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共8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共89页).doc(8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009-11-15 21:48:48) 在西方传统中,人们习惯称西方文化(文明)为“基督教文化”或“基督教文明”。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有着三大源头;1。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发展为后来的科学传统;2。古希伯来文明和犹太教从对上帝的敬畏,引发出宗教原罪思想;3。古罗马法制文明,发展为近代法制观念。而这三大文明都汇总于基督教,并以宗教信仰的形式在西方构筑起庞大的文化体系。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差异罗马文化中对希腊文化有一个继承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关于希腊古典哲学的继承
2、,同时,由于在古希腊自然科学的那一部分东西都包含在古希腊哲学之中,因此,罗马文化也把自然科学这一部分也继承下来了。另一个方面就是全盘继承了古希腊的宗教,古希腊的宗教是多神教,因此,在基督教出现以前,罗马也是一种多神教的宗教。而希腊的政治制度古罗马没有继承下来。希腊实行的是一种民主制度,而罗马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这是希腊和罗马的一个本质区别。基督教文化和罗马文化也有一个继承关系。这里面,基督教文化主要继承了罗马文化中的哲学和自然科学,并以此对耶稣创立的基督教进行了改造,使基督教由一个民族宗教上升为世界宗教。在基督教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研究认为,完成这项工作的是保罗。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还是
3、有一些区别的,一个是宗教内容上的变化,罗马文化原来是多神教,后来吸收了基督教后,变成了基督教的一神教。这是一个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有的西方社会学家据此认为,由于一神教是宗教的最高阶段,因此罗马帝国由多神教向一神教转变具有本质上的意义。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同意这个观点。另一个是在政治制度上,在罗马文化中,基督教的教会领导人是由罗马帝国的皇帝确定的,罗马帝国的皇帝对教会有无上权威。而在基督教文化中,国王即位是要由教会同意的,甚至在一段时期内,国王的选择也是有教会决定。 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 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留给我们一个无论是文化史上还是艺术史
4、上的难以超越的高度。其中古希腊文化又是罗马文化的源头,罗马文化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构想和杰作。 经济发展模式 希腊是由本土半岛和一些散落在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一些小岛组成的。它三面环海,只有北面与陆地相接,且多丘陵少平原,属于温和的海洋性气候。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它的农业难以发展,为了生存,希腊人学会了和其它地区进行农产品的交换,并逐渐形成了地中海地区繁荣的贸易往来。罗马的环境和希腊类似,它地处今意大利半岛,是一个多丘陵,多沼泽的地区。因此农业也不十分发达。但罗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像希腊一样通过自由贸易,物物交换。它使用的是一种血腥的方式侵略和扩
5、张。为了满足罗马帝国日渐庞大的粮食、财富的需求,罗马人选择了不断地侵略。依靠着强大的军队、武器,罗马从昔日台伯河边上一个卑微的小城一跃成为统治着200万平方英里的帝国的中心。每天码头,道路都有成百上千的船只,车辆抵达罗马,源源不断地带来从各地掠夺来的金银珠宝,粮食谷物。同时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膨胀,使得对这些物资的消耗急剧增多,反过来这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继续扩张,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它由始至终都伴随着罗马帝国。相比而言,为了抵御恶劣多变的海上环境,希腊发展起来的却是一种互相合作的良性竞争模式。并且,后者己渗入当代西方人的精神领域。除此之外,希腊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商人进行的海外和地区间的
6、贸易往来和本土的农民耕种。希腊城邦中的奴隶数量比罗马少得多,罗马经年累月的征战,带来财富的同时还有大批大批的奴隶,这些奴隶广泛地分布在大部分的产业,比如采矿,冶金,驾船,铺路和大型建筑的建造。可以这样说,古罗马的伟大和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奴隶创造的。 总的来说,希腊和罗马的经济发展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的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只要稍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后世西方各国基本上都经由了这两个阶段,比如欧洲新帝国对非洲,美洲的海外扩张,奴隶贸易,俨然是罗马形式的另一版本,而同时期广泛存在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却又是希腊式的重现。 政治与民主 一谈到民主,我
