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把握学情-以学定教(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282609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懂学生-把握学情-以学定教(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懂学生-把握学情-以学定教(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懂学生-把握学情-以学定教(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懂学生-把握学情-以学定教(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0年东莞市小学数学教研会】参 评 教 学 论 文题目: 读懂学生 把握学情 以学定教 姓 名: 雷 伟 泽 单 位: 南城区阳光第二小学 联系电话: 读懂学生 把握学情 以学定教【内容提要】“以学定教”是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以学定教”是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在教学中如何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把握学生认知冲突,找准教学起点;依据学生动态学情,调整教学内容与进程;顺应儿童认知规律,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方法。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以达到“以学定教”的最高境

2、界。【关 键 词】学生 学情 以学定教【 正 文 】一段时间以来,“以学定教” 悄悄成为我市小学教学研究的热点,一些学校和许多教师进行了相关的实验与研究。我校数学科组自2009年8月开始组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专题校本研究,在黄爱华老师的指导下,重点对“如何从学情出发,找准教学起点,落实以学定教”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有效地进行以学定教。一、把握学生认知冲突,找准教学起点数学课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或者起点太低,学习内容缺乏挑战性,学生感到平淡无味,造成时间浪费;或者起点太高,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导致课堂上被动接受。数学

3、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我们教学的起点只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学习水平,关注学生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例如,在学校的一次科组活动中,五年级一位教师执教“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第一次试教中,为了建立体积概念,采用了这样的设计。1、实验引入一个杯子装满水,如果再把一块石头放入杯中,想象结果会怎样?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生:水会溢出来,因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师:石头占了一个怎样的空间呢?你能用手比划吗?学生有比划成椭圆形和立体的。师:那么杯中的水又占了怎样的空间呢?(感知是圆柱形的)教师实验:把石头

4、放水中,水溢出来了。(说明石头、水均占了空间)2、感知物体所占空间(1)依次出示:长方体盒子、正方体、书、固体胶,这些物体占了怎样的空间?请学生比划、描述。学生在比划和描述这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时,有的只点到了某个长度或某个面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其整体,大部分学生依然是说不清、道不明。)比较以上物体,它们所占空间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形状不同)(2)把上面实验的杯子从塑料缸中拿出,再观察溢出的水占了怎样的空间?将这些水倒入小瓶中,会有多高呢?请学生估计,为什么你认为会高了?塑料缸中的约有1厘米高,倒入小瓶中可能约有5厘米(学生用手比划)。因为塑料缸的底面大,瓶子的底面小。溢出的水倒在

5、不同的容器中,我们看到所占的空间形状不同,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吗?生:水在塑料缸中占的空间大,在瓶子中占的空间小。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学生多说“是的”。师:真的是这样吗?生:水的重量没有变。师:是呀,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量没有变,体积也应该没有变。这堂课本想通过两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对体积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但教学事实说明,这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想法,学生有自己的认知起点和认知特点。如第二个环节中对物体所占空间的表述,学生说得支离破碎,而且也说不清,道不明,老师引导其用长宽高表述长方体所占空间,或用底面大小及高表述圆柱所占空间,比较牵强,并非学生所需要;又如对同样溢出的水,倒在不同的容

6、器中,学生认为所占空间的大小变了。课后,科组长组织老师对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认为本课教学设计关键是:寻找学生“体积”概念的认知起点,即如何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唤醒学生原有认识中对“空间”、“空间大小”等的生活经验,与生活建立广泛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 第二次试教,我们调整了教学起点。1、生活引入师:我们的鞋子穿多大了?(33、34、35号)如果让你穿上40号的鞋子,感觉会怎样?师:如果让爸爸或妈妈穿你的鞋子呢?生1:太小了,穿不进的;生2:很紧的;生3:不行的,因为爸爸的脚体积大,我的脚体积小。师:你已经知道体积了(板书:体积),很了不起!生活中这些简单的问题,其

7、实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物体的体积。2、初步感知空间及其大小(1)出示烧杯,观察现在杯中怎样?把水慢慢倒入烧杯,杯中怎样了?水倒满了烧杯呢?师:如果把一块石头放入杯中,想象结果会怎样?生:水会溢出来。因为石头占了空间,把水挤出来了。实验:把杯子放入正方体塑料缸,水加到最满,把石头放水中,水溢出来了。(2)生活中的物体是否都占有空间呢?师:请大家摸一摸自己的抽屉,有什么感觉?把书包拿出来,再把你的手伸进抽屉,感觉怎样?为什么会感觉不一样?生:书包占了抽屉的空间。师:文具盒放在书包里,占了谁的空间?里面的铅笔、橡皮呢?师:看看我们的教室,你感觉怎样?有哪些物体占了它的空间?(人

8、、桌椅、电视机、讲台)师:走出教室,外面的空间你感觉怎样?还有哪些物体占了这个空间呢?(建筑物、树、人)师:这是个怎样的空间?生1:大的茫茫无边;生2:有无穷大;生3:这是宇宙空间。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物体所占的空间一样吗?你觉得有什么不同?生:形状不同,大小不同。(3)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引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生活中空间的存在及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使体积概念的教学有了形象可感的依托,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感受“谁占了谁的空间”的过程中,对体积概念中的“物体”、“所占空间”、“空间大小”等抽象词的理解有了具体的支撑,其

