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突破训练-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小专题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共1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269117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突破训练-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小专题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共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突破训练-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小专题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共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突破训练-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小专题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突破训练-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小专题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专题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1.(2015北京海淀二模)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性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下列方案正确的是(C)A.突变个体与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B.突变个体与非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C.两个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D.同一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根据题意,纯种小鼠(AA)发生隐性突变形成的两个眼睛变小的突变个体1(a1a1)和突变个体2(a2a2);现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a1和a2)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即突变个体1和突变个

2、体2的小眼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可让纯种突变个体1(a1a1)和突变个体2(a2a2)杂交,若子代只有一种性状(眼型)出现,则a1和a2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反之不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选C。2.(2015辽宁大连调研)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B)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

3、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A.B.C.D.解析:孟德尔利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对这些现象提出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分别作出相应的假设,即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及不同对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在此基础上,演绎推理若用杂交子一代与隐性个体交配可能产生的结果,再通过测交实验对推理进行检验,最后获得结论。孟德尔未提出“基因”这一概念,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能够很好地解释核中常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对质基因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某些遗传现象不能很好地解释。3.(2015广东惠州调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结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

4、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A)A.13、121和31B.31、41和13C.121、41和31D.31、31和14解析:97比例的出现,说明当具有双显基因时表现一种性状,单显和双隐表现的是同一种性状,则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3;961比例的出现说明双显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单显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双隐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则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同理,151比例的出现,说明双显、单显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双隐表现的是另一种性状,则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故选A。4.(2015广东江门调研)下列有关性状与性染色体叙述,错误的是(B)A.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大小相同 B.

5、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D.伴性遗传不一定有交叉遗传现象解析: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ZZ,大小相同,A正确;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错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XX或XY,C正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的特点,而伴X显性遗传没有交叉遗传的特点,D正确。5.(2015北京东城零模)三叶草的野生型能够产生氰酸。用两个无法产生氰酸的纯合品系(突变株1和突变株2)及野生型进行杂交实验,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此无法判断(C)杂交F1F2突变株1野

6、生型有氰酸240无氰酸,780有氰酸突变株2野生型无氰酸1 324无氰酸,452有氰酸突变株1突变株2无氰酸1 220无氰酸,280有氰酸A.氰酸生成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B.突变株1是隐性突变纯合子C.突变株2的突变基因催化氰酸合成D.不足以推测两品系突变基因的功能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野生型、突变株1、突变株2均为纯合子,因此可以根据杂交亲本的表现型以及后代表现型的比例确定突变株的基因型。突变株1野生型杂交后代为有氰酸,并且自交后代比例约为13,因此可推测F1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突变株2野生型杂交后代为无氰酸,并且自交后代比例约为31,因此可推测F1的基因型是AABb或A

7、aBB;突变株1突变株2杂交后代为无氰酸,并且自交后代比例约为133,因此可推测F1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突变株1和突变株2的基因型是aabb、AABB。根据分析,氰酸生成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于突变株1和野生型杂交后代为有氰酸,所以突变株1是隐性突变纯合子,B正确;由于突变株1和突变株2杂交后代为无氰酸,说明突变株2的突变基因不能催化氰酸合成,C错误;根据实验数据,不足以推测两品系突变基因的功能,D正确。6.(2015广东深圳一模)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一为两种病的家系图,图二为10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定位示意图。

8、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C)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6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C.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D.12与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5/48解析:分析图一,9和10均不患甲病但13是患甲病女性,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由6和7均患乙病但12是正常男性,说明乙病是显性遗传病,结合图二可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6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B正确。13个体患甲病,基因型是aa,则9和10的基因型均为Aa;由系谱图结合图二可知10乙病的基因型是XDY;3和4都患乙病但8正常,则3和4的基因型是XDY和XDXd,所以9的基因型是XDXDXDXd=11,则13

9、个体的基因型是XDXDXDXd=31,即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4,C错误。同理14的基因型是XDXDXDXd=31,AAAa=12,12的基因型是AaXdY,12与14婚配,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2/31/4=5/6,不患乙病的概率是1/41/2=1/8,所以12与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5/61/8=5/48,D正确。7.(2015甘肃庆阳一模)某雌雄同株植物,其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A基因控制红花素的合成,B基因具有削弱红花素合成的作用,且BB和Bb削弱的程度不同,BB个体表现为白花。现用一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子代数量足够多),产生的F1表现为粉红花白花=11,

