7、题、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等形式,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调研徒骇河(聊城段)水量年际变化特征,学会从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类型和经过,能够正确认识水循环自然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的作用与意义,构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经过。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查阅资料、野外调查等方法。四、教学设计水循环是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对水循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地理意义难以理解
8、。设计思路:(1)根据新课标要求,播放提早制作好的黄河流水与断流Flash交互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考虑黄河断流的原因,引出并讲授水的存在形态和水循环经过,明确不同水体间通过水循环联络在一起,深入理解水循环的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等特点。(2)以黄河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进水量与出水量的平衡关系来解释黄河断流的本质,分析引发断流的自然原因,进而深化理解水循环对塑造地形、维持水量平衡、更新地球陆地水、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地理意义,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树立人地协调观念。(3)通过网络搜集人工降雨、海绵城市等典型水循环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水循环知识加以分析,通过野外调研徒骇河(聊城段)水
9、量年际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Flash软件能把图像、视频等融合到一起,并嵌入交互功能,备受师生的喜欢23。选取Flash软件制作的黄河水流量大和黄河水断流后河道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的交互视频。通过设置为什么黄河会出现断流这一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疑问导入本节课内容“自然界的水循环。(二)知识递进,讲授新课按“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框架讲授新课:1老师将不同时期黄河水状态(丰水期、枯水期、有无结冰与断流等)录制成Flash交互视频,学生课上观看总结出水的存在形态;通过阅读教材第54页把握地球上水体的主要类型及所占比例。2通过播放黄河水循环F
10、lash交互动画并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经过,让学生明确黄河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大循环,即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江河海洋。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让各小组代表总结各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必要时老师予以点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分析总结能力。3通过研读下列图,让学生把握黄河水断流的本质是水循环失衡所致,由于进入黄河的水量小于流出黄河的水量,日积月累导致黄河断流;相反,黄河不但不会出现断流,还可能引发洪涝灾祸。4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黄河水断流的自然因素,启发学生考虑和理解水循环的重要地理意义,老师针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评补充,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思
11、维能力。5通过以上讲解和讨论,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水的存在形态、水体类型及比例、海陆间水循环主要环节、黄河水断流的本质及自然因素,让学生深入意识水循环在维持水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更新地球陆地水等方面的地理意义,学会从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三)师生互动,客观评判要求学生课堂阅读第5556页活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人类能够干涉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黄河下游断流应该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人类能够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水断流?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及时点评和补充,客观评判老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为老师课后反思提供参考。(四)回首展示,归纳总结在课堂即将结束
12、时,老师带领学生回首知识点,既能够让学生唱一首契合课堂内容主题的歌曲,可以以鼓励学生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享受温故而知新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温习效果24。针对本节课,让学生吟唱(黄河大合唱),分小组进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比赛并加以展示。老师对各小组绘制的水循环示意图进行点评后,将归纳总结好的水循环示意图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五)搜集资料,知识迁移新课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个部分25,“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因而,为灵敏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促进知识迁移,
13、让学生通过网络手段搜集现实生产和生活中水循环案例进行知识拓展,如人工降雨、海绵城市等典型的水循环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主要水循环经过及地理意义。此外,让学生小组调研徒骇河(聊城段)水量年际变化,通过实地踏勘和走访,找出影响徒骇河(聊城段)水量平衡的主要水循环经过,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六)课后反思,查缺补漏新课改强调老师的课后教学反思,老师应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总结经历、认识缺乏、扬长避短。上完一节课后,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主要从教学内容的完好性、多媒体课件的新颖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教学目的的可达性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发现各方面存在的缺乏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良策略和施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