7、们就会想到当代西方的“人权”社会,但民主这个字眼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希腊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给予几百人或几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与自由民参与政事的权力。当时希腊民主的要义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活自由。虽然此时的民主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只是对于公民的民主,但在几千年前,这种观点己远远超越了它的那个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的民主,我认为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虽然当代西方政界口口声声说的是“人人平等,维护人权”,可是这种民主真实存在吗?比如美国,它的政治还是掌握在少数有钱有权的大资本家手中,体现在表象上是一个由其资助的“民主”代言人美国总统。处于中,下层的公民在
8、很多时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于“民主”的假象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民主和古希腊的民主是完全一致的。 古罗马早期的政治体制是仿照希腊的,后期从奥古斯都凯撒起,“民主”便不存在了,转为君主专制,直到它的灭亡。罗马人最大的贡献是立法。在贵族和贫民之间的激烈的矛盾和斗争过程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十二铜表法,虽然此法律依旧维护的是贵族和上层阶级的利益,在那个时期却又是文明的一大进步。之后陆续产生的万民法,公民法,民权大法更是奠定了西方法律体系的雏形。尤其是民权大法中规定的“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成为后世西方法律中永恒的主题。 宗教与艺术 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这样咏唱到:“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
9、又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文学艺术搬进了荒僻之地”。的确,早期罗马的文化几乎是对希腊的纯粹的继承与模仿,反映在神话与宗教上,譬如,在神话中罗马的神几乎是希腊神话的翻版。希腊的地母神德米德变成了罗马的谷神塞利斯;万神之王宙斯变成了朱庇特;天后赫拉变成了朱诺;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成了维纳斯,凡此种种,举不胜举。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外来的宗教在各地传播开来,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大约公元40年出现在罗马的基督教,从出现时起,基督教很快在整个罗马帝国兴起,而此时帝国的皇帝为了统治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种精神舆论来束缚人民的思想,于是在最后一个皇帝狄奥西多时代,基督教被定为罗马的国教,从此开辟了欧洲基督教时代,
10、直到今天西方的广大区域都以基督教为精神支柱团结在一起。 在教育方面,罗马人发扬了希腊人的“学园”教育,创造了一系列非常健全的教育体制。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一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各国教育的主体。值得一提的是,罗马的高等教育当时称为“学府”是近代大学的前身,它强调德育,指出“老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同时也要在生活处世方面做学生的楷模 ”。这种教书育人德才兼备的思想为后世所承继。 在艺术领域内,表现在建筑,雕刻等凝固艺术,以及文学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上有较大不同。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指出:“希腊式=优美的时代,象征热情激荡中的沉思安息;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时代。”
11、如果说,欣赏希腊建筑像聆听着一首安宁唯美的小夜曲,处处启发你最深沉的思考和想象,那么古罗马建筑更像是否一曲富丽堂皇的交响乐,如果说古希腊建筑是精致连续的展开,那么古罗马建筑即是宏伟磅礴的汇聚。希腊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庙。一般用大理石建造,各种石柱支撑,简洁典雅,从流传后世的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卫城的风格上可窥一斑。古罗马的建筑是从希腊风格上继承和吸收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初罗马人的建筑多采用圆拱圆顶的营造方式,他们的神庙建筑更多地采用科林斯式的圆柱,如著名的罗马万神殿就是极其庄严,华美的巨大建筑,它始建于公元前27年的屋大维时代,整个庙身是一个巨大的鼓形建筑式样,上面有金光闪闪的圆顶,里面则是琳琅
