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试批次《人员培训与开发》(结课作业)(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考试批次《人员培训与开发》(结课作业)(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考试批次人员培训与开发结课作业学生姓名:王文文 学习中心:河北沧州黄骅奥鹏学习中心 学号:0178 专 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层次:高起专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人员培训与开发结课作业注意: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1) 结课作业提交起止时间:2016年1月25日3月21日。(届时平台自动关闭,逾期不予接收。)2) 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
2、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4) 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内;5) 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小论文写作(请从论文选题范围内,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具体要求如下。总分100分)一、论文选题范围1. 我国中部(或西部)地区人才(或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3.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4. 中小企业(或家族企业等)员工培训现状与对策分析5. 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浅析6. 论在职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7. 企业人才流失分
3、析与对策研究8. 浅淡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机制构建9. 加强员工沟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初探10. 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二、论文写作要求1. 必须结合课堂学习的理论内容加以个人观点分析。2. 论文结构完整(引言、正文(包括论点、论据)、结论、参考文献)。3. 要求充分查阅资料,杜绝抄袭。4. 字数在2000字以上。5. 写作格式要求:论文标题(统一使用小二号加粗黑体)摘要(暂只要求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摘要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摘要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关键字(三至五个)关键字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关键字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正文中文均采用小四号宋
4、体,西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正文段落之间不空行参考文献(统一使用5号宋体)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书籍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网络文章网络文章的作者,文章题目网站地址页面设置:页边距:左3cm右2.8cm;上,下边距为默认值:上2.54cm,下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正文行距:(多倍行距)1.25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处于社会变迁中,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转型中最关键的特征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工业发展和服务行业带来巨大效益,但
5、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动,农业发展的负面效果也慢慢的体现。大批农民工被城市隔离,使多年困扰人们的“三农”问题雪上加霜,甚至一部分已经解决的问题出现反弹现象。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动给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高素质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而留下的劳动力接受培训的能力和意愿不强,影响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也对其就业状况造成影响。因此,在此环境下大力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出现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正确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正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问题可以
6、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的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关键词】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转移背景,产生问题,对策建议一、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一)相关概念人力资源通过人们的生产活动,可直接作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从而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定义为以农村人口为主体,以现有人口质量为基础, 利用培训和教育等多种渠道,有效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发掘农村劳动力人群的生产力, 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价值, 实现农村的劳动力在整个社会中的合理配置, 促进农村经济及整个社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换的过程。(
7、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根据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亿余人,乡村人口减少1.3亿余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而2000年比1990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9.86个百分点。城乡人口接近持平。这些数据说明1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城市和农村的差别缩小。1.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我国农村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虽然人力资源质量有很大提高,但仍然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目前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质量低
8、,这直接影响了劳动者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开发策略的实施。人才总量不足,尤其缺乏高层次人才,在就业人口中高层次人才的比例低于城市。我国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普遍偏低。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7-8年,其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0%以上,高中文化的大概占l6.8%,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经过培训的只占l9.2%。农村劳动力水平低,缩小了其就业范围,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便获得了就业机会,也是从事一些依靠体力抑或是比较低端的、粗放的工作,无法达到现代高科技产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同时,由于农村劳动
9、力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老守田园的意识浓厚,小富即安,这种思想观念也严重地束缚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2.农村劳动力大多集中在青壮年年龄段中国是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很大,新增人口数据依然很庞大,且现在正在走向老年化。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数目的13.72%,而在农村这个比率还更高,因为50年代的生育高峰主要集中在农村。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年龄都多集中在15-45岁之间,对于一个人而言,正是体力旺盛,处于对社会贡献率较高的阶段。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的背景在多年来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
10、转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情况,特别是在金融海啸袭来以后,城市中大量以出口为生的企业由于受到外国市场需求急剧下滑的影响,货物积压、销路受阻,甚至濒临倒闭,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出现了新的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农村劳动力规模,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新形势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一)城市化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资源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发的目标就是要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培养新型农民,限制农业劳动力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对于推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巨大作用。实施积极的经济发展模式,加
11、快城市的产业结构改革。改良城市的产业模式,提高城市功能效率,扩大城市的提供就业的能力。城市化发展需要各层次,各行各业的劳动力,尤其是体力劳动力资源。此项需求量远远大于其他行业。农村人力资源的转移会满足这一需求。若有效利用将加快城市化发展,反之会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阻碍。(二)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人力资源开发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滞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因而尽可能地转化和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在多年来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情况。经济危机大爆发后,许多企业采取减产、停产、甚至倒闭的方式来应对,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返乡失业。返乡后农民工家庭失
12、去收入来源,而且从沿海地区返乡心理落差巨大,返乡后很难适应。因此无论从破解“三农”难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是应对返乡可能引起的社会问题来讲,农民工的困境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罗斯维尔认为,人力资源开发就是由组织所开展的任何有计划的培训、教育和开发活动,包括个人开发、职业生涯开发和组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全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一般人力资源开发相同的特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可以表述为:以农村人口为对象,以现有人口质量为基础,利用培训和教育等多种渠道,发掘农村劳动人口的生产力,提升农村人口的
13、整体素质和杜会价值,实现农村劳动力在社会中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和杜会发展。三、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转移带来的问题农村转移劳动力数目庞大,主要集中于青中年龄段。由于教育背景,价值观等诸多因素原因各方面出现很多问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本身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及详细情况。(一)对农村的影响1.留守儿童缺乏良好教育和关爱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大多数是受教育年限相对较长的中、青年劳动力。由于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留在农村的更多是老人和儿童,出现了小孩要承担照顾老人,老人被迫承担教育孙辈的“隔代责任”的情况。很多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处于空白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农村
