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3古诗两首-第2课时-苏教版(共10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309020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3古诗两首-第2课时-苏教版(共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3古诗两首-第2课时-苏教版(共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3古诗两首-第2课时-苏教版(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3古诗两首-第2课时-苏教版(共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3古诗两首第课时1.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涵美。【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涵美。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过小儿垂钓,谁来背给大家听听?这是写什么的古诗?(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将用上节课所学的读诗句、想画面等方法再来学习一首体现乡村儿童的古诗所见。(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复习的方式引入,通过对以前所学古诗的回忆和背诵,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

2、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一、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释题:所“见”是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来源:学_科_网Z_X_X_K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出示袁枚及诗)2.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2)师: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蝉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感悟诗意。(比赛读、一齐读等)4.古诗朗读完了,我们

3、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词语好吗?(教师出示:欲、林樾、捕、鸣;学生交流回答)预设:樾:树阴。“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捕:捉。鸣:叫。5.谁能结合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二、精读古诗,体会诗意。1.品读体悟第一、二句牧童行歌图。(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牧童骑黄牛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牧童在牛背上做什么?(歌声振林樾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师:读了这两句诗,你觉得小牧童是怎样的一个小孩?(快乐。)师: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请大家闭上眼睛

4、,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他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结合背景音乐,让学生闭眼去想象古诗所描写的美景,对学生而言是件很美的事,既感受了音乐,又想象了美景,还锻炼了想象力,其实是一举数得。师: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2.品读体悟第三、四句牧童捕蝉图。(1)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那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5、PPT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A.牧童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牧童的行为、面部表情)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让学生找到“鸣”字。)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还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可爱)(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3)试着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吧。多种形式读:个人读、齐读、小组读等。3.齐读诗句,想象画面。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引导学生背诵诗歌。三、扩展思维,说写结合。借助这首诗的意思,想象一下: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可同桌互说,指名说,鼓励说得好的)设计意图编故事其实是高年级学生最拿手的,也是最爱干的事了,通过这种

6、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喜欢编故事,进而写故事,那么,他们离成功就不远了!师:让我们闭上双眼,摒除杂念,努力使这两首诗中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再次感受这两首诗的独特魅力吧!(配乐师生共同朗诵)作业1教材习题第3题。作业2一、选择正确的答案,画“”。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1.寻隐者不遇写的是:(1)介绍隐者。()(2)隐者隐居的情况。()(3)和童子的对话。()(4)问童子的话。()2.所见写的是:(1)牧童捕鸣蝉的经过。()(2)牧童悠闲、开心的样子。()(3)牧童想捕鸣蝉时活泼可爱的样子。()二、我能解释带点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不知处: 诗句的意思: 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意欲: 立: 诗句的意思: 三、寻隐者不遇一诗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请你展开想象,补充诗人和童子的对话。诗人弯下腰,和蔼地问:“小朋友啊,我是你师父的老朋友了,我今天是特地来拜访他的,能告诉我他在哪儿吗?”童子摸了摸头,不好意思地说:“”听了这话,诗人有些焦虑地说:“”童子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说:“”诗人失望地说:“”四、课外阅读。劝学来源:学。科。网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1.读了这首诗,我想到了许多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2.诗句“,”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有异曲同工之妙,

8、都是劝大家趁早努力读书的。3.你还知道哪些勤奋读书的诗句或名言?写一写。4.请你写一句自己关于读书的感悟的座右铭。【参考答案】一、1.(3)2.(3)二、1.不知道在哪里。师傅就在这座山中,只是云雾迷漫,不知道具体在哪里。2.想要。站立。(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三、真不凑巧,我师父到山里采药去了。那你能告诉我他在哪里吗?这山中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里啊,不好找。唉!那我只有下次再来拜访了。四、1.孜孜不倦悬梁刺股韦编三绝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4.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时,你就是作者了。所见骑黄牛动作振林樾语

9、言捕鸣蝉心理闭口立神态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对诗人心情变化的体会是个难点,教学中我通过教师引导和集体交流探讨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同时吟诵结合,感悟作者的情感。所见这首诗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教学中我利用直观看图让学生边看边想象理解诗句意思,引入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这里处理较好,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我还让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悟文中人物形象特点。诗中,天真烂漫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欢的。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对隐

10、者的理解方面的教学设计不是很多,学生体会隐者的高尚品格及作者的感情不够深,因此读诗的感情不充沛,写作指导也不到位。教学所见时,诗的意境体会不够。课前让学生阅读第9课推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贾岛对文学创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同时适当补充因为与韩愈结缘,贾岛还俗,多次参加进士考试未中的坎坷经历,从而明白贾岛在寻隐者不遇中流露出对隐者仰慕、钦羡之情。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隐者”的理解。来源:学科网ZXXK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朗读课文。(略)(2)背诵课文。名师来指导两首古诗简单易懂,各有20个字,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朗读的形式,去背诵课文。在诵读中进一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11、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3.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答案大家找(1)不知处:不知道在哪个地方。诗句的意思是:就在这座深山中,云雾迷漫,不知在何处。(2)意欲:心想。诗句的意思是: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着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4.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名师来指导诗人仰慕隐者,为寻访隐者,满怀希望地来到了云雾迷漫的山林中的松树下,不见隐者,只遇到隐者的小徒弟。小徒弟的回答对师傅的去处给了大致的方向,使诗人刚才失落的心情稍稍有了些安慰,然而云雾迷漫不知在何处的补充,却又把诗人的一线希望彻底打碎了。在理解诗意时要注意补上诗中省略了诗人询问的

12、情形。答案大家找山林幽深,云雾迷漫,诗人为寻访隐者,来到了这山林中。在松树下,诗人满怀希望地问童子:“你师傅到哪里去了?”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你师傅去哪里采药了?”“就在这座山中。只是山高云雾迷漫,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1.贾岛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

13、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贾岛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他唯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功夫。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

14、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代表作品长江集,另有小集诗格唐诗纪事等。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袁枚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

15、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

16、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清代诗人、诗论家。

1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左右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袁枚与大学士纪晓岚素有“南袁北纪”之称,袁枚倡导“性灵说”,为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3.蝉的秘密蝉是怎么鸣叫的?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