12、满目的浮雕,一样比样富丽堂皇,气势辉宏。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对后世的西方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效仿古典时期的浪潮。此时出现了大量的仿古风格的建筑,比如:以古罗马凯旋门为样本的曼图亚圣安德烈教堂;采用古典立柱式的鲁切拉府邸;结合穹顶和立柱式的圣彼得大教堂等。 除此之外,在文学、雕塑、自然科学等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也为后世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活力。 当古埃及文明显现出衰微之势时,两河流域的美索布达米娅已经发展成了人类第二个文明中心,古巴比伦文明。随后,一支称自己为赫楞人的印欧种族部落从美索布达米娅来到了爱琴海畔。他们就是古希腊人的祖先。
13、公元前十一世纪,希腊人攻进了特洛伊,欧洲历史从此就开始了。 马其顿人菲利普征服了希腊城邦,却没有完成振兴希腊的伟业,于是他的儿子亚历山大踏上了征途。他把希腊的疆土几乎画满了整个已知世界,如果没有喜马拉雅山的阻碍,天晓得他会跟战国七雄演绎出多少震惊世界的故事。不过亚历山大也是英年早逝,他建立的帝国也随后土崩瓦解。当罗马人从希腊结果文明的火种后,也把这些遗产照单全收。 希腊所有优良的港口都是朝东的,因为爱琴海才是世界的中心。而亚平宁半岛的西侧,另一只印欧种族逐渐发展了起来。希腊人后来开始跟他们做毛衣,并知道了他们就是罗马人。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不仅仅学会了贸易,还学会了文字,神话传说等一切文明,并发
14、展成了拉丁文和罗马神话。但他们不喜欢希腊人的政治制度。后来罗马在通过对迦太基的战斗中,不知不觉地征服了世界。经过了凯撒和屋大维的辉煌之后,罗马帝国最终被基督教和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击垮 光辉的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诞生在地中海沿岸。环地中海的文明还有黎巴嫩地区的腓尼基文明,以及北非和小亚细亚地区的文明。这个地区的历史例证典型地说明了人类怎样一步步地毁坏自己的生存环境。 腓尼基人的土地位于海边,由一条狭长的海滨平原和与之平行的狭长丘陵地带组成。这里土壤肥沃,降水充足,草地和森林郁郁葱葱,黎巴嫩雪松闻名于世,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有利的地形阻止了好战的内陆部落的入侵;给腓尼基人提供了可靠的保护;另一方面
15、也阻碍了他们向内陆发展,向地中海发展的“蓝色文明”由是而生。腓尼基人很早就发现了遍布在其国士上的木材是一种畅销商品,对于埃及及两河流域等大平原上的文明人来说更是弥足珍贵,于是木材交易大行其道。公元前8前6世纪,腓尼基人度过了他们的黄金时期,但是这种繁荣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因为它依靠的是海上权力庇护下的木材交易。随着林地迅速减少,随着希腊舰队在公元前480年成为海上霸主,腓尼基文明走向衰落。 在希腊,第一次大规模的破坏发生于公元前680年,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和聚居区的扩大,造成了耕地的减少和土地生产力的下降。随后希腊人开始其殖民政策,以求缓解本土上的人口压力。尽管希腊人从其亲身的教训中痛切地认识到,
16、保护土壤极其重要,肥料的使用可保持土地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结构,台地可防止水土流失,等等;尽管从公元前590年开始,历代统治者为了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号召人们种植橄揽树及修筑台地,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及鼓励生产的措施,但是人口增长的压力实在太大,以致谁也没能阻止希腊文明在公元前339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衰落。 几个世纪以后,古罗马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人口的增长引起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和洪水的泛滥,这一切使肥沃的表土被带进河流,并在河口处淤积,繁荣的都市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沼泽和荒野中。曾是古代罗马主要港口的佩斯图姆港在公元前1世纪被沉积物完全淤塞,整个城市变成一望无际的沼泽,疟疾的流行使该城直
17、到公元9世纪荒无一人。公元前200年曾出现了16个繁荣市镇的富饶大地,在公元200年左右成为著名的庞廷沼泽。环境的恶化就这样使辉煌的古罗马文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地中海地区各个国家的文明兴衰过程非常相似:起初,文明在大自然漫长年代中造就的肥沃土地上兴起,持续进步达几个世纪;当越来越多的土地变成了可耕地,或者当土地上原先的森林和草被遭到破坏的时候,侵蚀就开始剥离富于生产力的表土;接下来持续的种植和渗透淋溶,消耗了大量作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营养。于是,土地生产力开始下降,赖土地以繁荣的文明也开始衰落。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有些国家通过征服掠夺邻国的土地和其他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繁荣,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手段,