10、让F1中的粉红花个体自交,产生的F2中白花粉红花红花=743。请回答下列问题:(1)F2中的异常分离比除了与B基因的修饰作用外,还与F2中的某些个体致死有关,F2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是;如果只考虑致死现象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生物变异和自然选择),让F2中的所有个体再连续自交多代,请分析比较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2)用于人工杂交的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3)某白花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红花个体,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环境因素引起的,二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为了研究属于何种原因,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假定实验过程中环境因素不影响基因所决定的性状的表达,且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只能是一个

11、基因发生了突变。实验思路: 。实验结果及结论: 。 。解析:(1)F1中的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其自交后代中如果没有致死现象发生,结果为白花(aa+ABB)粉红花(ABb)红花(Abb)=763,而题中给出的比例为743,所以致死植株的基因型应为AABb;由于致死的个体是AABb,致死一个个体就淘汰两个A基因,所以A的基因频率降低,而a的基因频率则上升。(2)人工杂交实验中选用的是红花植株和纯合白花植株,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或AABB,在六种杂交组合中,只有aaBB和Aabb的杂交后代粉红花白花=11,所以可以确定亲本中白花

12、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红花植株是Aabb。(3)该白花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或AABB,如果是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了红花个体(且只有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突变后的基因型应为Aabb,是由aabb中的一个a基因突变而来的,可以用自交法进行探究,如果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引起的,则Aabb自交后代中有两种表现类型,其比例是红花白花31;如果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则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只有白花。答案:(1)AABbA的基因频率下降,a的基因频率上升(2)Aabb、aaBB(3)用该红花植株自交如果后代中只有白花植株,则属于环境因素引起的如果后代中红花白花31,则属于基因突变引起的8.(2015广东

13、佛山一模)现有一对青年男女(如图中-2与4),在登记结婚前进行遗传咨询。经了解,双方家庭遗传系谱图如下,其中甲遗传病相关基因为A、a,乙遗传病相关基因为B、b。(1)从上述系谱图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2)若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继续分析下列问题。1的基因型为,5的基因型为。受传统观念影响,2和4婚后想生男孩,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2的哥哥和一个患有某种遗传病的女性结婚了。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9%,则他们生出的小孩不患该病的概率为。(3)3和4为同卵双胞胎,其表现型存在部分差异,除因环境影响外,导致性状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基因。(4)经查

14、证,甲病是由于体内某种氨基酸因酶缺乏而不能转化成另一种氨基酸所引起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解析:(1)根据分析可判定: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若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而1患乙病,所以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只患乙病,而其女儿患甲病,所以1的基因型为AaXbY,5只患甲病,但不知4的基因型,所以5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由于1患乙病,2患甲病,所以2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5患甲病,所以4的基因型为 1/3AAXBY、2/3AaXBY,因此,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31/4)1/4

15、=5/24。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D、d,已知该发病率为19%,则正常(dd)的概率为81%,d的基因频率为90%,D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可计算人群中DD的基因型频率为10%10%=1%,Dd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1%(18%+1%)=1/19,其后代均患该病;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18%(18%+1%)=18/19,其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18/191/2=9/19,所以他们所生的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1-(1/19+9/19)=9/19。(3)3和4为同卵双胞胎,其表现型存在部分差异,除因环境影响外,导致性状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基因突变

16、。(4)甲病是由于体内某种酶缺乏而引起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AaXbYaaXBXB或aaXBXb5/249/19(3)突变(4)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9.(2015河南三门峡质检)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颜色的形成原理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该植物花瓣颜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授粉前需要去掉紫花植

17、株的雄蕊,原因是,去掉雄蕊的时间应该是 。(3)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的比例为。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4)研究人员发现矮茎植株种群中出现了高茎性状的雌雄个体,若高茎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还是常染色体上。杂交组合:将多对矮茎雌性植株与高茎雄性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注:高茎、矮茎基因分别用D、d表示)。结果预测若杂交后代 ,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 ,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表示第种预测过程。 解析:(1)植物花瓣中的色素

18、位于液泡,故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液泡。由题图知,该植物花瓣的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说明两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2)由题图可知,白花基因型为aa、紫花基因型为Abb、红花基因型为ABb、粉红花基因型为ABB。让白花(父本)和紫花(母本)杂交,F1全为红花,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杂交前对母本去雄是为了阻止该花自花传粉,故去除雄蕊的时间是雄蕊成熟之前。(3)由(2)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产生的F2有9种基因型,白花有1aaBB、2aaBb、1aabb,紫花有1AAbb、2Aabb,红花有2AABb、4AaBb,粉红花有1AABB、2

