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学复习大纲(共7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解剖学复习大纲(共75页).docx(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动物解剖学(整理)第一单元 畜体基本组织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解剖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规律性的科学。畜禽解剖学是形态学的一个分支,以牛、羊、猪、马、犬、猫及家禽为主要对象,主要借助于解剖器械(刀、剪等)用分离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包括扩大镜或解剖镜)观察,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构造、色泽、位置及相互关系的学科,故又可称为大体解剖学或巨视解剖学。动物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细胞是遗传基本单位,每个细胞都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即基因,它们具有遗传的全能性。由一些起源相同、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
2、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动物体有4 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执行特殊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由若干个功能相关的器官联系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特定的生理功能,则构成系统。一、细胞的构造 由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构成。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质和少量多糖。目前普遍公认的是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细胞膜是由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球形蛋白质构成。2细胞质 细胞质是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基质内含有蛋白质、糖类、脂类、水和无机盐等。细胞器是包括线粒体(能量工厂)、核蛋白化物酶体(合成蛋白质的的场
3、所)、中心体(细胞分裂)、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等。3细胞核 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活动。在家畜体内除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外,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多数细胞只有1 个核,但也有2 个和多个核的(如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各种家畜的染色体具有特定的数目和形态。如猪38 条,牛60 条,马64 条,驴62 条,绵羊54 条,山羊60 条,狗78 条,兔44 条,鸡78条,鸭80 条。正常家畜体细胞的染色体为双倍体、(即染色体成对),而成熟的性细胞其染色体是单倍体,在成对的染色体中有一对为性染色体。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又可分为X 和Y 染色体。雌性动物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动物的则为X
4、Y,在家禽中,雌性为ZW,雄性为ZZ。二、细胞的主要生命活动一般来说,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其分裂繁殖的能力较强(如间充质细胞),有些细胞不断地分裂繁殖,同时又不断地进行着分化,如造血干细胞和精原细胞,这些细胞通常在形态上表现出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浅、细胞质嗜碱性,这种幼稚的细胞(低分化细胞)常称为干细胞。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其分裂繁殖的潜力较弱或完全丧失,如神经细胞。第二节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1矢状面 与动物体长轴并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动物体正中轴将动物体分成左、右两等份的面,称正中矢面,其他与正中矢面平行的矢状面称侧矢面。2横断面 与动物体的长轴或某一器官的长轴垂直的切面。将动物体
