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5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版)(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5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版)(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考点细化预测】考点细化高考命题预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2明确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3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能说明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4知道风形成的直接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会在等压面图上判断某地风向。气压带风带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
2、响1.知道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2.能够绘制示意图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3.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4.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5.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类型和特点的影响常见的天气系统 运用简易示意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学会从气温、气压、湿度等方面概括天气特征。2.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分析不同类型锋面的天气特征。3.结合示意图分析气旋、反气旋的特征及其相应天气状况。4.用案例说明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原因及危害。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1.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
3、动的影响2.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判断1.从不同的时间尺度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性和波动性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3.正确看待全球变暖的原因。4.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气候的特点及分布规律,根据气候特点了解气候判读的方法5.运用所学知识对比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构建知识体系】地球上的大气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的气候类型特点和分布规律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风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冬夏气压中心海陆分布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反气旋锋面系统低压气旋准静止锋冷
4、锋暖 锋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第5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_。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 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 。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答案】地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辐射热交换 【提示注意】(1)图解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地面和大气)的能量源泉(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5、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的能量最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 。【答案】纬度分布不均 热量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 。【答案】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图示 受力状况 只受图中F_的影响 受图中F1_与F2_的共同影响 受图中F1 _、F2_ 和F3_的共同影响 风向 垂直于_指向_与等压线_与等压线_【答案】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等压线 低压 平行 成一夹角 【注
6、意提示】图解风的形成 【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1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解析】选C。白天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微弱,气温较高;夜晚晴朗时,大气的保温效应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故昼夜皆晴时温差较大。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2-3题。2.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3.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
7、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实验的结论是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主要原因是土对气温升高起了决定性作用,验证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答案】2.D 3.B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大气每时每刻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据此完成4-5题。4.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B.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作上升运动,气压较低C.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的等压面向上拱起D.热力环流与气旋、反气旋一样都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解析】高空气温较低,气压也较近地面低。近地面
8、气温较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高压,高空则为低压,等压面下凹。气旋、反气旋不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答案】B5.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 )【解析】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B、D两项错误。C项近地面风向由低压指向高压,错误。【答案】A【突破核心考点】老师课堂讲解重点突破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知识归纳总结】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由图可知大气受热的过程: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
9、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方法技巧心得】1.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和
10、下垫面。就纬度而言,纬度越高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量越小,所产生的地面辐射就越弱;就下垫面而言,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它们能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导致在同纬度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从而产生地面辐射差异。 2.图示法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简化认识“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典型例题分析】【例1】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其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
11、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 (1)大气和地面的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2)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丙(3)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甲(4)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乙【课堂针对练习】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晴天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温度低,水汽极易凝结,在气温高于0
12、时成为露。 【答案】 D 考点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知识归纳总结】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心得】等压面和等压线的区分气压的分布是用等高面上等压线的分布来表示的,等压线是某一海拔相等的等高面与空中若干个不同等压面相割(由于气压自地面向上递减,因此自下而上有很多数值逐渐减小的等压面),在等高面上所形成的许多交线。与地形分布中的等高线原理相似;等压面上凸区对应等压线的高值区,则为高气压,反之则为低气压,如下图。如果各地气压相等,则等压面就是等高面,等高面上无等压线。可以简单理解为:等压面是在
13、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变化,等压线是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变化。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2)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
14、,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3)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方法技巧心得】1.等压面(线)图的阅读技巧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APB1000 hPa,PDPC500 hPa。(2)从气压的
15、概念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则PAPA,PDPD,PBPB,PCPC。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3)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4)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的排序应为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BADC。(5)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
16、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该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2.根据气压分布规律判断气压高低 (1)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这主要取决于空气密度的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 (2)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这取决于不同高度所承担的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如右图所示:A点所在平面承受空气柱的高度为h2,B点为h1,h2h1
17、,故A点气压高于B点。 【典型例题分析】【例2】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A地 B地 气温 气压 气流运 动方向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天气状况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当地吹_风。(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增强、减弱)。【解析】气压总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根据等压面可以判断出3000米高空气压的高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即可判断出A处为高压,B处为低压,进而可推出A、B两处的气温、大气运动及天气状况。由于海陆
