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的质量通病及怎样治理概要(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工程的质量通病及怎样治理概要(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2届毕业生毕业总结报告桥梁工程的质量通病及怎样治理 Bridge engineering quality common fault and how to manage 系 别: 土木系 专 业: 工程造价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毕业总结报告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题目桥梁工程的质量通病及怎样治理一、毕业实习岗位情况二、毕业总结报告撰写方案三、进度安排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并搜集相关资料 填写论文选题申报表、开题报告提交论文选题申报表、开题报告 撰写毕业论文并提交指导老师审阅毕业总结报告成绩评议表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题目
2、桥梁工程的质量通病及怎样治理指导教师评议意见: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答辩情况及答辩成绩:答辩成绩: 答辩小组组长: 年 月 日总评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 年 月 日目录一 钢筋工程1. 表面锈蚀2. 箍筋不规范3. 钢筋现场施工中的工艺质量问题4. 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二。钻进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的预防及处理1. 坍孔2. 缩孔处理3. 埋钻和卡钻处理4. 掉钻落物5. 钻孔偏斜6. 外杆折断一 封孔过程中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1. 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2. 灌注过种中坍孔3. 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4. 卡管5. 钢筋笼上浮二 混凝土工程1. 孔洞2. 露筋3. 缝隙、夹层4
3、. 缺棱掉角5. 表面不平整6. 塑性收缩裂缝7. 干缩裂缝8. 温度裂缝三 模板工程1. 轴线位移2. 标高偏差3. 结构变形4. 接缝不严5. 脱模剂使用不当6. 模板未清理干净7. 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8. .模板支撑选配不当四 桥梁墩柱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1. 桥梁墩柱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2. 墩柱外观质量的控制措施关键词:桥梁工程在施工中质量通病涉及内容广泛,从基坑开挖、桩基础施工、构件预制及安装、支架现浇混凝土等都会涉及各种问题。根据这些,总结了桥梁质量通病及防护Bridge engineering quality common fault in the construct
4、ion of extensive contents,from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th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and installation,support cast-in-place concrete will be involved in all sorts of problems.Based on these,summarizes the quality common fault and protective bridge.一 钢筋工程 1表面锈蚀 (1)现象钢筋表面
5、出现黄色浮锈,严重的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2)原因分析保管不良,现场存放时无铺垫,雨雪天气不采取措施,或存放时间过长,仓库环境潮湿。(3)防治与治理措施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罗在地,必须用混凝土墩、砖或垫木垫起,钢筋库存期不宜过长,工地临时使用的料场应选择地势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雨布;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2箍筋不规范(1)现象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2)原因分析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其。(3)治理措施对于超过
6、质量标准的箍筋,一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调整,注意只可返工一次,对于其他钢筋,不得重新弯曲。3钢筋现场施工中的工艺质量问题(1)现象钢筋在现场施工时工艺质量差,不能满足规范(2)原因分析混凝土保护层未按要求制作垫块,或垫块数量少,使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施工时同截面的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比率超出规范规定数值。(3)防治与治理措施在钢筋绑扎前认真按要求提前制作保护层垫层,施公前认真按要求放置。钢筋施工前应查阅图纸并根据钢筋进场情况,规范接头的位置,使其满足规范要求,绑扎施工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
7、人员进行箍筋施工时,应有良好的施工。4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1)现象在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施工中,常出现未焊合、咬边、夹渣、气孔等质量问题。(2)原因分析焊接点流过大,焊接时间过长,钢筋熔化量超过预定留量值;熔池温度高,熔池金属很多等现象都会引起咬边。压入深度过小,顶压过程中断电,或焊接电流小,熔池金属温度低,未能将熔渣完全排除;或回收焊剂重复使用时,未能将杂物清理干净引起夹渣。(3)防治与治理措施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焊接点流及相应的焊接时间。选择合适的引弧提升高度,采取合适的下送速度,确保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二 钻进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的预防及处理1坍孔各种钻孔方法都可能发生坍孔事故,
8、坍孔的特征是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坍孔原因泥浆相对密度不够及其它泥浆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坚实泥皮。由于出渣后未及时补充泥浆或者水,或河水、潮水上涨,或孔内出现承压水,或钻孔通过沙砾等强透水层,孔内水流失等而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不够。在松软砂层中钻进进尺太快。坍孔的预防和处理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相对密度、粘度、胶体率的泥浆或高质量泥浆。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如发生孔内坍塌,可在泥浆中加入干锯末,为水质量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稻草末或水泥,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泥浆公
9、斤,同时增大泥浆比重,改善其孔壁结构。钻头每次进入液面时,速度要非常缓慢,等钻头完全进入浆液后再匀速下到孔底。2缩孔处理缩孔即孔径的超常缩小,一般表现为钻机钻进时发生卡钻、提不出钻头或者提外鸣叫的迹象。缩孔原因有两种:一种是钻锥焊补不及时,严重磨耗的钻锥往往钻出较设计桩径稍小的孔;另一种是由于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可能发生缩孔。3埋钻和卡钻处理埋钻主要发生在一次进尺太多和在砂层中泥浆沉淀过快;卡钻则主要发生在钻头底盖合拢不好,钻进过程中自动打开或在卵石地层钻进时,卵石掉落卡钻等。预防卡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策:开钻前要充分研究地质报告,掌握地层情况,同时在钻进过程中密切注意地层变