5、分为前、后。3额面(水平面)将动物体分为背侧、腹侧。四肢的前面为背侧前肢的后面为掌侧 后肢的后侧为跖侧前肢的内侧为桡侧 外侧为尺侧后肢的内侧为胫侧 外侧为腓侧第二单元骨第一节基本概念骨内含有骨髓,呈重要的造血器官,骨质含有大量有机物(骨胶原)和无机物(磷酸钙 碳酸钙)根据骨的大小和形状分为: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头骨 颅骨:枕骨 顶尖骨 顶骨 额骨 筛骨 颞骨 蝶骨 中轴骨 面骨:上颌骨 切齿骨 鼻骨 泪骨 颧骨 颚骨 翼骨 犁骨 鼻甲骨 下颌骨 舌骨 躯干骨:椎骨 肋 胸骨全身骨骼 前肢骨:肩胛骨 肱骨 前臂骨(尺 桡)腕骨 掌骨 指骨 籽骨四肢骨 后肢骨:髋骨(髂 坐 耻)股骨 膝盖
6、骨 小腿骨(腓 胫)跗骨 跖骨 趾骨 籽骨 内脏骨一、骨的构造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骨膜除关节面外,骨的内、外表面均被覆一层骨膜。位于骨质外表。面的称骨外膜,较厚,分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富有胶原纤维束和血管、神经,内层疏松,为成骨层,含有大量细胞和少量纤维。在骨受 损失时,成骨层有修补和再生骨质的作用,故在骨的手术中应尽量保留骨膜,以免发生骨的坏死和延迟骨的愈合。骨质 骨质可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髓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具有造血机能。成年家畜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富于脂肪的黄骨髓代替,但长骨两端、短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骨的表面突起:骨面上截然高起的称
7、为隆起,突出较小且有一定范围的称为结节,小的结节称为小结节,较高的突起称为棘突,薄而锐的长形隆起称为嵴,凸出较细的称为线,骨的端部呈球状凸出的部分称为头,膨大成横圆柱且表面具有关节面部分称为髁。骨表面的凹陷:骨面较大的凹陷称为窝,细长的称为沟,指压状的称为压迹,骨缘的缺刻称为切迹。骨质内的长形管道称为管,骨面的裂隙称为裂。骨内空腔称为窦。 方位术语:轴:身体长轴(纵轴)从头端到尾端和地面平行的。 方位:靠近动物体头端的称为前或头侧;靠近尾端的称为后或尾侧;靠近脊柱的一侧称为背侧也就是上面,靠近腹部的一侧称为腹侧也就是下面。靠近正中矢状面的一侧称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的一侧称为外侧; 近端:靠近
8、躯干的一段 远端:远离躯干的一端。前肢和后肢前面称为背侧,后面称为掌侧,后肢后面称为跖侧,前肢内侧称为桡侧,外侧称为尺侧,后肢内侧称为胫侧,外侧称为胐侧。二、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骨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幼畜骨中,有机物较多,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老年家畜则相反,骨中无机物多,易发生骨折。妊娠母畜和乳牛在泌乳期,骨内钙质被胎儿吸收,使母畜骨质疏松而易发生骨软症。三、畜体全身骨骼的划分第二节 头骨头骨主要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分颅骨和面骨两部分。颅骨主要构成颅腔,面骨主要构成鼻腔、口腔和面部的支架。鼻旁窦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
9、腭窦和筛窦等,因其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故称为鼻旁窦。鼻旁窦内的黏膜和鼻腔的黏膜相延续,当鼻腔黏膜发炎时,常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旁窦炎。颅腔:由枕骨 顶间骨 顶骨 筛骨 蝶骨 颞骨 额骨组成的腔第三节躯干骨一、椎骨 椎骨按其位置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所有的椎骨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排列,称为脊柱。(一)椎骨的基本构造包括椎体、椎弓和突起。所有椎骨的椎孔按前后序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管道称为椎管,主要容纳脊髓。(二)各段椎骨形态特征动物颈椎胸椎(肋)腰椎荐椎尾椎牛713(13)651820羊713(1314)6741324马718(18)5751521猪71316(1416)57420
