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293028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宁波市正始中学 蔡国忠【设计思想】本课设计通过创设一系列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知未知的地理世界,感受地理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因此,“导入”从中国的神话入手,如“地下分为十八层”,再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熟鸡蛋结构”情境,这些情景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再设置一系列的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问题,让学生有了探究的动机,通过阅读课文、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发现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发生的变化和原因探究,进而推知地球内部真的很像一个“熟鸡蛋结构”。然后,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探究地球外部圈层,以及和人类的关系。做到了整节课学

2、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探究的主体,一个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课标解读和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掌握地球各圈层的构造及其主要特点,尤其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构造划分。同时通过读图、析图、分析资料等手段来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我认为该节的教学目标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和技能:A、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B、运用资料和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A、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B、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来掌握解

3、决问题的方法;B、初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规律;C、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所以,在具体教学中,首先掌握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

4、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根据这两个界面,我们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中会有更详细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可简略点。当然,要强调的是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同样,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

5、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所以,人类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知识结构 地震波 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和横波的不同特点比较 地壳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幔 各层主要特点和物质组成地球的圈地核层结构 大气圈 外部圈层的划分水圈与人类的关系 生物圈【学情分析】1、地球内部圈层内容虽简单,但比较理论化,无法让学生用“眼见为实”来感受,所以通过实物比拟的方法来描述地球内部结构(如地球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剖面一样。)是一种比较好的“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好方法。2、关于地震波中的纵波(P)和

6、横波(S),学生在初中只能是看到过,在高中物理中还没学到该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地理老师就应充当一回物理老师,要全面的把纵波(P)和横波(S)的相关知识讲清讲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地球内外圈层的空间分布和特点2、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演绎归纳法、合作讨论法、画图分析法等2、教学策略:建构学习法是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本节教学采取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引导学习”策略,通过对比,读图、资料分析,合作讨论,演绎归纳等方

7、式,达到一种“旧知”构建“新知”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中,主要考虑了以下一些基本方面:A、人是有好奇心的,所以对“未知问题”的探索是一种永恒的学习动力。B、“学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中生活。”所以,给学生以最真实的现实体验,这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式。C、地理教学特点的需要。地图学习,资料分析(也包括影象、图片等)对比分析,归纳,合作讨论等多元素学习,是地理学习的基本特点所在。D、人的认知特点需要。人的认知一般会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等,地理教学策略设计也要遵循这个特点。 【教学技术、教学仪器和课时安排】1、教学技术和教学仪器:多媒体手段、一个熟鸡蛋、

8、一把小刀、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2、课时安排:1课时【具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预期效果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中国古代对大地有一种说法:我们活人生活的地表叫人(阳)间,而地表之下部分,叫阴间。阴间又分18层,所谓18层地狱么你认为我们住的地底之下真的有18层吗?那我们的地球内部到底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的猜想都很有意思。想听听我老师的猜想吗?我认为地球内部结构就象一个熟鸡蛋的内部结构,你相信吗?学生回答:不是!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想!学生思考。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入学习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和求证欲望,激发学习热情。探究地球内部圈层不信是吧!我这里有个熟鸡蛋。(小刀切开,展示给

9、学生看。)同学们能把看到的情景描述一下呢?(可对学生的描述进行鼓励性评价。)那么我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结构也象这个熟鸡蛋呢?(自问自答)是不是我也把地球当鸡蛋一样用这把小刀给切开的呢?或者像封神榜中的土行孙一样,可以钻入地下去LOOK、LOOK呢?或者又像凡尔纳作品地心之旅中的主人公一样一个火山口进,另一个火山口出呢?(都不可能)(有感而言:上天不易,下地也挺难。)那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物质呢?教师总结:其中,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是我们目前最有效的探测方法。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地震波来实现对地球的“透视”呢?某一学生:由外向里共分三层,即蛋壳、蛋白和蛋黄;厚度有差异

10、,蛋壳最薄,蛋白次之,蛋黄最厚学生哄笑。学生讨论,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如钻探技术、火山、温泉、遥感、地震波等等。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仔细阅读课本P21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并结合图 1。25,完成下列问题:1、地震波、纵波、横波的概念。(教师补充:从物理角度分析纵波和横波的传播差异。)2、对比纵波和横波,完成下列表格:地震波的类型传播速度通过的物质纵波(P波)横波(S波)3、根据第一和二题的结论,分析: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是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深入探究:如果是在水面上呢?你的感受又会是什么?为什么?)4、什么叫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哪几个不连续面呢?请在图1。25中找

11、出不连续面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处的大概深度。5、不连续面把地球内部分成几个圈层,分别叫什么?6、地震波在通过不连续面时,波速会不会变化?如果会,是如何变化的?(深入探究:据此你能推测出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吗?)7、根据你的理解,地壳的厚度会均匀吗?请举出实例说明。(最后,教师可对比验证地球内部圈层确实很象一个鸡蛋的内部结构。)学生阅读,小范围内合作完成上述7个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读图、析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活动探究地球外部圈层1、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要求:“只看鸡蛋,不看书”,作出2个不连续面的相对位置和名称,三大圈层的相对位置和名称。)2、完成后,教师给出地幔可分为上地

12、幔和下地幔,地核可分为外核和内核的相关知识和数据,再次让学生在已完成的示意图中作出上述内容。3、然后,教师再给出“软流层”和“岩石圈”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继续作出软流层和岩石圈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相对范围。(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出图1。26,再让学生自己纠错。)4、最后可根据完成的示意图提问:地壳=岩石圈?请说出它们的差异?学生作图。学生可互相纠错。学生回答。提高学生作图能力、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过渡:通过上述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下世界很“精彩”,其实地表世界“更精彩”,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探究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请根据图1。27和资料1,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有哪几层?各

13、自的范围和基本特征是什么?(2)请列举说明为什么地球外部圈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3)探究:你认为岩石圈是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还是属于内部圈层?学生阅读、讨论回答。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取、分析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完善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和地球之间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地球这个“精彩”的、充满生机的家园。同时,也让我们清醒的感受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这个家园,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所以,请同学们一起行动起来,伸出你我双手,自觉的去保护她、爱护她、珍惜她,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巩固知识,并引起学生的共鸣。画龙点睛,梳理

14、本节主要知识点,并适时的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升华。课后延伸探究每位同学,可任选一题,完成下列探究:(字数:200300之间)选题1:结合资料2,探讨:如果将来,人类真的发明了一种能到地球深处的“船”,你认为,这样的“船”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选题2:以“一颗小水滴的旅行”为题,写一篇地理小论文。课后探讨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精神。【板书设计】 大气圈 外部圈 层的划分水圈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生物圈 地壳岩石圈 内部圈层 上地幔顶部的划分地幔 地核【随堂练习或课后练习】一、单顷选择题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

15、、气态三态物质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3莫霍界面是()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5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A上地幔B下地幔C外地核D内地核6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二、综合题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1)地震波:E_,F_。(2)不连续界面:A_,B_。(3)圈层;D_,C_。(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8、读图回答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A和BC是_,D是_,CDE是_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_。(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