18、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B表示陆地,当地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A、B两处气流的垂直运动加强,A、B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增强。【答案】 (1) A地 B地 气温 低 高 气压 高 低 气流运 动方向 垂直方向 下沉 上升 水平方向 向四周辐散 向中心辐合 天气状况 晴朗 多阴雨天气 (2)画图略(提示由AB,逆时针)。(3)B海(4)增强【课堂针对练习】2.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2)
19、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解析】由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山顶冬季气温日较差小于夏季日温差;山谷冬季日温差约11,夏季日温差约13。比较山顶、陡崖、山谷三地日温差可知,山顶日温差最小。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约4时左右,此时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 【答案】(1)B(2)C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知识归纳总结】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力特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水
20、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与风向相反 作用 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促使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大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 (等压线疏则小,密则大)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2不同情况下风向特点; 风理想状态高空风近地面风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高压吹向低压【方
21、法技巧心得】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的风向和风力的确定 1.风向 在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中,一般要求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等。从风向的决定因素来看,它是三个力的合力方向。 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 第二步,作风向。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和等压线斜交,并成一锐角。风向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南半球左偏,在北半球右偏。在作图时,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并成一锐角;南半球反之。 第三步,作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成90度夹角,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风向的右侧与之垂直,南半球相反。 第四
22、步,作摩擦力。摩擦力阻碍风的运动,与风向相反。 【注意】判断风向一定要看清条件:是否考虑摩擦力,若不考虑则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若考虑则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后者风向的判断方法是: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向左或向右(据半球确定)偏转大约3045即为实际风向(即近地面风向)。 2.风力 同一气压场中风力的大小,关键在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就大,相反风力就小。 【典型例题分析】【例3】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2)题。 (1)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
23、,则O点风向为 () A.或B.或 C.或 D.或 (2)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风向为 () A.或 B.或 C.或 D.或 【解析】(1)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的特点,判断O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图示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应向右偏转,如果摩擦力为零,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即图中的;若摩擦力不为零,风向向右斜穿等压线,与方向相同。(2)根据题干条件,图示为高空等高面,摩擦力可以看作零,风向则应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只有、符合条件。 【答案】(1)B(2)A 【课堂针对练习】3.下图中A、B、C、D点为北半球中纬度海平面上的点。(1)在A、B、C、
24、D点上精确测定水的沸点时,则A、B点为9995,在C、D点为9980E,试回答下列问题。用箭头表示O点处的风向,海平面上的摩擦因素可略不计。试写出题的解答理由。如果考虑摩擦力O点将吹什么方向的风 。(2)假设A、B、C、D四点沸点全部为9980,O点的沸点为9995。则A点垂直方向上盛行 气流。天气以 为主。【解析】本题通过水的沸点间接提供不同地点的气压值。(1)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并由此判断在考虑或不考虑地面摩擦力两种情况下O点风向的差别。(2)A、B、C、D四点沸点全部为9980,O点的沸点为9995,可以推出O点是一个低压中心、四周是高压、形成一个气旋,即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25、。【答案】(1)向南 水的沸点是由气压决定的,沸点相同的地点气压相等,沸点高的地方气压高。故A、B两点气压相等且为高压。如不考虑摩擦力,即可以认为O点空气平行于等压线的匀速运动 西北 (2)上升 阴雨【剖析高考真题】学生熟悉高考命题特点(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图4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答案】D【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
26、关,此时,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此时达到甲地上空附近,丙地上空等温线大致平行,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稳定,所以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10.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答案】B【解析】正午前后(12时),即4小时后,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向东移动到乙地上空附近,乙地高考气温下降明显,乙地空气的水汽含量增加,因而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丙地此时大气较稳定,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北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11.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答案】D【解析】根据图
27、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2010上海卷)下图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客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气温在10时。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为10g,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升到40g,气温应达到( )A.15 B25 C.30 D.35(2)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这些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测得一封闭实验箱 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是50,如果受使实验箱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37.5,箱内温度应调节为( )A.35 B25 C15
28、 D5(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知,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手气温,其一般规律是( )气温高,相对湿度小 气温低,相对湿度小 清晨相对湿度最大 午后相对湿度最大A B CD 【解析】(1)本题考查坐标图的判读技能,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纵坐标最大水汽量为40 gm3时,对应横坐标温度为35。(2)本题考查考生的地理计算能力。设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为X,30对应的最大水汽量,读图可知为30 gm3,由X30=50,可得x=15;若实验箱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37。5,最大水汽量为15375=40,最大水汽量40 gm对应的温度为35。(3)本题考查湿度与气温的变化关系。气温越高,空气越干燥,
29、湿度越小;午后湿度最小,清晨湿度最大。故选C。【答案】(1)D (2)A (3)C(2010山东卷)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问题。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解析】由题图,本题可以采用删除法进行选择。我们都知道,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错误。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显然选项D错误。我们又知道,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
30、增加而递减,而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错误。【答案】A(2010广东卷)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C. 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 D. 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解析】光热条件好,无霜期长。同一海拔高度,纬度越高光热条件越差;同一纬度,海拔越低光热条件越好;同一山地,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故选D【答案】D(2010全国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31、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 C.16 D.18【解析】图中最高气温在2123之间,最低气温在57之间,故温差应该在1418之间。【答案】C(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解析】多云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最高气温低于晴天,A错误;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而不是正午,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变化最剧烈处在9日813时,D错误;晴天时白天气温变化更剧烈,故B正确。【答案】B(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32、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解析】从图中可知,8日22时市中心与郊区温差最大,故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刻为8日22时左右。【答案】B(2010四川卷)图2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2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 合肥小于南宁 B. 株洲大于石家庄C. 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解析】(1)关键是抓住图的变化趋势
33、,图中显示城市的最大降温高度数值越大说明高度越大,在看其纬度变化会发现,整体上维度的地方降温高度偏大,具体地点需要具体分析。由此判断C是正确的,辽河平原在图中能代表的城市是沈阳,洞庭湖平原看以借鉴处于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2)据材料分析最大降温高度是连续3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平均值,再加上上题中分析的最大高度南北方向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答案】(1)C (2)B(2009广东卷)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4、()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技巧归纳总结】等值线的疏密表示数值差异的大小。由于不论等值线的疏密,等值距是一致的,所以图上距离相等的两处,等值线密集的地方数值差异大,稀疏的地方差异小。而不同图幅之间数值的比较,需要进行比例尺的转换和等值距的区分。如比较上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A、B、C三处风力的大小:A、B所在图的比例尺相同,B处等压线虽然比A处密集,但其等压距(气压差)比A处小得多,所以A处风力大于B处;B所在图中等压距虽然小于C所在图中等压距,但由于B所在图的比例尺远远大于C所在图的比例尺,C所在图中水平距离较大,气压梯度则较小,所以B处风力又大于C处。【课后学习心得】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