10、23犬71214(13)6/732023兔71274101颈椎 一般有7 个。第l 颈椎呈环形,又称为寰椎,前面与枕骨髁成关节,第2 颈椎又称枢椎,第36 颈椎形态相似,椎体发达,第7 颈椎的椎体短而宽。2胸椎 牛、羊13 个,猪14 或15 个马18 个,狗-猫13 个。棘突发达,丛2-6(牛)或35(马)胸椎的棘突最高,构成髻甲的基础。3腰椎 牛和马6 枚,驴和骡为5 枚,猪和羊6 或7 枚,狗和猫为7 枚。腰椎横突长;4荐椎 是构成骨盆腔顶壁的基础。二、肋 每一肋骨的下端接一肋软骨。经肋软骨与胸骨直接相接的肋骨称真肋。一般真肋有8 对,但猪、狗分别为7 和9 对。肋骨的肋软骨不与胸骨直接
11、相连,而是连于前一肋软骨上,这些肋骨叫做假肋。 肋软骨不与其他肋相接的肋骨称为浮肋。最后肋骨与各假肋的肋软骨依次连接形成的弓形结构称为肋弓,作为胸廓(背侧的胸椎和两侧肋骨和肋软骨以及腹侧的胸骨围成的胸部轮廓)的后界。三、胸骨 胸骨位于胸底部,由68 个胸骨节片借软骨联接而成。前端胸骨柄,后为剑状软内。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胁骨和肋软骨以及腹侧的胸骨围成胸部的轮廓称为胸廓。第四节 四肢骨前肢骨:肩胛骨 肱骨 前臂骨(桡骨 尺骨) 前脚骨(腕骨 掌骨 指骨 籽骨)后肢骨:髋骨(髂骨 坐骨 耻骨) 股骨 膝盖骨(髌骨) 小腿骨 (胫骨 腓骨) 后脚骨(跗骨 趾骨 跖骨 籽骨)1髋骨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结
12、合而成。三块骨在外侧中部结合处形成深杯状的关节窝,称为髋臼与股骨头成关节。左、右侧髋骨在骨盆中线处以软骨联结形成骨盆联合骨坐骨前缘与耻骨围成闭孔;后外角粗大,称坐骨结节。合形成坐骨联合,形成骨盆联合的后部。耻骨 较小,位于前下方,构成骨盆底的前部。耻骨后缘与坐骨前缘共同围成闭孔。两侧耻骨内侧缘由软骨结合形成耻骨联合,构成骨盆;联合的前部;2股骨 为管状长骨。近端粗:有球状的股骨头,头的中央有一凹陷称头窝,供圆韧带附着,与髋臼成关节。椎骨的一般形态:组成记住的各段椎骨由于机能不同,形态和构造虽有差异,但基本相似,均由椎体,椎弓和从椎弓发出的突起组成。椎体:是椎骨的腹侧部分,呈短圆柱形,前有突出的
13、椎头,后有稍凹的椎窝。相邻的椎体由椎间软骨相连接。 椎弓:是椎体背侧的拱形骨板,椎弓和椎体间围成椎孔,所有椎孔在脊柱中相连而成椎管,主要容纳脊髓。椎弓基部的前后缘各有一对切迹,相邻椎孔的切迹合成椎间孔,是神经和血管出入椎管的通路。突起:有三种,从椎弓的中央向背侧伸出的一个突起,称棘突,各段椎骨的棘突形态,长度和方向均不相同,它们主要和韧带附着。从椎弓基部向两侧伸出的一对突起,称为横突。从椎弓背侧的前后两缘各伸出一对关节突,与相邻椎弓的关节突形成关节。第三单元 关节动物体全身骨借助骨联结连接成骨架。其中骨与骨之间借助膜性结缔组织囊相连接,称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 关节软骨 关节囊 关节腔和
14、血管 神经与淋巴管等辅助结构:韧带 关节盘 关节唇构成1关节面和关节软骨2关节囊 内层为滑膜层,滑膜可分泌滑液有营养软骨和润没关节的作用。3关节腔 为关节软骨与滑膜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滑液。4血管、淋巴管及神经。骨连接类型直接连接:纤维连结 软骨连结 间接连结:滑膜连结(关节)关节的运动滑动(股膝关节) 屈和伸运动 内收和外展运动 旋转(旋内 旋外)专心-专注-专业名称构成韧带类型运动效果肩关节肩臼、臂骨头无单、多轴多方向、主要前伸后屈肘关节臂骨远端前臂近端内、外侧韧带复、单轴前屈后伸腕桡腕桡骨远端、腕骨内、外侧韧带腕间韧带复、单轴前伸后屈腕间腕骨、腕骨腕掌腕骨、掌骨近端指系掌骨远端系骨近端近
15、籽骨内、外侧韧带籽骨韧带(上、下、侧、间、指间十字)复、单轴前伸后屈冠系骨远端冠骨近端内、外侧韧带单、单轴蹄冠骨远端蹄骨近端远籽骨内、外侧韧带指间韧带籽骨韧带(下、十字)复、单轴名称构成韧带类型运动效果荐髂关节荐骨耳状面髂骨耳状面荐坐韧带、荐髂背侧韧带、荐髂腹侧韧带单、多轴前后小范围移动固定连接髋关节髋臼股骨头园韧带多轴多方向,主要前屈后伸膝股膝股骨膝盖骨内、外侧韧带膝直韧带(内、中、外)单、单轴上下股胫股骨远端胫骨近端两个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韧带半月板韧带复、单轴前伸后屈跗胫跗胫骨远端跗骨内、外侧韧带跗间韧带复、单轴前屈后伸跗间跗骨跗骨跗跖跗骨跖骨近端趾系跖骨远端系骨近端近籽骨内、外侧
