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救谁〞看中西方文化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先救谁〞看中西方文化差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先救谁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中国,几乎所有有妻子或女朋友的男人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假如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这对于他们来讲是个“千古难题。碰到聪明点的男人,他会对母亲和妻子两边讲不同的答案,以讨得双方的欢心。对于最笨又老实的男人,让他回答这个问题几乎还不如让他去上班,做家务。对于男人而言,这个问题实在难以回答,由于一边是生他养他的母亲,一边是将携手一生的伴侣。两者就像是他的左右手,无法取舍。不过,大部分中国男人经过优柔寡断和深思熟虑之后,会选择救母亲。这样,就不会背负着不忠不孝之名了。而当这个问题被抛给西方人时,男人通常是经过慎重考虑,很认真地回答,先救妻子。那么此时,你能否觉得
2、他不孝敬,没良心,甚至是中国人常讲的“娶了媳妇儿,忘了娘。其实,我们并不能评价哪方的回答正确与否,这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是,我们能够透过这个问题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1面对同一个问题的反响1.1中国人的反响中国男人被问到这个问题,会觉得很棘手。一边是十月怀胎,含辛茹苦生养本人的母亲,一边又是倾心付之,共度一生的妻子。男人进退两难,优柔寡断。但是一定要他回答的话,他会犹豫地、吞吞吐吐地选择救母亲。由于有这样一个观念在心里深深地扎了根:妻子能够再找,而母亲只要一个。固然他知道这个原因一旦讲出,将触发一场“战争,但这个想法确确实实地存在于男人的每一个细胞。1.2西方人的反响西方男人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与中
3、国男人相反,他们会沉默一段时间,经过深思熟虑,很认真地回答:先救妻子。当被问及原因的时候,他讲:“我的妻子是我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假如是我的母亲做选择,她也一定会叫我先救我妻子的。而且,我的母亲年纪已大,可我的妻子尚年轻。所以,我选择先救妻子。2造成中西方男人不同反响的原因2.1历史原因女性地位中国女性的家庭地位相比于封建社会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仍然遭到限制。在结婚之前,女性择偶要遭到家庭的干预。婚后,丈夫又是一家之主,基本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构造。男人承当家里的主要经济;,而妇女则是在家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甚至在性方面,根据2006年的网络调查结果,近九成的中
4、国男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处女情结;根据2011年网络调查显示,八成网友支持守贞。董秀静,2014:53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保持着保守的贞操观,十分是对女性。西方女性在结婚前,在择偶方面有较高的自主权。他们主张自由恋爱,考虑到两个人的感情才结婚,而不是完全受家庭的影响。她们以为婚姻纯属私事,本人决定就好,其别人不得干预。在她们看来,中国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残忍的做法。而当婚姻出现问题时,她们也会英勇地对抗,重新追求本人的幸福。婚后,夫妻的家庭地位平等,共同承当家务,妻子也一定要有本人的工作。妻子不是为了丈夫而活的。在性问题上,西方人一向比拟开放,对女性也没有特殊的要求。据
5、1991年美国人口统计中心的资料,男性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15.7岁,女性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16.2岁;到了18岁,86%的男性和62%的女性不再是童男处女。董秀静,2014:53由此,我们能够看出,西方人比拟开放,尤其是西方女性有了更多的婚姻自主权。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明显比中国女性高了很多。2.2社会文化2.2.1孝文化“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在其数千年的发展中,被赋予极其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的内涵是“亲亲,就是善待父母。孝是源于血缘关系的自然性,子辈对父辈的敬爱侍奉。孝的本质是爱,是对父母的爱的回报,就是对血缘关系的维系。中国有句话:“百行孝为先。可见中国人是特别重视孝文化的
6、。孝文化在中国如此盛行,并世代相传是有一定的条件的。1孝观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试想,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人群中,食物;少,不稳定,人们根本不可能有剩余产品,更没有能力提供应老人。相反,杀老能够减少对食物的消耗。所以在当时,人们在观念上是容许杀老,弃老的。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老人的重要性得以提高。老人总结出一些珍贵经历,进而获得人们的崇敬,于是社会上敬老、尊老的孝观念出现了。2血缘宗法制是孝产生的社会基础。在宗法制下,政权与族权、政治身份与血缘身份合为一体。这集政治、伦理、宗教与一身的“孝观念得以发展。3中国式的个体家庭是孝产生的首要条件。中国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
7、家长在产品分配中占居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家长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必然是指导和被指导、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年来中国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百善孝当先,行孝当及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八德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总之,孝文化已经或多或少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了。就也就不难解释为何面对同一个问题,中国男人的回答是先救母亲了,而且还抱有这样的观念:“媳妇儿能够再找,母亲只要一个。而西方却没有那么重视孝文化。西方文化有三个源头:一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8、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二是以古希伯来犹太教文明;三是古罗马文化。这三大源头后来融合起来并以基督教的形式构成了西方文化体系。因而,要探索西方的孝文化必需要研究(s经)。其中第五条就要求“当孝敬父母。可是,西方除了(s经)之外,几乎再没有文献对“孝进行阐述。西方文化起源于爱琴海地区,由于多山而且不适宜农业生产等条件的限制,人们很早就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并且经常流动和迁徙。重商的西方文化使得人们更重视个人利益,并不像我们中国人那样重视集体利益。所以西方人也不像中国人那样在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花大量的精神,西方的家庭相当不稳定。在这样的家庭形式中,孝文化是不可能得到全面发展的。而且西方重视的