18、只能延长苟延残喘的时间,并不能避免它的最终衰落。古罗马和古希腊文明中心永远地北移了。 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一种哲学就是一条思想之路。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存在过许多不同的思想之路。西方哲学和古代中国哲学就是两条重要的思想之路。西方哲学之路发端于古代的小亚细亚和雅典,随着历史的变迁,它在走完了古希腊的历程后又延伸到古代和近现代的欧洲诸国及至北美。这是一条理性主义的思想之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逻辑论证型的。古代中国哲学始于先秦,在以后各个朝代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儒、释、道为主流的思想派别。众所周知,这是一条直觉主义之路,因为这些思想家的思维方式是直
19、觉或体悟。然而,除了上述两条思想之路外,在古老的希伯来文明中又生发出另一条道路,这就是犹太哲学。这是一条奇特的思想之路。它起始于耶路撒冷,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东方但又靠近西方,处在东方和西方的中间地带中东地区。但是,后来的历史却神奇般地使之从中东而挺进欧洲,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等欧洲腹地独辟蹊径,开出一条新路来。斐洛、萨阿底、哈列维、迈蒙尼德、格森尼德、克来斯卡、门德尔松、科恩、罗森茨维格、布伯、海舍尔、开普兰、列维那斯是这条思想之路上功名卓著的哲学家。它之所以成为一条新路,乃由于它是一种新的哲学,是一种既不同于理性主义的西方哲学,也不同于直觉主义或神秘主义的中国哲学,而是一种融合了
20、理性与信仰的新哲学。无疑,这样一种哲学对于中国哲学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都应该有积极的意义。迄今,犹太哲学在中国却尚未得到广泛的了解和认同,其价值和意义还没有显示出来。所以,本文拟阐述犹太哲学是如何形成的,其基本性质和特征,并在与现代中国哲学的比较中,探讨它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一、亚伯拉罕主义与雅典主义的交会:犹太哲学的心路历程著名犹太哲学史家古德曼(Julius Guttmann)说:“犹太哲学可以描述为用一般哲学的概念和规范对犹太信仰和习俗所做的描述。”1(P4)他这里所谓“一般哲学”指的就是希腊哲学和由之发展而来的西方哲学。这个颇为流行的定义表明,犹太哲学的构成需要两个因素,
21、一是西方哲学,二是传统的犹太教。它还包含这样的意思,在原初的以色列人那里是只有宗教而没有哲学的,只是随着希腊文化及其哲学的传播,犹太人开始用希腊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对自己的传统做出解释时,犹太人才拥有了自己的哲学。众所周知,以色列人为人类贡献的圣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一神教。但是,按照古德曼等犹太哲学家的解释,尽管圣经作为宗教的经典也包含了一些宇宙论和人生论的哲学思想,但它不是哲学著作,其中没有系统的哲学。犹太哲学的产生是与犹太教与希腊哲学的相遇分不开的。公元前323年,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巴勒斯坦,把希腊文化带到了这个一神教的诞生地,使原本两个独立的民族、独立的文化系统正式相遇了。这是
22、一个战败了的民族和一个强势民族的相遇,一个弱势文明和一个强势文明的相遇。对于犹太人来说,这样的相遇具有“不得不”的性质。这样的相遇不似朋友间平等的会面,其间有冲突、对抗,包括犹太人“以身殉教”这样的血的代价,当然也有温和平静的对话,天长日久的熏陶和逐渐的相互融合。两种传统相遇300年以后,在地处北非的亚历山大里亚孕育出第一个犹太哲学家斐洛。他在血统上是地道的犹太人,笃信犹太教,而且以诠释犹太教的圣经为毕生的事业,他同时也是在希腊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精通希腊语言、哲学、历史和诗歌的希腊化了的犹太人。希伯来的信仰和宗教精神与古希腊的哲学理念和理性主义精神交织在这位希腊化的犹太人心中,经过艰苦的
23、综合与调和而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犹太教,也不同于希腊哲学,同时又包含犹太教信仰和希腊理性内容的新的思想体系,这就是犹太哲学。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斐洛哲学在很长的时间内不为犹太人所知,因而没有直接影响后来的犹太哲学,但是,他作为犹太哲学的始祖的地位却是公认的。公元70年,罗马帝国的军队焚毁了耶路撒冷的犹太教圣殿,犹太人从此失去了自己的国家,流散在世界各地,巴比伦、西班牙和德国、波兰先后成为犹太人最为集中的地区。公元7世纪后,伊斯兰教和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兴起。在穆斯林学者的努力下,重要的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著作都被译成了阿拉伯语,帝国境内的犹太人再次与希腊哲学相遇,并逐
24、渐塑造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哲学家,使中世纪成为犹太哲学的第一个繁荣、辉煌的时代。这个时期著名的犹太哲学家有萨阿底高恩、犹大哈列维、伊本道德、摩西迈蒙尼德、列维本格森、克来斯卡。尽管这些犹太哲学家身处阿拉伯帝国(后来欧洲南部成为基督教的辖区),但他们面对的依然是希腊哲学,他们都是用希腊哲学的概念和理性的方法来审视犹太教传统的。因此,这个时期的犹太哲学依然是犹太传统和希腊哲学相遇、对话和融合的结果。在中世纪,犹太人被迫居住在和基督徒分离的“隔都”里面,宗教上受迫害,政治上无权利,人格上受歧视。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各国的犹太人逐渐被赋予了公民权,取得了与宗主国人民平等的地位,史称犹太人的“解放”。“解放