9、认知过程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二、依据学生动态学情,调整教学内容自从开展“先学后教”教学实验以来,常常有老师反映,学生通过“导学案”自学后,常处在一知半解的“夹生饭”状态,教师们感觉现在的课堂似乎更难驾驭了。往往一上课学生似乎都懂了,但教师由于事先己按教材的思路辛辛苦苦地备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拽回来,按老师设计的流程往下走,让学生“懂装不懂”,结果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学生往往不领情,不是提不起兴趣,就是难以开展探索活动。因此,面对“先学后教”带来的学情变化,我们需要随机应变,合理调节我们的课堂教学顺序和教学内容。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一课时,我要求学生

10、根据以下的预习提纲进行小组交流,并质疑问难。(1)给你一个圆形物品,怎样测量计算它的周长?(2)圆的周长究竟与圆的哪部分线段长有关,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3)什么是圆周率?关于圆周率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怎样根据圆周率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4)对于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不同的见解?按照我们预设的教学环节,学生“课前先学”的基础上开展“课初交流”并“质疑问难”。可是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并没有提出关于“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周长与圆的哪部分线段有关”、“什么是圆周率”、“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等老师期望得到的问题,而有学生出乎意料的对“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提出了质

11、疑?认为“自己多次实验测量的数据,计算出来的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并不相等,偶尔相等是不是巧合?” 针对这种情形,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圆周率是固定的数吗?”作为本课学生探究学习的重点,从测量周长和直径的实验开始切入,组织学生反复实验、得到了更多的数据。通过对大量数据以及误差进行认真分析,并结合圆周率研究史的学习,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上的贡献,同学们不仅明确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是一个定值”,理解了圆周率的含义,更重要的是渗透了统计和极限等数学思想,使教学内容显得更加厚重,教学过程更加丰满。因此在“先学后教”的背景上落实“以学定教”,教师不但要吃透教材

12、,更要关注学生课前自学或预习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到达度以及在重难点上存在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顺序,抓住学生的疑惑点和兴趣点,对按教材顺序编排的教学内容上作一些合理的重组和舍弃,这样才更有利于唤起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求的意识,真正地实现以学定教。三、顺应儿童认知规律,合理选择教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会“强迫”学生接受成人的最佳方法,即形式化思维模式。皮亚杰认为“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教师试图以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其实实际效果并不佳。六年级数学有这样一道题:“某班男生比女生多25,求女生比男生少( )”,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多数教师要求学生先找准“单位1”

13、,即女生人数,画出线段图,然后启发学生借助线段图:“男生比女生多25 ,说明男生是女生的(1+25),求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列算式:25(1+25)=20”。但是,不管教师朝这个方向怎样引导,多数学生就是不习惯或不选择画线段图来求出“女生比男生少20”这个结论,认为这样太抽象,难以理解。一位学生是这样做的:“把女生看作100人,男生就是125人,女生比男生少25人,用25125=20”。虽然教师讲解的方法比较严谨,可就是有一些学生“不买你的帐”。在学校一次研讨课上,一年级老师出了有这样一道思考题:“黄花比红花多3朵,白花比黄花少8朵,红花和白花哪个多?多几朵?”按照老师的设想,是先要启发学生

14、把两个比多少的句子转化为相同的形式:“黄花比红花多3朵”,“黄花比白花多8朵”, 再引导学生借助这两个比多少的句子画出线段图并求解。可是,一位学生的方法老师也始料未及。这位学生先是画出12个圈,当作黄花的朵数,再在左边画出一条线段表示红花多少朵,求出红花9朵。然后在右边画出线段表示白花,求出白花4朵,最后,发现红花多,红花比白花多5朵(94=5)。学生自己创造了“黄花12朵”这个中介条件,其方法和结果都是正确的。为了弄清学生取中介条件的目的,教师提出了“为什么要先知道黄花多少朵”。学生的回答理直气壮:“不知道黄花几朵,怎么能求红花和白花呢?” 孩子虽然说不清“为什么黄花要取12朵”,但思维过程

15、似乎比较清楚。当教师用所谓更好的方法讲解,即画出两条线段,用83求出相差5个时,这个学生并不领情,还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以自己“发明”方法为快乐。“在数学上例子比法则更重要。”具体实物、图形、甚至具体数据才是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由自己对问题的自然想法开始,逐步地联结到形式的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段最终应达到的目标,而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不应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不然每个年龄阶段学生应该有的独特的、生动活泼的思想就会被形式化的海洋所淹没。 “以学定教”是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实现“以学定教”只有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要求,合理地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灵活地调节教学的内容与进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定位于学生身上,教学过程视学情而真实地推进,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才能达到“以学定教”的最高境界。【参考文献】1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作者:黄爱华2.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年10期 从“以教论教”到“以学定教”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一堂课作者:温风华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