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连接度的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景观连接度的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于景观连接度的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环境有着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景观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快导致湿地景观格局连续度下降。本文通过引入景观连接度的基本原理,分析湿地景观设计中景观连接度的影响因子及应用,为修复湿地景观破碎化现状提出相应的设计途径。 引言 近年来,人们处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模式下,对亲近自然的渴望不断升温,亲水而居成为人们对城市居住区环境的更高要求。将湿地的概念引入到城市居住区的建设中,成为当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湿地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借助景观连接度理论治理景观破碎化、
2、景观格局连续度下降等状况,因此将景观连接度理论运用到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中对城市居住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景观连接度与城市居住区湿地的释义 1.景观连接度 景观连接度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984年Merriam首次使用景观连接度概念用以描述景观结构特征与物种运动行为间的交互作用,景观连接度就是描述斑块、廊道和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指标,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度量。 2.城市居住区湿地 城市居住区湿地是指分布在城市居住区范围内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与居住区水景有着本质区别,是拥有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同时能够自我维护及发展的生态系统。城市居住区湿地是为了满足居民生
3、态、观赏、游憩及教育的要求而建立的场所,同时又能够保护和修复原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因而在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与人本观念的双重因素。 城市居住区湿地中景观连接度的影响因子 1.斑块 斑块是景观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在景观结构中景观斑块包括水体景观斑块、人文景观斑块、植物景观斑块、动物景观斑块等,这些斑块的结构(斑块的位置、组成和质量、大小和形状、数量和密度,同类斑块的间隔和隔离度)对景观连接度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景观是由众多高连接度的斑块组成,那景观连接度就较高,反之景观连接度就较低。 2. 廊道 廊道是指两个生境斑块
4、间狭长的线性区域,其存在为斑块间物种的迁移、种群的基因流动提供了保障,因此保护和建立廊道是提高景观连接度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同的生物体对廊道的要求不同,故在廊道与斑块的自然属性及生物对两者的反应良好的前提下,增加景观结构中廊道的数量是可以提高景观连接度的。在城市居住区湿地中由于形式不同廊道可分为两类:自然廊道和人工廊道,其中自然廊道包括带状树木、草地、河流等,人工廊道包括道路、桥、木栈道、景观廊架等,合理的配置廊道的空间分布、数量是提高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连接度的有效手段。 3.基质 基质在景观设计中指的是场所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社会特征,其异样性、多样性和连续性的性质影响着景观连接度的高低,基质斑块
5、内的空间构成是影响景观连接度的重要因素,如阻碍物种运动的斑块环绕在生境周围就会降低景观连接度,反之增加。 基于景观连接度的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 1.景观节点 人为干预、设计的斑块常常是以景观节点的形式呈现,斑块的属性体现出景点的性质,斑块的大小反映的是景点的尺度,斑块的外形反映的是景点的形态。在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中,考虑景点的数量、密度、大小、形状、间距等因素是保证景观高连接度的前提。 2.道路与铺地 道路与铺地作为景观廊道的一部分,是连接各个景观节点之间的重要构件,不仅为游客提供游览路线并能够优化居住区景观空间格局,提供交通、休憩、观赏等功能。 3. 植物 随道路、水系分布的带状树木、
6、草地作为软质廊道是动物迁移生存的地区,同时是游客观赏的一部分,故在植物配置上应满足生态功能、视觉功能并重的要求。 4.水体 湿地离不开水,湿地中流动的线性水域作为自然廊道为水中生物提供了迁移的路线和空间,同时为游客提供游览路线或起到引导作用;湿地中的非线性水域为亲水性种群提供适宜的生境,成为其觅食、休息或繁殖的栖息之地,因而在水体设计时,应将水体与外部的连通性、水系网络的生态功能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结语 居住区湿地的景观连接度指数可以反映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及交流是否一个完善的循环过程,它直接影响了居住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而将景观连接度理论运用到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中有利于城市居住区湿地的保护、恢复与发展,湿地生物资源管理,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和人们生活环境的优化,在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下能够解决湿地景观破碎化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黄朝霞(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在读,研究方向:景观环境艺术设计; 高黎(1972-),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环境艺术。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