16、韧带籽骨韧带(上、下、侧、间、趾间十字)复、单轴前伸后屈冠系骨远端冠骨近端内、外侧韧带单、单轴蹄冠骨远端蹄骨近端远籽骨内、外侧韧带趾间韧带籽骨韧带(下、十字)复、单轴第四单元肌肉第一节基本概念运动系统的肌肉由横纹肌组织构成,又称为骨骼肌。肌纤维为肌器官的实质部分,在肌肉内部先集合成肌束,肌束再集合成一块肌肉。肌肉的结缔组织形成肌膜,构成肌器官的间质部分。在肌膜内蓄积有脂 肪组织,使肌肉横断面上呈大理石状花纹。肌肉根据肌腹内腱纤维含量分为:动力肌 静力肌 动静力肌根据形态分为:纺锤形肌 多裂肌 板状肌 环形肌一、胸廓肌 胸廓肌位于胸侧壁和胸腔后壁,参与呼吸,可分为吸气肌和呼气肌。1吸气肌(1)肋
17、间外肌 斜向后下方止于后一肋骨的前缘。作用是向前外方牵引肋骨,扩大胸腔,引起吸气。(2)前背侧锯肌 位于胸壁前上部,作用是向前牵引肋骨以助吸气。(3)膈肌 是一圆拱形凸向胸腔的板状肌,构成胸腔和腹腔间的分界。在腰椎附着部,膈的肉质缘形成左、右膈脚。两脚间裂孔供主动脉通过,称主动脉裂孔。在膈上还有分别供食管和后腔静脉通过的食管裂孔和后腔静脉裂孔。2呼气肌(1)后背侧锯肌 为薄肌片,位于胸壁后下部,肌纤维方向为后上至前下,止于后3 个(牛)肋骨的后缘。作用是向后牵引肋骨,协助呼气。(2)肋间内肌 位于肋骨间,肌纤维方向自后上向前下,牵引肋骨向后并拢,协助呼气。四、腹壁肌腹壁肌构成腹侧壁和腹底壁,由
18、4层纤维方向不同的板状肌构成,自浅至深分别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其表面覆盖有腹壁筋膜。1、腹外斜肌 为腹壁肌最外层,以锯齿状自第5 至最后肋骨的外侧面起始,肌纤维由前上方斜向后下方。2、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其肌质部起自髋结节,呈扇形向前下方扩展,逐渐变为腱膜,止于耻前腱、腹白线及最后几个肋软骨的内侧面。3、腹直肌 为一宽带状肌,左、右二肌并列于腹腔底的白线两侧,肌纤维纵行,有数条横向的腱划将肌纤维分成数段。腹直肌起于胸骨及肋软骨,以强厚的耻前腱止于耻骨前缘。4、腹横肌 是腹壁的最内层肌,起自腰椎横突及假肋下端的内侧面,肌纤维横行,走向内下方,以腱膜止于腹白线。5、腹股沟
19、管 位于腹底壁后部,耻前腱两侧,是腹内斜肌(形成管的前内侧壁)与腹股沟韧带(形成管的后外侧壁)之间的斜行裂隙。管的内口通腹腔,称腹环,外口通皮下,称为皮下环,是腹外斜肌腱膜上的一个裂孔。公畜的腹股沟管明显,是胎儿时期睾丸从腹腔下降到阴囊的通道,内有精索、总鞘膜、提睾肌和脉管、神经通过。母畜的腹股沟管仅供脉管、神经通过。腹肌收缩时,可增大腹压,有助于呼气、 排便和分娩等活动。五、前肢主要肌肉前肢肌按部位分为肩带肌 (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臂头肌、胸肌和腹侧锯肌)、肩部肌(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肩胛下肌、大圆肌、喙臂肌)、臂部肌(臂三头肌、前臂筋膜张肌、臂二头肌、 臂肌)、前臂部肌和前脚部肌。
20、六、后肢主要肌肉后肢肌肉较前肢肌肉发达,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可分为臀部肌(臀浅肌牛、羊无此肌、臀中肌、臀深肌)股部肌(髂肌、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臀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耻骨肌、) 内收肌、缝匠肌)、小腿和后脚部肌。第五单元 被皮系统被皮系统是由皮肤和皮肤衍生物构成。皮肤衍生物是在动物机体的某些部位,由皮肤演变而成的形态特殊的器官,如家畜的毛、皮肤腺 (汗腺、皮脂腺和乳腺)、蹄、角、枕等都属于皮肤的衍生物。其中乳腺、皮脂腺、汗腺统称为皮肤腺(被皮的作用: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分泌、排泄、贮藏营养物质等。)第一节 皮 肤(skin,cutis) 皮肤一般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
21、织三层。覆盖于动物体表。由复层扁平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血管、淋巴管、汗腺和多种感受器,具有感觉、分泌、保护深层组织、调节体温、排泄废物、吸收及贮存营养物质等功能。一、表皮(epidermis)1部位:皮肤最表层。2构成: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无血管、淋巴管,但有丰富的神经 末梢。A.角质层(corneous stratum) 最表层的角化细胞,经常脱落。由多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内充满角蛋白,是完全角化的死细胞,HE染色时为红色。表层细胞之间的桥粒消失,连接松散,不断成片脱落,形成皮屑。 B.透明层(lucidus stratum) 由几层扁平细胞构成。其胞核和细胞器已消失,呈均质
