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274311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人教版本节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还包括生物技术一级主题中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等内容。教材通过介绍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利用,来阐明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所以本节关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并不多,但是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本章的内容却相当丰富,为教师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学会运用

2、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能力目标: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 实践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 流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学会辩证看待细菌和真菌的两面,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更大 的贡献。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利用。难点: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二、 说教法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具

3、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此外,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言,乐于对各种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我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结合新课改“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采用直观演示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和主动思考获得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说学法采用研究性学习法、合作性学习法、体验性学习法和交流性学习法,让学生在调查、分析、制作活动过程中主动构建核心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四、 说教学过程创

4、设情境导入新课演示实验探索新知课堂活动寓教于乐课堂辩论能力提升课堂延伸情感升华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个教学过程,我设置了以下五个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展示和品尝课前做好的米酒、酸奶和泡菜等发酵食品来创设情景,我首先对同学们的成果予以肯定和表扬,然后马上提出问题:这些食品的制作主要依靠的是细菌和真菌的发酵,那么发酵的原理是什么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顺利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板书“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二)演示实验,探索新知 为了更好地解释发酵原理,我根据教材安排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教师用实验材料就发酵现象进行演示,指导学生

5、观察瓶中的情况,师生共同总结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气体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展示酵母菌、乳酸菌和曲霉菌发酵食品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发酵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细菌和真菌。(三)课堂活动,寓教于乐 同学们带来的这些食品虽然很可口,但是不能长时间储存,那么谁是导致食物腐败的罪魁祸首呢?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防腐呢?通过设问顺利导入到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板书“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课堂活动:分组观察自己所带的食品或其包装袋,讨论它们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教师在活动中负责轮流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积极踊跃的探讨,最总结出

6、保存食物的一般方法:脱水法、晒制与烟熏法、渗透保存法、腌制法、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法、真空包装法、罐藏法,还有冷藏法、冷冻法、使用防腐剂和射线等。(四)课堂辩论,能力提升 (板书“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在讲到第三个方面时,针对现在抗生素的滥用现象这个普遍问题,为了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在这里我增设了一个辩论环节。通过课前指导学生阅读和收集有关抗生素利与弊的资料,就“抗生素的利与弊”展开课堂辩论,通过激烈的辩论,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又理解了要合理利用抗生素的重要性。(五)课堂延伸,情感升华 (板书:四、细菌与环境保护)在讲到第四个方面时,首先简单介绍细菌在污水处理和

7、沼气池中的利用,然后针对本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现象,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向相关单位献计献策。最后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的两面,更好地利用它们,让它们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整堂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多方面参与的过程中完成的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探究及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五、 说板书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专心-专注-专业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发酵现象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8、基本原理 保存食物的一般方法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抗生素转基因技术和疫苗四、细菌与环境保护课后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真菌或细菌可能是不同的种类。()(2) 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是由于盐分多会抑制细菌的生长。()2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A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不会杀死其他细菌;B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C生病时应尽早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D抗生素虽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3有些化学物质能把食物中的细菌杀死,防止食物腐败,这些物质称为防腐剂。近年来,科学家证实食用过多的防腐剂对

9、健康有害,因此,要少食用含有防腐剂的食品。注意查看所买食品包装上的说明,看看使用了哪些防腐剂。答: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从而延长保存期。绝大多数饮料和包装食品为了保存较长时间,往往都要添加食品防腐剂。国家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亚硝酸盐、二氧化硫、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酵母是一种真菌,适于在温暖富含糖的液体环境中生存。当它们利用糖类物质生活时,通过对糖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在培养瓶中可以看到气泡的产生,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多,产生的气体会使挤瘪的气球胀大。P73观察与思考1图中有七

10、种保存食物的方法。2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除去鲜果中的水分;咸鱼腌制法,用盐溶液除去鲜鱼中的水分。这些方法都是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袋装牛奶、盒装牛奶、肉肠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的原理。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肉类罐头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3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冷藏法、冷冻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使用防腐剂,如用二氧化硫等杀灭细菌;使用射线,如用紫外线、X、射线等杀灭细菌等。P75练习1酵母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酶,它们可以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还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

11、碳。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使果汁或粮食发酵,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造成许多小孔,使面包发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2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杀灭或抑制的细菌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等。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药物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副作用。例如,细菌会产生抗药性、人体会产生过敏反应及二重感染等。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病菌与抗菌类药物长期反复接触,使菌类的遗传物质产生变异而引起的。许多抗生素类药物,如最常见的青霉素、链霉素等都可能引起过敏性反应,严重的甚至休克或造成过敏体态。二重感染是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虽然一些敏感细菌被抑制,但非敏感细菌却会乘机而入,导致人体二重感染。由于抗生素有以上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不可滥用。应遵照医嘱,根据病人的病因、病情安排抗生素类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用药时间。只有合理用药,才能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