25、”使犹太人冲破了“隔都”的围墙,更加直接地面临西方文化的挑战。犹太启蒙运动的领袖门德尔松认为,犹太人应该同时兼顾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坚持犹太教的传统,另一方面又要融入到西方文化和社会中去。对于多数犹太人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思想文化上的交锋和对话的过程。之后,犹太人内部又产生出一批后启蒙时代的卓越哲学家,如科恩、罗森茨维格、布伯、海舍尔等等。科恩本是新康德主义的一代宗师,属于理性主义的哲学家,但是,他在退休后却回到了自己民族的宗教,发展出犹太教哲学的体系,影响了罗森茨维格、布伯等哲学家。这就是犹太教发生发展的大致历程。这个历程表明,犹太哲学是古代犹太教传统和与希腊哲学以及后来的西方哲学相遇、碰撞、
26、对话和融合的产物。用一位犹太哲学家的术语来说,这是“亚伯拉罕主义”和“雅典主义”相会合的结果。二、东方与西方之间:犹太哲学的特征作为东西方文化相遇的产物,犹太哲学有亦东亦西的特点。这里的亦东亦西性就是犹太教中固有的信仰和神秘主义的因素和西方哲学中理性和逻辑的成分的整合与统一。西方哲学的主流是理性主义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前提是承认对象的可理解性,其核心是对人的理性能力的确信,即认为人的理性有能力认识研究的对象这种对象也许是自然界,也许是人类社会秩序或人的本性,也许是科学知识和语言,诸如此类,并能够把自己的认识和思想逻辑地表达出来。尽管西方哲学的发展曲折多变古希腊的繁荣时期,中世纪的“奴婢”阶段,近
27、现代的鼎盛春秋,后现代时期传统的衰微,然而其主导的方面是理性主义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表现形式不同,有唯心主义哲学,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和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有唯物主义哲学,如古希腊原子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有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如洛克、巴克莱、休谟的古典经验主义以及维也纳学派的现代逻辑犹太哲学的以上特点表明,犹太哲学不是纯粹东方的,也不是纯粹西方的,它在吸收西方哲学的概念和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同时保留了犹太教的信仰和神秘主义因素,采取的是一种综合的亦此亦彼的做法。因此,它既是东方的,又是西方的,可以说是介于东方和西方之间的第三条思想之路。它还表明,犹太哲学家没有故步
28、自封,没有被狭隘的民族主义所蒙蔽,他们对西方文化和哲学采取开放、学习和汲取精华的态度;他们也没有妄自菲薄,犹太教的基本信仰和精神在他们的新哲学中得到了创造性地保持和弘扬。犹太哲学这样一些特点及其态度和精神,对于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应有其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价值。三、犹太哲学对于中国哲学的意义中国文明与希伯来文明都是最古老的人类文明形式,都有丰富厚重的文化传统在犹太人那里为犹太教,在中国人这里为儒释道宗教和哲学。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明,有的由于历史的原因而中断了,如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有的虽然没有中断,但是迄今尚未开发出完整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哲学系统,如印度哲学她和西方的相遇几乎与中国同时,目
29、前也和中国一样正处在探索和形成新哲学的时期,还没有成熟到成为范例的程度。而犹太人最早以完整形态的宗教传统和西方哲学相遇,并在相互的冲突和对话中发展出自己的哲学形态,从而成为后来东西方哲学会通的范例。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与犹太哲学发展的背景相似,现代的中国也是在和西方哲学相遇、碰撞和对话的大背景下发展自己的哲学的,而且这样的相遇都曾经有过被迫的性质。犹太人与希腊文明的相遇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人与西方哲学相遇的时间还不足200年,因此,犹太哲学是相对成熟的第三条道路。这样,对于正在建设的中国哲学应该有积极意义。首先,犹太哲学的“发现”,确认了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走向。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先秦的
30、儒家、道家、墨家和名家都是很有哲学意味的思想体系。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魏晋、隋唐以来的佛教以及宋明之际的理学和心学都富有博大精深的内容。但是,现代意义的哲学则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后,在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相遇的过程中逐渐兴起的。换言之,假如没有伴随鸦片战争而来的大规模的“西学东渐”,假如没有由此而引起的中西哲学的相遇、碰撞和整合,中国哲学很有可能仍然停留在儒释道的传统中,而不存在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关于现代中国哲学的含义,冯友兰先生说得很清楚。他说:“现代化的中国哲学,并不是凭空捏造一个新的中国哲学,那是不可能的。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只能是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分析中国传统哲学