22、透明状,HE染色时为红色电镜下,胞质内充满透明角质。有毛皮肤缺此层。 C.颗粒层(granulous stratum)由几层梭形细胞组成其胞核渐退化。胞质内含许多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向表层逐渐增多。D.棘层(spinous stratum) 由多层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有许多棘状突起。胞核圆形,位于中央。E.基底层(basal stratum) 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组成,其胞质强嗜碱性。基底细胞是表皮的干细胞,能不断分裂增殖,并逐渐向表层推移,分化为其余各层的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1)黑素细胞(melanocyte) 内部大量的黑素颗粒(melanin granule)含大量黑素。胞体位
23、于基底层细胞之间,突起伸入到棘层细胞之间。黑素颗粒可以吸收紫外线,保护细胞。肤色主要决定于角化细胞内黑素颗粒的数量和分布。(2) 朗格罕细(Langerhans cell): 皮肤内的抗原呈递细胞。星形,位于棘层细胞之间,占表皮细胞数量的5%左右。细胞内的伯贝克颗粒参与免疫反应。(3)梅克尔细胞(Merkels cell): 有短突起,位于基底层细胞之间。细胞内有致密颗粒,与神经纤维之间有突触,感受触觉。3作用:保护。(角质层表面经常脱落,以清除皮肤上的污物和寄生物。)二、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1部位:表皮下面,是皮肤最厚的一层。(皮革就是由真皮鞣制而成。)2构成: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具有
24、丰富的血管神经,可营养表皮,还具有汗腺及皮脂腺。1. 乳头层(Papillary layer): 是邻近表皮的一层疏松CT向表皮乳头状突起。有的真皮乳头内有触觉小体乳头增加了与表皮的接触面积。 3.网状层(Reticular layer): 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不规则的致密CT。深部常见环层小体。(皮试)作用:为皮肤的主要组成部分,构成表皮坚实的支架,同时营养表皮。三、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又称浅筋膜,皮下组织发达的部位,皮肤具有较大的移动性,皮下注射就是将药物注射在该层内。1部位:皮肤最深层。(含量因部位不同而异。)2构成:含脂肪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有血管神经及汗腺。3作用:皮肤借皮下组织与深部肌
25、肉或骨膜相连。脂肪层起到了绝热、保温、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同时还可贮藏能量。四、皮肤衍生物一、毛毛由表皮演化而来,起保护作用。毛露于皮肤表面的部分称毛干(hair shaft),埋在皮肤内的部分称毛根(hair root),毛根末端膨大呈球状为毛球(hair bulb),毛球细胞分裂能力强,是毛的生长点。毛球的顶端内陷呈杯状,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称为毛乳头(hair papilla)。(一)结构 毛由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构成,毛囊为管状鞘,内层为复层上皮,外层为结缔组织。竖毛肌位于毛根与表皮之间的钝角处,由平滑肌构成。一端连接真皮乳头,另一端连接毛囊。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立毛肌收缩,使
26、毛干竖起,并压迫皮脂腺排出分泌物。(二)形态分布畜体各部毛的粗细、构造和作用不尽相同,而且生长在某些部位特殊的毛也有特殊的名称。生长在体表的一般体毛,称为被毛。大多数家畜(马、牛、猪、山羊等)的被毛为粗毛,绵羊为细毛。马颅顶部的毛称鬣、颈部称鬃、尾部称尾毛、系关节后部称距毛;又如牛、马唇部的毛称触毛,因其毛根部富含神经末梢,感受灵敏。(四)换毛u 类型: 季节性换毛持续性换毛 混合性换毛 u 机制: 与毛乳头的血液循环变化有关。u 影响因素: 日照时间 环境、遗传因素、激素即毛的衰老脱落及被新毛代替的过程。最初毛乳头血管萎缩,血流停止,毛球细胞停止生长,逐渐角化萎缩。毛球与毛乳头分离。 毛根逐
