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经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能够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目的: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3.培养学生积极考虑、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具运用:正方体木块若干。教学经过:一、温习导入1.什么叫体
2、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2.如何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二、新课讲授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老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如何想的?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能够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拟费事。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教师
3、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讲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考虑,然后小组内讨论沟通,得出结论。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讲述:假如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够写成:V=abh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络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
4、乘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3讲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4指名讲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经过,其他同学判定。6教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案示例一课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
5、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性教学重点使学生把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计算教学难点把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711713715716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1图2启发学生讲明图意使学生明确:从12个圆片中,去掉7个,还剩几个?3启发学生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8是如何计算的?小组讨论沟通,使学生明确:十几减9、十几减8都是想加算减的4例1应该如何想?分组沟通,并填书;老师巡视指导使学生明确:像十几减9、十几减8那样,可先想7加几得十几127想:7加得12,7加5得12,
6、所以12755读算式:12752【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2:1171571分组沟通2指导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时,读算式1174,15783【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3:1471671371独立填写2订正时,读算式1477,1679,1376三、全课小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的口算随堂练习1“做一做第1题757778127147157一组一组地出示,做减法时讲一讲都是如何想的2“做一做第2题711713716117137167学生无独立填写,订正时讲一讲是如何想的布置作业12117137157127147167板书设计教案示例二课题: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
7、法应用题2使学生知道简单应用题的构造和解题步骤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3通过比拟例4和例5两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灵敏地选择解答方法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1口算:14815912715775138781181371791671292312二、教学例4由温习题31引出例4能够设计情境:草地上跑来7只白兔,又跑来5只黑兔1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出示例42正确读题3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老师在原
8、题上画批4根据条件和问题出示兔图结合图老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两个同学相互讲一讲,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结果请一名学生口述,老师板书5列式计算7512只6口答:一共有12只兔集体订正后师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养多少只兔,就要把7只白兔和5只黑兔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解答2教学例5【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由温习题32引出例51学生读题2指名叙述题意,讲出已知条件的问题同时老师出示:3比拟例4和例5的一样点和不同点4老师引导学生把两幅图联络起来讲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提问:求黑兔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联络
9、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算式为1275只3比拟师:这两道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结果:一样的地方是:学校养7只白兔不同的地方是:两个已知条件中的一个不同,问题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师:什么时候用加法解答?什么时候用减法解答?求两数和,用加法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三、全课小结请同学们汇报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随堂练习1小明家有7条白金鱼,8条红金鱼,一共有多少条金鱼?2小明家有白金鱼和红金鱼一共15条白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请学生讲出想的经过布置作业练习三10、11
10、板书设计探究活动游戏:找朋友游戏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温习20以内的减法游戏准备老师制作如下的数字卡和算式卡:游戏经过1老师发下数字卡和算式卡2游戏经过举例:拿着的同学讲:“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卡片的同学就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并立即走到拿的同学身边其它的同学一起读:10减3等于7,对对对,请上位小学数学教案篇3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6566页内容。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2在解决问题的经过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11、,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加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把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教学经过:一、口算训练见口算题卡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场面?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在小组内沟通一下本人的想法、算法。让学生分别讲一讲,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讲一讲算理及算法。2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12、刚刚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如今你能用本人的方法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3小结: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讲一讲在计算加法时要的问题。4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你本人能解决吗?本人试一试。把本人的想法在小组内沟通一下。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想法讲给同学们听讲到竖式时板书讲算法:个位减起,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15减6等于9,十位2减7不够减,从百位退1,12减7等于5,百位3减2等于1,所以,435减276等于159。5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全班沟通本人的竖式算法。6小结: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
13、面进行沟通。四、稳固练习。列竖式计算192+58=答案432153=答案646+354=答案542169=答案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讲讲本人竖式计算的算法。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的】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绘小数乘整数的经过。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教学经过】一、情境引入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
14、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浸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二、自主探索一了解小数乘整数1.讲一讲假如是你,想买哪种风筝?学生自由回答。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老师提出:同学讲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考虑并汇报。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方法1:连加。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方法4
15、:竖式笔算3.5元3=10.5元。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历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老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本人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方法竖式笔算。3.小结引出课题。师:刚刚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指板书,能够用小数加法解决,能够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1.比拟发现。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算
16、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2.尝试解决。老师出示0.725。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1学生独立考虑。2小组沟通计算方法。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经过。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拟,认识到乘法比拟简便。老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经过。4理解算理算法。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如何计算的。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如何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怎样处理;积末尾的0怎样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5互动沟通,总结概括。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
17、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讲讲详细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学生举例子讲明算理,并板书。意图:通过独立考虑与合作沟通,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老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讲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三、实践应用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假如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沟通。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