10、化,防止大面积塌孔现象发生。操作工在深层钻进时要控制进尺,不要一次进尺太多,不要盲目加压,控制一次进尺量。处理方法:埋钻或卡钻发生后,在钻头周围肯定沉淀了大量的泥浆,形成很大的侧阻力。因此处理方案应首先消除阻力,严禁强行处理。事故发生后,应保证孔内有足够的泥浆,保持孔内压力,稳定孔壁防止坍塌。对于卡钻,不宜强提,只宜轻提钻头。如轻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钻冲击,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头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对于埋钻,较轻的是糊钻,此时应对泥浆稠度,钻渣,进出口,钻杆内径大小,排渣设备进行检查、计算,并控制适当的进尺。4掉钻落物钻孔过程中可能发生掉钻落物事故。掉钻落物原因卡钻时强提强扭,操作不当,使
11、钻杆超负荷或疲劳断裂。钻杆接头不良或滑丝。预防措施开钻前应清除孔内落物,零星铁件可用电磁铁吸取,较大落物和钻具也可用冲抓锥打捞,然后在护筒口加盖。经常检查钻具、钻杆、钢丝绳和联结装置。处理方法掉钻后应及时摸清情况,若钻锥被沉淀物或坍孔土石埋住应首先清孔,使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5钻孔偏斜偏斜原因孔中遇有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钻进;或者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预防安装钻机时要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一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由于主动钻杆较长,转动时上部摆动过大。必须在
12、钻架上增设导向架,控制杆上的提引水龙头,使其沿导向架对中钻进。处理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6外杆折断折断原因钻进中选用的转速不当,使钻杆所受的扭转或弯曲等应力增大,因而折断。钻杆使用过久,连接处有损伤或接头磨损过甚。预防和处理不使用弯曲严重的钻杆,要求各节钻杆的连接和钻杆与钻头的连接丝扣完好,以螺丝套连接的钻杆接头要有防止反转松脱的固锁设施。钻进过程中应控制进尺速度。遇到坚硬、复杂的地质,应认真仔细操作。三 封孔过程中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事故原因导管下口距离孔底太高或太低。导管下口太高,使首批砼数量不够,埋不了导管下口1米以上。太低使首批砼下
13、落困难,造成泥浆与混凝土混合。首批砼数量不够。埋管失败。处理办法 封底失败后,应立即暂停灌注,及时对孔内已灌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2灌注过种中坍孔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由于清孔不当、泥浆过稀、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致使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处理办法如坍孔并不严重,可继续灌注,并适当加快进度。如无法继续灌注,应及时回填重新成孔。3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1)事故原因混凝土供料间隔时间太长,灌注停顿,混凝土流动性变小。混凝土和易性太差。补救措施:提起导管,减少导管埋深。接长导管,提高导管内混凝土柱高。4卡管因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中含有大块度骨料或受潮凝固的水泥块、灌注混凝土冲击力不足等原因导
14、致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统称为“卡管”。 由于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导管堵塞,可以少量(根据堵管前测量及计算的导管埋深结果在保证导管最小安全埋深确定)提起灌注导管,然后再迅速插入,如此反复的方法或加大一次性灌注混凝土数量而后快速提升再迅速下放,以冲击疏通导管的方法进行处理。 由于混凝土冲击力不足造成的,应及时加长上部导管的长度,而后,以一次性较大量混凝土冲击灌注达到疏通导管的目的。 以上几种方法处理不能奏效应立即停止,认为已断桩。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上浮发生于灌注混凝土的导管位于钢筋笼底部或更下方而混凝土埋管深度已经较大时,此时钢筋笼靠自身重力及孔壁的摩擦力来抵抗混凝土上顶力、摩擦力及
15、泥浆的浮力,一旦失去平衡,钢筋笼就会上浮。发现钢筋笼上浮,应立即停止灌注,拔出钢筋笼,并立即通过吸渣等方式清理已灌注的混凝土,按照断桩进行处理。四.混凝土工程1 孔洞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原因分析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防治与治理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 2露筋 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
16、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原因分析 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防治与治理措施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筑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3 缝隙、夹层 现象 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原因分析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
17、润就浇筑混凝土。 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4缺棱掉角 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防治与治理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5表面不平整 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
18、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防治与治理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并防止浸水,确保不发生下沉; 6塑性收缩裂缝 现象 裂缝在新浇结构、构件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裂缝较浅,多为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当外界风速大、气温高、空气湿度很低的情况下出现。 原因分析 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
19、混凝土强度很低,还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防治与治理措施 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混凝土要振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浇灌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应及早喷水养护,或设挡风设施。当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护盖养护。 7干缩裂缝 现象 裂缝在表面出现,宽度较细,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裂缝不均,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原因分析 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剧变受到内