27、渐脱离毛囊向皮肤表面移动。乳头周围细胞增值形成新毛,并推动旧毛出去而脱落。第三节 皮肤腺 皮脂腺皮肤腺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包括 汗腺 乳腺一、皮脂腺位于真皮内,在毛囊与立毛肌之间,呈囊泡状,分泌皮脂,有润滑皮肤和被毛的作用。导管短,在有毛的部位,末端开口于毛囊;无毛部位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皮脂腺几乎分布于整个皮肤,其发达程度因家畜种类和身体的部位不同而有差异。马和绵羊的皮脂腺发达,猪不发达。在枕、蹄、角和牛的鼻唇镜等处都不含有皮脂腺。二、汗腺p 单管状腺,分顶泌汗腺和局泌汗腺两种。由分泌部和导管部构成。汗液含大量水、尿素和多种盐类,具有湿润皮肤、调节体温和排泄代谢物等作用。 为蟠曲的单管状腺
28、,分泌汗液,有排泄废物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分泌部:位于真皮深部,为一蟠曲呈球状的管道,周围有毛可分为 细血管网。导管部:细长而扭曲,末端多数开口于毛囊,少数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的汗孔(无毛皮肤)。腺泡由单层立方或柱状细胞构成,导管部由两层矮立方形细胞构成。家畜中绵羊和马的汗腺较发达,几乎分布于全身皮肤;牛的汗腺以面部最显著;猪趾间部汗腺发达。三、乳腺牛乳房呈倒置圆锥状,悬吊于耻骨部腹下壁。基部、体部和乳头部。乳房间沟,横沟,乳房间隔(悬韧带)。乳镜。复管泡状腺,为哺乳动物所特有。母家畜的乳腺均形成很发达的乳房。(一)乳房的结构皮肤 浅筋膜筋膜 深筋膜:深筋膜的结缔组织伸入乳腺实质内,构成乳腺间质
29、, 将乳腺实质分隔成许多腺叶和腺小叶。 腺泡 分泌部 该部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乳腺实质 分泌小管 导管部:由许多小的输乳管汇合成较大的输乳管,较大的输乳管再汇合成乳道,开口于乳头上方的乳池。乳池为不整形的腔体,其下方经乳头管向外开口。(二)各种家畜乳房的特点1牛的乳房1)形态和位置 呈倒置的圆锥形,悬吊于耻骨部腹下壁,可分为: 基部:紧贴于腹壁。 体部:中间部分。 乳头部:游离端。 2)结构特点基本结构见“乳房的结构”部分。此外,左右两乳腺的深筋膜再中线合并而成乳腺间隔(乳房悬韧带),向上与腹黄膜相连。在乳房腹侧面中央有一前后纵行的乳房间沟,将乳房分为左、右两半,每半又被一不明显的横沟分为
30、前、后两部,每部有一圆柱状的乳头(前列乳头较长)。每个乳头有一个乳头管。在乳房后部到阴门之间,有明显的带有线状毛流的皮肤纵褶,称为乳镜,可作为估计产乳能力的标志之一。(乳镜愈大,表示乳房愈能舒展,所含乳汁就愈多。)2马和羊的乳房与牛基本相似。乳房被乳房间隔和乳房间沟明显地分为左、右两半,每半各只有一个乳头,每个乳头各有一个(羊)或23个(马)乳头管。3猪的乳头成对排列于胸部和腹正中部的两侧,常有58对(少数有10对),每个乳房有一个乳头,每个乳头有23个乳头管。乳腺的结构随年龄和生殖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改变:活动期乳腺:在妊娠和哺乳期,腺组织发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少,称为活动期乳腺。 静止期乳腺
31、:在非妊娠期以及性成熟前,腺组织不发达,而含大量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称为静止期乳腺。 第四节 角二、角反刍动物额骨的两侧有一对角突,其表面覆盖有皮肤衍生物,称之为角。 表皮:形成坚硬的角质鞘,角质鞘由角质小管及管间角质构成。角 真皮:直接与角突的骨膜相连,表面有发达的乳头,在角根部短而密,向角尖则逐渐变长而稀。从外观上看,角可分为三部分,即: 角根(基):与额部皮肤相连续,角质层薄而柔软,开始出现环状角轮。 角体:由角根生长而来,角质层逐渐加厚。 角尖:由角体延续而来,角质层最厚,甚至成为实体。角表面有呈环状的角轮,黄牛角轮在根部较明显,向角尖逐渐消失;水牛和羊的角轮明显,几乎遍及全角。第二节
32、 蹄蹄是马、牛、羊等有蹄类动物指(趾)端着地的部分,由皮肤衍变而来。【下面我们以马为例,来说明蹄的结构】马蹄由肉蹄和蹄匣构成。一、蹄匣 蹄壁为蹄的角质层,分为 蹄底 蹄叉(一)蹄壁构成蹄匣的背侧面和两侧面。可分为: 蹄尖壁:前部。 蹄侧壁:两侧部。 蹄踵壁:后部。蹄壁后端向蹄底折转形成蹄支,并向蹄底中部伸延并逐渐消失,其折转时形成的角称蹄踵角。蹄壁的下缘直接与地面接触,称蹄底缘,为担负体重的部分。在底缘和蹄底之间有环状的白线,由蹄壁冠状层的内层与角小叶及填充于角小叶间的叶间角质构成。呈环形,色较淡,角质较软,是装蹄时下钉的标志。蹄壁的近侧缘称为蹄冠,内面呈沟状,称为蹄冠沟。沟内有许多小孔,为冠