18、风筝放飞出课件。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1算一算,比一比。70.7121.24455_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讲一讲是如何算的,比拟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2想一想,做一做。14.563.078学生独立笔算。老师巡视指导点拨。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7.51.3543_30040.5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天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意图:通太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
19、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敏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四、总结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大家讲点什么?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教学经过:一、铺垫孕伏:1填空1千米=米1米=分米分米厘米厘米毫米30米厘米15千米厘米300厘米分米2解比例口述经过5x14x/60=1/20二、自主探究:教学比例尺的意义1出示一张校舍平面图。讲明:这是学校的平面图,它是根据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根据一定
20、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图上距离,与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再举例讲明,并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出示例1让学生算出结果。指名口答教师板书解题方法和结果。再让学生讲讲求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统一单位)提问:从求出的结果来看,你知道这张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3.比例尺的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通过数学方法,把实际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了出来。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叫做比例尺)提问:什么是一幅
21、图的比例尺?根据黑板上这句话想一想,比例尺是如何得到的?(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上面题里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板书:1:50000)你如今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吗?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讲明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l的比,这种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4线段比例尺。提问: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详细意义吗,(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讲明比例尺还能够用线段来表示。提问:谁来讲一讲这幅线段比例尺表示的详细意义。三、组织练习1判定下面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1/400。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3图
22、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小组沟通,再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体会?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教学目的: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经过,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2、在详细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考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经过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加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沟通的能力
23、,获得胜利的体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经过:今天,教师请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看,它是谁?小叮当有着一个充溢智慧的大脑袋,和它一起上课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思维热身操共有8节:1230605020135070682596288473真不错!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很多小朋友家都订了牛奶。教师这也有一张订单,瞧,小叮当正盯着它在研究呢!一份牛奶天天一瓶每月28元订一个月送文具盒一个订一个季度送文具一套订半年送书包一个订一年送四驱车一辆你猜小叮当会选择哪种定奶的方式呢?四驱车的诱惑太大了,小叮当决定订一年。不过订之前,得先摸摸口袋里有多少钱。要求需要多少钱,得先来列
24、一个算式?板书:2812为什么乘12呢?那大概要多少钱?你是如何估算的?2810=280,2812比280多一点,可能是300元。那究竟需要几元呢?你们能帮小叮当来算算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有哪些好方法?1先算一季度再乘4。283=84844=3362先算半年再乘2。286=1681682=3363先算十个月再加上2个月。2810=280282=56280+56=3364用竖式计算。好,那我们先把竖式列好,注意数位要对齐。这和我们以前学得乘法竖式有什么不同?以前是一个数乘一位数,如今是乘一个两位数。第一步算什么?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
25、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好,2乘28得56,表示的是56个1,所以6要对齐个位写。做到这结束了吗?第二步再算什么?用十位上的1乘28,得28个十,也就是280,对齐个位写0,对齐十位写8,对齐百位写2。然后如何做?相加,为什么加呢?第一步2乘28求出的是2个月需要多少钱,第二步1乘28求出的是10个月需要多少钱,那么把两次的结果加在一起就是12个月也就是1年需要多少钱,所以我们用加法。那么,在书写时呢,这里280的0能够省略不写,下面仔细看教师完好的再算一遍。第一步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第二步用十位
26、上的1乘28,1乘8得8,对齐十位写8,1乘2得2,对齐百位写2。然后56加280,6加0得6,5加8得13,写3进1,2加1得3,所以是336。谁也会像教师这样来讲一讲计算经过呢?都会讲吗?同桌相互讲一讲。你们知道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吗?板书282812122个月5656个一5610个月28028个十28336336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练习,你能讲出下面各道题目的下一步该如何计算吗?212453542532234654815932466假设调换28和12的位置相乘,结果会如何呢?打开书31页,试一试,在书上完成!一人板演12289624336比拟一下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后
27、,计算的经过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那么乘法能够如何来验算呢?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那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大家讲的都很好,那能不能根据刚刚讲的来完成这几道题目呢?打开书P31页第1题3人小黑板,逐一讲解,反应并纠错24621323417272622648248915522542936我同桌也做了两题,她做的对吗?P31页第2题143425237072286898752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你会把它改正过来吗?14342523701022868350782所以讲,我们做题一定要细心啊!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竞赛,请组长拿出作业纸,上面一共有四道
28、题,一人做一题,不允许一个人全做完,假设出现取消竞赛资格,不过当一个人在做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能够在旁边监督,发现错误能够提醒,但是不能报答案给他听,比比哪组做的又对又快!P31页第4题,实物投影校对142663735224322328104126219705218914672862420161679经过这么剧烈的竞赛,我们放松一下,春天已经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我们身边,看,公园里景色多美呀!P31页第5题你从这幅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成人票24元,儿童票12元我买32张儿童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一共需要多少钱?能够如何列式?3212打开书31页,独立完成。一人口答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作业:31页
29、想想做做2。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实录:一、引入:师:同学们,如今是什么季节?生:春天。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场繁忙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天天白天都繁忙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
30、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办法。点评:老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络有趣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知识赋予一定的价值二、新授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同学们,你们讲蜂王能否解决了这个问题?生:解决了。生: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师:有的同学以为这个办法能够,有的以为不行。请你们本人证实一下,在证实时,你能够利用手中的学具,可以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2学生讨论3学生汇报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生:用纸条证实,学生在展台
31、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非常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生:用数轴证实。学生在展台演示师:大家以为这种方法怎么样?生:简洁清楚。师:有的小组用的是摆纸条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的是数轴表示的方法,都特别形象,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找倍数的方法证实。30的倍数有:306090120;40的倍数有:4080120,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的倍数120,所以第120分钟它们会相撞。板书:30的倍数:30609012040的倍数:40801204师小结:刚刚同学们采用了不同
32、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数,进而发现它们有公有的倍数120,看来是真的不行。点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老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体现了找法的多样性,并注意找法的优化,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优化方法。2师:咱们换一个数试试。一组60分钟回来一次,一组90分钟回来一次。请同学们再来证实一下。学生验证学生汇报。生:60的倍数有:60120180;90的倍数有:90180。所以在180分钟时它们会相遇。师:恩,还是不行,我们发现60和90也有公倍数。3师:那是不是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沟通一下。生: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例如1
33、7和18的公倍数就是它们两个数的乘积。师:通过刚刚同学们的汇报我们能够看出:任意两个数都有公有的倍数,也就是公倍数。什么是公倍数?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师:公倍数有多少个?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能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生:举例:2、4和5的公倍数是20。生: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生:没有最大的,只要最小的。师:为什么?生:由于公倍数【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