31、中的概念,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他所谓现代逻辑学的成就指的是共项和殊相(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也就是古希腊哲学中“一”与“多”的关系的学说。这也就是说,和犹太哲学相似,现代中国哲学的旨趣也是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来阐释古代的哲学传统。因此,中国现代哲学和从公元前业已开始的犹太哲学走的是同一条路。不同之处主要是犹太哲学在先,中国现代哲学于后;前者历史悠久,后者历史短暂罢了。中国现代哲学之始,哲学家们对犹太哲学一无所知 ,即使是最近的中国哲学家如牟宗三、刘述先、杜维明等,对犹太哲学也不甚了了,没有受其影响。今天我们“发现”了犹太哲学,始知犹太哲学和中国现代哲学所走的竟是同一条道路,这
32、本身就是对现代中国哲学走向的认同。同时,先行的犹太哲学向世人表明:东方传统与西方理性主义结合是可行的,同时也向21世纪的中国学人昭示:“中西合璧”的现代中国哲学之路是可以走通的。其次,犹太哲学提供了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范例。如果说犹太哲学已经被证明是一条成功的思想之路,那么,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形式上,它成功地运用了希腊哲学和后来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和阐述传统的犹太教信仰,使传统犹太教中观念和问题学理化、系统化。二是在内容上较好地做到了信仰与理性、神秘主义与逻辑风格,即犹太精神与西方理性主义精神的融合,而且越是靠近现代,这种融合的工作就越完善。在中世纪,迈蒙尼德这种综合与融
33、合的工作做得最好;在现当代,科恩、罗森茨维格、布伯、海舍尔则是整合和融合犹太传统与西方哲学的典范。相比之下,现代中国哲学在后一方面还有明显的欠缺。冯友兰著有贞元六书,创建了名曰“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他的新理学,就是用共项和殊相以及其他希腊哲学的概念去分析宋明理学中的范畴,如“真际与实际”、“理”与“气”、“性”与“心”、“太极与无极”、“道体”、“大全”、“精神境界”等,以期使它们明晰并充实起来。他所谓“真际”就是事物的形而上学根据,属于一般或本体界;“实际”则是可以见到的这个或那个事物,属于个别或现象界。由于“理”是一般,是个别事物之所以为个别事物的形而上的根据,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或形式,所
34、以理是属于“真际”的;“气”被解释成“料”,或“质料”,是使事物能够存在的东西。世界上的事物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和人都是由“理”和“气”即形式和质料两者构成的,都以“理”和“气”为形而上的根据。他还认为,与人的认识或得到的概念的层次相联系,人生有四种境界,这就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最高的,指的是人在直觉中达到的“浑然与物同体”或“自同于大全”的精神状态。他的新理学“是接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接着讲”之区别于“照着讲”就在于前者能够用西方近代逻辑学的成就,“使那些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在这个意义上,新理学没有在内容上对“旧理学”
35、做实质性的发展,他的工夫和主要贡献是,使宋明理学在形式上学理化和系统化。借用冯友兰自己的说法,这仍然属于“新瓶装旧酒”。牟宗三对西方哲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对康德哲学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并没有吸收多少西方哲学的内容。如郑家栋先生所说,康德对他影响也只是在形式上为他提供了诠释中国哲学的框架罢了。冯友兰和牟宗三都有很好的西方哲学素养。但是,似乎可以这样说,西方哲学的内容对于他们多半还是异己的,他们对于中西哲学的认识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中体西用”的模式,他们的“问题意识”主要是中国的,其精神也仍然是中国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可以用来阐述中国哲学的工具而已。如前所述,在犹太哲学家那里,尤其是在当代犹太
36、哲学家那里,西方哲学与犹太传统是糅合在一起的理性主义的阐述,西方哲学的内容与犹太宗教的精神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可以说,他们做到了“即体即用”、“体用无间”。这是现代中国哲学家所欠缺的,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哲学家在创建新哲学时应该向犹太哲学家学习的地方。第三,犹太哲学提醒中国哲学家关注宗教信仰因素。如前所述,犹太哲学乃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和犹太教信仰的统一体,实质上是一种宗教性的哲学。它在揭示了西方哲学与犹太教会通的可能性的同时,表明了宗教对于哲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宗教和哲学不应该是纯粹的、孤立的文化现象,哲学家在从事哲学研究时应该关注宗教和信仰因素。许多中国学者在看待西方文化时,往往只注意到了西方的科
37、学、民主和哲学,而忽视了宗教。冯友兰于1934年在布拉格世界哲学大会上说:“我们把它们(中西文化)看作是人类进步同一趋势的不同实例,人类本性同一原理的不同表现。这样,东方西方就不只是联结起来了,它们合一了。希望不久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哲学观念得到中国直觉和体验的补充,中国哲学观念得到欧洲逻辑和清晰思想的澄清。”在他看来,所谓东西方的联合就是用中国的直觉和体验补充西方哲学。他没有宗教意识,其目标是“以哲学代宗教”。牟宗三虽然认识到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对于早期儒学的宗教性也有深刻的认识,但他强调的是“理智的直觉”对于“智性存在体”的把握,在他自己的哲学体系中也没有融入宗教信仰的因素。在我们