33、状层角质小管的开口。蹄冠和皮肤相连接的部分,称为蹄缘。柔软而有弹性,可减少蹄壁对皮肤的压力。蹄壁结构分为三层:釉 层:位于蹄壁最表层,由角质化的扁平细胞构成,幼畜明显,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剥落不完整。冠状层:蹄壁最厚的一层,由角质小管构成。小管中常有色素,故蹄壁呈深暗色,最内层的角质缺乏色素且较柔软,直接与小叶结合。小叶层:蹄壁的最内层,由许多纵走的角质小叶构成。小叶无色素且较柔软,与肉蹄的肉小叶紧密嵌合。(二)蹄底是蹄向着地面略凹陷角质板部分,位于蹄壁底缘与蹄叉之间,为蹄的支持面。蹄底内面有许多小孔,以容纳肉蹄的肉底上的乳头。(三)蹄叉位于蹄底的后方,夹于两蹄支之间,呈楔形,角质柔软,富有弹性。
34、蹄叉前端伸入蹄底中央,称蹄叉尖,后部大而宽,在蹄踵部形成两个蹄球。蹄叉底面中央具有蹄叉中沟,两侧与蹄支之间形成蹄叉侧沟。二、肉蹄位于蹄匣内面,是蹄的真皮及皮下组织,富有血管神经,呈鲜红色。也分为肉壁、肉底和肉叉三部分。(一)肉壁肉壁是蹄的真皮,覆盖在蹄骨的背侧面和两侧面,与蹄骨的骨膜紧密结合。表面有很多纵行排列的肉小叶,与蹄壁的角小叶相嵌合。肉壁的上缘有一环状隆起,称为肉冠,位于蹄冠沟内。肉冠由真皮及皮下组织构成,表面有长而宽的小乳头,经蹄冠沟中的小孔,插入蹄壁冠状层的角小管内。肉冠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感觉敏锐,当蹄着地时,可感觉地面凹凸和软硬情况。肉冠和皮肤接触的部分,称为肉缘,也由真皮及皮下
35、组织构成。肉缘表面有细小的乳头,向下插入蹄匣蹄缘的凹陷内,向上延续为皮肤的真皮和皮下组织。肉壁后部两侧折转到底面,形成肉支。(二)肉底亦由真皮构成,位于蹄骨底面,蹄底的上面,直接与蹄骨底面骨膜相结合。肉底表面有密集的小乳头,伸入蹄底上面的小孔中。(三)肉叉(肉枕)为位于蹄叉的上面,指(趾)深屈肌腱浅层的楔形弹性垫子,前部薄而后部厚,由真皮和皮下组织形成,表面具有发达的乳头,伸入蹄叉的角质小管中。肉叉的皮下组织发达,含丰富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脂肪组织,是蹄的弹力装置,可减轻地面对蹄部的反冲作用。【蹄软骨:为肉叉皮下组织的变形,与肉叉共同构成指(趾)端的弹性结构。为不正形的软骨板,内、外侧各一块
36、,位于蹄骨与肉叉两侧的后上方。蹄软骨呈前后轴较长的椭圆形软骨板,微弯曲成弧形,其背侧缘高出蹄缘,由皮肤覆盖,前缘达指(趾)伸肌腱,后部包在肉叉后部两侧。软骨以韧带与蹄骨、远籽骨、冠骨和系骨相连接。】【牛(羊)蹄与猪蹄的特征】 牛(羊)蹄:1 牛(羊)蹄是偶蹄,每肢的指(趾)端有两个主蹄和两个悬蹄;2 主蹄也由蹄匣和肉蹄两部分构成,其中: 蹄壁 肉壁蹄匣包括 蹄底 肉蹄包括 肉底蹄球(相当于蹄叉) 肉球(相当于肉叉)3 悬蹄结构与主蹄相似。猪蹄:结构与牛(羊)相似,但蹄球更发达,蹄底较小,各蹄(包括悬蹄)内均有数目完整的指(趾)节骨。第六单元 内脏概论一、内脏的概念内脏:指主要位于体腔内的管道系
37、统,以一端或两端的开口与外界相通,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直接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繁殖活动,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广义的内脏还包括体腔里的其他一些器官,如心脏、脾及内分泌腺。二、内脏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内脏按形态、结构可分为管状器官、实质性器官(一)管状器官为一端或两端与外界相通的管道。如:食管、胃、肠、气管、膀胱等。管状器官的管壁一般由四层构成,由内至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组织、肌膜和外膜。层次构 成作 用粘膜(构成管壁内层,因能分泌黏液而称为粘膜。正常状态时色呈淡红色,柔软而湿润,富有伸展性,空虚状态常形成皱褶)上皮上皮组织。是管状器官进行机能活动的主要成分,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等
38、作用。固有膜结缔组织,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某些器官的固有膜内还含有淋巴组织、9淋巴小结和腺体等。)支持和固定上皮粘膜肌层为位于固有膜与粘膜下层之间的一薄层平滑肌。收缩时可促进粘膜活动,有利于物质吸收、调节血流和腺体分泌物的排出。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有连接粘膜和肌层的作用。肌层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内环外纵),两层肌肉有结缔组织及神经丛。纵行肌收缩使管道缩短而管腔变大;环形肌收缩使管腔缩小,两层肌肉交替收缩,可使内容物按一定的方向移动。外膜(管壁最外层,外表面仅覆盖一层疏松结缔组织)在体腔内的管状器官,外膜表面再覆盖一层间皮,则称浆膜。浆膜可分泌浆液,有润