20、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而引起开裂。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时干时湿,表面湿度发生剧烈变化。 防治与治理措施 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要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8温度裂缝 现象 温度裂缝有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梁板式或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原因分析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如冬期施工过早拆除模板、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
21、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使表面出现裂缝。 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约束引起,如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墙体浇筑在坚硬地基或厚大混凝土垫层上,如混凝土浇灌时温度较高,当混凝土冷却收缩,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他外部结构的约束,将使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裂缝较深的,常破坏结构整体性。 防治与治理措施 预防表面温度裂缝,可控制构件内外不出现过大温差;浇灌混凝土后,应及时用草帘或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或混凝土中掺适量粉煤灰、减水剂,以节省水泥,减少水化热量;可采用冰水搅制混凝土,或对集料进行喷水预冷却,以降低浇灌温度,分
22、层浇灌混凝土,及时脱模,避免引起过大的温差应力。五.模板工程1. 轴线位移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原因分析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轴线测放产生误差。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防治措施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
23、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2.标高偏差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原因分析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3)防治措施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 结构变形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2)原因分析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
24、规格过小。4.接缝不严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原因分析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防治措施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5.脱模剂使用不当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
25、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原因分析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防治措施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6.模板未清理干净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原因分析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
26、清扫。封模前未进行清扫。防治措施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7.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原因分析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防治措施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
27、混凝土浇灌和振捣。8.模板支撑选配不当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原因分析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防治措施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
28、作,用扒钉固定好。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六.桥梁墩柱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1.桥梁墩柱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有:外观质量较差,包括混凝土的颜色、均匀程度、光洁度等等;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水纹、砂痕、露石等;墩柱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尤其是顶部沿钢筋方向的裂纹;混凝土接茬、模板拼缝明显或粗糙等等;2.墩柱外观质量的控制措施施工中钢筋控制措施:钢
29、筋必须严格按图纸设计制作,原材料必须除锈,间距要保持均匀,否则会影响到粘结力,造成质量不过关。必须搭设工作平台,避免施工人员或机械直接对钢筋触动而造成局部变形。钢筋上的垫块数量要根据保护层厚度适当增加或减少,保护层厚度必须控制得当。施工中模板的控制措施:模板对墩柱外观起着决定性作用设计的定型钢模板应以单元面积大,接缝少,咬合严密为准则,须交给专业厂家加工,以保证模板的严密、平顺,尽量考虑增大刚度,减少对拉螺杆,以免螺杆孔洞影响外观质量。安装及拆除等各个工序都要严格要求,其拆除期限视当地气温及混凝土强度情况而定,保证拆模时的强度至少在10MPa以上。拆模完毕要进行模板的磨刷整修及保养等工作,确保
30、经反复周转使用后仍能满足精度、平整度及光洁度要求。混凝土的控制措施:原材量的选用必须严把质量关,桥梁规范上要求混凝土表面密实,平整,无色差,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质量是必须的,应合理确定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以其高混凝土的内在质量来尽量减少瑕疵和色差。避免水化热过大而造成的混凝土表面裂缝。其次,在保证设计强度的前提下,用以其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为标准。对初凝时间及塌落度应严格控制。总之,要想使我国的桥梁建设迅速发展,我们就必须针对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做剖析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工程质量,保证人们的人身安全。参考文献: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程(JTJ 062-91)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公路桥梁养护规范(JTG H11-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范立础主编 桥梁工程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毛瑞祥,程翔云主编 公路桥梁设计手册-基本资料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张树仁 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原理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