38、看来,如果此岸的现象世界之后或之外存在着一个彼岸世界,那么,如康德所解释的,这样彼岸世界就不仅是作为自然界的本体物自体,而且包括自我的本体灵魂和整个宇宙的本体上帝,而后二者正是宗教所由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据。如果理智的直觉可以把握自然界的本体(牟宗三称之为“物如”),那么,似乎信仰就应该被承认为把握灵魂和上帝的方式。牟宗三、冯友兰等现代中国哲学家认同直觉的哲学意义,而且在理性和直觉的综合统一上做了出色的工作,这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是一大贡献。但是,当我们知道犹太哲学是一种融理性与信仰为一体的哲学后,是否应该在今后的哲学研究中充分考虑宗教信仰的因素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犹太哲学对于中国哲学的意义恐怕不止
39、以上这三条,但我们不打算在这里列举更多。最后,我想引用一位西方学者的这样一段话:“假如没有犹太人,我们用来看世界的眼睛,听世界的耳朵,感受世界的感觉就会不同。不仅我们借之接受世界的感觉中枢不同,就连我们思想世界的心灵也不相同,我们将对自己的经验给出另外的解释,从在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中得出另外的结论。我们将为生活设计.一谈起西方文化,就像西方人说的“言必称希腊”。对于西方人来说,对稍微受了一点教育、受过一定文化熏陶的人来说,你要问他属于什么文化,绝对多数的人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是基督教文化”。一直到今天,尽管西方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仍然觉得自己是基督教文化。这并不意味着每个西
40、方人都是基督教徒,但他至少觉得自己的文化属于基督教文化。也就是说,基督教文化之于西方就好比儒家文化之于中国一样,它已经深入骨髓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形态,而不单单是一种宗教信仰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方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但是,你如果再继续问下去,你们的基督教文化的源头是什么?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是古典文化”。所谓的古典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希腊罗马文化”。所以,谈西方文化,就得从它的源头-希腊、罗马文化说起。西方文化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它的文学、艺术、哲学等等。本文就简略地讲一些比较感性的东西希腊的神话传说和希腊悲剧,然后再讲讲希腊文化、希腊人的宗教对希腊人生活的影响,最后概括出希
41、腊文化的一个总的特征。希腊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的摇篮,是西方文化最早的一种文化形态。正因为如此,就像所有的民族,它的最早的文化形态都是跟神话有着不解之缘的,因为古代的人不可能像现代人一样,满脑子的科学技术思想,他的思想更多的是一种朴素的、原始的、直观的东西,也就表现为一种神话形态。同样,我们说中国文化也是这样,如果我们要研究中国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就会发现,中国古代神话、古代原始宗教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同样是非常大的。所以,正因为这样呢,我们说希腊神话构成了希腊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2004年第28届夏季奥运会在希腊举行,它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仪式,这就是所有获得奖牌的人,都会得到一个月桂枝编成的花环,这
42、是因为奥运会最初就起源于希腊。最早的一届奥运会举办于公元前776 年,而奥运会最初呢是起源于希腊人对神的崇拜,是他们祭神的一种仪式。为了让大家对希腊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我们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希腊做一个分段。我们追溯希腊文化,应该知道,它也不是一个整体,它是分为三个阶段的。西方文化追溯到最早,是地中海的爱琴海边的一个叫做克里特岛的地方。克里特文明即爱琴文明是西方最早的文明,发源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尔后,大概在公元前 1400年左右,爱琴文明突然消失了。至于它消失的原因,就有很多的猜测了,我们今天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考证它。在爱琴文明消失前,在今天的希腊本土,也就是希腊半岛的东北角,就崛起了一个新的
43、文明迈锡尼文明。可以说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是一脉相承的,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甚至更早,生活在亚欧大陆的里海和黑海边的、操持着原始的雅利安语言的游牧民族,大规模的向南方进犯。其中,就有几支相继来到希腊半岛,其中一支比较膘悍的民族叫做阿卡亚人,他们毁掉了克里特文明,而建立了迈锡尼文明。著名的游吟诗人荷马一生就写了两部史诗,一部叫伊利亚特,另一部叫奥德修记。美国电影特洛伊就是根据伊利亚特改编而成的。特洛伊描写的是阿卡亚人征服了克里特之后,远征小亚西亚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的一个城邦特洛伊的故事。也就是说,特洛伊所描述的希腊联军主要就是阿卡亚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早的希腊人,就是阿卡亚人。因为