39、滑作用,可减少器官运动时的摩擦。 (二)实质性器官实质性器官没有特有的腔体,是一团柔软的组织,如:肝、胰、肺、肾、睾丸和卵巢等。多数器官属于腺体,以导管开口于管状器官的管腔内。实质性器官均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实质:实现其功能的主要成分。间质:为结缔组织,被覆于器官外表面并伸入实质构成支架将器官分成许多小叶。三、体腔与浆膜(一)体腔 是指体内藏纳大部分内脏的腔洞,一般包括胸腔、腹腔和骨盆腔。腹腔与胸腔之间以膈为界。骨盆腔 以荐骨岬、髂骨和耻骨前缘组成的骨盆前口与腹腔相通。1胸腔:位于胸部,内有心、肺、气管、食管及大血管等。 前口:由第一个胸椎、第一对肋以及胸骨柄围成。具有后口:由膈封闭,与腹
40、腔为界。 2腹腔:为体内最大的腔体,内有大部分消化器官如:胃、肠、肝、胰等以及肾、脾、输尿管、卵巢、输卵管和一部分子宫等。 3盆腔:位于骨盆内,最小。内有直肠、肛管、膀胱以及部分生殖器官。(二)浆膜是衬在体腔内面和折转而包于内脏外面的一层光滑、透明 的薄膜( 由间皮细胞组成),依部位可分为:胸膜、腹膜、心包膜。其中,浆膜衬在体腔壁的部分为壁层,包裹于内脏外的部分为脏层。脏层与壁层相互移行,二者间的空隙则为浆膜腔。【腹膜根据其连接部位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如:系膜、网膜、韧带、皱褶等。】在胸腔内的浆膜称为胸膜,在腹腔和骨盆腔内的浆膜称为腹膜。由胸膜或腹膜壁层和脏层围成的腔隙分别称为胸膜腔(左、
41、右各1个)和腹膜腔(1个)。例如,临床上的胸膜炎或者腹膜炎,就是位于胸腔或腹腔内的浆膜发生炎症。在腹膜有炎症时,腹膜的分泌增加,造成大量液体蓄积 在腹膜腔内,称为腹水。纵隔:位于左、右胸膜腔之间,由两侧的纵隔胸膜及夹于中间的器官和结缔组织构成。腹腔分区腹前部剑状软骨部季肋部左季肋部右季肋部腹中部髂部左髂部右髂部中间部腰下部(肾部):上半。脐部:下半。腹后部腹股沟部左腹股沟部右腹股沟部耻骨部:中间一、胸腔、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腔thoracic cavity由胸廓与膈围成,上界为胸廓上口,并与颈相连;下界为膈,分隔腹腔。胸腔内有中间的纵隔及左右两侧的肺和胸膜腔(图1-3-14、15)。胸膜ple
42、ura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胸膜与壁胸膜两部分。脏胸膜visceral pleura被覆于肺的表面;壁胸膜parietel pleura衬贴在胸壁的内面、膈的胸腔面和纵隔的两侧。胸膜具有分泌和吸收浆液的功能。胸膜腔pleural cavity是由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所构成的密闭的潜在浆膜腔(图1-3-14、15)。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呈负压,内含少量的浆液。脏、壁两层胸膜在肺根下方相互移行重叠,形成三角形的皱襞,称肺韧带pulmonary ligament。肺韧带呈额状位,连于肺与纵隔之间,有固定肺的作用。胸膜腔的存在,使肺可随膈胸廓的运动而扩张和缩小,完成气体的吸入和呼
43、出。胸膜炎、气胸或胸腔积液则可影响肺的呼吸功能。二、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脏胸膜 紧贴肺表面,并深入肺叶间裂内。壁胸膜 按其贴附部位不同可分为四部分:胸膜顶cupula of pleura是肋胸膜与纵隔胸膜向上延续的移行部,突出胸廓上口,覆盖在肺尖上方,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cm 3cm;肋胸膜costal pleura衬贴于肋与肋间肌的内面,由于肋胸膜与肋间肌之间有胸内筋膜存在,故易剥离;纵隔胸膜mediastinal pleura贴附于纵隔的两侧面,其中部向外侧包绕肺根移行于脏胸膜,在肺根下方前后两层重叠,构成肺韧带,有固定肺的作用,亦是肺手术的标志;膈胸膜diaphragmatie pleura贴附于膈的胸腔面,与膈紧密相连,不易剥离。在壁胸膜各部相互转折处,相邻的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伸入其内,此处的胸膜腔称胸膜隐窝pleural recesses(又称胸膜窦)。其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对是位于左、右侧肋胸膜与膈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