19、AaBB,因此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的比例为4363;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1AABB、1aaBB、2aaBb、1aabb、1AAbb,所占比例为6/16,即3/8。(4)要确定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可将多对隐性纯合子作母本与显性纯合子作父本进行杂交。若杂交后代表现型与性别无关,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雄株全表现为隐性性状,雌株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矮茎的基因型为XdXd,高茎的基因型是XDY,遗传图解如下:答案:(1)液泡两(多)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2)aaBB避免自花传粉雄蕊成熟之前(3)AaBb4

20、3633/8(4)雌、雄株均有矮茎和高茎雄株全为矮茎,雌株全为高茎10.(2015河北石家庄一模)已知果蝇有眼(B)对无眼(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已知亲代为纯合白眼雌蝇和无眼雄蝇,子一代中出现了红眼果蝇,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2)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果蝇中的号染色体只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缺失两条致死。现有一果蝇种群,其组成为染色体正常的有眼、染色体正常的无眼、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各多只,显性纯合子、杂合子混在起。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号染色体上,用上述果蝇(假设无突变发生)作实验材料,设计一代杂交

21、实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若无眼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减数分裂中偶然出现了一个BB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1)纯合亲代白眼雌蝇和无眼雄蝇杂交,后代有红眼果蝇出现,所以红眼基因来自亲本的雄蝇,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2)分析题干可知,若无眼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则多只BO(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bb(染色体正常无眼果蝇)1Bb(染色体正常有眼果蝇)1bO(号染色体单体无眼果蝇);或多只BO(号染色体单体有眼雌果蝇)BO(号染色体单体有眼雄果蝇)后代全为有眼果蝇(BB、BO),OO缺失两条号染色体的果蝇致死。若无眼基因不位于号染色

22、体上,则多只BB或Bb(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bb(染色体正常无眼果蝇)后代中Bb(有眼果蝇)多于bb(无眼果蝇);或多只号染色体单体有眼雌、雄果蝇(BB、Bb)杂交,子代中会出现无眼果蝇(bb)。若无眼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BO)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BB配子,可能的原因是该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基因B和B没有进入两个子细胞,而是进入一个细胞。答案:(1)BBXaXa、bbXAY(2)方法一:多只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与染色体正常无眼果蝇交配,若子代中有眼、无眼果蝇各占一半,则无眼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若子代有眼果蝇多于无眼,则无眼基因不位于号染色体上。方法二

23、:多只号染色体单体有眼雌雄果蝇杂交,若子代中全为有眼果蝇,则无眼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若子代有眼果蝇多于无眼,则无眼基因不位于号染色体上(或若子代出现无眼果蝇,则无眼基因不位于号染色体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进入一个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11.(2015安徽合肥一中冲刺卷)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假设科学家对野外的某品种豌豆进行人工诱变,得到了许多新的品系。同学们在这些品系中选取一些进行实验。表1表示豌豆相关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表2中的豌豆品系表示突变的性状。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表1:性状花色种皮颜色子叶颜色高度子叶味道所在染色体?表2:品系性状野生型显性纯合白花

24、aa绿种皮bb甜子叶cc黄子叶dd矮茎ee(1)要想通过观察花色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可选的亲本组合是(填品系号,至少写出2组)。(2)若要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选择品系和作亲本是否可行?,为什么? 。选择品系和作亲本是否可行?,为什么? 。(3)要探究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完成实验:第一年,以品系为母本,品系为父本杂交,收获种子(即F1种子)的性状表现为()A.黄种皮、绿色非甜子叶B.黄种皮、黄色非甜子叶C.绿种皮、绿色甜子叶D.绿种皮、绿色非甜子叶第二年,种植F1种子,让其自交,收获F2种子,并对F2种子的子叶性状进行鉴定

25、统计。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 。解析:(1)分离定律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表2中为突变体白花,其他均为野生型,如果仅考虑花色的遗传,且要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可以用和(或或或)杂交。(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涉及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而和只有1对相对性状,不适合;和也不适合,因为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控制子叶味道的基因位置也不知道。(3)第一年以绿种皮、绿色甜子叶为母本和黄种皮、黄色非甜子叶为父本杂交,子一代种子的性状表现为绿种皮、绿色非甜子叶,自交后代即F2种子如果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控制子叶颜色和味道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否则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1)与或或或(2)不行品系和只有一对相对性状不行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控制子叶味道的基因位置未知(3)D若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则控制子叶颜色和味道的基因不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则控制子叶颜色和味道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