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5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5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1).ppt(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杜甫诗三首,赏读望岳春望,资料助读,1.作者链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2.文体常识,(颔联颈联一般要求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第一、二句,第三、四句,第五、六句,第七、八句,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正音。岱宗夫如何( ) 决眦入归鸟(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di,z,
2、so,z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造化钟神秀(2)阴阳割昏晓(3)会当凌绝顶(4)浑欲不胜簪(5)荡胸生曾云,聚集,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会当:终当、终要,凌:登,简直,通“层”,层叠,3.朗读两首诗,注意节奏。,望 岳岱 宗 夫 如 何,齐 鲁 青 未 了。造 化 钟 神 秀,阴 阳 割 昏 晓。荡 胸 生 曾 云,决 眦 入 归 鸟。会 当 凌 绝 顶,一 览 众 山 小。,/,/,/,/,/,/,/,/,春 望国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感 时 花 溅 泪,恨 别 鸟 惊 心。烽 火 连 三 月,家 书 抵 万 金。白 头 搔 更 短,浑 欲 不 胜 簪。,/,/,
3、/,/,/,/,/,/,合作探究,1.望岳阅读赏析(1)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极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仰望;,(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风景,泰山风景,泰山风景,栏目导航,(3)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是哪两句?说说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的理由。,
4、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4)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呢?,(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2.春望阅读赏析,(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起什么作用?,描绘了沦陷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满目凄凉。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2)
5、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的深沉感情。,拟人和反衬,(3)颈联写什么内容?,“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诗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4)诗人写自己的肖像有什么作用?,通过描写自自己的肖像,具体形象地写出伤时、念家的程度。,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比较阅读,比较一下望岳春望两首诗,望岳,整体形象,青未了 绵绵不尽钟神秀神奇秀美割昏晓遮天蔽日,主观想象,生曾云气象万千入归鸟幽静深远凌绝顶抱负远大,神奇秀丽宽广胸怀,春望,春城败相,国破 草木深花溅泪 鸟惊心,想念家人,家书抵万金白头
6、不胜簪,感时,恨别,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拓展延伸,请展示你积累的杜甫诗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赏读石壕吏,资料助读,石壕吏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杜甫回到洛阳,回到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
7、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自主学习,1.正音逾( ) 邺( )戍( ) 更( )妪( ),2.一词多义,前,前致词,名词作动词,上前,天明登前途,名词,前边,前方,一,一何苦,与“何”相连,多么,一男附书至,一个,数量词,3.古今异义,老翁逾墙走,行走,跑,听妇前致词,对说,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所作的讲话,有孙母未去,离开,往,出入无完裙,衣裳,裙子,合作探究,石 壕 吏暮 投 石 壕 村,有 吏 夜 捉 人。老 翁 逾 墙 走,老 妇 出 门 看。吏 呼 一 何 怒,妇 啼 一 何 苦!听 妇 前 致 词:三 男 邺 城 戍。一 男 附 书 至,二 男 新 战 死。存 者 且
8、 偷 生,死 者 长 已 矣!室 中 更 无 人,惟 有 乳 下 孙。有 孙 母 未 去,出 入 无 完 裙。老 妪 力 虽 衰,请 从 吏 夜 归,急 应 河 阳 役,犹 得 备 晨 炊。夜 久 语 声 绝,如 闻 泣 幽 咽。天 明 登 前 途,独 与 老 翁 别。,1.朗读指导,/,/,/,/,/,/,/,/,/,/,/,/,/,/,/,/,/,/,/,/,/,/,/,/,2.整体把握课文,(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诗人夜晚投宿石壕村,看到官吏捉人的故事。,2.整体把握课文,(2)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深表同情,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
9、残暴行径极为不满。,2.整体把握课文,(3)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故事情节的?或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有吏夜捉人,2.整体把握课文,(4)为什么要夜间“捉”人?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夜晚百姓才敢回家 。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就更丰富了。,2.整体把握课文,(4)文中主要人物是谁?这些人物出场时各自的态度怎样? 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凶暴和老妇人的哀怜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差役如狼似虎。,老妇人和官吏,2.整体把握课文,(6)老妇人的“致词”说了哪些家事?,一家三男被征;两个男儿
10、战死;剩下一对孤儿寡母;儿媳妇衣不遮体,疑难解答,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前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能从老妇的回答中想象、推测出“吏”都问了什么话吗?,汝家有男丁否?,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尚有他人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今必得一人,谁应河阳役?,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吏,老妇,主题聚焦,本文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石 壕 吏,时间,(暮),(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社会动荡不得安宁,老翁:逾墙走,官吏:呼一何怒,凶暴蛮横 冷酷无情,老妇:啼一何苦,值得同情 勇挑重担,杜甫:沉默,关心时局 同情百姓,事件,地点,睡卧不宁,拓展延伸,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要求:1.不改变课文原意,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2.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适当使用描写方法3.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