14、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东欧一些国家的教训。随着欧盟的东扩,加快了东欧人到西欧打工“淘金”的步伐,罗马尼亚许多父母将孩子留给老人照顾,他们认为这么做可以带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以挣更多的钱给孩子买课本和玩具。但罗马尼亚政府表示,在家庭新添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许多常年见不到父母的孩子成了“孤儿”,变得性格孤僻、生活非常的不快乐,有些变得无法与父母相处或白暴自弃。2.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我国人均耕地仅1.5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对农业资源利用率要求较高。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了耕作质量下降,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土地的大量“撂荒”现象。四、农
15、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转移的对策建议(一)政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中政府的作用,要保证农村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并重建农村以村为单位的医疗组织为基础的中国乡村合作医疗机制。政府作为法规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有效信息的提供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服务者,应做好本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加快农村城镇化,必须把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放到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农村教育是开发农业人力资源、实现教育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就农村教育如何开发农业人力资源、推进城镇化是重要的对策。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使进城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构建城乡平
16、等的制度体系。首先,加快改革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实现户籍管理上的城乡统一,赋予全国公民平等的选择职业和生活的权利,从基础上解决农民自由迁徙、自主择业、自由选择居住地的问题。同时还要使农民在社会生活、民主政治、接受教育等所有领域同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机会。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对拖欠、克扣工资等恶劣行为加大管理和惩罚力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进城就业农民的居住条件、工伤医疗、子女教育等很难得到基本保障,农民工几乎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基本权益。因此,要建立健全养老、医疗、教育等配套保障制度,使农民工在住房、医疗、养老、工伤、子女上学等方面能够享有合理的社会
17、保障。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基于外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虽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可通过参考、比较去粗取精地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同时,国内学术界基于我国农村的实践经验在研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观点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二)市场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近几年,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虽然逐渐减弱,但随着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仍很大。因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必要的。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政策指导,加快乡镇企业经济增
18、长方式的转变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合理布局,推动乡镇企业连片发展。鼓励创办适应农村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扩大农业内部就业空间。此外,重点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主要是发展第二产业,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所以,今后要大力发展以餐饮、旅游、商贸、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尽快消除城乡、地区就业屏障,取消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完善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使城乡劳动力在市
19、场体质的作用下实现合理配置,实行公平的就业政策,创造平等竞争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小城镇是解决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和途径。我国城乡差距大,农业人口多,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城镇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村的商品交换和市场发育,而且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控制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内部。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如果仅仅依靠向城市内部转移农村人口是不现实的。城市规模过大容易出现交通拥挤、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推进劳动力转移进程中,只能是一小部分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补充二、三产业,更多的人应依托乡镇企业进入小城镇。小城镇吸收农村
20、劳动力的优势很大,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多是以兼业为主,“亦工亦农”、“亦商亦农”,这样既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不利于农民身份的彻底转变,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小城镇更接近农村,进镇定居更为容易和方便,可降低转移成本和风险,能够使农民彻底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因此,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三)第三部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对劳动力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力开展教育和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对农民工创办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技能培训学校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机构
21、。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有条件的地方要将技能培训和就业有机地衔接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专业和课程,开展就业指导和岗前培训,为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创造良好条件。最后,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坚决摒弃小农意识。引导农民主动学习和适应城市文化及现代文明,培养农民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公平意识、诚实守信意识等市场经济新理念。现阶段,我国第三部门正在发展初级阶段,对农村人力资源问题的帮助有限。我认为第三部门应该对此问题的最大帮助就是对转移人口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引导,更多的充当一个中间人的角色。结 论本文通过
22、对新形势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详尽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1)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推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进程,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劳动力,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消极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留守儿童缺乏良好教育和关爱,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进程以及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加重了城市的承载负担。(2) 较早期单纯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形势下的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有:受到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和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农民、农村和农业带来消极影响,加重城
23、市承载负担。(3) 在新形势下,必须要构建城乡平等的制度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和产生的新问题,同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而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受时间、研究资料、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本文缺少实地调研的数据和实证分析,在今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参 考 文 献】1 Ann P. Bartel. Hum
24、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in the Service Sector: the Case of Bank Branches J/ OL Http: /WWW. nber. org/ paper/ w7467.2 Robert Lucas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1.22, 3-42, 1988.3 阿瑟?刘易斯. 二元经济论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4 曹明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人力资本流动研究M.北
25、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5 费景汉,拉尼斯.劳力剩余经济发展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6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7 胡鞍钢扩大就业与挑战失业中国就业政策评估 (1949-2001)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8 黄宇峰.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消极影响分析J. 改革与战略, 2009(4).9 稽景涛.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10 劳工外流催生东欧“留守儿童”N广州日报,2007-03-27(21版)11 刘慧丽.城镇化与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关于农村教育的几点体会J.中国农业教育,2003(2).12 穆建新. 从劳动力转移到产业转移金融危机背景下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J. 现代经济探讨,2009(11).13 朴振焕.韩国新村运动:20世纪70年代韩国农村现代化之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4 宋士云,张宪昌.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8).15 王一平.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J. 农业经济,2009(2).16 西奥多?W.舒尔茨著,梁小民译. 改造传统农业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17 许文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