9、是社会养老,而不是家庭养老。西方的社会养老机制比中国的健全得多。笔者注意到中国关于孝的典故和出处非常之多。(论语)中多处谈到“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甚至还有专门讲孝的(孝经)。(孝经)是儒家关于孝道的专论,其思想全面完备,把孝的地位与作用推到极致,成为儒家极其重要的经典,它是对孔、曾、孟孝道思想的全面继承发展,标志着儒家孝道理论创造的完成。而在西方却没有什么关于孝的典故与出处。甚至在班杰明富兰克林著名的(班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的13条美德是:节制、少言、有序、决心、节
10、省、勤勉、诚实、公正、安然平静、清洁、镇静、节欲、谦逊。唯独没有“孝。所以西方人没有“母亲一定比妻子重要的观念。他们面对“妻子与母亲同时落水问题,有了愈加自由的回答。2.2.2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中国人是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要求个人以家庭利益为重,无条件服从家庭,是家庭本位。而西方人坚持独立、自由、民主的西方伦理则重视以“个人本位为中心,更重视个人利益、个人意志,主张家庭服从个人。造成这两种不同的本位论的原因是:一、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受环境的限制,我们是以集体劳动为主,以家庭公社的形式延续至今。每个家庭成员在经济上无法独立,必须依靠家庭。而西方的文明起源于爱琴海,交通发达,很早就有了商业
11、、手工业,使得个人在生存上对家庭的依靠远远低于中国人。二、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家族制度根深蒂固。中国有“国之本在家及“积家而成国之讲。研究中国民族性者讲:中国与西方有一根本不同点,西方以为个人与社会是两个对立之本体,中国则以家庭为社会生活的重心,消纳了这两方对立的形势。梁漱溟,2005:15三、从文化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消解了“个人本位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就把“仁作为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构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体系的伦理道德思想。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强调了单向的绝对服从关系,有助于加强家长权威的绝对化。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直至今日,孝都是中国
12、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而西方在其一系列文化运动方面都加强了“个人本位的思想。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的个性自由,要求个性解放,为西方的个人本位创造了条件。而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倡导自由平等。20世纪,在西方思想领域中,存在主义哲学独占鳌头,把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发展到了极致。赵明,2012:152.3价值观念独立性中国人的独立性远远小于西方人。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有的学生光学习好,自理能力差的离谱,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需要父母的帮助。而在西方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西方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场锻炼他们的独立性。记得一个十分鲜明的比照,当孩子跌倒了,中国的父母会连忙跑
13、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还会抱怨绊倒孩子的东西。“打那个绊孩子的东西。而西方的父母或者有西方教育思想的父母不仅不会去抱怨绊倒孩子的东西,而且更不会急忙去扶起孩子。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家庭整体的,孩子对父母,对家庭的依靠也十分大。而西方人是以个人的人作为社会的核心。所以西方人非常重视独立性。我们众所周知的“美国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本人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靠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别人的援助。这里也充分体现了西方人的独立性。他们不像中国人,凭借着“我爸是李刚等的父辈、祖辈的
14、帮助,就能够“成功。西方人愈加注重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所以对于大多数没有背景的我们,更愿意在西方的环境中奋斗以获得真正意义的成功!2.4思维差异中国人具有论理型思维,而西方人具有认知型思维。中国人从小就被灌输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这种道德伦理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中国古人安于个人的道德生活,而忽视了对科学的探索。“仁义礼智信、“修齐治平这样的重人伦、重人文而轻科学的思维方式至今不衰。也正是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导致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而西方人重视自然科学,对天文、数学等极感兴趣,逐步构成了认知型思维。3造成的影响3.1中国婆媳关系不好,丈夫打骂妻子针对“母亲和妻子同时落水的问题,中
15、国男人的答案通常是先救母亲。这是由于本文之前分析的原因,包括:1中国女性的地位很低,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所以男人通常不会太考虑到妻子。2中国自古以来传统的孝文化已根深蒂固。“体之发肤受之父母,男人以生养本人的母亲为大。3中国人是家庭本位型的。对男人而言,他愈加依靠于本人的父母,愈加看重父母这方的大家族。4中国人缺乏独立性,永远都是“父母的乖孩子,永远长不大。当然是母亲为大。5中国男人骨子里没有爱妻子的意识。6中国人是伦理型的,在伦理的气氛中长大,深受伦理道德的影响。重伦理,少理性的考虑和判定。正由于有上述因素,使得夫妻双方地位不平等,进而导致夫妻关系不够好,甚至丈夫打骂妻子的情况。也正
16、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婆媳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极其恶劣,让丈夫在中间为难。3.2西方婆媳关系融洽,夫妻关系和谐针对“母亲和妻子同时落水的问题,西方男人的答案通常是先救妻子。这是由于本文之前分析的原因,包括:1西方女性的地位比中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要高一些,丈夫会多考虑一下妻子的感受。2西方有孝文化,但是远远没有中国的那样根深蒂固,也就是讲,孝往往不会成为他们回答一些问题的羁绊。3西方人是个人本位型。对于男人而言,他愈加注重的是个人的感受和倾向。他们选择的是本人所选。4西方人的独立意识非常强。他们追求独立和自由,敢于为本人而选择。5西方男人受s经的影响,就像爱本人一样去爱妻子。6西方人是认知型的,他们面对问题会理性地考虑而做出判定。4结语综上所述,我们从中西方男人面对“母亲与妻子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的问题中,看出了中西方存在的众多文化差异。同时也了解了产生这些文化差异的原因及影响。我们不是在评论哪种历史社会文化、哪种价值观念、哪种思维方式更好。只是从文化的众多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愈加深化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以促使我们中西方互相借鉴,相互“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