44、,克里特人和阿卡亚人是完全不同的种族,如果说克里特人算最早的希腊人的话,那么我们说,后来的希腊文明却是在入侵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明,而不是原来的克里特人建立起来的。迈锡尼文明一直持续到公元1100年前后,又有一支更为膘悍、同样操持着原始的雅利安语言的北方游牧民族多利亚人,来到希腊半岛。他们摧毁了迈锡尼文明,然后就出现了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西方人所说的“黑暗时代”。所谓的“黑暗时代”就是说,希腊文明衰落了,又退回到的原始状态,文字不存在了,所有的文明成果也都荡然无存了。一直到公元前 800年左右,在今天的希腊以及以希腊为中心的整个爱琴海甚至地中海地区,就出现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希腊城邦文明。而我们的
45、同学,大凡比较了解的希腊文明就是指的这个时期的文明,就是多利亚人入侵以后,经历了三百年的黑暗时代,经过融合、混杂之后建立起来的希腊城邦文明。而那个时候的希腊的概念,远远不止今天的希腊的范围,它是一个大希腊概念,不仅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而且还包括小亚西亚的一部分,然后还包括南意大利,甚至还包括伊比利亚半岛,希腊文明涵盖了整个地中海的北部地区。那么,我们今天所讲的希腊文化,既不是讲克里特,也不是讲迈锡尼,而是讲崛起于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城邦文明。一谈起希腊文化,脑海里必定会浮现出我们所熟悉的那些偶像,而这些偶像又往往都是和希腊的神话有关系的。比如太阳之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智慧之神雅典娜等等。这
46、些神灵,和基督教的神,是完全不同的神,他们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亲切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深深地渗透到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乃至于,当时的希腊人都相信,神们就和他们生活在一块儿。正是因为这样,希腊的很多社会生活都是和对神的崇拜联系在一块的。比如说,那时侯的奥林匹亚运动会:奥林匹亚是希腊北部的一座山,当年的阿卡亚人入侵希腊的时候曾经经过了奥林匹亚山,并在那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因此,他们拜了一批代表征服者的神,比如:战神雅典娜、阿芙洛狄忒等等。如果我们拿希腊的神和我们中国乃至东方其他民族的神做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希腊的神都是作为征服者出现的神。在希腊人崇拜的神里面,真正从事生产的神是少之又少的,大多数
47、都是战争之神。而这些神平时干的无非就是两件事:打仗或在奥林匹亚山上饮酒作乐。这样,就逐渐演变出早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由此可见,希腊的宗教神话和基督教所崇拜的神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希腊神是多神教,他崇拜的神很多,形形色色的神,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可以提升为一个具有人格的神。比如说,阿波罗就是太阳,波塞冬就是大海,宙斯就是雷霆。而新一辈的神就代表一种种社会现象或精神需求,比如荷尔牧斯是商业之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阿芙洛狄忒是美之神等等,不一而足。而基督教只崇拜一个上帝耶和华。但是这个区别还不是最本质的区别,希腊神话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神人同形同性”。所谓“同形”就是说神跟人长得一模一样。可以说,男神之所
48、以为男神,就因为他长得比男人更加健美和强壮;女神之所以为女神,是因为她长得比女人更加妩媚。所以,神之为神,就是因为他的肉体比我们人更加优美、更加典型,是最典型的人。关于这一点,很多西方哲学家、神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有论述。黑格尔在历史学中谈到希腊神时说:诸凡客观美丽的形体,就是希腊人的神。丹那在艺术学中说:希腊人崇拜美丽的形体,乃至于俸若神明,在天上颂之为神灵,在地上颂之为英雄。所以希腊神就是以其肉体的健壮或者妩媚从而赢得了希腊人的敬仰。从希腊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希腊神的这种形体美对希腊人的影响有多么深刻:在古希腊的奥运会上,人们参加奥运会是裸体参加的。希腊人是以裸体为美的,因为对希腊人来说,一个人如果长着一副好的身躯,那乃是莫大的光荣;如果一个人的儿子能够在奥运会上获得锦标,那么他的父亲可以非常安详地死去。比如有一年,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在奥运会上同时获得锦标,于是有人说,某某某你可以死去了,结果他就高兴地死在儿子的怀抱里了。因此,希腊人对于在奥运会上取得锦标的人的崇拜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对从战场上凯旋而归的将军的崇拜;希腊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亚历山大,当年东征东方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